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关羽刮骨疗毒是真的吗

发布时间:2020-06-05
1 关羽刮骨疗毒是真的吗?古代医疗技术落后关羽是怎么忍过的
三国
关羽刮骨疗伤
关羽刮骨疗毒

关羽开刀刮骨去毒还不打麻药,关羽到底是靠什么才忍耐下来的?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存在这样的疑问,难道关羽就不怕疼晕过去吗?

要解释的话,有两点可以说明,一是关羽虽然没打麻药,但是喝了很多酒,古代的酒可能酿造的工艺还不是很成熟,所以酒的度数会比较的高,人都醉了也就相当于是打麻药了。二是因为关羽整条右臂都被毒箭所伤,已经失去了知觉,开刀感觉不到疼痛那自然也是不需要麻药了。当然这两点知识猜测之一,真正的原因可能也就只有关羽本人知道了。

很多小伙伴们还有一个疑问,就是三国时期真的有麻药这种东西么?根据古书记载,华佗当时发明的“麻沸散”就是直接上最早的麻醉剂,也是华佗专门为了外科手术发明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中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这样看的话,的确当时已经出现具有麻醉效果的药品了,但是华佗死的时候并没有把麻沸散的详细配方给记载下来,所以导致处方失传。所以关于麻沸散的真实性也就不能保证了,毕竟在2000年前就能发明麻药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不过实际上给关羽刮骨疗毒的一生也并不是华佗,根据正史记载华佗是在208年过世,而关羽手臂受伤是在十年后,两件事隔得时间也太久远了。不过比较奇怪的一点是,不管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当中,都对华佗做了一些夸张处理,很多病例一看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正史中既然也有记载。说明华佗的地位在古人心中还是非常高的,而且人们也愿意取帮助华佗让他身为传奇。可能是因为古人非常希望有一位能像华佗这样的名医问世吧,毕竟古代人平均寿命短最大的敌人就是疾病,可能一个小小的伤寒就会夺去无数人的性命。

关羽刮骨疗毒在《三国志》中也有记载,大致过程和演义里的差不多,但是关羽伤的并不是右臂而是左臂,而后医生不是华佗,也没记载这位一生到底是谁,其他方面就没什么差别了。所以就算关羽没有刮骨这么夸张,但肯定也是受了一些治疗之苦的,毕竟古代不管是医疗设备还是环境都非常的简陋。可能一不小心感染也会造成致命伤。

对于关羽和华佗来说,这个故事成就了他们,也让后人更加了解了他们。不过实际上三国的名医肯定不止华佗一位,只是华佗治的病比较多而且资历很深,最后又被曹操冤死,才会让这么多人知道他。当然这里面的确存在一些随机性,不过大家也没必要太过认真的去追求真伪,就当做一部热血小说来看就好了。

查看更多
2 历史上关羽刮骨疗毒是真的吗?关羽刮骨疗毒到底是什么致命的毒
三国
关羽刮骨疗伤
关羽刮骨疗毒

在历史上,“刮骨疗毒”这四个字,一直是武圣人关羽的专有名词,也是表现关羽过人武勇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关于此事,《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羽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时,只披着掩心甲,右臂被曹仁射中一枝毒箭。

罗贯中对关羽的英雄一幕大肆渲染: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视。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事实上,关羽“刮骨疗毒”是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而华佗早在十一年前的建安十三年就死于曹操之手(公元208年)。当然死人是不可能还会去刮骨疗伤的了, 不过关羽中箭刮毒确有其事。正史《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生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適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那么,关羽中的到底是什么毒?古人制毒大多来自于植物的毒,植物中最毒的当属“箭毒木”。我们中国人,给这种树取了一个更为形象的名称——“见血封喉”树。此树全身是毒,杆、枝、叶、花、果的白色汁液中,均有剧毒。人畜被这样的毒箭射中,有一句话叫作“七上八下九倒地”,即上坡最多跑七步,下坡最多跑八步,第九步一定毙命。其毒性可见有多强,然而如果关羽中的是此毒,早就殒命了。

《三国演义》说是“乌头之药”,而《三国志》没有具体指出。乌头是一种主要产于南方的中药,可散经络之寒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的治疗,但其毒性很大,必须经过炮制才可使用,未经炮制少量即可使人中毒,轻者四肢麻木,重者躁动不安、肢体发硬、肌肉强直、抽搐,直到意识不清而昏迷。

乌头可内服也可外用,因中箭接触“乌头之药”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很少的剂量能否致使关羽的胳膊无法动弹,这也值得怀疑。《三国志》说关羽中箭后创伤其实已被治愈,只是每到阴雨天骨头感到疼痛,说明该毒的药性并不大。


查看更多
3 历史上给关羽刮骨疗毒的人是谁?关羽刮骨疗毒是真的吗
三国
关羽刮骨疗伤
关羽刮骨疗毒

在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著名的经典桥段,关云长刮骨疗毒就是其中一个。可是,就在我们被关羽那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改颜色的超人英雄气概所折服的时候,却也有人提出,给关羽刮骨疗毒的另有其人。为关羽刮骨疗毒的真的不是华佗吗?还是另有其人?关羽刮骨疗毒是真的吗?

关羽刮毒疗毒的片段出自《三国演义 》第七十五回。关羽在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之后,在攻打樊城时,却被曹仁的弓弩手所伤。不仅右臂中箭,更严重的是,箭头还有毒。而且,神医华佗赶来时,毒已入骨。于是,华佗提出并实施了将关羽伤口割开,刮去骨头上的毒药,清理后再缝合的外科手术。术后,“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

手术很成功,可是,如此精彩的桥段,却有人提出了异议。首先,从今天的医学来看,手术触及到骨头,不要说在当时根本没有完备的消毒条件,就其手术本身,没有麻醉,一般人都很可能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疼死。好吧,我们的关羽是神,不怕疼。但是,这样的手术,仍然很可能出现因为大量失血,而引起休克等多种并发症。即使是手术很成功,术后的感染,恢复仍然是个不可小视的难题。重要的是,结合多种记载,我们发现,关羽中箭的时间,是在公元219年。可不幸的是,神医华佗早在11年前,也就是公元208年就因为给曹操治病,而被曹操给处死了。所以,不要说刮骨疗毒了,就是让华佗给关羽把个脉,都是根本不可能的。

关羽刮骨疗毒是真的吗?究竟有没有刮骨疗毒这回事儿呢?这个刮骨疗毒的片断只是作者的纯属虚构呢?《三国演义》我们不信,《三国志》还是靠谱的。在《三国志》的记载中,还真有刮骨疗毒这么一段,其内容与小说的描写基本一致。只是有一点,整篇的记载,却根本没有提起实施手术的这位医生的姓名。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实施手术的是神医华佗,作者无论如何,也一定会写下他的名字的。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关羽的刮骨疗毒确有其事,但是,做手术的却不是华佗。那会是谁呢?

们还是从历史中找。华佗死后,本想交给狱卒的《青囊经》却最终被烧毁。所以,华佗的医学本领基本上没有向外传播的可能,而能够学到华佗医学本领的,就只有他的少数几个学生了。而在华佗的学生中,吴普继承了华佗的五禽戏,樊阿继承了针灸术,李当没有学会针炙之法,却精工于药学。后来李当还做了曹魏的军医。

如此看来,为关羽刮骨疗毒的,很有可能是李当。一来,他是最有可能继承了华佗外科手术方法的人,这使得他有能力为关羽做外科手术;二来,华佗死之前,麻沸散已经很成型,也为李当实施手术提供了保障。而且,史籍记载,李当还很长寿,在时间上也同样具备条件。

为什么作者要把这份天大的功劳记在华佗头上呢?小编以为,一是华佗是公认的神医,影响力大,而且神医行神术这样的模式,也更容易让大家接受。重要的是,华佗给关羽治病,关羽言听计从,而且事后以百金相送。而到了曹操这里,曹操不仅不听华佗的话,反而害了他的性命


查看更多
4 历史上真的有关羽刮骨疗毒这件事吗?刮骨疗毒中关羽是个怎样的人
关羽刮骨疗毒
关羽刮骨疗毒是什么毒
关羽刮骨疗毒是真的吗

说起“武圣”关羽,世人皆称之为神;关羽的“神”之处不仅仅体现在“过五关斩六将”上面,同时也体现在其强大的意志力上面。诸如关羽“刮骨疗伤”这一段,《三国演义》曾是这么描写的“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至于“关羽”是否真的有过“刮骨疗毒”的经历,世人一直争议不断;主要还是因为《三国演义》的这段描述有很多漏洞出现。首先,华佗早已发明出“麻沸散”这种麻醉剂,既然有麻醉剂为什么不给“关羽”使用?其次,“关羽”在刮骨疗毒之中的反应太过夸张,一个血肉之躯,即使是神勇无敌也不可能面对这样的大手术而表现的那么“神定气闲”;再者,关羽实施“刮骨疗毒”的过程不合医学流程,更不可能手术期间有众人在场的事件发生。因为关羽的手术属于“及骨”的大手术,骨头裸露在“战地”的恶劣环境下已是大忌,更何况当时还有众人在场;这就造成关羽伤口很容易感染并发症,既然“华佗”号称神医,更加不可能允许这种事发生。

当然,《三国演义》多被世人看作是文学作品,三分假七分真,更不可能作为“史实”定义;诸如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这些在正史中其实早已证明不存在。因此《三国演义》故意将关羽描写的异于常人不过是一种过分的“吹捧”而已;至于“刮骨疗毒”,仅从字面内容也可以理解成“吹捧”关羽的其中一段罢了。尽管《三国演义》多有“吹捧”关羽的章节,但是“刮骨疗毒”这一段却是真实存在的。

《三国志》也有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不过略有与《三国演义》的不同之处;《三国志》则是这么描写的“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这里就写的很清楚了,关羽的箭伤已是“创虽愈”,也就是说伤口是早已好了的;至于“刮骨”的过程基本和《三国演义》差不多。

虽然《三国志》中也有记载关羽“刮骨疗毒”,但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两本书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关羽”的受伤部位;《三国演义》说是右臂,而《三国志》则是左臂。为什么要说这点差异呢?如果说关羽受伤后每逢阴雨就会“骨常疼痛”话,按今天的说法,很可能是因为当时没有处理好伤口,因此留下的诸如“风湿”之类的病症;这种病症会直接影响“关羽”战场发挥,毕竟“右臂”是挥动兵器的主要力量来源,“左臂”则起到辅助作用。

因此,这里也可以理解成《三国演义》为了凸显关羽的勇猛无敌,故意将“箭伤”转移了部位,由左臂变成了“右臂”来烘托紧张气氛。除此之外,还有关羽“箭伤”所中之毒,《三国演义》...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