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心目中,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一样,不是什么好东西。君是昏君,臣是佞臣。之所以造成这种印象,是因为他们君臣联手,杀了爱国英雄大忠臣岳飞。岳飞之死,天下垂泪,直到现在,人们也不能解除恨意,在西子湖畔,秦桧等奸臣还跪在岳飞的塑像面前。宋高宗因为是皇帝,为尊者讳,才没有象秦桧一样跪在西湖边。然而,人们有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昏君”,这样一个“奸臣”把持朝纲,却在岳飞死后,不但没有亡国,反而开创了南宋王朝,与金国、蒙古这样的强敌长期对峙,达一百五十年之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宋高宗的大局观
赵构,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位皇帝。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可以说是饱经沧桑。他只是宋徽宗的第九位皇子,按法统上说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但是,幸运的是,北宋遭遇了亡国的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俘,其他兄弟姊妹或俘或死,只剩下赵构侥幸得活,成为唯一的正宗赵家血脉。北宋的遗老遗少、爱国精英要想重建宋朝江山,只能拥护他。赵构虽然说不上象刘邦、刘秀那样英明神武,但他在国家危亡时刻,能够聚集群英重整山河,在强大的金国逼迫下,能够与之或战或和地周旋,使金国不得不放弃扶持傀儡政权伪楚(张邦昌)、伪齐(刘豫),不能不说有一定的政治手腕。要知道,他是皇帝,是一把手。岳飞等人再神武,也是执行命令的臣子。
赵构面临的形势,实际上是很复杂的。金国先后扶持了伪楚张邦昌政权、伪齐刘豫政权,对南宋的正统地位发起挑战。虽说南宋是宋朝正统,但改朝换代,尤其是外国的帮助下改朝换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有可能的。五代时石敬瑭当辽国的儿皇帝,就是先例。在民间,虽然说在面临亡国的情况下有同仇敌忾的情结,但百姓对于初建的南宋政权也并不是很满意,北宋末年有方腊、宋江起义,南宋初期有钟相、杨么起义就是证明。在朝廷内部,事实上也并不是君臣齐心,苗刘兵变让宋高宗提高了十分警惕。在没有能力收复失地、重整山河的情况下,偏安一隅,以待时机就成为理性的选择。作为一个皇帝,宋高宗首先考虑的站稳脚跟,发展生产,恢复国力,而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所以,只要金国肯和,对于赵构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摆在赵构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平定农民起义,不允许百姓造反;第二,将金国阻挡在国境边上,不允许其再前进一步;第三,整顿朝纲,不允许形成藩镇割据甚至造反,形成皇帝集权;第四,努力发展生产,迅速集结财力,使国家有能力与强敌抗衡;最后一个问题才是收复失地,重整北宋山河。可以说,赵构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当皇帝的,哪个臣子与其意见相左,不按照南宋中央的统一部署办事,他是不惜挥起屠刀的。
二、岳飞犯下的政治错误
岳飞是不是忠臣?当然是。岳飞没有反心,他一心想恢复失地,迎回二帝,重整河山。他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南北朝时期东晋的祖逖一样,都想成为统一全国的英雄。他不但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为此不惜与皇帝据理抗争。...
查看更多与“诛杀了一代忠臣岳飞,赵构他真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昏君吗?”相关的文章
看了那么多王朝的都城,没有哪个王朝比南宋都城临安更别扭的了,不是说它小气,也不是说它不繁华,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舒服,你看看就知道了:
1、形状
说实话,临安城的这个形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异形,买房的时候人们最忌讳的就是异形房,卖不出去的。当然城市不能拿户型来比,但我心中的长安城、洛阳城、开封城、北京城也不是这个样子啊?它们都是方方正正,左右对称,四平八稳,恢弘大气,还真没见过像临安城这样的都城。
2、方位
从临安城的布局来看,它有一个很大的颠覆,就是将宫城和坊市换了一下位置,宫城在南,坊市在北,即“南宫北市”。
别小看这一方位的变化,这在古代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为什么呢?
古人以北为尊,尊者都是坐北面南,失败者都称“北面事之”。所以古代的皇宫都设在都城的北面,即便像开封设在中间,御街都是向南开的。这种格局俗称“北宫南市”。皇帝的宝座更不用说,肯定永远都是坐北面南的。
对于风水这么讲究的古代,特别是皇家,南宋皇帝们为什么不按祖宗规矩来,却要开“南宫北市”之先河呢?难道他们想打破传统,或者审美观发生了变化?
非也,这里面其实暗含着两个原因(笔侠以为)。
1、客观原因
由于战乱,宋高宗赵构也没想到会把都城定在临安(今杭州),所以来不及提前规划,仓促间只能因地制宜了。
临安城以前只是一个地方的州治,它的原本位置就决定了以后的发展方向。临安依山傍水而建,南、西、东皆是山和水,基本没有发展空间,所以只有向北发展。
当然,赵构也可以把宫城建在北面,也就是从一片旷野中拔地而起,建一座新城。但问题是哪来的那么多钱和精力呢?当时金宋打得不可开交,赵构连自己下一站在哪里待都不确定,哪有心思搞这么大的动静?
还有,南边虽然方位不好,但湖光山色不错,那里有山有水,可以俯瞰整个西湖,周边又多险峻,乃形胜之地。所以这也是它的优势。
2、主观原因
所有的客观因素都预示着宫城建在南边是最合适的,但唯一不完美的就是:不能坐北面南,这是皇家最大的忌讳。
赵构最后还是忍了,至于原因,估计还和金宋之间的关系有着神秘的联系。怎讲?
在南宋以前,除了东晋,中原政权那是一家独大,雄霸天下。就算东晋和五胡对峙期间,它的都城建康也和长安、洛阳的布局一样,气势磅礴、威震四海。
但到了南宋,南北关系发生了反转,在金宋签订的《绍兴和议》中,南宋承认自己是大金的藩属,这就等于自动降了一级国格。由此推断,赵构接受临安这种“南宫北市”的布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赵构还是有补救的办法:宫城虽然不能在北边,但里面的布局还是可以全部照搬过来,做成坐北面南的格局。也就是说:所有的宫殿和城墙的大门还是朝南开。
但这样做有一个小瑕疵,就是御街的方向始终无法改变,始终向北而开,而宫城的正门又在南方,于是大臣们每次上朝的时候都得绕着宫城走半圈儿,他们向谁说理去?不过这也不是问题,走习惯了也就没什么了,呵呵。
其实这一切也是这帮人咎由自取,谁叫他们不定都建康(今南京),...
查看更多与“南宋临安城的布局,暗示了宋高宗赵构的坎坷命运”相关的文章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纵观我国历史,北宋和南宋都属于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期。然而,南宋也是我国所有大一统朝代中疆土面积最小的。大家都知道,自从靖康之变以后,北宋被金军所灭,康王赵构流落江南,将朝廷临时安置的地方,称之为临安。
那么南宋的君臣们为何不积极北伐收复中原呢?
其实,说南宋君臣不去北伐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我们都知道从北宋灭亡那一刻起,南宋立国之初直到金国被蒙古所灭,南宋应该说都没有放弃北伐收复中原。应该说从南宋建立开始,在南宋内部就分为两大派,一个是以中兴四将为首的主战派,一个是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而宋高宗赵构则是时战时和。
有人说赵构惧怕金人不敢北伐?其实,小编认为这或许是不完全正确的。赵构是南宋开国之君。如果此人惧怕金人的话估计早就投降了。而且赵构在做康王的时候,就曾表现出非凡的志向,还曾出使金营议和。就是后来虽然退守南宋被金军追击,赵构也是绝不投降。并且重用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抗金名将,全力支持对金作战。
那么,按照南宋皇帝的态度和靖康耻、犹未雪的遗憾。南宋皇帝对金人作战那是旗帜鲜明、态度明确的呀。为何后世会有人说南宋君臣不愿意北伐呢?事情还要从秦桧的议和派说起。南宋初年的议和派就以秦桧为首,秦桧勾结金人,贪图荣华富贵,竟然动摇赵构抗金志气,要求与金人议和,还给赵构指出一些厉害关系,尤其提到唐朝藩镇割据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众所周知,唐宋时期,藩镇割据、武将专权一直是皇帝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加上当时还发生了著名的苗刘兵变。这更加坐实了秦桧的言论。于是,赵构答应与金国议和,这也就有了后来的《绍兴和议》。大家都知道岳飞、韩世忠为首的主战派将领是绝对不同意议和的。而且,由于对岳飞深恶痛绝,金人也提出了宋金议和前提是结束岳飞的性命。
赵构为了达到议和的目的,双方罢兵,还可以提防武将专权,巩固自己的皇位。只好与秦桧商量,最终在风波亭以“莫须有”的罪名除掉了南宋的中兴四将之首岳飞元帅。
赵构除掉了岳飞,金国也明白南宋还有很强大的实力,想要灭掉南宋也很难做到。于是宋金双方就签订了《绍兴和议》。基本上确定了宋金的疆界,东起淮河为界、西到大散关为界。而且《绍兴和议》也基本上结束了宋金之间的战争。在这以后,金军也有过一次大规模南下,然而始终无法灭亡南宋,而南宋后来也有开禧北伐,也是失败告终。
与“南宋皇帝为什么不北伐?是因为赵构惧怕金人不敢北伐吗”相关的文章
赵构是南宋帝国的缔造者,也是宋徽宗的儿子。应该来说,宋高宗赵构也算一位不凡的君王,能够在北宋灭亡那等危急时刻当中,赵构能够建立起南宋政权,并在金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仍然保南宋政权不倒,这不能不说赵构还是很有能力。
赵构在位35年,活了81岁,为什么就没有子嗣继承皇位?
原因很简单仔细研究史料,这其中最大的罪魁祸首应该是赵构身边的两个宫女。
在赵构当亲王的时候,虽然他不算宋徽宗最重视的儿子,但作为皇帝的儿子,生活条件那自然是非常优越的,再加上拥有老爸那能生八十个子女的强大基因,年少的赵构很快的就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赵旉。对于第一个儿子,赵构自然是疼爱有加。但经常看宫廷剧的朋友会知道,古代夭折的事情就算是在皇室,那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哪怕有御医在一边侍候也是如此,毕竟,在古代,很多疾病都是没有特效药进行治疗的。而赵旉在三岁的时候就生了一场大病,幸运的是,经过御医们高明的治疗,赵旉总算慢慢的好起来了。而这个时候,却有一宫女意外的碰倒了小皇子宫殿里的金香炉,那一声巨大的响声顿时将身体还处于恢复状态的赵旉给惊吓到了,当晚,赵旉就不行的挂了。事后,赵构将这个宫女活活给打死,但已经无济于事了。
第二个宫女彻底让赵构失去了生育能力。
靖难之变,金国人将宋朝宋徽宗、宋钦宗都俘虏了,赵构作为唯一幸存的宋徽宗儿子,他不可避免的过起了逃亡江南的悲催日子。对于这个皇室漏网之鱼,在加上赵构并不是金国理想的傀儡人选,因此,对于赵构,金国人是围追堵截的去追杀赵构。就这样,赵构一路从北方逃到了扬州。在扬州,一身疲惫的赵构自然想找个美女来放松放松,毕竟,这段日子,金国人可是没少折腾自己。
而正当赵构和美貌宫女享受鱼水之欢的时候,这个时候,一个亲兵急急忙忙的跑进来报告:不好了,皇上,金国人渡江又追上来了。本来这段时间赵构就是精神高度集中,在加上在做人伦之道时,遇到金国人这个惊吓,赵构终于悲剧了,并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按照现在医学的说法,赵构的这种情况是绝对有可能的。在很多小说当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些主角调侃这类事情。
也正是因为赵构的确丧失了生育能力,因此,在后来,赵构才选择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子孙赵昚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在自己还是精力充沛的时候就禅位给赵昚,而赵构做太上皇,一做就是二十多年,而赵构也绝对称得上我国历史上做太上皇做的最久的皇帝了。
一些历史迷曾做了一个猜测,赵构之所以会那么早就禅位做太上皇,其实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儿子,没有希望了,自然做皇帝就没有意思了。纵观赵构的一生,他其实还是非常悲催的。相信他几乎每天都担心着金国人的入侵,再加上自己丧失生育能力,这的确是非常的闹心啊!难怪他身体强壮,却早早的禅位。
与“宋朝赵构在位多少年?赵构为什么选外人做自己的继承人”相关的文章
岳飞,一个永远活在中国人心中的民族英雄,他曲折的一生含冤而终,他精忠报国的精神,卓越的文学才华等等,都是值得后世研究的。
大家都知道是秦桧,不过,秦桧也只是别人的一颗棋子,替真正的幕后黑手办事情。而且,绝对不止他一人,至少有四个人,秦桧、王氏、张俊和万俟卨。但是,文征明却认为:赵构才是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秦桧只是听命令行事,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高宗绍兴十一年,岳飞被残忍杀害,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14年后,秦桧病死,不久秦家失势,这让主战派看到了希望,开始要求恢复岳飞的名誉。可是,赵构却没有理会,依然让万俟卨执掌政局,背黑锅。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王海陵王完颜亮毁约,发兵南侵。
此时,朝野上上下下,要求为岳飞昭雪,赵构迫于形势,只是让岳飞的家眷结束流放,返送回家。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却跟岳飞昭雪一点关系都没有,赵构依旧将岳飞视为奸臣。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月,宋高宗赵构退居幕后宋孝宗赵昚登基。他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为了鼓舞士气,进行北伐,且颁布诏书:“追复岳飞原官,以礼仪埋葬他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
都知道,岳飞生前的职位在宋代文武官员之上,比《水浒传》中的殿帅府高俅的官职还要高,跟今天的军委副主席差不多。可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国家高级领导人,却被如此冤枉,如果,国家真的想纠正错误,那么,则必须分清是非,公开承认错误,还岳飞一个清白。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虽然,朝廷对岳飞的家眷倍加照顾,但是,并没有对岳飞的“罪名”进行重新调查。可见,宋孝宗对岳飞冤案也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并没有真心为岳飞申冤的意思。
那么,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赵构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朝廷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他决断,他本来就不喜欢岳飞,现在更不可能为他平反了。此外,更重要的是,朝廷官员大多数由他提拔,势力很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宋孝宗无论如何都不敢推倒他的先前的决定。
淳溪五年岁末,也就是宋孝宗为岳飞“昭雪”后的第17年。都知道,“谥号”是朝廷大事,一字之差,褒贬不一,代表着朝廷对官员历史功过的正式评价。因此,宋孝宗正式宣布岳飞的谥号为“武穆”,从“忠愍”降为“武穆”,是宋孝宗对岳飞评价的贬损,也使得后人对此愤怒难平。
当时,这件事的发生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岳飞难道真的叛逆了吗?到底是叛逆还是忠诚?朝廷态度的不明确,自然引起了人们的猜测、怀疑和不满,且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之后,随着赵构、秦桧的离世,岳飞案件的许多当事人都已不在人世。而这样的发展,虽然降低了“昭雪”阻力,但与此同时,历史见证者的相继去世,这些“活档案”的消失,也削弱了历史的旁证。
此外,有一件事情需要提及,那就是:岳飞被免职后,秦桧掌权之时,始终领导着《宰相督国史》和《元朝宰相之职与董氏笔法处理》的编写工作,并任命其养子主编《历法》和《国史志》以篡改史实。更有甚者,秦桧还在历史记载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其目的...
查看更多宋高宗赵构死后,其继位人是宋孝宗赵昚。
此人身份比较特殊,他不是赵构的亲生儿子,只是他的养子,原名赵伯琮。
估计有人会问,赵构为什么会选择养子?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赵构无后。前朝后周世宗柴荣,因为姑父加养父郭威没有子嗣,这才得以继承大统。而赵构也是如此,当年建炎南渡,赵构被金军追得疲于奔命,觉都睡不好,最终惊吓过度,失去了生育能力。
当然,在此之前,赵构是有一个儿子的,名叫赵旉,1127年出生,刚好是赵构称帝那一年生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孩子在不到三岁时就当过皇帝,建炎三年,时逢金军大举南侵,赵构当起了逃跑皇帝,一路狂奔。引起患从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等人的不满。他们发动兵变,软禁宋高宗。史称“苗刘兵变”;而后他们扶持小皇帝赵旉继位。
不过赵旉在位仅仅26天,就因为各路勤王之师平定了兵变,还位于父亲。
当然,这件事儿和他没什么关系,毕竟就以两岁多的小孩儿,又是高宗独子,兵变之后还是跟着老爸到处逃亡。来到健康后,估计时连日奔波水土不服,加上卫生工作没做好,小皇子生了疟疾,身子骨很虚弱。而有一天,一个宫女不小心绊到了地上的炉子,炉子倒地,发出巨响,把这孩子给吓死了。
如此一来,赵构就绝后了。
话说就是在他儿子死的这一年,赵构在南逃的路上,正和一宫女行云雨之事,结果突闻金军袭来,宝贝受到惊吓,再也不工作了,宋高宗就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啊,建炎三年是赵构最惨的一年,一路被追杀不说,还死了儿子,更失去了做男人的快乐。
当然,更重要的是,宋高宗从此无后,只能从旁系血亲里面选择。
怎么选呢?从血缘关系上讲,兄终弟及,或者侄儿继位。
不过,靖康之变金军基本已经把赵构他们家一锅端,能继位的兄弟都没了。话说回来,要是这些兄弟还在,估计也轮不到赵构来做皇帝。
那么接下了就只能从侄子中选。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虽然亲侄都没啥了,但按照血缘关系算,怎么也得从宋太宗赵光义一脉的族侄里面选。因为当年赵光义兄终弟及继承皇位之后,赵匡胤一脉便成了旁系,皇帝一系全是赵光义传下来的。
而宋孝宗赵昚却不是赵光义一脉,他是赵匡胤的七世孙,他们家之前一直是一个小小的封王而已,虽然是赵宋宗室,却算不得直系,而是远支。
那么赵构为何会舍近求远呢?
当然第一点是赵昚是赵构亲养的养子,与其亲子赵旉乃是同年出生。五岁时便被赵构接入宫中。经历了丧子之痛且续子无望的赵构将大部分的爱,都倾注到了自己这个养子身上。虽然不是骨肉血亲,但也算得上时父子情深。
而且赵昚这孩子为人聪慧机敏,是块当皇帝的材料,这一点得到了历史证明。宋孝宗绝对是南宋一朝最有能力的皇帝。
当然,按照史书的官方说法是,赵构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有感太祖一脉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决定还位于太子一脉。这都是客套话,要是赵构亲儿子没死,你觉得他会不会这样做。
其真正原因其实还是为了自己的地位。
赵构当年收了两个养子,一个是宋孝宗赵昚,另一个是赵璩,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太祖一脉。太宗一脉一个都没有。...
查看更多与“赵构丧子之后为何不再生一个,而是把皇位传给养子赵昚?”相关的文章
历史不存在假设,但我们可以用假设来讨论问题,证明论点。赵构是南宋最不靠谱的皇帝之一,他唯一的贡献,大致只有延续了宋朝的血脉,我们先看看赵构都干了哪些荒唐事。
一、赵构南逃
建炎三年,金军大举南下,想要直接覆灭南宋,赵构得知消息便一路南逃,其实当时赵构虽说直属部队不多,但大江南北还有大量抗金抵抗力量,足以和金国一战。赵构就好似得了“恐金症”,这天,赵构正在床上和宫女云雨,突然侍者跑来汇报:“金人马上就要攻到扬州了。”
赵构被吓得魂不附体,从床上下来,提着裤子就要跑,这一惊吓让赵构失去了生育能力,再也生不出儿子了。于是乎赵构一路跑,金军一路追,沿途的百姓被金军屠戮殆尽,但赵构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从杭州到越州,从明州再到台州,直到逃到了大海上。因为金军不习水战,这才收兵回撤。
这就是赵构的一贯表现,从他即位到最后退位,提出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妥协,只要金军提出的条件尽量满足,只要金军来打,他就跑,如此君主在位,南宋何以复国?
二、胜利在望,命岳飞撤军
公元1140年,金兀术撕毁之前的合议,再率倾国之兵南侵,岳飞奉命北伐,当时的岳家军军力强盛,有十万之众。
史料记载“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跃曰:「平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
首先,刘锜率八字军驻守顺昌,在刘锜合理调配下,两万宋军重创金军,杀敌五千余人,伤敌万余人,金兀术被迫撤退。为了雪恨,金兀术选择偷袭岳飞总部,也就是岳飞大本营郾城。张宪、王贵等猛将已经被派到前线,此时郾城的守备力量不足,面对数万金军,所剩不多的岳家军只得拼死一搏。
只是金兀术没想到,他面对是岳家军的最强部队背嵬军,这支部队人数不多,但战力极为强悍,在岳云是率领下,背嵬军以顽强的战争意识,击退了金兀术。总的来说,金兀术这次南侵是一直在吃败仗,岳飞多次面临危机而总能化险为夷。
之后的颍昌之战、朱仙镇之战,宋军几乎完胜,这是建炎南渡以来收复失地的最好机会,如果此时命岳家军大举北上,那取得的战果是难以预期的,或许岳家军和大量民兵部队,足以收复黄河以北失地。
机遇难得,岳飞向朝廷奏报:“金军士气大丧,我军士气高涨,四面豪杰皆摩拳擦掌,这是光复国家的最好时机!”赵构却不这么认为,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前,赵构下令撤军,岳飞忧愤满怀,叹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为了让岳飞尽快撤军,赵构连发十二金字牌,命岳飞速速撤军。这就是赵构的所作所为,妥协是他的大方向,哪怕前线将士浴血厮杀,他赵构也无动于衷,只要金兵威胁不到他,他就一味地退让。
都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事实也确实如此,南宋名将如云,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等等,都以一顶百的悍将,如果运用得当,光复大宋并非痴人说梦。
三、如果换成李世民
如果拿赵构和李世民来对比,可能都是在侮辱天可汗的威名,历朝能称作千古一帝的,大致也只有李世民一人,他几乎是最完美的帝王。
李世民最厉害之处就善于用人,手下猛将无数...
查看更多与“假设将赵构换成李世明,南宋能统一天下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