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反贼

发布时间:2020-06-03
1 为什么说魏延造反是及其冤枉的?历史上魏延死在了私人恩怨上
三国
魏延为什么会反
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

刘备还在世时,特别器重魏延,封他为镇远将军。而魏延也不负刘备所托,与曹军对峙十年,牢牢护住汉中。刘备登基后,忙于其他,封魏延为镇北将军,魏延成为蜀汉大将。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按理说刘备器重的人,应该多些看法。然而,诸葛亮却是怎么看魏延,怎么不顺眼。甚至,诸葛亮在临终前还留下一计,害死魏延。魏延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诸葛亮如此厌恶。

魏延有本事,魏延不仅武艺高强,在佣兵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之处。刘备慧眼识珠,提拔他当汉中太守后,他镇守汉中十多年,面对强大的曹魏军事集团硬是没有丢掉一寸土地。这足以证明了魏延的卓越的军事能力。面上还是不敢得罪诸葛亮,这是因为,他是诸葛亮跟定刘备后,才投降蜀汉军事集团的,论才华不仅诸葛亮。魏延和诸葛亮对这个问题都心知肚明,都没有说破,诸葛亮也欣赏他,一直在用他,南征与北伐都带他前往,就是证明。

魏延的这种天生反骨的待遇想必并非仅在蜀国如此,而是不论在哪个势力集团,都不大可能得到重用。毕竟和忠诚比起来,武力值不值一提魏延投靠刘备时,诸葛亮就建议刘备杀了魏延,并说,魏延这人天生反骨,以后肯定会造反。刘备由于身边没有可用之才,没把诸葛亮的话放在心上,坚持重用魏延。诸葛亮也没法,让魏延保住了一条命。

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很多看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却无辜被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

魏延,三国名将之一,蜀汉后期当之无愧的国防中坚。史载他性情剽悍,武艺娴熟,更难得的是此公胸藏韬略,智勇双全,绝非骁勇寡谋的匹夫一个,因此将他比作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似也不为过。魏延虽然精通兵法,勇猛绝伦,但诸葛亮的挚友杨仪却对魏延不屑一顾,而魏延多次想杀杨仪,仔细想想是他为他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而魏延败给了杨仪最大程度上是违背了诸葛亮撤军一令,继而将私人恩怨算上攻击了杨仪,并且先开始动手打自己人,火烧栈道,并且在撤军路上充当"断后"一职却反过来打自己人。被大家误认为想要谋反,可以说是魏延是极其冤枉的。


查看更多
2 三国魏延为什么会反?他完全就是被杨仪给谗谄的
三国
魏延为什么会反
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

魏延投降刘备,诸葛亮第一眼见他就给魏延,套下了他日后必反的心。在后面也是处处针对魏延。这也是给造反埋下了伏笔。

魏延为什么造反呢?事前诸葛亮接触的时分就喜好自己布置好,把每个人当棋子使,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但魏延喜好自己思索,所以每当和诸葛亮意见不一样的时分,就喜好顶嘴诸葛亮,诸葛亮估计以为他挺烦的。至于最后魏延为什么会造反呢?

其实魏延根本没造反,他完全就是被杨仪这个小人给谗谄的,是政治上的夺权。

魏延是个将才。但干事深谋远虑,向诸葛献计出子午谷出长安就是个例子,这个地方地势险峻,这样冒进的打法完好是拿将士的身价生命做赌注。需知北上伐魏是老刘与诸葛在隆中对的时分就定下来的国家大计,是要从全盘去思考的。后来造反就为这件事,可见贰心里完好没有“君为臣纲”这几个字的,怀有这样的思惟很风险

魏延维护战士,骁勇善战,也很有军事才华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优点.然则他横行霸道,孤芳自赏,是那种给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的角色。跟同事关系相处得很不好通俗人对他是抱惹不起躲得起的立场,不敢搪突他。然则,至少有两集团不买他的帐,这也构成了他跟这两人的矛盾极端恶化,一个是刘备的宗亲刘琰,一个是诸葛亮的长史杨仪。至于魏延之死,其义务更不在诸葛,这是杨魏争斗的结果其主要义务照样在魏延自己,虽然说他反叛确实冤枉。但他在诸葛死后违其遗命,以私愤率先攻杨仪,而士卒不从。皆因他自大高傲,审时度势不明,这变相给了杨仪一个机遇,使其自取其祸而已。

可以说,魏延在肯定程度上是被诸葛亮一步步逼反的。如今,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都欲望能自领一支万人大军,像昔时韩信那样,与诸葛亮在潼关集合,诸葛亮每次都加以拒绝。于是,就在张郃暗里里抱怨司马懿怕诸葛亮的同时,魏延也牢骚满腹地认为"诸葛亮害怕",使自己奇志难酬

魏延为什么造反呢?和诸葛亮确实有肯定的关系。以诸葛亮的智谋和才学,好多次魏延献策多是可行的可诸葛亮就是不采取。这样时间久了魏延心里必定不是滋味,心头造反的念头也是一日一日加深。

查看更多
3 蜀国著名将领魏延造反是被诬陷的?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
三国
魏延为什么会反
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将领,在刘备奠定基业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可以说是蜀国少有的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尤其是在蜀汉后期的军事中,魏延更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未被列入五虎将之中,但是其军事能力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共同认可,当年刘备入蜀,魏延以部曲的身份投奔刘备,后来为蜀汉镇守汉中之地,保证了蜀汉的军事安全,可以说是为蜀汉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或许很多人都读过小说《三国演义》,对魏延这个人物形象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尤其是诸葛亮说魏延脑后长有反骨,更让很多人对魏延产生了偏见,实际上魏延对蜀汉王朝是非常忠诚的,在对魏作战过程中,魏延常出奇策,大败敌军,论忠诚度和军事能力,魏延虽然比不上诸葛亮,但是和姜维有一拼,魏延本以为诸葛亮死后,自己理应被当作诸葛亮的继承人,全面负担起伐魏的事业,但是魏延却大错特错,甚至因为这个想法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诸葛亮对于魏延并不是完全信任,当然不信任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魏延脑后长有反骨,诸葛亮谨慎了一辈子的人,又因为有识人之明被后世赞颂,又怎么会因为此事放弃魏延呢?实际上诸葛亮真正不信任魏延的原因是因为魏延做事非常冒险,而且脾气和当年的关羽有些像,军事能力很强,但是却为人孤高自傲,甚至还有些叛逆心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个愤青刺头,魏延对自己过于自信,所以常有冒险之举。

诸葛亮伐魏过程中魏延曾多次提议要兵出子午谷,一举拿下长安,但诸葛亮却十分反感这种做法,因为实在太过冒险,一旦魏军在子午谷设伏,蜀军定然是尸骨无存,而魏延因为诸葛亮屡次不听自己的建议感到非常气愤,很可能在诸葛亮面前也说了一些比较过激的话,所以诸葛亮对魏延实际上是相当不满的。

魏延为什么会造反?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魏延真的造反了吗?

诸葛亮死前曾经密召杨仪,费祎等人商量退兵的事情,曾经想让魏延断后,又怕魏延不听从号令,于是就让杨仪等人自行退兵,逼迫魏延断后,但是诸葛亮忘记了让杨仪领兵实在是非常错误的选择。

因为杨仪和魏延本是政敌,让杨仪命令魏延退兵,魏延十有八九不会答应,再加上几次伐魏,徒劳无功,魏延自然也非常气恼,他本想接过诸葛亮的担子,趁势追击,结果却被自己的政敌命令自己退兵,魏延的叛逆情绪又来了,为了报复杨仪,干脆引兵想攻打杨仪,夺过兵权,但没想到杨仪回去也反咬一口,说魏延要造反,结果魏延兵败后逃亡,被杨仪抓住,并砍下了头颅好好取笑了一番。

可怜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战场,反而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如果知道自己最后的结局,估计魏延可能真的会心灰意冷,转而投降魏国。


查看更多
4 “反骨”英雄魏延为什么会反?造反时连最亲近的人都袖手旁观
三国
魏延为什么会反
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

在《三国演义》当中,里面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

蜀国之中,除了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还有另外几位英雄人物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文武双全的姜维,功勋卓著的魏延,以及关兴、张苞等人。

在这其中,最有争议的人物当属魏延。

魏延简介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

魏延作为蜀国当中第一流的大将,从刘备撤离荆州时,就想跟随刘备,但是几经变迁,才在长沙时加入了蜀国的队伍之中,可以说是对刘备集团一往情深了。

只是在《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一见他,却说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生异心,甚至请求刘备立刻斩了此人,这不禁让人大吃一惊。

魏延主要成就

随刘备入蜀,与黄忠等统军平定广汉郡,刘备称汉中王后负责镇守汉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提出子午谷奇谋。阳溪之战大破郭淮、费曜。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在诸葛亮指挥下,和高翔、吴班等一同于卤城之战大破司马懿,取得甲首三千的战果。

魏延为什么会反

而最后魏延的结局仿佛也验证了诸葛亮的这句话,那么历史上的魏延在加入刘备集团之后,一直都怀有异心还是无奈之下才造反的呢?

第一,魏延怀才不遇

魏延作为蜀汉大将,在刘备时期曾经遭到了重用,但是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却对此人不置可否。

最后,诸葛亮一方面是担心自己去世之后,无人可以压制魏延,二来也想帮助姜维更好的接管军中事务,所以开始对魏延加以限制,这就导致了魏延的反叛。

第二,魏延能力有限,却又自恃清高

刘备曾经封魏延为汉中太守时,问魏延担此重任,有何打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愿意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

当时的魏军占据了整个北方,势力强悍的很,可是魏延却根本不把对方看在眼里,虽然有豪装之意,但是眼光却过于清高。

除此之外,魏延反对诸葛亮稳扎稳打的北伐战略,提议出兵子午谷,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和诸葛亮的矛盾。

而且,我们从一些小事中可以看出,魏延和其他将领的关系也并不好,曾经在议事之时拔剑逼问同事,这说明此人并不容易相处。

综合来看,魏延最后选择了造反,应该是有外面的一些因素的,个人的才能迟迟得不到发挥,这让魏延感觉十分憋屈。

魏延墓地

魏延被杨仪遣马岱追杀于汉中北门外,就地葬在今汉中城北2公里石马坡(或名石马堰)。墓早已为平地,仅存墓前物石马1匹,1973年移存汉中博物馆。石马原在汉中市石马镇黄家塘村唐姓房前约150米处,有枣树1株为记。

魏延祠

魏延祠位于魏延祠四川绵阳市梓潼县三泉乡白雀村,西出梓潼县,沿梓潼往江油的安梓路行约15公里,就到了三泉乡白雀村,再沿村道行不多远,就看到路边的“魏延祠”石碑。 ...

查看更多
5 功勋卓著的魏延为什么造反?其实魏延造反另有真相
三国
魏延为什么会反
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刘备军北上抵抗张鲁,驻驻葭萌。魏延为什么造反?下面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魏延造反。

魏延功勋卓著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为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建兴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使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还保营。

建兴十年(232年),魏延与刘琰不和,言语虚诞,诸葛亮责备刘琰,刘琰其后作笺道歉。

魏延造反介绍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依《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

魏延为什么造反?

魏延的身死,其死因是他背叛蜀汉,欲率领军队投降敌军。说魏延造反的主要人物是杨仪,也是魏延的仇敌,在诸葛亮还活着的时候魏延与杨仪便多次产生冲突,魏延甚至经常一怒之下举刀想要杀死杨仪。刘备与诸葛亮非常重视这两个才智过人的人,所以经常调解这两个人的恩怨。王学圻怎么读

但诸葛亮身死后,魏延因为不满诸葛亮的遗命,即让魏延断后方便蜀军退兵。但魏延认为诸葛亮的死亡对战争的胜败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有他这样的大将在军中,蜀汉有什么好怕的。

但杨仪率领蜀汉军队开始撤退,魏延冲动之下不顾诸葛亮的命令,抢先杨仪的军队回到汉中,并且一路给杨仪使绊。杨仪与魏延的仇怨失去了诸葛亮的压制,终于爆发。两人都向刘禅上书说对方是背叛蜀汉的人,但一来魏延的人缘一直不好,二他撤兵的方式以及给杨仪大军使绊的行为惹了众怒,所以众将领一直认为魏延才是造反的人。

所以魏延率领兵将跑出了汉中,但杨仪的大军也随之而来。魏延其实并不是真的造反了,而是他的坏脾气以及坏人缘导致了他最后兵败身死的后果。

查看更多
6 忠心耿耿的魏延为什么会反?魏延不过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三国
魏延为什么会反
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

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蜀汉的北伐大军在撤退时,发生了著名的“魏延谋反”事件。魏延率领军队日夜兼程,返回汉中,烧毁栈道,然后向蜀主刘禅上书说杨仪谋反。与此同时,杨仪向后主上书说魏延谋反。最终,魏延被大将马岱所杀,惨遭灭族。魏延对蜀汉忠心耿耿,为何却走上谋反之路呢?

魏延跟随刘备参加了入川之战,期间立下不少战功,因此被封为牙门将军。219年,刘备夺取了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迁治成都”,需要安排一员大将镇守汉中。当时人们都觉得非张飞莫属了,张飞自己也这么认为的。然而,刘备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此后,魏延的官越做越大,“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魏延率军进入羌中,大破魏将费瑶、郭淮,“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在诸葛亮病死之前,魏延在蜀汉军中排在第三位。

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诸葛亮,他身为丞相,掌握着蜀汉所有的军队;排名第二位的是刘琰,他当时的官职是行中军师、车骑将军、都乡侯,不过刘琰“不豫国政,但领兵千余,随丞相亮讽议而已”。 建兴十年,刘琰因与魏延不和,被诸葛亮遣回成都。所以说,在诸葛亮死后,军中地位最高的当属魏延!

那么魏延为何会谋反呢?其实魏延根本没有谋反,所谓的“魏延谋反”事件不过是蜀汉政权内部的一场权力斗争而已。以魏延的资历、能力,完全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可是诸葛亮在世时,就不断压制魏延。比如说诸葛亮生前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临终前做出的决定,也没有与魏延商量。

蜀汉政权中,地位最高的当属荆州集团,而荆州集团内部也产生了分化,一方面是以诸葛亮为首的文臣,另一方面则是魏延为首的武将。诸葛亮生前,安排蒋琬、费祎等人接任自己的位置,完全将魏延排除在外。蒋琬、费祎等人很明白,自己的资历、官职比魏延要低,他们想坐稳位置,必须除掉魏延。

诸葛亮生前,明知魏延与杨仪有矛盾,还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结果,魏延闻讯大怒,“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当时,魏延就想和前来打探消息的费祎发布联名书,通告全军,结果魏延被骗了。

如果魏延真的反叛,应该向北投降曹魏,为何选择南下呢?“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结果魏延没能杀死杨仪,反而被人所杀。所以魏延谋反事件是蜀汉内部的一场权力之争,按照魏延的资历、职务,应该由他接掌蜀汉的军权,然而他却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惨遭灭族。


查看更多
7 历史上魏延为什么会反?一代猛将魏延到底是忠臣还是反贼
三国
魏延为什么会反
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

魏延随刘备入蜀,与黄忠等统军平定广汉郡,刘备称汉中王后负责镇守汉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提出子午谷奇谋。阳溪之战大破郭淮、费曜。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在诸葛亮指挥下,和高翔、吴班等一同于卤城之战大破司马懿,取得甲首三千的战果。

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

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魏延争斗落败,为马岱所追斩,夷灭三族。

魏延是个将才。但做事急功近利,向诸葛献计出子午谷出长安就是个例子,这个地方地势险要,这样冒进的打法完全是拿将士的身价性命做赌注。需知北上伐魏是老刘与诸葛在隆中对的时候就定下来的国家大计,是要从全盘去考虑的。后来造反就为这件事,可见他心里完全没有“君为臣纲”这几个字的,怀有这样的思想很危险。

魏延爱护士兵,骁勇善战,也很有军事才能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优点.但是他飞扬跋扈,自高自大,是那种给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的角色。跟同事关系相处得很不好一般人对他是抱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不敢得罪他。但是,至少有两个人不买他的帐,这也造成了他跟这两人的矛盾极度恶化,一个是刘备的宗亲刘琰,一个是诸葛亮的长史杨仪。

至于魏延之死,其责任更不在诸葛,这是杨魏争斗的结果其主要责任还是在魏延自己,虽然说他反叛确实冤枉。但他在诸葛死后违其遗命,以私愤率先攻杨仪,而士卒不从。皆因他自大狂妄,审时度势不明,这变相给了杨仪一个机会,使其自取其祸而已。

可以说,魏延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诸葛亮一步步逼反的。

当初,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都希望能自领一支万人大军,像当年韩信那样,与诸葛亮在潼关会合,诸葛亮每次都加以拒绝。于是,就在张郃私下里抱怨司马懿怕诸葛亮的同时,魏延也牢骚满腹地认为"诸葛亮胆小",使自己奇志难酬。


查看更多
8 诸葛亮病逝之后魏延为什么会反?其实原因有三点
三国
魏延为什么会反
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诸葛亮无疑是这个时代的翘楚,担任蜀汉丞相的时候,可以说鞠躬尽瘁,为了恢复汉室正统,数次北伐曹魏,由于实力上差异,人才上的不足,导致诸葛亮事必躬亲,最终因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逝。

然而诸葛亮病逝之后,蜀汉很快迎来了一场叛乱,那就是魏延的反叛,那么魏延为什么会作乱反叛?原因其实很简单。

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些魏延,或许不少人看《三国演义》非常的入迷,觉得魏延是天生反骨的存在,肯定会造反,还有啥原因,当初是反叛韩玄投靠刘皇叔的。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至少在正史记载中,没有说魏延天生反骨。而且魏延是刘备的部曲身份,一直就跟着刘备,而非反叛别人投靠。

而且刘备入川的时候,魏延身份是部曲,刘备的私兵,入川作战有功,很快升迁为牙门将,后来在汉中作战中,魏延的表现不凡,在刘备称汉中王后,竟然提拔魏延为都督汉中的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当时别人以为张飞是最合适不过,没有想到是魏延,故而“一军尽惊”。由此可见,魏延是深得刘备信赖的爱将。

《三国志》记载:“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除此之外,魏延还是诸葛亮非常器重的大将,诸葛亮北伐基本依仗的魏延了。在北伐之前,就先提拔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北伐中,也用战绩报答了丞相的信任:“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魏)延大破之。” 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偏师出子午谷直取长安”的战略构想,虽然被谨慎的诸葛亮拒绝,但是不失一个谋略。

为何诸葛亮要拒绝呢?魏延的建议是奇招,是风险性高、收益也高的项目,但绝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诸葛亮之所以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不是他承担不起偏师万人的损失,而是他承担不起损失魏延。魏延是蜀汉屈指可数的军事天才,统兵大将,深感人才匮乏的诸葛亮,不愿意把自己的王牌牺牲掉,不是很自然的选择么?

说到这里,魏延就是一个武艺高强,但略逊于关、张之辈,勇而有谋,胸中有大略,深得领导信任大将,为什么会在诸葛亮病逝后反叛呢?其实原因可以归结一下几点:

第一:位高权重,想独揽大权

诸葛亮死后,军中的地位,就魏延最高了,已经是征西大将军,假节,封南郑侯。自恃众望所归的魏延,认为应该自己理应接掌军权,继续北伐事业。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能够成为第二个丞相,执掌蜀汉权柄。故而在诸葛亮病逝之后,首先想做的就是违抗诸葛亮的遗令,接掌军权。

第二:与杨仪水火不容,矛盾升级爆发

杨仪,诸葛亮丞相长史,心胸特别狭隘,跟魏延是死对头。而诸葛亮的遗令是让杨仪率军还回,自然是不会接受魏延来执掌军权继续北伐的,他和大家商量后,决定按照诸葛亮的撤退方案,班师回朝,并且散布魏延要北降的谣言,“张言延欲率众北附。”(《魏略》)魏延看到杨仪竟然自行撤退,而且跟自己交好的费袆也选择了杨仪,于是乎冲动的的魏延选择了公然作乱,自行率军先南下,“所过烧绝阁道”,并且和杨仪互相攻击...

查看更多
9 三国魏延为什么会反?要谋反为什么不直接投靠曹魏
三国
魏延为什么会反
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

三国,是一段英雄辈出、猛将如云的历史,经常为人津津乐道,尤其经过罗贯中《三国演义》后,就更为引人入胜了。

但是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很多说法都靠不住。比如,据它所载,诸葛亮死前料定魏延会谋反,就设计让杨仪、费祎等人在他死后,除掉魏延,以绝后患。

那么,魏延真的有谋反之心吗?

有的人认为,魏延确实要谋反,而诸葛亮神机妙算,猜出了他的心思;可有人却说魏延之案乃天下奇冤,他非但没有谋反之心,反而是坚定不移的反曹魏者。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先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诸葛亮在北伐途中,临死之前下了一道命令,让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密不发丧,令魏延断后,如果他不听的话,大军就直接班师回朝,不要管他了(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杨仪就让费祎到魏延那去打探消息,看看他怎么想。魏延却说:”丞相虽然死了,可我魏延仍在呀,怎么能因丞相一人就坏了北伐大计呢?更何况我魏延是什么人,凭什么给他杨仪断后?“说完,魏延就跟费祎商量着,要联合起来通知三军,继续北伐。费祎以跟杨仪周旋为由,告退了。后来,费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杨仪,说魏延要谋反,杨仪就领着三军返回蜀汉。魏延得知后,就立马去追,并率先赶到南谷口。杨仪派何平去击杀魏延,两军对峙。王平说:”丞相尸骨未寒,你魏延居然就要图谋不轨,岂有此理(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说完,魏延部队自知理亏,纷纷放下了武器。魏延见势就逃跑了,最后被马岱所斩。

这大概就是故事的梗概。也就是说,魏延谋反是有点根据的,毕竟在古代,将领以服从主帅为天职,魏延不服从丞相的命令,终归有点说不过去。

但就凭此说魏延谋反,也查无实据。

如果魏延要谋反,为什么不直接投降曹魏,反而南归,去追击杨怡等人,这样做岂不是多此一举?

《魏延传》也说,魏延那样做,无非是想要追杀杨怡,替代诸葛亮,不便于背叛。(原延意不北降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不便如此。)

此外还有一个证据,试想假如魏延真的要谋反,杨仪可是立了大功,一定会加官拜爵。可结果呢?杨仪仅仅被拜为中军师,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位,没有一兵一卒。杨仪对此愤懑不平,旁人都若无其事,只有费祎安慰他。杨仪跟费祎絮絮叨叨,说早知如此,就干脆听从魏延的算了,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地步(往者丞相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

史学大师陈寿认为魏延是被冤枉的。

但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却认为,《魏延传》记载不实,此事另有真相,他说诸葛亮是暴毙而亡,临死之前压根没下过那样的命令,他还补充道:”岂有和杨仪、费祎、姜维私相计议,置先锋军于不顾之理?“

而史学大师张作耀先生的《刘备传》却认为,魏延谋反一事是诸葛亮一手炮制出来的,魏延并无反意。

这可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同意《三国志》的观点,就要冤枉杨仪;而如果同意吕思勉先生的观点,就要冤枉陈寿;但如果同意张作耀先生的观点,可就要冤枉诸葛亮了!


查看更多
10 都说蜀军猛将魏延是反贼,有谋反的证据吗?
反贼
猛将
魏延

魏延,被认为是西蜀政权中仅次于五虎上将的猛将,也是后主时代蜀军的支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社稷重臣,却始终背负着“反贼”的骂名,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来看一看魏延有没有“反”的动机。对于魏延的“反”,有几种说法:

其一,也是演义中表面上的“正统”解释,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相信这种说法没有几个人会真当回事,毕竟识人不是相面,坏人脸上也不写字,这只是一个拙劣的借口而已。

其二,魏延在孔明手下不受重用,心怀不满,故欲反蜀投魏,这才是罗老想让世人以为的魏延必反的真正原因。罗老可谓处心积虑的设置了种种铺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魏延献计奇袭长安被孔明否决后,“怏怏不悦”。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这种说法也很荒谬。翻看魏延的履历表,可以发现他在西蜀政权历任重职。刘备进位汉中王之时,魏延就力压诸多德高望重的老将以黑马姿态被任命为汉中太守,俨然已和关圣人平起平坐;到诸葛亮出师伐魏时他在从军武将中排名第一,那时他的头衔已经变成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赵云死后,他已经事实上成为蜀汉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以这样的身份和履历,孔明之后兵权将毫无疑问的落入魏延之手,即使诸葛亮更赏识他的嫡传门生姜维,可此时刚投蜀不久的姜维又怎能与魏延相提并论呢?放着这样的锦绣前程不要,而去反蜀投魏,孟达和黄权的例子就在眼前,投魏大不了也就是“累官故不失州郡”的下场,我想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会鸡头不做非得冒着极大风险去作凤尾吧。所以这条理由也不成立。

至于与杨仪不和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更不可能成为魏延“谋反”的理由,所以魏延本来就没有“反”的动机。

那么魏延有没有谋反的实际行动呢?

首先,一个人如果想要谋反,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掌握兵权,笼络人心,培植亲信,以图举事。魏延位高权重,如果真有不臣之心,即使有诸葛亮压制,想要暗地里搞个反革命集团也是易如反掌。可按书中所述,魏延谋反之时,刚一交战,被对方一个无名小卒一番话,部下就“大喊一声,散去大半”,竟连一个亲信也没有,只留下个不知心腹的马岱相随,最终还被其所杀,这哪像是谋反,分明是伸着脖子让人家砍。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魏延平时确实兢兢业业,根本没有非分之想,导致临时事发之时一点准备也没有,才会中了杨仪的诡计。

其次,从孔明死后魏延的反应来看也证明他根本没有反意。按常理判断,魏延若反,孔明病重,必然安插耳目探听消息,孔明一死头等大事就是攻杀杨仪,夺取兵符,收回兵权,到那时无论是投魏还是杀回成都自立为王都不费吹灰之力。可演义所述,魏延直到第二天杨仪姜维收兵回蜀以后才从前来探营的费祎口中得知孔明的死讯,还天真地等着老奸巨滑的费祎把兵符送来,导致此后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最终事败。一个叱咤风云戎马半生的猛将就是这样策划攸关自己生死存亡的“谋反大业”的,真不知罗老是在嘲笑魏延的智商还是读者的智商。

总而言之,魏延既无谋反的动机,也根本没有谋反的行为,...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