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登快阁

发布时间:2024-03-08
1 登快阁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原文及翻译
登快阁
登快阁原文含赏析

《登快阁》是由黄庭坚所创作的,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登快阁》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登快阁》原文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译文

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

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登快阁》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

查看更多
2 ​黄庭坚的一首千古佳作《登快阁》,诗文看起来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黄庭坚最著名的诗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登快阁写的一首千古佳作《登快阁》,诗文看起来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黄庭坚在宋朝诗坛,可谓是一流名家,与苏轼并称苏黄。努力或许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但一流的诗人,还是需要天赋的,苏轼如此,黄庭坚也如此。在幼年时期,他便展现了惊人的记忆力,书读过几遍就能背诵,据说他家的书架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书。

他七岁写的那首“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便使许多诗人望尘莫及。治平四年,黄庭坚考中了进士,开始踏入仕途,后来苏轼看到他的诗文,赞道:超轶绝尘 ,独立万物之表。

可以说,黄庭坚能够在文坛崭露头角,固然有自己的实力,但同时也少不了苏轼的提携之功。并且,黄庭坚的仕途生涯,和苏轼也十分相似,他亦是因为不苟附进、批评时政,一直在贬谪之中。宋神宗元丰五年,黄庭坚担任太和县(今属江西吉安,唐武德年间改“泰”为“太”)县令时,登快阁写下了一首名篇,题目为《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欧盟。

黄庭坚很多诗看起来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正如他自己所强调的“无一字无来处”。首联的第一句便用了《晋书·傅咸传》中的典故:“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晋朝清谈之风大盛,并且认为想努力将公务政务办好的官员是“痴儿”,黄庭坚在诗中言自己就是这样的痴儿,因为他将公务办好了,闲暇之余,他便登快阁观赏风景。文人墨客登高望远,总会诗意大发。后半句一个“倚”字,尽显暮色晴空,夜幕逐渐降临。

颔联是写所看到的风景,风景十分平常,不过是千山落叶,澄江明月,但诗人笔下,却变得不一般。万木在风中萧条,辽阔千山之间落叶纷纷起舞,在对照之下,天空显得开阔而远大;澄江清透,将月亮映得分明,望久了,澄江仿佛在月光的笼罩下,凝成一道实质的光束,又像是一道白练。

这一联写景,“千山远天”无限开阔,“澄江一道”有不尽之势,读来有阳刚之气,而落木、明月又有柔美之态,这一联可谓是刚与柔的完美结合,素来被誉为绝唱。而这写景中所体现的襟怀更是无限广阔,平易中显露豪放之气。

颈联的“朱弦”用伯牙感知音已死,摔琴不复弹奏的典故;“青眼”则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阮籍是名士狂士,不拘礼法,见到礼俗之人,以白眼相看,以表示心中不喜,后来嵇康带着酒和琴来找他,阮籍则以青眼相看,因此后世以“青眼”表示对人的喜爱和重视。“横”字虽是韵脚,却依旧体现了黄庭坚那种孤寂无聊,以及无可奈何。

黄庭坚这两句则是表示,好友不在,没有抚琴吹箫的雅兴,幸而有美酒相伴,让他聊以慰藉,有一些喜色。最后两句,诗人表达出了一种出世的思想,希望能够驾一叶扁舟,在江湖烟波浩渺之中漂流到家乡,寒江独钓、横笛唱晚,将这颗,赋予江上毫无机心的白鸥,落得一个自由自在。

这一年黄庭坚三十八岁,正处壮年,本是在官场大显...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