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吴王美人半醉》是由李白所创作的,诗人通过注重描写西施的容貌、举止(笑倚、醉舞)、情态乃至生活环境,影射讽刺现实的不满,提醒唐玄宗不要国事益非、诛逐忠良、滥事征伐,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口号吴王美人半醉》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原文
唐代:李白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译文
微风吹动着荷花,送来满殿清香,姑苏台上可见摆宴的吴王。
西施般的美人酒醉起舞娇软无力,微笑地倚坐在东窗下的白玉床。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注释
“口号”即“口占”。
吴王,即吴王李葹,时任庐江太守。
姑苏台:吴王起姑苏台,五年乃成,其下有斗鸡坡、定狗塘、百花洲、采香径诺胜迹。《大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六引《述异记》:“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三年乃成,周环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妓千人,又别立春宵宫,为长夜饮。造千石酒钟,又作大池,池中造青龙舟,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戏。”见:一作“宴”。
娇无力:半醉而舞,虽娇而无力也。
“笑”字合“娇”字。“倚”字合“无力”字。倚床献笑,曲形要宠之态也。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赏析
诗人通过注重描写西施的容貌、举止(笑倚、醉舞)、情态乃至生活环境,勾勒出一幅帝王嫔妃的生活情趣,实则以借古鉴今为警戒,影射讽刺现实的不满,提醒唐玄宗不要国事益非、诛逐忠良、滥事征伐,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全诗轻快流转,风格率直、大胆、热烈、活泼,不同于柔靡无力、怨而有伤的宫怨诗。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此叙景起兴:荷花虽香,因风而献媚于水殿,描绘出一幅微风吹动荷花、清香充溢满殿的景致,诗人因望见“姑苏台”而托言感怀吴王。可见,裘马轻狂、狂歌痛饮的诗人,意趣高远、超旷洒脱。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意指西施酒后带着醉意跳了几回舞后,娇柔无力地微笑着倚坐在东窗下镶嵌着白色玉石的椅子上。诗人把西子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的形象描绘得细致入微,表现出美人名士、佳人才子的你情我浓、二厢情愿,在开放的唐朝尽舒风云之色。
西施原是越溪之畔的浣纱女,出身贫寒,明代的《苎萝志·西子传》就曾这样描述:“父鬻薪,母浣纱。”她本有理由选择一种幸福平淡的生活方式,但她身处吴越接连不断战乱之中,而她的情人范蠡又是越王勾践的得力谋士,在所谓的“国家大义”面前,西施不得不作出一个极其与人性相违背的选择,远离范蠡,被勾践送到吴国,从而诱使吴王夫差荒淫无度,慵理国事,从此“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最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灭吴计划得以实现。
此诗表现形式轻快流转,风格率直、大胆、热烈、活泼,不同于柔靡无力、怨而有伤的宫怨诗。诗人通过注重描写西施的容貌、举止(笑倚、醉舞)、情态乃至生活环境,勾勒出一幅帝王嫔妃的生活情趣,实则以借古鉴今为警戒,影射讽刺现实的不满,提...
查看更多与“口号吴王美人半醉原文及翻译加注释”相关的文章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史称“四姓之乱”),孙武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由于春秋时期的纵横捭(bǎi)阖的斗争形势,以及孙子祖上的实战经验,再加上孙武的个人天赋和兴趣努力,孙武在隐居时期对当时的战争、战略和战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孙子兵法》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在他隐居的这段时期,他结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一个几乎改变了他命运的人物,如果没有此人的出现,《孙子兵法》很可能就会永埋地底,而不像今天这样风靡全球,这个人就是伍子胥(关于他的故事,我们将在后面细说)。伍子胥也是一个军事天才,他早于孙武来到吴国,此时已在吴王帐下为将。由于两人都对军事感兴趣,于是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一些军事问题。言谈举止之间,伍子胥发现孙武见识非凡,思想深邃,尤其是军事思想,推理非常严密且符合逻辑。这使得伍子胥对孙武的才干非常欣赏且十分佩服,尤其是在他看完孙武所著的兵法之后,更是大加推崇;这边孙武对伍子胥的才学也十分敬重。这一来二去,两人大有相逢恨晚之感,结成了莫逆之交。
当时吴国跟楚国、越国是世仇,都想灭掉对方,欲除之而后快。而当时的情况是,楚、越都比吴国要强大,尤其是楚国,这是当时南方的霸主。新即位的吴王阖闾抱负颇巨,决心振兴吴国,攻打楚、越。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吴王决定发兵攻楚,但是在选派将领的问题上吴王颇有为难:伍子胥本来是最佳人选,但吴王怕伍子胥公报私仇进而影响自己的全盘计划而给予了否定。此时伍子胥乘机向吴王推荐孙武,在多次举荐之后,吴王终于同意面见孙武。
吴王在阅读完孙武的兵法之后,决定让孙武实战演练一番——光说不练假把式,且决定用妇女来演练,这的确是在故意刁难孙武。
但是要知道我们的孙武非是一般的口头先生,是有真才实学的,孙武尽皆应之。于是吴王从宫中选出180名美女,交给孙武训练,自己则在一旁观看。
孙武把这180名美女分成两队,将吴王的两个宠姬分别任命为两队队长,命她们全都持戟站立。然后向两队美女士兵问话道:“你们都知道你们的前心、左右手与后背吗?”众人答:“都知道。”于是孙武传令道:“我喊前,则向前心看齐;左,则向左手看齐;右,则向右手看齐;后,则向后背看齐。听明白了吗?”众人皆应之,表示已经明白。
约束既已布置完毕,孙武即令人摆好鈇钺(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表示如有违令者将军法从事,随即又三令五申地重复要求。训练正式开始,起先击鼓向右,众人本该是向右手边看齐,不料这些平时娇惯的美女们没有一个正经的,都在那里笑得是花枝招展,俩宠姬队长甚至都笑得快坐到地上了。
孙武没有责怪她们,只是说道:“约束不明,申令不熟,...
查看更多与“历史上孙武练兵遭吴王刁难,孙武杀妃威震军队”相关的文章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 。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的齐国内乱后,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卫灵公二十三年),经吴国谋臣伍子胥多次推荐,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议论惊世骇俗,见解独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吴楚大战开始,孙武在柏举之战中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
一起来看看孙武练兵的故事:
孙武到吴国结识了伍子胥,伍子胥深知孙武的才华,后来伍子胥得到重用后向吴王举荐孙武,孙武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但心里还是有些疑虑,虽然兵书非常好但不知道实际统兵如何啊,遂决定考一考孙武。吴王叫来了上百位女子,其中有宫女也有吴王的妃子。吴王对孙武说道你能不能将他们训练成女兵啊;能,孙武答应道。
随即孙武将队伍分为两队,由吴王最宠爱的两位妃子分别任队长。训练开始,孙武向她们号令,但平时作风散漫的宫女们不听号令,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队形大乱。孙武又训斥了好几遍依然如此,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在观礼台上的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妃,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寝食难安。请将军赦免她们。但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当即命人斩杀了吴王的两位宠妃。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全都严肃正经起来,有模有样,阵形十分齐整。吴王见状大喜,便拜孙武为将军。在孙武的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与“孙武练兵杀妃令吴王刮目相看,吴国的军队后来怎么样了?”相关的文章
三令五申原是指古时军队纪律条令,在北宋曾公亮一等官员主编的《武经总要》里对“三令五申”有详细描述。“三令”是指: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五申”是指:一申赏罚以一其心;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
成语典故讲的是孙武练兵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春秋时期,孙武从齐国来到了吴国,被好友伍子胥引荐给吴王阖闾,此时孙武已经写成《孙子兵法》十三篇,他把自己所著兵法,推荐给吴王,吴王看完后,感到兵法确实不错,但孙武又没有领兵作战经验,所以对他不信任,就对孙武说:“你所著兵法我已经看完了,确实很好,能否小小操练一下?”孙武答道:“可以”,吴王见孙武如此自信,就想刁难一下他,继续问道:“那么能否用女子练兵呢?”孙武自信答道:“可以”。
然后吴王就从公众挑选了一百八十为女子,交给孙武进行操练。孙武当然明白吴王的用意,想故意刁难他,但他依然信心十足。他先将一百八十名女子分为两队,并且以吴王深爱的两位宫姬为队长。然后在操练场上,孙武让她们每个人手执长戟,然后道:“你们知道胸心、左手、右手、后背吗?”宫女们第一次拿长戟听号命令,觉得非常好玩,就哈哈笑着说:“这肯定知道啊。”然后孙武就说:“前,就是向胸前面看;左,就是向左手那边看;右,就是向右手那边看;后,就是向后背那边看,你们都听清了吗?”宫女们大笑道:“听清了”。
孙武看到如此糟糕的纪律,也清楚这些宫女就没有上心,于是再把军事纪律“三令五申”详细说明,并搬出铁钺,以示警戒。
做完一切准备工作后,孙武就开始操练了,先是击鼓让军队朝右转,但宫女们哈哈大笑起来。孙武就严肃的说道:“军纪不明,军令不熟,这是将军没有教好。”接下来孙武又再次将“三令五申”详细讲解,然后再次击鼓让军队朝左转,而宫女们又开始哈哈大笑。孙武就说道:“军纪不明,军令不熟,是将军的错,但是刚才已经再次教导过你们了,还如此散漫,那么就是队长和士兵的错误了,一律当斩。”
遂就要将左右两个队长处斩。吴王一看到这,惊呆了,这两位可是自己最宠爱的宫姬啊,马上派人去劝阻孙武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寡人没有了这两位爱姬,实在是食不下咽,睡不安稳啊,请将军收下留情。”而孙武说:“微臣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然后就处死了两位宫姬,重新选任了左右队长,再次击鼓令之,这次所有宫女都非常乖巧的听号军令,不敢造次。
至此以后,吴王就令孙武为将,吴国军事力量逐渐加强,在面对强大的楚国时,军事上处处占据上方,并于公元前506年,以少胜多,攻陷楚国都城郢。
与“孙武练兵的原则是什么?孙武练兵杀妃后吴王是什么态度”相关的文章
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今山东广饶)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孙子,《孙子兵法》十三篇就是由他所著,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被誉为兵家之师,兵学鼻祖。《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一起来看看孙武练兵杀妃的故事。
孙武练兵斩二妃的故事
孙武练兵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故事是这样的:吴王阖闾召见孙武,把一百多位宫女交给孙武训练,孙武把宫女编成两队,用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为队长,然后把一些军事的基本动作教给她们,并告诫她们要遵军令。不料孙武发令时,宫女都哄堂大笑,于是孙武再重复一遍军令,并再次下令,宫女们仍然只顾嘻笑,孙武下令将两位队长(吴王宠妃)拖也斩首,吴王听说后急忙求情,但孙武答:臣既已受命为将,将法在军,君虽有令,臣不受之,仍立斩了两位妃子,宫女们此时才知军法的威严,没人再敢开玩笑,果然训练得有模有样,吴王于是拜孙武为将,果然吴军成了常胜军,甚至攻占了楚国都城郢。
孙武练兵斩二妃真有其事吗
孙武练兵斩二妃的故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看来历史上应当真有其事,在今天苏州市吴中区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蒋墩村小横山,有孙武练兵场、吴王拜将台,甚至二妃墓的景点。二妃墓即被孙武所杀吴王二宠妃的墓,清代徐翥先《香山小志〉》载:“二妃墓,即孙武教吴宫女战,杀吴王二妃,吴王厚葬之,在教场山南,实相寺后,俗称美女坟者是也。”,明代作家冯梦龙编《东周列国志》出记载:“阖闾痛此二妃,乃厚葬于(小)横山,立祠祭之,名曰爱姬祠”。现在二妃墓在苏州太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范围内,咱们平头百姓,没有高乐夫会员证是无法入内的。吴王二王妃的墓地,清代曾有记载,但墓是新的。
可以看出,吴王对孙武持着一种戏弄的态度,两个宠妃死得也冤枉,孙武作为兵家史祖,他用吴王两个宠妃的血告诉了吴王和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军令如山,唯有如此,才能训练出一支铁军。
与“孙武练兵杀妃是真的吗?吴王为什么要戏弄孙武”相关的文章
齐国人孙武将他的《兵法》呈给了吴王。吴王细细阅读后对伍子胥说:“孙武的这十三篇兵法好极了,他真是个奇才!”于是便让伍子胥去请孙武来王宫相见。见面之后,吴王说及本国兵弱将寡,问孙武怎样才可以扩军强国。孙武将当前形势分析过后,便说:“我的十三篇兵法,不但可施于军旅,还可以动员妇人女子,驱而用之!”
吴王大笑起来,说:“我从来未曾听说过可以训练女人上战场杀敌的!” 孙武说:“不相信可以当面试试,如不成功,甘当欺君之罪!”“真的吗?”吴王说,“好,且看看你的本领!”于是就在后宫选出一百八十名宫女,交给孙武接受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命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两队队长,又令所有宫女每人各执一支戟。孙武说:“军旅之事,纪律森严,有赏有罚,号令必行。”他把宫女编成左右两队,右姬管右队,左姬管左队,各披挂兵器,示以军法:一不许队伍混乱;二不许交谈喧哗;三不许私自行动。
第二天一早,全体齐集教场训练,吴王也坐在楼上观看。一百八十名娘子军全副武装,右手握剑,左手拿盾,分站两旁。吴王看见心爱的宠姬们也威风凛凛,心里很是欢喜。孙武升帐中军,传令布阵,将黄旗两面授给两位队长,令为前导,众女跟随队长之后,五人为伍,十人为总,要紧随相继,不得脱离。听鼓声进退,脚步不得混乱。传谕已毕,令队伍皆跪下听命。
一会儿,孙武又下命令:“鼓声一响,两队齐起;鼓声再响,左队向右转,右队向左转;鼓起三通,各挺剑互斗。锣声起时然后收兵!”将规矩讲得一清二楚。 号令一出,众宫女都掩口嬉笑起来。击鼓的军士禀告,第一次鼓已击过了,但他们有的起,有的站,参差不齐。孙武站起来非常严肃地说:“规矩不明,号令不熟,是将领的罪过。可再申前令,解释清楚!”于是军吏又大声地告谕了一次。鼓吏第二次击鼓,但这些女子依旧嬉笑耳语,挨肩斜倚,乱成一片。
孙武忽然双目一瞪,大发虎威,喝问:“执法吏何在?”执法吏回答道:“有!”孙武说:“我已说过,规矩不明,号令不熟,是将领的罪过;今已约束再三,号令已明,却明知故犯,违反号令,就是军官和兵士之罪。”左右见孙武正发怒,不敢违抗,便将吴王的两个宠姬捆绑起来。
吴王从台上看见,要斩他的爱姬,大吃一惊,急命人持节急救,令曰:“寡人已知将军的用兵能力了,但两姬乃寡人心爱之人,非此两人,食不甘味,睡不安寝,请看寡人面上,赦免一了罢。” 孙武拒绝说:“军中无戏言,臣已奉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若听君命,赦免有罪,将何以服众?斩!”
不一会,吴王两个宠姬头颅就挂起来了,宫女们无不吓得身体发抖,牙关发颤,诚惶诚恐地跪在帐下听令。 孙武又将副队长任命为队长。于是再击鼓发令,宫女们前、后、左、右、跪、起都符合规矩要求,唯恐自己做错了一丁点儿。 自此之后,吴王深知孙武善于用兵,于是拜孙武为将军。孙武率吴军纵兵驰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终使吴王阖闾称雄一时。
人们说的“杀一儆百”、“杀鸡儆猴”都有威胁恫...
查看更多与“孙武练兵杀鸡儆猴,吴王的宠妃犯了什么错导致被杀?”相关的文章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坐上国君的宝座之下便开始筹划着攻打楚国。吴王担心吴国现在的将军不能担当这个大任。伍子胥看出了吴王的心思,于是对吴王说道:“大王是不是担心吴国没有将军能够领兵攻打楚国?”阖闾回答道:“是。”伍子胥说:“我给大王推荐一人,保证能够完成任务。”阖闾一听来了兴致,高兴地说道:“相国要推荐谁?他有什么才能?”
伍子胥回答说:“我推荐的人名叫孙武,齐国人,现在居住在吴国。此人精通韬略,熟知兵法,领兵打仗运筹帷幄都不在话下。如果能够为我吴国所用,称霸天下指日可待!”阖闾回答说:“世上竟有这般人才,你替寡人把他找来吧。”
于是伍子胥带着厚礼去拜访孙武,说了吴王的意思,再三请求之下,孙武才答应出山帮助吴国攻打楚国。
孙武跟着伍子胥来到吴国朝堂之上,吴王阖闾见孙武英武不凡、英姿勃发。对孙武说道:“听相国言道,先生精通兵法,领兵打仗排兵布阵无所不能,不知可否演示?”孙武回答道:“可以。”这个时候,朝堂两边站立着婢女。阖闾看看左右,笑着说道:“妇女也可以吗?”孙武说:“当然可以,如果训练不好,任凭大王处置!”
吴王阖闾找来一百名婢女,交给孙武领着训练。孙武说道:“需要两名队长领队。”阖闾便找来自己的两个宠妃,一个叫左妫,一个叫右妫,对孙武说道:“这两人是寡人的嫔妃,就让她们当队长吧。”孙武点了点头。
孙武严肃地说道:“军队是个讲纪律的地方,一要严格地执行下达的命令;二要赏罚分明。这次虽然只是一个试验,但是军纪还是要遵守,如有违反者,军法处置!”
孙武安排两名军士擂鼓,派几名兵士手持刀剑分列两边,将婢女分成左右两队,让左妫做左队的队长,右妫做右队的队长,给每个人分发兵器。然后当众声明三条军法:一队伍不能混乱;二不许大声喧哗;三不许故意违反命令。军法说清楚了之后,孙武又下令说道:“听到第一通擂鼓,两队都要起立;听到第二通擂鼓,左队往右转,右队往左转;听到第三通擂鼓,所有人挺起兵器,准备作战。听见敲锣的声音,往后退。”孙武说的一脸严肃,然而下面的婢女及嫔妃都没当回事,在底下捂嘴嘻笑。孙武大声说道:“都准备了,开始。”军士擂第一通鼓,下面的婢女们有的站着,有的坐着,稀稀拉拉的。孙武脸色一变,往前一步说道:“令出不行,军令没有说清楚,是我这做将军的责任。”于是孙武把刚刚的军令又重复一遍,然后让军士重新开始。第二通鼓擂完,婢女们仍然还是有些坐着的,站起来的也是歪歪扭扭的没个正形,而且还嘻嘻哈哈的当是嬉戏。孙武眉头一皱,大怒说道:“军令重申了,你们依旧不执行!令出不行,按军法当斩!队伍散乱,罪魁在于队长,来人!将两名队长拿下!”几个武士上前,拿住吴王的两名嫔妃,这时吴王派来一人对孙武说道:“大王已经知道你的才能了,这两位是大王的宠妃,还是赦免他们吧!”孙武正色说道:“军令如山,军中无戏言,治军贵在军纪严明。我既然已经受命当了将军,就要严肃军纪,哪怕是大王的宠妃也不能违反军纪...
查看更多与“孙武练兵杀妃,吴王的宠妃为何好端端被斩首了?”相关的文章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史称“四姓之乱”),孙武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由于春秋时期的纵横捭(bǎi)阖的斗争形势,以及孙子祖上的实战经验,再加上孙武的个人天赋和兴趣努力,孙武在隐居时期对当时的战争、战略和战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孙子兵法》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在他隐居的这段时期,他结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一个几乎改变了他命运的人物,如果没有此人的出现,《孙子兵法》很可能就会永埋地底,而不像今天这样风靡全球,这个人就是伍子胥(关于他的故事,我们将在后面细说)。伍子胥也是一个军事天才,他早于孙武来到吴国,此时已在吴王帐下为将。由于两人都对军事感兴趣,于是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一些军事问题。言谈举止之间,伍子胥发现孙武见识非凡,思想深邃,尤其是军事思想,推理非常严密且符合逻辑。这使得伍子胥对孙武的才干非常欣赏且十分佩服,尤其是在他看完孙武所著的兵法之后,更是大加推崇;这边孙武对伍子胥的才学也十分敬重。这一来二去,两人大有相逢恨晚之感,结成了莫逆之交。
当时吴国跟楚国、越国是世仇,都想灭掉对方,欲除之而后快。而当时的情况是,楚、越都比吴国要强大,尤其是楚国,这是当时南方的霸主。新即位的吴王阖闾抱负颇巨,决心振兴吴国,攻打楚、越。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吴王决定发兵攻楚,但是在选派将领的问题上吴王颇有为难:伍子胥本来是最佳人选,但吴王怕伍子胥公报私仇进而影响自己的全盘计划而给予了否定。此时伍子胥乘机向吴王推荐孙武,在多次举荐之后,吴王终于同意面见孙武。
吴王在阅读完孙武的兵法之后,决定让孙武实战演练一番——光说不练假把式嘛,且决定用妇女来演练,这的确是在故意刁难孙武。但是要知道我们的孙武非是一般的口头先生,是有真才实学的,孙武尽皆应之。于是吴王从宫中选出180名美女,交给孙武训练,自己则在一旁观看。
孙武把这180名美女分成两队,将吴王的两个宠姬分别任命为两队队长,命她们全都持戟站立。然后向两队美女士兵问话道:“你们都知道你们的前心、左右手与后背吗?”众人答:“都知道。”于是孙武传令道:“我喊前,则向前心看齐;左,则向左手看齐;右,则向右手看齐;后,则向后背看齐。听明白了吗?”众人皆应之,表示已经明白。约束既已布置完毕,孙武即令人摆好鈇钺(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表示如有违令者将军法从事,随即又三令五申地重复要求。训练正式开始,起先击鼓向右,众人本该是向右手边看齐,不料这些平时娇惯的美女们没有一个正经的,都在那里笑得是花枝招展,俩宠姬队长甚至都笑得快坐到地上了。
孙武没有责怪她们,只是说道:“约束不明,申令不熟...
查看更多与“历史上孙武练兵为何要杀妃?吴王为何拜孙武为将”相关的文章
孙武孙长卿,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号“兵圣”。一部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至今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
青少年时期《史记》记载他生在齐国,因其祖父和父亲都是齐国将领,所以青少年时接受了大量的军事熏陶,阅读了大量的兵书。孙武自幼聪慧睿智,机敏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富有创见,而且特别尚武。每当孙书、孙凭自朝中回到家里,孙武总缠着他们,让他们给他讲故事。他特别喜欢听打仗的故事,而且百听不厌。时间一长,在一旁侍候孙武的奴仆、家丁也都学会了。于是,当祖父和父亲不在家时,孙武就缠着他们给他讲。 成年后对军队作战有很深的造诣,
在齐国时期,如果不是齐国发生内乱的话,孙武也是很乐意留在齐国的。因为当时的齐国是天下四大强国之一,孙武又对于兵法十分精通、善于谋略,所以齐国应当是很适合孙武发展的,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不确定性,虽然齐国人才很多,但是内部的声音并不一致,他们分成了众多势力,暗自争斗,这显然是孙武不愿意看到的。
不仅如此,之后掌握齐国军政大权的四大家族正式开启了战争,为了权利和野心,他们不择手段,战乱就这么在齐国蔓延开来了,这显然是齐国百姓不愿意看到的,战乱就意味着死人,意味着百姓遭殃,当然这也是孙武不愿意看到的,但是自己有一身的本领又不想在这纷乱的齐国待着,于是,他决定去到吴国。
在吴国时期孙子生活在齐国的时候,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公元前532年,齐国的田、鲍、栾、高四大家族争权夺利,发生内乱。作为田氏宗族支脉的孙氏,担心田氏宗族一旦失势,会殃及自己,于是便弃家奔吴。孙武就这样在吴国都城姑苏(今苏州)不远的边邑定居了下来。
孙武奔吴前后,楚国的伍子胥也因先父祖被楚王无辜杀害,逃到了吴国,想借助吴国的力量,替父祖报仇。这时候,孙武正在边邑过着种田与研究兵法的隐居生活,伍子胥恰好是他的近邻。孙武身处战争频繁、诸侯间兼并异常激烈的年代,加之他的父祖都是有名的将领,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身世,都为他写作兵书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伍子胥很器重孙武,对他的军事才能和造诣非常钦佩。公元前515年,吴国发生宫廷政变。吴国公子光与伍子胥密谋,派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阖闾。阖闾即位后重用伍子胥,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孙武。
孙武向吴王上兵书十三篇,吴王读后击节赞叹,决定任用孙武整治军队。从此,孙武与伍子胥一起,为吴国的争霸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公元前506年,吴国举全国之兵伐楚,以伍子胥、孙武为将军,千里迂回,深入楚境,大破楚军,攻占了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吴国发动的这次战争,从规模和实际效果来说,都是春秋时最大的,所以有的历史学家称此战是“东周第一大战”。
孙武献给吴王的十三篇兵书,就是后来的《孙子兵法》。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专敌分”(即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兵贵神速”、“出奇制胜”、“避实...
查看更多与“兵家孙武一生有哪些传奇事迹?孙武献给吴王的十三篇兵书叫什么”相关的文章
在扬州北面,有一条宽约丈许的小河,被称为“里运河”,也叫做“邗沟”,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开凿于春秋时期,比隋朝的京杭运河早了1000多年,开凿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吴王夫差,而他开凿邗沟的目的则是北上伐齐,称霸中原。
夫差是吴王阖闾之子,在父亲阵亡后继位,为了报仇,他在灵岩山立射棚和练兵场,严格训练三千精甲,练兵期间,他睡薪草,吃粗粮,寒暑不避,苦练武艺,据说一直练到手都举不起来,还不肯不休息。
夫差还让人立于门庭,自己每次出入,那个人都会大喊一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经过两年艰苦训练,夫差终于把自己和三千精甲练练成百发百中的箭术,在“夫椒之战”中,杀死越将灵姑浮,歼灭越军三万主力,越王勾践带领残余部队退守会稽山。
在消灭越国的问题上,夫差与伍子胥发生矛盾,伍子胥主张彻底灭掉越国,以绝后患,而夫差则将吴国的战略从报仇调整为称霸,所以打算保留下越国。
史书记载:夫差曰:“孤将有大志於齐,吾将许越成。”
当时,强大的晋国出现内乱,齐国、郑国、鲁国、卫国、宋国等趁机组成反晋联盟,盟主由齐景公担任。
齐景公极度崇拜开创齐国霸业的齐桓公,一心效仿,所以借助这次这次反晋联盟实现自己的抱负。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胸怀大志的齐景公没来得及大展宏图就病逝了,随后齐国因接班人问题发生内乱,使实力雄厚的齐国国力削弱,无力参与中原争霸。
巧合的是,不久之后,另一个大国楚国的国君楚昭王病死,楚国暂时也不会参与争霸。
吴王夫差喜出望外,开始实施北上中原的战略,但吴国大军北伐,军粮和辎重运输路途遥远,困难重重。
地处南方的吴国人“以船为家,以楫为马”,擅长水战,但吴国缺少马匹,不擅陆战,而中原地势平坦开阔,河湖稀少,在此作战,势必以陆战为主,届时吴国将以己之短和敌人开战,几乎没有胜算。
夫差反复考量之后,决定开凿一条运河,将长江北岸和淮河之间的多个湖泊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水道,就可以发挥出吴国军队的长处。
公元前486年,夫差征集数万民夫,开凿了全长约400余里的邗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以军事为目的的运河。
邗沟最初的路线,经过著名学者郭黎安先生考证,大致为:邗沟在蜀岗下,沟水由城东南的今铁佛寺前屈曲向东至今螺丝桥,再由弯头北上。然后穿越武广(今邵伯湖) 、陆阳(又作渌洋湖,位于今江都市)二湖之间,注入樊梁湖(今高邮湖) 。出湖折向东北,流经博芝、射阳湖(约在今宝应县东) 后,复折向西北,由山阳县末口(今淮安市淮安区) 入淮。”
《左传·哀公九年》记载:“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水经注·淮水》也记载:“昔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沟,谓之韩江,亦曰邗溟沟,自江东北通射阳湖。《地理志》所谓渠水也。西北至末口入淮。”
邗沟开通之后,夫差将吴军分成两路北上伐齐,一路由自己亲率,乘战船走邗沟入淮河北上,一路由徐承率领,走海路进攻。
徐承率领的吴军,走到琅琊台一带时,被齐国水军击败。
夫...
查看更多与“里运河,吴王夫差开凿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军事运河”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