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发布时间:2020-06-11
1 王维的最著名的代表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它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王维的代表作
王维的诗
王维的诗句

中国古代有许多神童,有的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很快就成了普通人,也有许多人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能写出流传千古的经典诗篇。比如神童骆宾王宾年仅七岁就写出了《咏鹅》,王勃14岁写下《滕王阁诗》,白居易16岁写下《赋得古原草送别》。可谓是出名要趁早,写诗也是要趁早。其实许多诗人在年轻的时候,已经出类拔萃脱颖而出了,比如“诗佛”王维。

王维经典的诗太多,其中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人所熟知。写这首诗时王维年仅17岁,他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得含蓄深沉,感动了无数人。特别是其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打动了无数身在异乡的人们。当时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思念家乡和兄弟,于是写下了这首只有28字的小诗,却流传了上千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当时的王维正在长安谋取功,他举目无亲又赶上重阳节,心中少不了思念亲人。这首诗的题目就表明了时间和起因。“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个“独”字,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两个“异”字令人倍感孤独,这种孤独已经加倍了。离开故乡,独自一人去往他乡,变成了他乡之客。就像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异乡之客一样,我们需要去适应不同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要和方言不同的人打交道,甚至是语言不通的人,要忍受自己的孤独。

当然现代的我们有着交通和通信上的优势,可以通过手机、电脑语音聊天视频。但是每到佳节,看着其他人能够合家团圆的时候,异乡人的孤独之感又会暗暗袭来。带着这种心情,我们再去体会千年前的王维,在当时交通通信不方便的情况下,这种孤独之感更是令人难以忍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里的“茱萸”,是重阳节的一种习俗。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习惯,也有插上茱萸可以避灾的习俗。这里就是王维的思乡之情,不过这种表达十分巧妙,王维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兄弟们,而是以兄弟们的思念来反衬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他仿佛看到了兄弟们登高插上了茱萸,却唯独少了自己的景象。

对于古代人来说,一旦离开了故乡,可能就是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生都无法再回到家乡了。因此王维作客他乡一旦产生了思乡之情,这种思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沉。有多少人每逢佳节身在异乡的时候,就会想起这首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不只是节日思念亲人,就是在普通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思念之情。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在奔波劳碌。但是在忙碌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回到家乡,回到父母的身边和兄弟姐妹朋友,一起感受亲情、友情。毕竟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却又太多,甚至有些东西我们可能要穷极一生都无法得到。何不在我们有限的时间里,抓住触手可及的幸福,只有这样才不会感到孤独和遗憾。


查看更多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是什么?王维在重阳节是怎样思念家人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①〔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②〔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

③〔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④〔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

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忆”是想念的意思。重阳节那天,王维独自一人在外,非常思念家人,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自然而真切地表达出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前两句中“异乡”指的是他乡,“异乡”和“异客”两个词语凸显了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倍”是“加倍、更加”的意思,用得非常巧妙,表达出他平日对家乡也是念念不忘的,只是在重阳佳节,加倍地思念亲人。诗人一开头就直接表达了自己孤身一人在他乡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后两句,诗人不再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远方,想象着家乡的亲人们都佩戴着茱萸登高,却发现少了一个人,他们该有多么遗憾啊!好像他自己的孤单寂寞不值得一提,亲人们的遗憾更需要去关心。这种通过想象别人的感受来表达自己感情的写法,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作者

王维(约701—761),字摩洁,唐代诗人、画家。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以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著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多表达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和闲居生活中的萧散情趣,喜欢刻画宁静幽美的境界。

有些田园诗把农家生活写得非常平和宁静,将田夫野老写成悠闲自得的隐士式的人物,表现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也有的山水田园诗气象萧索,幽寂冷清,流露出离世绝俗的禅意。不过,大部分山水田园诗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是安恬闲静,而不是幽冷空寂。王维山水田园诗所刻画的幽静之境捕捉自然之美,具有某种净化心灵的作用,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欣赏。


查看更多
3 王维的成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开篇就是千古绝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的诗

王维的才绝不只在文学上,状元出身的他,精通诗、画、书、音。读他的诗,总有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无论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泊,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多情,亦或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灵,每一首都是流传千年的经典。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却是他17岁的成名作,也是他流传最广的一首诗,仅开篇7个字就惊艳世人,就是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的大意是:我独自离开家乡,在异地成为他乡之客,平时还没什么,可每次到了佳节时就格外思念家中亲人。我在千里之外,想着今天兄弟们肯定会登高望远,你们按重阳节的传统,会在头上插上茱萸,可惜这样的时候独少了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在17岁时所作,当时正是重阳佳节。王维是山西人,为了仕途,远去洛阳,标题里的“山东”并非指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东面的老家。王维自小就才高八斗,名声在外,在洛阳时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出入都是众才子相拥,或许不会想念亲人。可到了佳节时,却免不了心生落寞之情。此诗一问世,就在洛阳广为流传,王维也是一诗成名,为今后考上状元,奠定了基础。

这首诗和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不同,没有他后期一贯的空灵和玄妙,却多了一份朴素和真挚。全诗仅28个字,浅显易懂,这也是它能流传甚广的原因。

诗开篇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就已经把异乡人的悲凉道尽,两个“异”字叠用更加强了这种意境。“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古往今来的异地客都有这样的感受,却没有一人能像王维这样,仅用7个字,就概括尽了。这两句诗,没用任何比喻,也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足以撼动人心,多少异乡人每每读到此句潸然泪下,可见王维笔力之锋!

后两句则具体道明此时作者所思所想,那时的重阳节,有着头插茱萸登高望远的传统。作者从此处落笔,比起直抒胸臆,更能感染人。写思乡的诗很多,也只有王维能抓住这一细节,可见王维诗意之妙!

全诗哀而不伤,千年来一直受到思乡人的吟诵,它令人伤怀,却也给人力量要。《唐诗直解》评论这首诗说:“诗不深苦,情自蔼然,叙的真率,不用雕琢。”



查看更多
4 王维年少只因这短短20多字的诗,成名天下得到赏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的诗

当李白在想办法打出名气,此时的杜甫还是个野孩子的时候,和李白同年出生的王维早已名噪京城了。苏轼曾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可以说,王维在盛唐时期,算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才子,诗、书、画、音样样擅长。只是,他的一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一帆风顺,也遭受到了和李商隐同样的大起大落的人生,到了晚年之际便开始修禅悟理,做到了“万念皆空”的领悟,最终,成为了一代“诗佛”。

有人说,人生的四大喜事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换个角度,人生的四大悲事则是: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老年丧独子,少子无良师。但是,如果四喜四悲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是喜是悲,恐怕就没有人知晓了。

王维便是这样一个被命运反复捉弄的人。

当他手中刚接过上天赠予他的一颗糖的时候,便要夺走他另一只手中的苹果。之前有讲到李商隐九岁丧父,其实,王维也是,不仅这一点相似,两人还都是家人长子,只是,真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李商隐的家庭勉强算小康,而王维出生在官宦之家,家底更为殷实。

王维的爷爷是唐代的音乐家,在朝廷做过官。父亲也继承了爷爷的优良基因,担任过不小的官职,可惜,在王维还小的时候就早早离世了。母亲也不是一个平凡女子,出身于高贵家族,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尤其擅长绘画。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作为王维来说:一是得到了家人优越的传承基因;二是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为他将来做大诗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惜,好日子很快随着父亲的去世戛然而止,当时的王维只有9岁,身边除了母亲,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虽然,家里没了主心骨的支撑,但好歹,也能保持着基本的生活,生计自然不成问题。不过,比起父亲在世的时候,生活质量还是差了很多。

好在,王维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在着手培养孩子习字练画,连诗文都没落下,后来发现,王维身上居然继承了爷爷的音乐细胞,就请来了音乐老师教习他音乐。从父亲去世后,王家陆陆续续有得到舅父的帮扶,日子勉强也算能过得下去。

经历过少年丧父的王维,很快学会了察言观色,小小年纪就已经很懂事了,深得舅父一家人的喜爱。等到十五岁时,王维想要去长安闯一闯,在取得母亲的同意之后,舅父家里很快派来了一名老仆,跟随王维一起去了长安城,并负责料理他的起居。

就这样,王维带着老仆人第一次来到了长安城。

之后,他在客栈里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纂毋潜,此人也和王维一样,都是来长安城谋前程的,并还分享给王维不少局势上的事。待王维适应长安的快节奏之后,纂毋潜建议他应该去拜见岐王,要知道在长安里一身才华的人有大把,想要打出名气,就得有重大人物来引荐。

纂毋潜给王维提点了这么多之后,就无故消失了。在接下来的半年里,王维去了岐王府至少不下八回,却连王府的门一次都没踏进去。

有句俗话说得好,人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也要在其他树上试试看。于是,王维不再去岐王府,而是去其他王公贵族的门庭碰碰运气,但是,依然一无所获。

时光飞逝,又...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