back_img

黄庭坚晚年的一首南歌子,经历多了,看到的东西也就多了

2020-07-27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黄庭坚最著名的诗

下面介绍黄庭坚的一首南歌子,晚年经历多了,看到的东西也就多了,心情就变的淡然了许多。

人生就是一次次锤炼自我的过程,其间既有辉煌,鲜花与掌声让其陶醉不已;也有低谷,挫折和打击如潮水般涌来,不仅招架不住,而且畏惧并退缩。也许只有经历了这样的丰富经历,才会让人们逐渐成熟和稳重。

北宋词人黄庭坚就有类似的经历,他是东坡先生的得意弟子,但也因此而受到牵连,后半生四处漂泊,生活颠沛流离,晚年更是孤苦无依。

南歌子

北宋:黄庭坚

诗有渊明语,歌无子夜声。论文思见老弥明。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

何处黔中郡,遥知隔晚晴。雨余风急断虹横。应梦池塘春草、若为情。

这首词作于作者被贬黔州安置期间,当时黄庭坚居住在摩围山下的开元寺,他的哥哥黄元明担心他其不能走出低谷,就在此陪伴他住了几个月,后来终于挥泪相别。再后来二弟于次年秋天携眷属、及庭坚子相与其生母入蜀,家人才得以团聚。

在新的天地里,词人努力调节自我,以适应环境。他亲自经营居室,买田种菜,维持生计;还养花种竹,与禽鸟相乐,放笔作书,并爱上了弈棋。写诗几至搁笔,长短句倒写得多了起来。

词人在这首作品中想象自己到罗浮山修道,并观看黔中郡的云雨变化,表达自己思念兄弟之情。上阙前三句是实写,“诗有渊明语,歌无子夜声。论文思见老弥明。”山谷逐渐适应新的居所,也开始仿效陶渊明的豁达人生,心中慢慢地就不再有家国之念和仕途之忧。岁数越大,辨识文章就越有思想见地。

出于全身避祸的考虑,黄庭坚尽量减少与外界的交往,甚至闭门谢客。但地方官对他却不以罪臣相待,而是相当敬重,照拂有加。当地也有很多书生久仰他的学识,都纷纷来拜见他,也让词人的心情变得放松。“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就表现出作者恬淡的胸襟,这两句虚写,仿佛自己在罗浮山下羽化成仙。

下阙承接“坐想罗浮山下”,诗人虽然非常向往去修道,但如今却被贬于蛮荒之地,于是惆怅地说,“何处黔中郡,遥知隔晚晴。”作者感慨贬谪之地路途遥远,天气变化莫测,“雨余风急断虹横”,这一句描写出黔地的天气特征。

最后词人表达了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应梦池塘春草、若为情。”这两句化用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之句,相传灵运极赏兄弟惠连,“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作此词竟日不就,忽梦惠连,得此佳句。黄庭坚虽然不说怀念之情,却借此含蓄地表达了兄弟情深。

词人虽然离帝京很远,不过他并非与世隔绝,泸州知州王献可经常与黄庭坚书信来往,对他的生活多有资助,也使逆境中的词人非常感激。词人也不止一次向朋友推荐人才,他们被录用后都很干练称职。

有时候挫折虽然非常打击人,但也能让人们放慢或暂停前进的脚步,重新思考生命和人生的很多问题。“论文思见老弥明”,这一句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上。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词人多年治学经验的积累,也是对沉浮不定的宦途的感悟。

年轻时幼稚鲁莽,遇事喜欢较真,甚至有时还得理不饶人。人到中年,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尖锐的棱角也被磨平,变得圆润。于是词人便慢慢地看淡了名利和得失,再回看以前那些诗文和典籍,忽然就有了新的感悟,也让自己变得更加淡然和心安。


上一篇 : 五胡十六国的历史简介,十六国指的哪些国家?
下一篇 : 东晋十六国有多乱?百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