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鲁肃死后

发布时间:2020-05-28
1 三国鲁肃之死:孙权亲自发丧,死后有三处墓址
三国
三国鲁肃之死
鲁肃怎么死的

鲁肃,中国东汉末年东吴著名军事统帅。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仗义疏财,忧国忧民。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永康)人。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4000人守陆口,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又被授为横江将军。

鲁肃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的名臣名将,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鲁肃为临淮郡东城县人,《史记》“东城”下的古注《集解》《汉书音义》曰“县名,属临淮。”《正义》《括地志》云“东城县故城在濠州定远县东南五十里。《地理志》云东城县属九江郡。”从这里看出,东城是县,它的故城在定远县东南五十里。其实,这个“故城”就是东城县的城堡,县治所在地,说通俗一点,就是东城县县府所在地。作为词语,东城有两个意思其一,东城县;其二,东城县的县城。

湖南省岳阳市墓址

鲁肃于公元217年卒于岳阳,岳阳是鲁肃生前镇守的城池,岳阳楼最早即是鲁肃的阅兵台,岳阳鲁肃墓位于岳阳市岳阳楼以东约500米处。坟堆耸立如丘,高8米,直径32米,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周围砌有石栏杆。显得肃穆庄重,使人肃然起敬。

公元215年,鲁肃率重兵屯守巴丘(岳阳)。公元217年因病卒于任上,年仅46岁。鲁肃在陆口和巴丘的六、七年间,始终维护孙刘联盟,迫使曹军不敢南征,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聪明才智。因此晋人陈寿在《三国志·吴志》中称赞鲁肃任职荆州时“威恩大行”。岳阳这一带自古尊他为“贤人”,岳阳旧祀六贤,其中一个便是祀的鲁肃;岳州人修了鲁肃墓,建了鲁肃将军庙(已毁),崇拜至深。

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的《巴陵县志》均有鲁肃墓的记载。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巴陵知县周至德对墓陵进行过一次修葺。1915年,北洋军阀曹锟来岳阳时,又修整了一次,重刻了墓铭。墓碑两侧的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彧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墓顶上有一小亭,亭中坚一石碑,碑上刻着曹锟撰写的铭文“距今1698年,汉建安二十二年,东吴水上将军鲁肃卒于斯,巴陵人思其德而葬之于斯。余在岳阳,过其冢下,想见其为人,为之徘徊留连不去。旧冢有亭,亵不容人,余从而修葺之,而为之铭曰公德于斯,卒于斯,而葬之于斯。呜呼,公足以千古!”这就是四十年前人们所见到的鲁肃陵墓。后来亭毁碑失,只存墓垄。1984年,岳阳市按原貌进行重修。1956年被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鲁肃墓

武汉汉阳龟山古称大别山,後因纪念鲁肃改为鲁山,...

查看更多
2 鲁肃死后孙权为何选他接班?后来又为何收回成命?
孙权
鲁肃
鲁肃死后

孙吴名将辈出,不仅有大批将才更出帅才,从周瑜、鲁肃、吕蒙到陆逊,一代接一代。而且代代都有美谈, 一般都认为周瑜推荐了鲁肃,鲁肃发现了吕蒙,吕蒙又发现了陆逊,代代有传承。

孙权称帝前军事上先以周瑜为主要助手,周瑜指挥了赤壁之战和之后的荆州争夺战,为孙吴鼎立于三国立下不朽功勋。周瑜去世后鲁肃扮演了他的角色,成为孙权在军事上的主要助手。

为什么说“助手”而不说“副统帅”呢? 因为孙吴的军职体系有些怪,经常搞“以下统上”。

比如赤壁之战后周瑜才升为偏将,相当于副军长,说明战前他至多是个相当于大校师长的中郎将,而他指挥的将领里副将甚至将军都有,至于孙权临时任命他的左都督一职,可以理解为“前敌副总指挥”,不在正式军衔序列。

周瑜死于建安十五年(210年),时年36岁, 军职仍是偏将,但他替孙权镇守荆州,实际地位相当于吴军中的“二把手”。

据《江表传》等书记载,周瑜临终前给孙权写信,说“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孙权于是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兼汉昌郡太守,让他负责荆州事务。

奋武校尉连中郎将还不如,只相当于旅长,比这个职务高的吴军将领当时已有一大把,但鲁肃的实际地位远不止此,他也相当于吴军中的“二把手”。

鲁肃为人方正,内外节俭,治军整顿禁令必行,尤其善于处理与刘备方面的关系,江东人士一致认为“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他主持荆州事务后竭力维持与刘备的同盟关系,基本保证了江东的西边相安无事。

鲁肃也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去世了,时年46岁,当时他的军职是横江将军,相当于军长,比周瑜临终前的军职高,不是他比周瑜更得孙权感的信任,而是因为他主持荆州事务的时间长,周瑜主持了2年,他主持了7年。

鲁肃死后孙权很悲痛,亲临鲁肃的葬礼,远在成都的诸葛亮也派人前来吊唁, 有人认为鲁肃死后吕蒙“代其为将”,而吕蒙是鲁肃推荐给孙权的, 理由是他们二人关系非常好,鲁肃特别欣赏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就出自他们二人的对话。

但这与史实不符,鲁肃临终前没有向孙权推荐继任者,虽然时任虎威将军的吕蒙呼声最高, 但孙权起初确定接替鲁肃的人却不是他,而是一个叫严畯的人, 史书称“及横江将军鲁肃卒,权以畯代肃,督兵万人,镇据陆口”。

严畯字曼才,徐州刺史部彭城人,喜欢学习,精于诗、书、礼,文章写得好,是个文人,他曾撰写了一篇《潮水论》,据说是中国最早关于潮汐学的专篇,可惜早已失传,具体内容无从考知。

严畯性格质直纯厚,是个老实人, 他从北方来到江东避乱,和张昭、诸葛瑾、步骘这些一块来江东避难的北方人士关系很好,他最早被张昭推荐给孙权,先后在孙权手下担任骑都尉、从事中郎。骑都尉相当于骑兵旅旅长,从事中郎的品秩只有六百石左右,比县令高些,远不如郡太守。

严畯只会死读书,有一次孙权让他读一段之前学过的文章给自己听,严畯读了一篇“仲尼居”, 张昭在旁边一听就急了,说严畯是个“鄙生”,也就是书呆子, 张...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