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骤雨打新荷原文

发布时间:2024-02-28
1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原文及注释(含翻译)
原文及注释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含翻译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是元好问的经典作品,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有没有学过这一首散曲啊?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原文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译文

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最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时飞来,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命运的好坏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劳呢。邀请宾客朋友玩赏,喝酒唱歌,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凭它日月轮转,来往像穿梭。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注释

⑴海榴:即石榴。

⑵撒:撒落。

⑶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

⑷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

⑸命友:邀请朋友。

⑹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鉴赏

此曲调名本为《小圣乐》,或入双调、或入小石调。因为元好问之作“骤雨过,琼珠乱撒,打遍新荷”几句脍炙人口,故人们又称此曲为“骤雨打新荷”。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九云:“《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为‘骤雨打新荷’是也”。

赵雪松听歌姬唱此曲,赋诗赞曰:“主人自有沧州趣,游女乃歌白雪词。”此曲正是“白雪词”(高雅的歌曲)抒写“沧州趣”(放浪江湖的逸致闲情)。这里表现的,乃是宋元之际文人们一种典型的精神生活,有一定认识意义。

上片写盛夏纳凉,流连光景的赏心乐事,主写景。看作者铺叙的层次,可说是渐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笔着色,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并以“偏趁凉多”四字,轻轻点出夏令。然后,在此万绿丛中,点染上朵朵鲜红如罗的石榴花,令读者顿觉其景照眼欲明,进而,写鸟语蝉鸣。而这鸟儿,专指“乳燕雏莺”,是在春天诞生、此时刚刚孵出的新雏,其声稚嫩娇软而可喜。那蝉儿也是刚出虫蜕,踞高柳而长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在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阁平添生趣。到此,作者妙笔生花,在热烈、喧闹的气氛中特别叙写了一场骤雨。这雨决非煞风景,它是过路的阵雨,既给盛夏带来凉意,又替画面作了润色。骤雨持续时间不长,却刚好“打遍新荷”,引人联想到“琼珠乱撒”的景照,真是“人在画图中”。此乃曲中一段绝妙好辞,无怪“一时传播”(《雨村曲话》卷上)。

下曲即景抒怀,宣扬浅斟低唱,及时行乐的思想。主调既是低沉的,又是旷达的。在用笔上,作者一洗上片的丹青色彩,换作白描抒写。“良辰美景”句总括前文,言如此好景,应尽情欣赏,不使虚过。“穷...

查看更多
2 骤雨打新荷原文及注释(附翻译)
原文及注释
骤雨打新荷
骤雨打新荷原文

亲,你读过元问好的曲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骤雨打新荷》原文及翻译”,欢迎参阅。内容仅供参考,了解更多关于国学经典的内容,请关注本网站。

原文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遍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释

1.海榴:即石榴。

2.糁(san三声或shen一声):撒落。

3.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

4.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

5.命友:邀请朋友。

6.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翻译

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最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时飞来,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命运的好坏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劳呢。邀请宾客朋友玩赏,喝酒唱歌,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凭它日月轮转,来往像穿梭。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进士,官至知制诰。金亡不仕,潜心著述,是金元之际成就最高的诗人。

鉴赏

上阙写景,作者用明丽的笔调比兴的手法,写出盛夏季节绝美的自然妙趣,“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句,写得绝妙逼真,堪称名句。下阙抒情,“人生有几”,“浅酌低歌”,吟唱出自然永存人生苦短的意绪,但由于景之极美,亦不令人感到游兴大减。美景弱化了消极情绪。

上半首,描绘夏天带有特征性的美景。以“池塘水阁”作为观照景物的中心点,四周“遍”是“绿叶阴浓”,因而“偏趁凉多” (指这里比别处更多凉爽之气)。再以水阁四周的树木、鸣禽进行点染,烘托出一片鲜艳、喧闹的气氛。树木则抓住“初绽”火红、“妖艳喷香罗”的“海榴” (即石榴)和高大纷披的翠柳,鸣禽则抓住“携雏弄语”、明快呢喃的“老燕”和此唱彼和、热烈酣叫的“鸣蝉”,已经勾画出一幅盛夏风景图。更妙的是,就在此时,一阵“骤雨过”,就像无数的珍珠杂乱地纷撒而来,“打遍新荷”。这一特写的镜头,突出了盛夏的特点,有声有色,景中有情,使得整个画面突然生出一片令人爽快的凉意,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下半首,紧承上半首的铺垫,抒发了作者乐此不疲、及时行乐的情怀,暗含着对元代现实的不满。“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与以上景物描写形成鲜明比照,是作者面对眼前的“良辰美景”脱口而发的人生感慨,也是作者由金代官宦跌落到亡国平民的心境写照。作者既无力改变这种沧桑巨变的社会现实,只有以“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来自宽自慰,看似态度消极,有宿命论思想,实是他昔“通” (达)今“穷” (困)、无可奈何的人生缩影,内含对于元...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