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康熙有过多次评论,其中有一段话极为出名,以至于如今很多专家,引用康熙之话的时候,觉得这才是圣君气魄,汉唐宋明帝王岂能与之相比?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实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士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从康熙话中,不难看到一个事实,即:秦始皇修长城,汉朝修长城,其实都是一个错误决策!原因很简单,康熙看来,无论从军事,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只要“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注:唐朝没有修过长城,康熙说错了)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不客气的说,康熙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更有说空话说大话的嫌疑!
始皇修长城,固然劳民伤财,但却有不得已之处!秦朝之际,马镫和马鞍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秦王朝无法组织起骑兵对抗马背上的匈奴人,但仅靠步兵又无法对付来无影、去无踪的匈奴骑兵!所以,蒙恬歼敌10余万(和汉武帝杀敌差不多),却没能伤到匈奴根基,转眼间就恢复了元气,才有汉初的“白登之围”!
有人说,汉朝之际,大汉铁骑雄霸天下,为何还要修长城呢?其实很简单,匈奴人还有一个生活习性,即:打不过就迁移!一旦打不过汉朝,就逃到漠北之地,等实力回复了,又再一次来袭扰(后来唐朝不就是如此吗?一旦国力衰弱,北方游牧民族就南下侵袭)!这时,长城这一防御工事就很有必要了,不然就要面临匈奴无休止的入关劫掠!
因此,秦始皇选择修长城,并不是“脑残”,或劳民伤财的无用之举,而是根据当时的军事技术条件,和匈奴人的生活习性,而作出的一个战略正确选择!所以,秦始皇修长城,是一错误决定?别再被骗了,于中国有大功,这才是事实真相!
到了汉代初期,秦长城已经破烂,但却还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作用,(1)如果不是匈奴大军,一般不能进入长城掳掠,(2)如果守将得力,比如程不识李广,纵有匈奴大军,也进不了长城,(3)卫青霍去病等人进攻匈奴,就是以赵长城、秦长城作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
其实,即便到了明末,清军入关劫掠时(1644年之前,有过多次入关劫掠),面对长城防御也很头疼,所以要绕过,并不如康熙说的那么轻松!
前一阶段,有一些网络文章提到这样一个猜想,即:古印度为何屡次遭到侵略?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长城防御!
关于康熙的长城无用论,1691年,康熙去多伦诺尔和喀尔喀蒙古的首领们会盟时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清朝的情况,和秦朝的情况,时移世易,大相径庭也!
更为重要的是,康熙虽有“不修边墙”令,但清朝修了二样东西,即:(1)沿海迁界,(2)柳条边!所谓沿海迁界,就是不准沿海五十里范围内住人,坚壁清野对付台湾郑经势力。所谓柳条边,就是禁止汉人进入内蒙古和东北,对内而不对外!所以,康熙嘲讽长城,只是一个玩笑罢了,一个自我吹捧罢了,专家...
查看更多与“秦始皇修长城真的是一个错误吗?别再被康熙的话忽悠了”相关的文章
康熙确实反对修长城,怕劳民伤财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修长城防御那个敌人?清朝以前的古代历史上在北方等边境地区修筑长城,最重要就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怕这些游牧民族利用骑兵优势大举南下,掳掠中原地区,这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了。比如明朝时候的瓦剌进攻中原地区,一度打到京城脚下,烧杀掳掠了一路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不只是经济上的,更是裹挟了大量的中原百姓北归,这些百姓的下场都很悲惨。但是到了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的建立者满族本身就是少数民族,自然知道该如何处理和其他民族的关系,能够和其他民族和平共处,这样长城的修建就没有意义了。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康熙时期的情况
清朝到了康熙时期,入关也已经几十年了,北方最大的威胁已经不是蒙古各部落了,所以这时修长城已经没有意义了,清朝的统治者通过自己的一些手段,牢牢的控制住了北方的蒙古各部落,并且还结成了军事联盟。清军在当时主要的军事力量是满洲八旗和绿营兵,主要的精锐还是八旗部队,这八旗包括了满洲八旗、汉军八旗和内蒙古八旗。
从建立八旗制度开始满清贵族就开始有意的拉拢蒙古各部落高层,随着战事的需要和制度的发展,又建立了蒙古八旗。里面的蒙古八旗主要招收的就是当时蒙古各个部落里面的高层,让他们为自己服务。而清朝为了拉拢他们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还有很多满族出身的皇亲国戚就直接和蒙古的贵族联姻,要不就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些蒙古贵族,要不就是从这些蒙古贵族家庭里面和他们的女儿联姻。这样的做法更是进一步加深了清朝和蒙古各部落之间的良好关系。
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规范蒙古各部落同时在中央设立了专门负责处理民族事务的理藩院来管理,且该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只能由满族或者蒙古族的大臣担任,其他人一律不允许。
另一方面清朝对于蒙古各部落的管理是要分进行的,主要是内属蒙古地区和外藩蒙古地区的管理。内属蒙古地区主要是以旗为基本行政单位进行管理的,满语称为“和硕”。旗下根据人口数设若干“佐”,相当于乡。佐以下有千户、百户、十户。外藩蒙古以一部或数部落为一盟。并且严格规定了各氏族、部落的游牧范围必须在自己的旗界以内,不得越界放牧和迁徙。如遇特殊情况,则需由朝廷重新划给牧地。
经过了一系列的打压和拉拢,此时的蒙古各部落,已经完全听从中央的统治了,其本身已经没有机会或者力量进行反叛。因为以及通过种种手段和方法控制了蒙古各部落的贵族和高层,他们已经没有那样想要自立的想法和实力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方最主要的威胁已经从原来的蒙古各部落变为了外国。而原来长城所在位置和防御的方向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威胁,所以也没有必要重修了。
长城的情况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在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重新开始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查看更多与“这任君主居然放弃修长城,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