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一个极大的争议,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它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个盛世呢?
首先“康乾”的开端:康熙帝健全科举取士、破格荐用人才、篡编明史,编纂《康熙字典》、收复台湾。
我们透过表象看本质,这些行为最根本的原因无非是要巩固统治。毕竟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下的政权,和几千年汉族文化领导下的中原相比,他们的力量过于微薄。那怎么办?肯定要从文化这种精神层面来着手影响。
健全科举制度是为了更好的禁锢思想,使一批批可以代表中华先进思想的知识份子穷尽一生,困死在经书考据之中。
破格录用人才,则更是残酷迫害不愿意与之合作的先进知识份子。对于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尊严之人,居然采用捆在轿中送京做官的方法,打断中华民族最后的脊梁。如傅山、李光地,中国文人之失去尊严和道义,卑颜屈膝、卑阿谀吹捧成风正始于康熙。
编撰书籍,也是与乾隆修四库全书一样,皆是借修书之名而毁书,对中华文明的摧残堪比焚书坑儒。将精华高贵的中华精神去除,留下宣扬做奴隶,当顺民的糟粕。
而在后期,康熙更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加强专制和巩固自身的统治上,可耐不住年事已高又不愿放权,于是吏治败坏、风气日衰,国库亏空极巨,以至于黄河决口无钱拨治,面对青海的叛乱而无力进攻,只能防御。
等到雍正上台,相比康熙他的特长是兢兢业业的工作,出色的理财本领。但是实际上,雍正从康熙手上接下一个烂摊子,虽然日夜辛劳,并且执行了摊丁入地等一些措施,但还不足以弥补国库的亏空。怎么办?一个字,抢!雍正有个极大的嗜好,就是抄家。许多官员被抓住小辫子,二话不说家产抄没入国库。一个皇帝抢钱,抢到自己的大臣身上,实在是个创举。而因为文字狱等问题而被满门抄斩的民间大户,其家产的归属则更不必多问。
而对于真正可以提高收益的工商业,雍正遵奉“重农轻商”的信条。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对于海外通商则更是固步自封。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实行“海禁”,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限制。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
所以说雍正根本就不是什么理财能手,充其量是一个乡间敛财的地主,再难听点就是一村霸。
到了乾隆年间,所谓的“盛世”终于到达顶峰。但是请注意,这到达的是封建社会的顶峰:层层的经济压迫、文化腐蚀、思想禁锢、民族歧视。乾隆这个昏庸又好大喜功的败家子接过的是他父亲抢夺而来的万贯家财,等他离开的时候,义兵四起、国库空乏、闭关锁国、暗流汹涌。就连满族人自己也评论,乾隆晚年,危机四伏,矛盾丛生。
他对人民思想的禁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为了维护腐朽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甚至于写个“清风不识字...
查看更多与“想知道“康乾盛世”是不是真的?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就能知道答案”相关的文章
广为流传的康乾盛世,真实情况让人无地自容,并掩盖真正的盛世。
提起清朝的盛世可以说就只有一个康乾盛世能够说得出口,但是康乾盛世真的能够算作盛世嘛?这不仅要细致的分析一下康熙乾隆时期百姓的情况,然后和盛世的定义进行对比,最后再和历史上其他的盛世比较一下。
其实我国历史上所谓的盛世大多都是在当朝的时候就提出来了,只不过这种王婆卖瓜的行为绝对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绝大部分所谓的盛世别说记载,都是羞于提起的。那么康乾盛世到底能不能称之为盛世呢?
康熙乾隆时期的百姓境况
按照顺序先说说康熙做的事情吧,铲除鳌拜、平定藩王、收复台湾,康熙绝对是做到了国泰。但是民安这件事就有些勉强甚至是牵强了,多年的战火不仅烧光了国库的存粮,更是把百姓的赋税加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
吃糠喝稀在当时看来仿佛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官员的克扣,财富的分配不均。导致康熙时期虽说算是盛世,但也仅仅只是上层富商、官员以及皇室的盛世。对于百姓来说绝对算不上。
所以康熙仅仅只做到了国泰,可以说这是盛世的前提,但康熙时期绝对是称不上盛世的,毕竟仅仅只做到了一样。
再说说乾隆时期,这段时期其实更好探查,因为英国第一次出使中国就是这个时期。当时的中国百姓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消瘦、衣不蔽体、对英国人的残羹剩饭千恩百谢,甚至就连英国人喝过的茶叶都百般争抢。
百姓这样的风貌绝对是算不上盛世的,末世还差不多。再说说盛世的另一个要求“思想活跃、文化昌盛”。
这点无论是康熙时期还是乾隆时期都没有做到,因为此时盛行愚民政策。乾隆甚至为此焚毁了科学著作《天工开物》,文字狱的盛行更是让国内少有的文人战战兢兢,这样的朝代怎么可能称之为盛世?
历史上其他被认可的盛世
历史上真正被认可的盛世其实并不是太多,比较出名的就是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贞观之治等。而这些盛世与康乾盛世相比如何呢?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先说文景之治,其实这也是一个饱受诟病的时期,毕竟对匈奴只能采取和亲政策。怎么看都有些许窝囊的感觉,但要知道汉朝当时并不是没有自保的能力的,之所以和亲也是为了匈奴能够少劫掠一些我国的百姓。
汉武盛世就不用说了,这个时期虽说有人说汉武帝穷兵黩武,但打下中华赫赫威名的事情也不能淡忘。而且就以当时来说我国人民过的也不算不幸福,吃饱穿暖这种基本需求还是能够满足的。
再说贞观之治,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完全的不用说了。甚至如今想要抹黑这个时期就只能说李世民不让吃鲤鱼。可见当时我国的国力绝对是达到了一个顶峰状态的。与这些真正的盛世相比康乾盛世怎么感觉怎么拿不出手。
清朝真的不存在盛世嘛?
其实清朝也是存在盛世的,而且和康乾盛世也有一定的关系。那就是雍正时期,雍正时期可以说真正的触及到了盛世的边,勉强能够称之为盛世。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说说康熙年间,康熙为了征战大肆征税,导致百姓苦不堪言,但哪怕是这样国库也基本是空的。但雍正时期将国库几乎补满,这不是单单提升税率就能够做到的。还要提升...
查看更多与“众所周知的“康乾盛世”是假的?下面的内容才是真实的“康乾盛世””相关的文章
我们都知道,清朝从雍正开始宣布闭关锁国以来,国力在逐渐的衰弱,然而毕竟是这么大的帝国,就算衰落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清朝统治中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的国家都是很老实的,也没有任何的想法。
1793年,那时的乾隆已经步入老年了,在他通知时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必须要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在他看来会影响清朝未来的命运,说起这件事还要从英国使者团拜访中国开始说起,当时的英国的马戛尔尼带着八十多个人,这些人当中多数是以医学家和数学家为主,当然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价值1.5万英镑的物品,可不要小瞧这些物品,当时的英镑可是非常值钱的,1.5万英镑差不多相当于如今的一亿五千万人民币。
英国希望和清朝恢复之前的茶叶贸易,因为茶叶在英国是个奢侈品,如果乾隆答应了,将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利益,并且这将会是开启国门的第一步,然而乾隆却拒绝了,理由时使者拒绝跪拜,然后就把他们赶走了,马戛尔尼是这样形容自己的遭遇的:来的时候像个乞丐,住在那里像个囚犯,走的时候像个小偷。
而反观当时的沙俄,早在70多年前就已经打开了国门,当叶卡捷琳娜执政的时候,马戛尔尼更是和俄罗达成了军事联盟,我们从这两件事上不难得出,皇帝因为自己得不到跪拜而驱逐了一个大好的机会,我们反观之前的历史,似乎清朝习惯了天朝上国的待遇,殊不知,清朝不是唐朝,没有资格让外国人下跪。
在离开中国的时候,马戛尔尼是这样形容清朝的,他说路上的行人非常的饥饿,即便是我们丢弃的垃圾也会争抢着吃,军队也像个乞丐一样,这句话也让很多人认为康乾盛世是吹出来的盛世,中国或许只有一个盛世。
与“大清朝的“康乾盛世”是真是假?这位英国的使者是这样形容“康乾盛世”的”相关的文章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历经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三、四任皇帝,即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所以“康乾盛世”也称“康雍乾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盛世,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可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吗?
不可否认的是康乾盛世时期是清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而且这段时间里一些具体的指标也超越了古代的诸多盛世,成为历史之最,这一时期之所以被认定为盛世是因为清朝在这段时间内社会秩序稳定、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经济规模庞大等,尤其是人口首次达到三亿之多,为中国成为人口大国打下基础。既然康乾盛世的成就如此之多为何还有人质疑它不是盛世呢?原因是各方面的。
首先来说说社会秩序稳定方面。康乾盛世时期国家虽然从战乱中慢慢恢复过来,社会也逐渐稳定,但稳定之下却是许多隐患,这些隐患在国家强大时体现不出来,在国家贫弱时就会完全展现出来。那么有哪些隐患呢?其一就是文化方面的隐患。清朝统治者将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和精神都破坏了,比如实行文字狱禁锢百姓的思想,就连一向仁慈的康熙帝都借助“南山案”迫害了许多有志之士。还有乾隆皇帝下令编纂《四库全书》,看似是好事一件,实则是中华文化的灾难,在编纂过程中朝廷趁机将民间进献的珍贵孤本典籍或烧毁或修改,世人只记住秦始皇“焚书坑儒”,殊不知毁于编纂《四库全书》时的古籍数不胜数。
其二军事方面也有隐患。清朝的立国之本是八旗军,然而清军入关后满人地位得到提高,八旗军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国家又花钱养着他们,八旗军的战斗力也就在养尊处优中丧失了。清朝又组建了绿营军,并在康乾盛世时期成为主力军,数量最多时有六十万人。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隆后期绿营军也像八旗军一样丧失了战斗力,甚至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职责,要知道同时期的西方已经在进行工业革命了,西方军队也都以火枪为主武器,不像清朝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
其三民族矛盾也是个隐患。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但是国家的主体民族又是汉族,且汉族人口远远多于满族,这样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就会时时刻刻担心汉人起来推翻自己的统治,就会想方设法的威慑汉人,著名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就是满族人残暴的体现。面对国内汉人的抱怨,清朝统治者只会一昧的打压或杀戮,这样只会让民族矛盾更大,直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其次再来说说人口增长如此迅速的原因。康乾盛世最大的成就应该就是让清朝人口突破了三亿,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在其他朝代是不敢想象的,在古代有了人口就有了生产力,有了生产力国家自然能够迅速发展。康熙六十一年清朝人口就突破了一亿五千万,乾隆五十五年人口顺利突破三亿大关,占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人口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粮食够吃了,这得得益于明朝中后期中国引进南美的甘薯,玉米等高产量作物并大规模种植,缓解了中国因人口增长导致的粮食紧缺问题。雍正年间清朝又取消了“人头税”,百姓也就不怕家中...
查看更多与““康乾盛世”并不是真的“盛世”,“盛世”背后只看到贫富差距大的缩影”相关的文章
封建社会常常会出现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时期国家政治趋于平稳,国家经济将持繁荣昌盛,一般情况下,这些时期会被称作“盛世”。
提起汉朝的“盛世”,大家往往会想起“文景之治”,提起唐朝的“盛世”,往往会想起“贞观之治”,提起清朝的“盛世”往往会想起“康乾盛世”。
受影视剧的影响,提及“康乾盛世”大家会觉得这是封建社会最后的一段辉煌,会感慨那段时期的繁荣昌盛,但是“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吗?其实不然,“盛世”的标准包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
政治落后
满清是少数民族政权,相比于中原政权来说,少数民族政权相对落后,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得以长期存在的少数民族政权必然进行了汉化,满清也是如此。但是清朝皇帝对此做的并不彻底。
雍正皇帝曾在《大义觉迷录》中说过“中国而夷狄也,亏人狄而中国也”。意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把自己当作华夏人,那么就是华夏人,他的这一看法是极其正确的,如果按照这一做法必定能团结全国上下,可是满清皇帝的做法与此却大相径庭。
首先,清政府对于满汉通婚采取了高压政策,与此同时,出于风水国运考虑,满清政府保留着满清“龙兴祖地”,禁止移民。这一做法,隔绝了关外与关内,阻止了两族人民的交流融合。
并且,清朝大兴文字狱,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清政府的这种政治态度导致读书人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整个清朝政治系统中培养出来的也不是有自己想法的官员,而是清朝皇帝的簇拥者,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发展必然受阻。
经济停滞
经济的发展状况主要体现在生产数据上,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当政的朝廷,明朝时期经济得到了急速发展。铁产量是北宋时期的2.5倍,在这一时期,棉布成为了主要的纺织品。造船、建筑、瓷器等各项手工业在这一时期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生产出来的手工产品产量占全世界的2/3。
纵向来看,康乾盛世时期,虽然经济相较于清朝初期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铁产量和棉布产量始终没有恢复到明朝时期的水准。当时中国工业产量只占世界的1/10,远远不及明朝时期。
横向来看,康乾时期,工业发展远不及欧洲。当时的欧洲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各项手工业生产完成了技术革新,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方式。而满清时期,中国却几乎没有什么技术更新和发明创造。
生活水平低
康乾时期之所以被称为“盛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迎来了人口剧增。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最高人口数量为6000多万,而康熙六十一年,我国人口数量突破了1亿大关,到了乾隆五十五年,突破了3亿。
很多人觉得人口的增长是因为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当时之所以可以实现人口的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番薯、玉米等农作物在明朝末年被引进,进而推广到全国。
如果来衡量盛世的话,人民生活水平是个更加可靠的标准。英国特使马戛尔曾来华访问,他在日记中指出,乾隆时期的中国遍地都是穷人,很多人衣衫褴褛。访团扔出的垃圾都被当地人一抢而光。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查看更多与““康乾盛世”是真的看起来“盛世”吗?其实“盛世”的背后是一个黑暗的时代”相关的文章
每个王朝都有它的鼎盛时期,每个鼎盛时期持续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在历史上被诟病许多,但是它同样有着鼎盛时期,那便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在历史上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分别为何?康乾盛世持续多少年,通过什么事实依据来衡量康乾盛世多少年的呢?在康乾盛世多少年的时间里,各任皇帝对盛世的发展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首先,康乾盛世的启动时间为清朝的康熙王朝二十年,具体的时间为公元1681年。而康乾盛世的结束时间为乾隆王朝结束时期,同时也是嘉庆登基的第一年,具体的时间为公元1796年。从时间跨度来看,整个康乾盛世共历经了近一百二十年。
其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康乾盛世并非是从康熙元年开始计算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康熙登基时年龄非常小,才刚满八岁,还没有能力亲政,朝廷大事几乎把持在辅佐大臣和孝庄太皇太后的手中,在康熙二十年时,他做出了一个极为巨大的成就,那便是平定三藩,从次以后康熙开始强大,清朝开始崛起,此标志着康乾盛世的开始。
最后,康乾盛世的结束标志事件源于一起大规模的起义—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为了镇压这次的起义,朝廷耗费巨资、投入大量的兵力,经过了十分激烈的斗争之后才得以有效的镇压,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此次战役中清朝兵力共计损失达400余名,此次战役后,清朝政府的国库被挥霍一空,康乾盛世终于完结,清朝开始走向衰弱。
康乾盛世维持的时间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它存在的近三百年时间里,曾经也出现较为繁荣发达的时期,历史上将这段时间成为康乾盛世。那么康乾盛世时间是什么?在康乾盛世时间内,清朝都历经了几个皇帝,他们都为康乾盛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康乾盛世的时间是从公元1681年到公元1796年,封建王朝的康乾盛世共持续了一百一十五年。康乾盛世开始时的标志事件是康熙亲政时平定三藩,康乾盛世结束时的标志事件为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
其次,从皇帝的继位者来看,康乾盛世并非是特指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所在的时期,其范围还应该囊括了雍正皇帝,所以康乾盛世又被称作是康雍乾盛世,之所以省略了“雍”,是因为雍正继位时间较晚,在位时间较短,但这并不能抹杀雍正在康乾盛世中的作用。
最后,去分别关注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作为,了解他们是如何营造了康乾盛世的?
康熙皇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很高,甚至将千古一帝的称号送给了他,康熙在位时,对中国的领地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击败了准尔格,中国的版图最大化。
雍正皇帝对康乾盛世最大的贡献体现在反腐的治理,雍正是一位极其廉洁的皇帝,他在位时对整个清朝的政治反腐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
乾隆皇帝对康乾盛世的贡献表现在人口的增长,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
为何说康乾盛世是个谎言?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眼中,往往关注的重点并不一样,从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将康乾盛世放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不同国家对于康乾盛世均持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认同康乾盛世,有的无视康...
查看更多与“为何说康乾盛世只是骗世人的一个谎言?这么说是因为有这些依据在里面”相关的文章
直到今天,我们仍看到不少人常对乾隆皇帝所谓文治武功津津乐道。满清剧中,梳着猪尾巴的满清王公大臣们,占领电视屏幕时,我就觉得电视前的观众,比当年腐朽的满清王朝还要糟糕:这是在扼杀中华民族的创造性思维,剥夺国民对先进文明发展,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是奋力追赶西方现代文明,还是继续拉大距离?满脑子的“穿越剧”能承载中华民族的希望吗?
有人这样评价时下清朝剧的泛滥:“1644年6月6日,满族人攻入北京,为今日的中国电视剧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当然,不得不承认,这些国内导演明星,扎堆似的穿越出一幕幕满清王朝的动人故事,的确给电视机前的人,上了爱国主义教育课,君不见芸芸众生被教育得如痴如醉,豪情满怀?是我们太过于自恋,还是“康乾盛世”原本就是如此美好,让人无限神往?
我们再来看一下世界史,当康熙轰轰烈烈地除鳌拜、削三藩之时,欧洲人在干吗。那里产生了培根、牛顿、笛卡儿等伟大的科学家。当然,康熙也曾任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作为自己学习天文和数学的老师,还曾向法国传教士白晋、张诚,学习过几何、代数、三角等课程。他不但学会了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当时天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还学会了使用天文仪器,组织数学家编写《律历渊源》和《数理精蕴》。
他甚至仿效法国科学院,在宫中建立了由画家、雕刻家、制造钟表和天文仪器的工匠等人组成的科学院。但,可惜的是,他仅仅停留在个人的爱好上,不是什么治国的大政方针。不过,恐怕康熙根本想不到的是,他的子孙们,则连这点爱好都丢弃了。让我们想想,这是何等滑稽的场面?
清朝的康乾盛世时,可正是西方进行产业革命,真正崛起于全世界、殖民扩张的时期。如果知道这些,我们不觉得脸红吗?我们还有何理由,花费巨资大演特演“康乾盛世”戏?要知道,我们还有多少“希望工程”等“钱”救急哩!那么,真实的满清历史、真实的“康乾盛世”,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康乾盛世”,时间跨度长达115年。简单点说,就是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平三藩之乱,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盛世,它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中疆域的扩大、经济的繁荣、人口的激增、手工业的发达等前所未有。但备受争议的是:思想活跃、文化昌盛、贸易繁荣、科技发达方面却不达标。
反对者认为,思想方面,政府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文化高压政策,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肆意屠戮文士,流放关外的士人竟高达数百万之巨,彻底扼杀了明末以来的启蒙思想解放进程;文化方面,满清统治者借修编《四库全书》之名,趁机销毁、篡改了大量不符合统治阶级观念的书籍;外交方面,闭关锁国,“贸易繁荣”自然也算不上;科技方面,轻视热兵器与科技。
也有西方学者指出康乾时期的缺陷,马克思就曾表示“一个人口几儿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现在看来,评价这一时期的功过是非...
查看更多清朝有没有盛世,康雍乾时期是否出现过盛世?后世对此存有很大的争议,清代确实出现过“康熙盛世”和“康乾盛世”,那么盛世究竟有哪些标志的事例?我们就以康熙盛世为例,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总观清代历史,能够表明康熙年间出现过“康熙盛世”的依据,这些依据主要有六项标志。
其一,地广国强
当时的大清武功赫赫,军威无敌,领土不许侵犯,安全不允威胁,内政不得干涉,庄严不容冒犯。疆域辽阔,版图多达1100万余平方公里,国土之广,位居世界第一。康熙帝玄烨也被外国人尊称为天朝大皇帝。
其二,百业兴旺
康熙时期耕地面积多达700万余顷,农、工、商业比较发达,城市较为繁荣,物产比较丰富,人口也有较大的增长,比顺治年间增加了近百分之七十。
其三,国库充盈
顺治末年,岁缺饷银400余万,国库空空如洗。康熙六年总算有了结余,国库存银240万余两,十二年为2135万两。三十三年起,到五十八年的26年里,除两年是3836万和3998万两意外,其余年份每年国库存银都在4000万两以上,其中四十八年达到5000万两。国库存银之多,空前未有,也是当时世界之最。
其四,文化发达
学校遍布全国各省府、州、县。书院林立,新建书院530余所,修复和重建前代书院240余所,加上顺治年间新建和修复的400多所,总数近1000所,较诸历代前期,北宋有书院70多所,南宋为400多所,明代最多,也不过500余所。康熙年间书院之多,前所未有。
并且,不少书院的院长和主讲者,多是一代宗师、文坛泰斗和知名学者,像黄宗羲讲学于海昌,孙奇逢讲学于内黄,李隅主东林书院,颜元讲于漳南书院等等。此外,康熙还委派翰林出身的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如徐元文、张玉书、陈廷敬等得力大臣为总裁,编纂了一批颇有价值的书籍。比如:
《康熙字典》,收字47043字,字数之多,超过以前编写的任何书。《康熙字典》,在辩形、释义、注音、引例等方面,也比过去的字典更为细密、完备和确切。
《清文鉴》,21卷,满文字书,保持了官方通行的书面语的规范与纯正,便利了满文的流通和应用。
《佩文韵府》,440卷,是专门汇辑诗词歌赋词藻的类书。
《子史精华》,160卷,是将子部、史部古籍中可以“资考证,广学词”的有关资料汇集而编成的一部类书。
《全唐诗》,900卷,是唐诗的总集,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人余人。康熙自夸此书将“唐三百年诗人之菁华,咸采撷荟萃于一编之内,亦可云大备亦”。
《明史》,从康熙二十一年,以王熙等大学士、翰林院学士为总裁、监修总裁官起,到六十一年完成全稿,共310卷,后经雍正、乾隆略加润色,编成322卷,人们公认此书来五代以来所修各史中最好的一部。
《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主要是文史大家陈梦雷所编,经大学士蒋廷锡等人奉雍正帝旨意,对其中类目名称和卷数作了一些改动,将作者之名改为蒋廷锡等“奉敕撰述”。这部类书总计约1.6亿字,对古典文献进行了一次分门别类的全面清理和总结。
其...
查看更多与““康乾盛世”是真的存在?我们可以先看看“康熙盛世”是怎样的情况”相关的文章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于清朝的历史,大家也许不知多少,但是对“康乾盛世”,相信各位还是略有耳闻的。
在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三位皇帝的努力下, 大清步入了繁荣至极的局面。这也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但是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康乾盛世”仅是一个自欺欺人的骗局。
那么事实真相到底是怎样呢?康乾盛世难道真是一个骗局吗?
众所周知,康熙年仅8岁就登基,在位期间巩固朝政,为大清步入繁荣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是雍正帝上台,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大清王朝气脉日渐好转。
到了乾隆统治时期,国富民强,大清一片盛世之景。对这一时期的描述,史料的记载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步入了高度发达的层面,堪称是封建社会上的发展巅峰!
如此记录,呈现的自然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那么这些记录到底是真是假呢?要知道,很多时候历史的记录都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意图,无法如实记录。
那么这“康乾盛世”是不是大清王朝最大的一个骗局呢?
众所周知,盛世时期,国家都是和平稳定,人民生活安康。所以“康乾盛世”自然也要符合这样的一个现象。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下,确实对大清王朝做出了不少贡献。
他们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在经济文化领域,而是在疆域版图的扩展上。之前的王朝,在一些特殊的区域虽然名义上有着控制权,但无法实际控制。而清王朝平叛征讨,将那些割据势力统统划到了自己实际统治掌控之下。
所以说,从疆域扩展方面来看,“康乾盛世”当之无愧。不过从其他领域来看,这个“盛世”就有些名不符实了。
从工业总产量来看,明末之时局势混乱,明朝工业总产值并不高。但是令人震惊的是,“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工业总产值居然还比不上明末时期。
对此,著名大文豪鲁迅先生在看过一些相关记录之后,便对“康乾盛世”产生了很大的疑虑,怀疑这盛世根本就是空口无凭的吹嘘放大。
大家都知道,在宋朝时期,统治者对工商界的打压力度变小,所以这一时期工商业迅速繁荣。到了明朝时也是采用宋朝的管理方法,放开对工商界的管制,得以进一步发展。
我们再来看看清朝,公元1840年,距“康乾盛世”结束不久,此时的工业总产值仅占全球的百分之六。由此可见,清朝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所谓的“盛世”也不过是清朝统治者的自欺欺人而已。
另外,我们从疆域问题上来看,虽然清朝的疆域得到扩展,但是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清朝时,许多少数政权与朝廷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产生了许多矛盾,随后造反叛乱。
康熙统治之时,就曾有少数民族叛乱,随着最终叛乱被镇压,才得到短暂的统一以及稳定。但是隐患未消,叛乱势力势必会卷土重来。
然而,到了雍正统治之时却没有意料到这一方面的缺陷,未采取有效的措施,这也导致了清王朝不得不再一次面对“分裂问题”。
大家都知道,战争对于社会的消耗是最大的,劳民伤财。正因此,康熙多次征战,待其驾崩之后国库存银仅有500多万两了。
既然“康乾...
查看更多与“清朝的“康乾盛世”只是徒有其表?我们从这些问题入手就能明白了”相关的文章
清朝时期的“康雍乾”三朝,是大清帝国鼎盛时代,历来被后世所推崇,誉为“康乾盛世”。中国在这三位有为的皇帝所治理下,其统治疆域仅次于元代,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少有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也因为它的武功,奠定了中国现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雏形,而它不仅在深度上,也在广度上,都超过了历代。
在一百年多年中,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清朝的中央政府做了很多大事。调动全国人力、武力抵御了俄罗斯的扩张;彻底消灭了准噶尔汗国,收复了新疆;打击了西藏的叛乱;治理西南,“改土归流”;收复台湾等。同时,在文化上也有很大发展,譬如编修《四库全书》、《康熙字典》,直到现在,这些伟业还在润泽后代。
虽然“康雍乾”时期留给后代一些珍贵的资产,但是也让中国失去了很多东西。而且失去的代价,甚至其后的一个世纪都能感到它的沉重。譬如,闭关锁国的制度,彻底隔绝了与国外的交流,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工业文明失之交臂。其后发生的鸦片战争,以及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皆与此有关。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三朝“自信、有为”君主的治理下,文字狱大兴,文化思想领域万马齐喑,尤其是雍正、乾隆时期,厉行集权,有骨气的知识分子被整肃杀头,导致人才不断消磨,官僚腐朽,不仅国家的生机被窒息,抵御敌人的实力也在乾纲独断之中迅速消减。
纵观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发展趋势有高有低、有严有松,但是大趋势是愈来愈炽烈。康熙少年登基,朝中一切政事,基本上无从插手,直到在一六六九年五月,也就是康熙八年,他开始亲政,结束了四位辅佐大臣的联合执政时代。他开始控制“文字狱”的泛滥,调整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从康熙亲政到“《南山集》案”发,在康熙统治的四十年内,只发生过一起较为著名的“朱方旦案”。当时的知识界很是活跃。一些前朝的遗老开始撰写明朝的历史,譬如有计六奇的《明季南略》、《明季北略》,温睿临的《南疆逸史》等,都在这时期完成。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左“夷狄”,右“异类”,康熙也不以为杵。甚至还专门规定:“凡旧刻文卷,有国讳勿禁;其清、明、夷、虏等字,则在史馆奉上谕,无避忌者。”康熙时期,总体来讲,对于知识界,思想领域的控制并不严厉,不少案件其实汉族知识分子之间互相攻讦、构陷所致。康熙曾经对李光地说:“你们相倾相害,满洲谁害汝!”
雍正执政后,“文字狱”开始严厉起来,案件也增多。雍正三年十二月,大将军年羹尧被雍正赐死,接着便发生了汪景祺的“《西征随笔》案”和钱名世的“作诗寄赠年羹尧案”,这其实在清理年羹尧的余党。汪景祺是年羹尧的幕宾,他曾经写诗讽刺康熙,诅咒“雍正”年号有“一止之象”,所以被清朝政府认定犯了”悖逆”的大罪,而且他还在《功臣不可为论》中写道,劝年羹尧别打算做功臣,如果坚持这么做,结果必然会因为功高震主,而死无葬身之地。这些话怎么会容于清朝政府,所以,雍正抓住汪景祺,直接将其砍头处死。
钱名世在当时属于著名文化人,很有点社会地位,他看到年羹尧位高权重,便刻意吹捧...
查看更多与““康乾盛世”是真的我们以为的那样吗?其实是我们都高估了”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