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在夏天写下的诗《鄂州南楼书事》,愁意之中不乏对现实的恨
2020-07-27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黄庭坚最著名的诗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就是诗人在炎热的夏天——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这时的诗人背着的不是酷暑,而是对自己以后的担忧。愁意之中不乏对现实的恨,更不乏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炎热的夏季已经不期而至,正当我们想要摆脱整个冬天与春天的“闷宅”而到外面寻觅一些盼望已久的畅然时,热辣辣的太阳阻挡了我们的脚步。
如此炎热的天气在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虽然酷暑难耐,但是毕竟有风扇、空调帮我们短时间消暑;可是对于千百年以前的古人而言,除了扇子以外,想要真正得到清凉也就只能依靠自我安慰式的“心静自然凉”。就像白居易在《消暑》中所描写的那样:散热由心静,凉坐为室空
对于作者黄庭坚,我们对他已经很是熟悉了,他是“苏门四学士”中的大弟子,由于其诗文风格与苏轼最为接近,因此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在文学诗词中的另一贡献是开创了江西诗派。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宋朝诗词作品更多地被冠以“吟书斋生活,重文之推敲”。
黄庭坚一生命运多舛,因为自己在个人立场上的问题被他人诬陷,曾多次被贬。写这首诗时,黄庭坚刚再次被贬至鄂州地区。说来有趣,由于历史的演变,现在的武汉在古代时名为鄂州(这也就是湖北省简称为“鄂”的原因),而现如今的鄂州在古代时叫武昌。历史总是这样的有趣!
这首《鄂州南楼书事》是诗人在鄂州闲居时的,在一个夏日夜晚登上南楼乘凉时所写。整首诗在写法上与其他描写夏日乘凉的诗词作品有所不同,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知道,其实积压在诗人身上的不是酷暑,而是对自己生活、仕途不顺的烦闷与担忧。黄庭坚在多次被贬后,来到鄂州南楼上纳凉,站在高高的楼台之上看到天上的明月,耳边吹过徐徐清风,不禁愁上心头,愁意之中不乏对现实的恨,更不乏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鄂州南楼书事》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前两句是说:登上南楼,清爽无比,放眼四周,山水相连,我悠然地倚着栏杆欣赏着水面上的菱角、荷花。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武汉更是湖泊众多,想必在黄庭坚的时代,大自然的初始设置还没有被人类过多地干涉,湖泊一定比今天更多。炎热的夏天在高楼上欣赏湖光山色的美景,感受凉风吹来的惬意,再热的天此时也会凉掉很多。前两句水相接、十里花香多么高远、清新的画面,短短14个字既交代了本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等基本要素,更勾勒出了一幅仲夏夜美图,令读者犹如身临其境,用所有可以调动的器官来感受着这样的一幅动人的画面。
后两句的意思是:天上的明月在此时诗自由自在的,空气中的清风更是无人可看管,风吹来了凉爽、带来了花香,它与皎洁的月光融合在一起使得整个南楼顿时凉了下来。
前两句的视觉与嗅觉做铺垫,这两句中扩展到了味觉感受,如此一来,黄庭坚的这首诗,便是将可以调动起来的感觉统统调动了起来,统统融被调来欣赏、品味这南楼的夜景。
细读之下,最后两句体现了黄庭坚的内心之畅然与闲适。当时的黄庭坚可以在如此不堪的境遇之中,还感受到这样的明月湖光、山色花香的美景,不正说明了诗人此时已经将一生中的浮浮沉沉彻底放下了吗?他此时对功名利禄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执着,也只有这样,黄庭坚此时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凉意与宁静。
综观黄庭坚乘凉时写下的这首诗,虽然它只有短短28字,但是其中机体感觉全面,利用山水、荷花香、明月、清凉等勾勒了夏夜美景图,可谓是惊艳了整个夏天。我们在这样浮躁、烦闷的夏季,正需要这样的一首凉意无比的诗来赶走生活中的烦扰,以还给我们一个清凉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