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一首《短歌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爱才心切、求贤若渴的心情。作为一代枭雄,曹操身边也确实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谋臣武将。其中,以郭嘉、荀彧为代表的10大谋士更是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不朽功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曹操身边的10大谋士。
1、“三国第一鬼才”郭嘉
郭嘉(公元170年-公元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有天纵之才,是曹操身边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谋士,最为曹操器重,被曹操当成自己的“奇佐”,赤壁之战时曹操曾感慨:“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史书上对郭嘉的评价也非常高,认为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演义》中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对郭嘉的评价更高,他曾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由此可见,“鬼才”郭嘉确实是个惊世奇才。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郭嘉被荀彧推荐给曹操,两人一见面就惺惺相惜:一个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另一个回“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此后,郭嘉忠心耿耿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长达11年,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赫赫功勋。
可惜的是,公元207年,郭嘉病死在征伐乌桓的途中,年仅38岁。郭嘉死后,曹操终其一生也无法一统天下。
2.“王佐之才”荀彧
荀彧(公元163年-公元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曾是袁绍身边的谋士,后投奔曹操,是曹操身边另外一位谋士荀攸的叔父。
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早年曾被认为有“王佐之才”,因而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除了为曹操出谋划策外,荀彧还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后来,荀彧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到猜忌,被调离了曹魏政权的中枢,最后在寿春忧郁成病(一说“自杀”)而亡,享年五十。
3.“筹画士”戏志才
戏志才(?-公元196年),和郭嘉一样,都是颍川人,并且也是被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在郭嘉之前,他是曹操身边最厉害、最著名,也是最为曹操器重的谋士。但是历史上关于戏志才的记载并不多,只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有零星几处记载。
那么,戏志才有多牛呢?在《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戏志才死后,曹操竟然感慨没人能与之商议大事,由此可见戏志才之谋略确实过人。
4.“毒士”贾诩
贾诩(公元147年-公元223年),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原为董卓部将,后成为张绣的谋士,之后与张绣一起转投曹操,并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贾诩曾试图劝阻曹操发动赤壁之战,但曹操不听,结果大败而归。之后,贾诩献计离间马超、韩遂,帮助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继承人问题上,贾诩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为曹丕即位立下大功。果然,曹丕即位后,贾诩胜利升任太尉。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贾诩病逝,享年77岁,谥曰“肃侯”。
5.“曹操之谋...
查看更多与“曹操身边的十大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赫赫战功”相关的文章
看到这一个标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跟我一样的疑问,能有如大的本领,会是一个怎样有名的大人物呢?其实这个人就是董昭,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在曹魏的众多谋士中,他的知名度其实并不大,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作用却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可以说,之后的曹魏建国,他在其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就任瘿陶长、柏人县县令。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董昭形象与正史相似。原为袁绍、张杨的从事,后朝见汉献帝,被拜为议郎,因擅长养生之道而引起曹操的注意。董昭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昌,从此成为曹操的谋士,深受曹操信赖。后来,在董昭的建议下,曹操加九锡,成为魏公,董昭在魏官至司徒。胡三省曾对其评价道:“昭人品不足称,其谋略妙,不下二荀。”
其实,就像是在曹操手下为他出谋划策的众多人士一样,董昭原本为袁绍效力,也为他出了很多力,也立下了许多功绩。但在之后,由于他跟一位小人有矛盾,所以,那位小人记恨上了他,并且,在袁绍面前说了他的坏话,想要害董昭获罪。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袁绍竟然相信了这个小人的话,因此,想要处置他,于是,他只能连夜逃走,打算去拜见汉献帝,却在半路上被张杨留下了,为张杨出谋划策。
此时天下大乱,曹操想要与朝廷联系,但是,奈何距离遥远,信件也无法到达朝廷。于是,他写信求助张杨,想要借助张扬完成送信任务。张杨最开始并不同意,这时,董昭劝说张杨:“曹操虽然暂时还依附于袁绍,势力十分薄弱,但肯定是天下的一位英雄,早晚会成就他的大业。”同时,他也劝张杨与曹操结交,并说:“如果成功了,一定会对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好处。”于是,张杨同意曹操的请求,并与他顺利结盟。
之后,董昭借用曹操的名义,给当时在都城很有权势的各个将领写信、并分别给他们派送了礼物,根据他们权力大小分别表示友好。可以说,在他的帮助下,曹操与张杨以及朝廷的各位把控者有了很密切的联系,也因此,随时能知晓朝廷的消息。虽然,董曹二人到现在还未曾见过面,但是,董昭就已经开始死心塌地为曹操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了,随时为曹操的利益着想。
后来,多名大将护送汉献帝回到洛阳,董昭也来到了皇帝身边,这时的皇帝处于这几个将领的控制之下,所以,他便想着让皇帝转移到曹操的根据地去。之后,他仔细分析了这几名将领的特点,发现在这几个将领之中,有一位名叫杨奉的将领其兵马最强,但是,缺乏外援,是一个可以利用为曹操服务的人。于是,他又一次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信中他言辞恳切,诚意满满,想要跟杨奉结盟。
杨奉虽然有着强大的军队,但是,却没有半点谋略,当他看到是“曹操”给他写信的时候,十分高兴,并且,拿出去四处炫耀。“曹操”在信中所说的话让他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于是 答应“曹操”的结盟,并且,在之后跟其他将领一起上奏朝廷,向朝廷夸奖曹操的忠心,就这样,朝廷封赏了曹操。
之后,曹操来到洛阳,董昭第一次见到了曹操。曹操也询...
查看更多与“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是谁?没有他就没有曹魏政权”相关的文章
谋士,指设谋献计的人。古时的谋士:相当一部分“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 “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谋士这一群体就已经开始兴起了。比如张仪、苏秦、公孙衍等纵横家,也可以称之为谋士。到了汉末三国时期,谋士更是成为各个诸侯逐鹿中原的重要帮手。
其中,就曹操来说,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得以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众多对手。对于曹操来说,麾下就拥有郭嘉、荀彧、荀攸、司马懿、程昱、贾诩等一流谋士。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刘备来说,虽然也获得了法正、诸葛亮、庞统等谋士的辅佐,但是,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却错过了四位谋士。换而言之,正是因为错失了这四位谋士,导致刘备长期颠沛流离,没有立足之地。那么,问题来了,这四位谋士分别是谁呢?
一、陈群
首先,在刘备错过的四位谋士中,陈群的能力可以说是最强的一位,甚至不输蜀汉丞相诸葛亮。因为在曹魏阵营中,陈群的官职就相当于丞相了。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陈群出身名门,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虽然曾经是刘备的手下,但是,曹操入主徐州时,陈群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在跟随曹操后,陈群获得重用。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后拜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曹丕登基称帝后,陈群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在曹魏的官职中,大臣一旦录尚书事,意味着可以参与朝政的处理。曹丕驾崩后,陈群和司马懿、曹真、曹休成为四位托孤大臣。曹叡即位,陈群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陈群病逝,谥号“靖”。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庙庭。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位君主,因为突出的治国才能,得以在曹魏平步青云,成为和司马懿相提并论的重臣。
二、陈登
陈登(163—201),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东汉末年将领、官吏。沛相陈珪之子。陈登为人爽朗,性格沉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兴平元年(194年),陶谦病死,陈登主持由刘备继任徐州牧,倾心拥戴。建安元年(196年),吕布赶走刘备,袭夺徐州,自称徐州牧。陈登在名义上改属吕布,但对吕布为人深恶痛绝。
在此基础上,陈登向曹操献灭吕布之策,被授广陵太守。以灭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又迁东城太守。年三十九卒。其子陈肃,魏文帝时追陈登之功,为郎中。由此,对于刘备来说,失去徐州不仅意味着地盘的丢失,也导致其错失了陈登这位谋士。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陈登不仅仅是文臣,他在用兵方面也很强悍,广陵郡(治所今江苏省扬州市)地接长江,向来为江东孙策所觎觊。所以,如此文武双全的人才,没能一直辅佐刘备,自然是蜀汉的损失了。
三、徐庶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
查看更多与“刘备三顾茅庐前错过了哪4人,使之变成曹操身边的谋士”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