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唐高祖,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甘肃天水)人,祖籍邢州尧山,唐朝开国皇帝。
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隋炀帝即位后,历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升卫尉少卿。615年,被拜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617年,又拜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乱时,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618年,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统一全国。626年,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635年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一、起事前不为人知的人生
显赫的家世
李渊的爷爷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兼陇西郡公李虎,都督八州诸军事的北周柱国大将军李昺的独子,姨夫就是后来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妥妥的一个"官二代"+"高富帅"。至于说他有比较多的鲜卑人血统,这个问题咱们后续再讨论,这里暂且不表。
辉煌的经历
虽然嘴里衔着金钥匙出生,李渊并没有像"定他个十亿小目标"的儿子那样纨绔成性,反而显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职场能力。最初李渊在杨坚身边担任千牛备身的警卫工作,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小姨夫的赞赏,先后担任了谯州、陇州、歧州三个重要地方的刺史。
隋炀帝在位伐高句丽期间,李渊被他这位大表哥任命负责军队的后勤工作,后屡与各地反隋起义军交战,获胜,其中包括母端儿的队伍,得以担任太原地方的军政一把手,成为实际上割据一方的实权派人物。
二、起事后的曲折迂回
可以说李渊的战略眼光还是很毒辣的,作为其中的一员,熟悉关陇军事集团的软肋,决定长驱直入向长安进军。
在中途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老战友,隋末悍将屈突通,李渊被其屡次击败,几乎将他的美梦刚开始就击碎。
成功进军关内后,李渊并没有急于称帝,而是效仿自己的姨夫隋文帝杨坚一样扶植了一个傀儡皇帝,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做皇帝,自己做相国,在道义上牢牢占据制高点,与在扬州的杨广政权分庭抗礼,最终导致了杨广被部将所杀。
三、称帝后的纵横捭阖
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死后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下已经太平,一幅蒸蒸日上的景象,相反,各地称王称帝的武装实力有很多个,一统天下的路还有很长,包括李密、王世充、刘武周、旧隋朝残余武装等等。
就是在这样的乱局下,通过李渊的统筹部署将与己方相比丝毫不弱的武装力量一一击破,开创了统一的大唐王朝。
四、子孙相残的遗憾
在李渊眼里,无论是李建成、李元吉还是李世民都是他的儿子,都是至亲骨肉,让谁继承皇位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为了皇朝的千秋万代需要选出一个相对合适的继承人而已。
可这在子孙眼里就是另一回事了,关系到谁最终能继承大统的问题,甚至可能关系到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就是这样的担忧最终引发了玄武门之变。
李渊应该多少也知道子孙之间的想法和争执,一方面都是儿孙没办法对谁下狠手,二是对亲情过于看重,不相信其中的任何人会做出太出格的事情来。可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仅祸及子孙,...
查看更多与“唐高祖李渊并没有你想的那么无能,他其实是个雄才大略的唐朝开国皇帝”相关的文章
1.李渊出身权贵世家
不管李渊是不是出身在他做了皇帝后坚称的陇西李氏,但不能否认的是,李渊是出身在权贵世家的。
在李渊的祖父李虎时,其家族就开始飞黄腾达。
李虎因为积极参与后魏权臣宇文泰的政变并获得成功,与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八人一起被称为“八柱国”,为西魏的开国功臣,封爵陇西郡公,官为太尉,还被赐予鲜卑姓大野氏。
由于李虎和当权的宇文泰交情很深,在宇文泰的儿子篡西魏建北周时,虽然他本人已死,仍被追封为唐国公。至此,李渊的家世就与唐联系起来。所谓唐,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的唐尧之唐。
李渊的父亲李昞是李虎的第三个儿子,因为李虎的长子次子都死的早,所以李虎死后,李昞就袭爵陇西郡公,后来因功被加封唐国公。
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看李昞英勇有为,相貌堂堂,便托人向李虎家求婚,将四女儿独孤氏许配给李昞。这场婚姻后李渊家族成为了北周和隋朝的皇亲国戚,这对于李渊家族后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原来这孤独信女儿众多,其中长女嫁给北周世宗明皇帝宇文毓妻,后来被追封为明敬皇后;七女独孤伽罗,即杨坚的妻子后来的文献皇后,而李昞娶的是孤独信的四女儿,所以这李昞还是杨坚的姐夫。
细论起来。李渊乃是杨坚的内甥,杨广的姨表兄弟。在那个极其注重家庭门第出身和姻亲关系的时代,父亲与母亲的出身为李渊的后来获得了很多人不具备的极大便利。他自言“承七叶之余庆,资五世之克昌;遂得地臣戚里。家称公室”,正是真实的写照。
2.李渊深受隋朝重用
李昞死后,家里的几个儿子相继早亡,所以七岁的李渊继承了他的爵位唐国公,但爵位并无实权。因为李渊是杨坚的亲家人,“由是特见亲爱”“以故文帝(杨坚)与高祖(李渊)相亲爱。”所以李家深受杨隋的重用。
十五岁时就被姨夫杨坚破格提拔为的贴身侍卫“隋受禅。补千牛备身”,从此步入政坛。千牛备身这是贵族子弟的进身之阶,不过因为年轻的缘故一直到杨坚在世时,李渊也只是做到地方州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后称太守)。李渊的官位是在表弟隋炀帝做了皇帝后,开始一路飙升的。
隋炀帝一登基,李渊就被升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不久,就调任朝廷担任了殿内少监,成为大隋帝国权力中枢里的重要人员。大业九年又提升他为卫尉少卿。是他表弟隋炀帝让他从地方进朝廷的,是他表弟让他掌握军政大权的。当国家大规模讨伐高丽之时,隋炀帝对李渊这位表兄还是十分照顾的,没有让这位当时著名的神箭手去前线,而是让他在安全后方督运粮草。
大业十一年。李渊被拜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大业十二年李渊升为右骁卫将军。李渊大业十三年成为太原留守,掌管太原、雁门、马邑、楼烦、西河五郡。可以说李渊彻底掌握了国家的边关重镇与军事大权。
在一些史书中说隋炀帝一直对李渊不放心,一直打压他,这与实际上步步高升、官运亨通的李渊待遇是相符矛盾的,这其实是李渊做了皇帝后为自己反杨广找借口的。否则能说隋炀帝对李渊恩德隆盛,李渊却还反隋炀帝吗,这不是说李渊不忠吗?
3.李渊能文能武...
查看更多与“你知道唐高祖李渊的背景吗?原来他的背景奠定了创立唐朝的基础”相关的文章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唐高祖李渊出身在北周的一个贵族家庭,七岁的时候就被封为唐国公。等到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担任过荥阳和楼烦这两郡的太守。隋末天下大乱,李渊起兵攻占长安城。义宁二年,李渊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统一全国。
唐高祖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的后裔,家族显赫。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时期八柱国之一。李渊的父亲李昞是北周时期的御史大夫和柱国大将军,被封为是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北周天和元年,李渊出生在长安。在李渊七岁时父亲去世,他袭封为唐国公。李渊长大后,宽容待人,性格开朗,为人十分洒脱。
开皇元年。隋文帝建立隋朝。隋文帝任命李渊为千牛备身,即皇帝的禁卫武官。由于李渊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皇后,所以隋文帝十分器重李渊,先后让他担任过谯州、陇州、岐州的刺史。李渊在隋炀帝即位的初期做了荥阳和楼烦这两郡的太守,后来又被任命为卫尉少卿。
大业十三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地区的最高执行长官。李渊奉命出兵征讨飞贼,与飞贼在雀鼠谷交战,李渊大获全胜。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李渊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知道隋朝必定会灭亡,于是暗中结交豪杰,网罗各路人才。
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统一全国。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禅位给儿子李世民。在唐高祖李渊统治的八年里,他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对国家进行了规划和改变,一方面能够让国家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以此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政权建设。
政治体制方面,李渊继承了隋朝的体系,但同时又有一些发展和改变。唐朝中央建立了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各个部门职责分明,相互牵制,能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地方的政权机构分为两级,即州和县,长官分别是刺史和县令。刺史每年需要巡查各县,考核官员政绩,同时还要推举人才。而县令负责一个县的事务,官虽小但是事情很多。
唐朝的军事制度是府兵制,这种制度起源于西魏时期,经过北周、隋朝,一直沿用到唐朝。在太原起兵之时,李渊就逐步将自己手下的军队纳入到了府兵制当中。府兵制将练兵权和领兵权进行分离,能够有效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对抗朝廷。
经济方面,唐朝赋役制度主要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均田制对土地的买卖做了限制,官僚和贵族的赐田可以进行买卖,老百姓因为贫穷无法办理丧事的时候可以卖掉永业田,从人多地少的地方搬迁到人少地多的地方时也可以卖掉永业田。在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唐高祖李渊又实行了租庸调制,这种制度更有利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查看更多与“唐高祖李渊做了哪些事情才筑起历史上众所知晓的唐朝帝国的?”相关的文章
李渊为什么斗不外李世民呢?我想这个问题是一个很是有意义的问题。下面我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明白。
一、李世民为什么那么拼命
李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李渊自己没有多大能耐,他的天下是靠他的儿子李世民打出来的。其时有一种说法是,李渊许诺李世民,帮他打下山河,到时候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就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中,奋勇杀敌,立下汗马劳绩,因为心中有了期待,引发了李世民无穷的战斗力,在这个历程中,他以为战斗是为了他自己,一切支付都值得。可是也有一种说法是李世民无心觊觎皇位,当上天子纯粹是被逼无奈的举动。
二、李世民为什么逼李渊
一种说法是当李渊上位以后,李世民才发现自己被忽悠了,李渊好像都忘记了他以前对李世民的许诺,不光没有立他为太子,反而立了李建成为太子,他很是的伤心和失望,以为自己受到了欺骗,心田充满了恼怒,于是有了夺取皇位的心。
另外一种说法是玄武门之变是李建成一手筹谋。因为其时太子是立了李建成,可是李建成怕李世民的存在,威胁到他的皇位。所以想赶尽杀绝,彻底消除这个隐患。李世民为了自保杀死了李建成。其时的李渊身体就欠好,听到李建成被杀的消息,他一度濒临瓦解,他误以为李世民是为了夺取皇位而发生了杀害李建成的做法,一气之下愤然退位。
三、玄武门之变来龙去脉
唐高宗李渊继位以后,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李建成之所以成为太子,就是因为他是李渊的大儿子,根据正统,是由李建成当太子。
太子李建成,对李世民很是的嫉妒,就团结了李元吉想陷害李世民。话说有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李世民喝了几杯,发现自己的肚子剧痛,后面竟然吐出血来,喝酒喝到吐血,这不太可能,后面他才知道,李建成居然在酒里下毒,后面还好是实时请太医治疗,捡回了一条命。
李建成还派人去行贿李世民的手下尉迟敬德,被尉迟敬德给拒绝了,李建成那里想善罢甘休。他怕尉迟敬德把这个事情告诉李世民,就派人到尉迟敬德家里去刺杀他。后面因为尉迟敬德早有预防,刺杀失败。
厥后,突厥进犯中原,李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带兵取代李世民北征,同时把李世民身边的精兵强将尉迟敬德等人全部都带走,留下李世民孤苦伶仃,这样利便把他杀死。
李世民得知此事,感应很是的震惊,也意识到事情的危急。他就找来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此事。李世民说:“兄弟相互残杀,这欠好吧,我们还是等他们动手,我们再动手吧。你们怎么看?”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都说:“如果李世民你还不动,我们白白等着受死,死无葬身之地啊。”
当天到夜里,李世民就进宫向李渊举报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行刺他的来龙去脉。李渊说:“明天你们三个一起进来,我要劈面问清楚。”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摆设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兵匿伏在玄武门。一会儿,李建成和李元吉来了,他们的第六感告诉他们有异常,正想调转马头逃跑。这时候,李元吉看到了李世民,就想时机来了,就想用箭射死李世...
查看更多与“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第一人所向披靡,竟对儿子有着深深的畏惧”相关的文章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为繁荣富强的朝代,彼时它的政治、经济、文化无一不处在世界领先职位,真可谓是一片欣欣向荣,繁荣富强的太平情形。而在其时,许多外番都市潜史来唐朝贡,希望换取唐朝珍贵的丝绸和玉器。而唐之所以这么繁荣,就离不开它的开国者李渊和缔造者李世民的孝敬。
众所周知,唐朝开国者李渊自晋阳起兵反隋以来,每逢战事胜多败少,仅短短几年间就平定了天下建设起唐朝,而唐朝能建设最大的元勋数李世民,是他领导秦王府的将领最终南征北战资助李渊平定了天下,可是李世民野心极大,在平定天下历程中逐步生长自身实力,这引起了太子李建成以及李渊的忌惮,他们都希望使用权利打压秦王府班底,彻底搞垮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也不是吃素的,他提前预感应危机,先发制人在玄武门匿伏重兵杀死了李建成,欺压父亲李渊退位,顺利登上了他求之不得的宝座。
面临兵强马壮的李世民步步紧逼,年过半百的李渊自然无可怎样,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他被迫做起了太上皇,可是面临李建成、李元吉这两个儿子的死他却充满了愧疚,回忆往昔不胜感伤,他也许想的是当初不应该给予李世民“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如果没有可以当太子的理想,那么李世民也就不会一步步袒露野心,有了想取李建成而代之的想法,也就不会泛起手足相残的悲剧。而更让李渊接受不了的,是李世民接下来做的这件“大事”,逼得李渊破口痛骂李世民14个字,也预言了唐朝兴衰不会凌驾300年。
就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诛杀以后,如那边理他们的家属问题提上议程,有人认为李建成李元吉己死,罪不及家人,应该放他们一马。
然而李世民却认为“除草不除根,东风吹又生”,他担忧李建成李元吉子女长大会报仇,因此下令将他们全部杀死,除了李元吉一名妾室被李世民看上幸免于难以外,其余人等皆被屠杀,李渊在得知这件事后精神受了很大刺激,当众痛骂李世民14个字,预言了唐朝寿命不超三百年。
这14个字就是:“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意思就是你杀了我子孙,等到以后,你的子孙同样也会自相残杀,而这句话预言了唐朝寿命不会凌驾300年,李渊的这句话最终也报应在了李世民自己身上,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与四子李泰争夺皇位失败被流放致死,另外的十几个儿子中大多数到场谋反被正法,14个儿子中仅有李治和过继子李福活了下来。
等李治登上皇位,宠信武则天,皇权旁落武氏家族,好不容易发生神龙政变迎还李显为帝,李显的侄子李隆基与姐姐太平公主又崛起,诛杀了韦后后又掌握实权,事后又是侄子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的战争。
可以说唐朝统治团体自李世民开始到唐亡,一直都是走“六亲不认”的程序,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事件频频上演,这样的政权纵然国家再茂盛繁荣,终于还是败在自己人手里。
也许这就是李世民篡权夺位所必须支付的价格,也可以说是因果报应。唐朝正是因为统治团体的内乱?才提前终止了它的繁荣,从开国到死亡仅290年,不凌驾3...
查看更多与“李渊退位后只说了一句话,没想到暗示了唐朝的命运”相关的文章
说到大唐的最高统治者,最有名并不是李渊,而是其子李世民。无论是他的赫赫战功还是即位后所开创的大唐盛世,在世人看来都是值得流传千古的佳绩。他的一生是极为传奇的,可能唯一显得不那么光彩的就是“玄武门”一事了。虽然他的确为李唐打下了半壁江山,但得到皇位的方式却终究不那么“名正言顺”,最后落得个弑兄杀弟、逼父退位的名声。这件事情可以说是成为他的“人生污点”了,就连其父也因此对他颇为怨恨,毕竟都是他的骨血至亲。身为父亲,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骨肉自相残杀更痛苦的呢?据说在其被逼退位之时绝望的对秦王说了一句话,而这14个字竟如诅咒一般在多年后一一应验了。
其实李渊的孩子还是蛮多的,有记载的就多达四十一个,而我们所熟知的也就四个而已,刚好也是最有出息的四个。有趣的是这三子一女皆为一母所生,那就是李家的正牌女主人,也就是历史上的窦皇后。窦氏乃出身皇族,也不知是基因好还是嫡出所受的教育有所不同,她所生的三子一女皆是人中龙凤。李世民是正宫所出的第二子,是赫赫有名的少年英雄,他广纳贤才为李唐开辟了半壁江山,但终究抵不过一个“嫡长子”的名号,太子之位毫无疑问落到了其兄长的身上。一个在战场用血汗换来功绩的他又怎会甘心输给一个凭嫡长子的虚名而成为太子的李建成呢?
李世民的文韬武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榜上有名的那些李唐开国功勋多半都是他的心腹,像尉迟、程秦等人都是他的左膀右臂。能让这么多的能人异士对他忠心耿耿,想必他也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领导者,在这些大将的帮助下也最终成功坐稳了大唐江山。难道李渊就真的看不到他的才能吗?并不是,只不过自古以来的长幼之观又岂能轻易改变。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骨肉相残,他也是无比的绝望,最后只说了一句:“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估计当时也是太绝望了,他们是父子,那他所说的那些子孙不还是自己后代吗?让人意外的是,这一句话如同诅咒一般竟都一一应验了。
李世民的军政业绩是大丰收的,就这一方面而言他是个相当成功的统治者,那么就个人而言就真的是一言难尽了,尤其是家庭关系。作为最高统治者,他的子嗣自然是相当多的,但说得上名字且结局不错的又有几个呢?就像其父骂他的那样,他也经历了血肉自相残杀之事,而且与他当年夺位的事儿相比是更加凄惨。
前有太子与四子的明争暗斗,后来甚至引发叛乱,以流放致死告终。而其他的几个儿子相继都以谋反的罪名被杀,十几个儿子最终活下来的也就一个李治还有一个叫李福。继承皇位的这个李治也是个没多大出息的,将父亲的才人扶上了皇后的位子,最终李姓江山还改姓武了。至于武后对于李家这些后人是怎么处置的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吧,真的是一个比一个狠。后李姓好不容易重新当家作主了,但无论是过程还是结局却还是那么悲惨,而后来的唐朝就这样在风雨飘摇中迎来了结局。
后来这些子孙真如预言那般自相残杀,但归根结底这也并不是那句“诅咒”的作用,千百年来的皇室争夺本就如此残酷。或许只有经过这般残酷考...
查看更多与“李渊退位前只留下短短十几个字,几十年后一一应验”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