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时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杜甫与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算得上是远亲。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风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在青年时代,杜甫曾经有过一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生活,后踏入政坛渴望能够施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
然而,杜甫的仕途生涯并不顺利,后来又遭逢安史之乱,颠沛漂泊,各处投靠。但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之中,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正所谓板荡识诚臣,在国家丧乱之中,杜甫的思想与人格更显得可贵可敬。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更为深刻地了解到百姓的疾苦,更加深刻地将自己个人的生命感怀与对国家前途和黎民苍生的牵挂、担忧紧密结合起来,创作了大量在思想和艺术方面成就甚高的诗歌杰作。大历五年,减价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泽,但行到未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才得救。后来杜甫由未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本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世时并未获得与之成就相符的应有的重视,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杜甫共有约一千五百首诗歌被保留下来,大多被集于《杜工部集》。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魏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的诗作素来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而为人所知。然而,这首《饮中八仙歌》则向人们展现出了杜甫诗作中少有的、轻快谐谑的一面,也从一个局部使后人得以一窥唐人的日常生活面貌。
这首诗为天宝五年前后,诗人初到长安时所作。诗人所称的“饮中八仙”为当时生活在长安的,以嗜酒善饮、豪放旷达著称的八位知名人物。其中“知章”即曾经写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老诗人贺知章。“汝阳”指唐玄宗之侄,在当时极为受宠的汝阳王李碰。“左相”为时任左丞相的李适之,《唐书宗室宰相传》中说他可以喝酒一斗还不醉,夜晚饮酒作乐,白天处理政事,一点也没有耽误工作。“宗之”为崔宗之,袭封齐国公,历左司郎中、侍御史,他与之后上场的苏晋都是当时的诗人、名士。李白即是那位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谪仙李太白。张旭以草书著名,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张旭的草书作品与李白的诗歌、裴晏的剑舞,在当时并称“三绝”,张旭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殿后出场的焦遂为一介布衣,但与之前出场的七人一样,也善于饮酒。
杜甫这首《饮中八仙歌》以轻快的节奏和诙谐的笔调,勾勒描绘出一幅生动的人物群像谱。“饮中八仙”这组人物形象共性是鲜明的,而诗人也意在表现他们皆嗜酒这一相似之处。但杜甫还以严整的篇章结构和灵动多变的表现角度使诗作中的“八仙”具有了同中有异、个性鲜明等特点。
从篇章结构方面看,诗人在布局上是经过严谨思考的。首先出场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碰、左丞相李适之,或年高,或位重,都是当时的显贵人物,故列为一组。随后出场的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都是在文坛中颇有美誉的诗人、名士,故列为一组。最后出场的焦遂只是一介布衣,因此殿后。从人物形象的表现角度方面看,诗人也是颇具匠心的。
在表现贺知章嗜饮时,杜甫以骑马似乘船的比喻生动表现了老诗人饮酒后摇摇晃晃的醉态。写酒醉的老诗人眼花不慎跌入枯井中,竟然在井中酣睡,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老诗人贺知章饮酒之后的旷达纵逸。
汝阳王李碰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在表现李班嗜饮时,杜甫抓住了人物显贵的身份,第一句“三斗始朝天”,写他敢于在酣饮三斗之后再面见天子,其中“始”字颇显人物之神气。第三句“恨不移封向酒泉”说的是李班爱酒爱到了恨不得改变朝廷给自己的封地的程度。中间“道逢刻车口流涎”则以极为诙谐的神态描写,表现了李进看到酒车驶过时垂涎三尺的痴态,读来令人捧腹。
左丞相李适之雅好宾客,饮酒日费万钱。在遭罢相后,李适之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适之传》)杜甫写李适之饮酒,就以“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一句来体现李适之宴饮之奢华,极尽夸张之能事。而“衔杯乐圣称避贤”则巧妙地化用李适之自己的诗句,融入了权力斗争中丰富的政治意味。
在写崔宗之和苏晋这两位名士时,诗人则又侧重于表现人物风流潇洒的气质神韵。在描写崔宗之时,以“宗之潇洒美少年”直接点出人物年轻、英俊、潇洒的外形和气质,后以“举觞白眼望青天”一句,在仰头饮酒的动作描写中,以“白眼”化用阮籍“青眼”的典故,表现人物卓尔不群的志趣。在塑造苏晋的人物形象时,杜甫通过捕捉人物的矛盾之处,幽默地表现出人物的形象。苏晋一方面斋戒参禅,另一方面又嗜饮醉酒,在“斋”与“酒”的矛盾中只好“醉中往往爱逃禅”了。
诗人对李白的描写多达四句,在八仙之中位列第一,从中不难想见杜甫对李白的敬慕。在表现李白嗜酒时,杜甫完全紧扣李白人物形象的卓然不群之处。“李白斗酒诗百篇”不仅写出了李白爱酒,更写出了李白的诗歌创作与酒之间的不解之缘,我们也可以从中体会到李白那些豪放飘逸、汪洋恣肆、充满瑰丽想象和大胆夸张的诗作是在怎样的精神状态下创作而成的。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鲜明地体现出李白不屑于“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风骨,可谓把握住了李白另一个极为突出的形象特质。
对于张旭嗜酒的描写,同样紧扣人物自身独特的身份,以“三杯草圣传”点出张旭草圣的身份,以“挥毫落纸如云烟”表现了张旭饮酒后变幻多姿的书法艺术。“脱帽露顶王公前”则表现了醉酒后的张旭锯傲不恭、狂放不羁的性格特点。焦遂为布衣百姓。在塑造焦遂形象时,杜甫以“五斗方卓然”凸显焦遂酒量之大,见识之非凡,以“高谈雄辩惊四筵”表现其具有雄辩的口才。在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时,集中渲染人物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严谨。
饮中八仙,人物身份、地位各有不同,在杜甫的笔下个性鲜明,各具情态,令人不得不赞叹杜甫驾驭文字功力之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