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国人物,个个都是英雄,每个人都有一身的本领,而诸葛亮更是智慧的化身(虽然是罗贯中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夸大了的),殊不知诸葛亮有个关门弟子姜维,大家可能不知道姜维是谁,姜维是在诸葛亮死后,一人扛起北伐的大旗。而且还差点成功,差一点就攻陷曹魏首都。
诸葛亮死后姜维没有立即北伐,而是稳定军心,操练军队,发下农业,积极屯粮。两年来蜀汉又成为了三足鼎立中最强的一个国家。姜维就向皇帝刘禅请命北伐,而刘禅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毕竟给他打天下,而且又不让他本人出马,何乐不为呢?于是姜维就开始了北伐事业,此时曹魏派出了邓艾,准确的说是司马师派出的,因为那个时候曹魏政权基本被架空,司马家族独揽大权,权倾朝野。不过姜维跟着诸葛亮是学到了精髓,并不像马谡,仅仅学到了皮毛。姜维的北伐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了狄道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无奈后方粮草没跟上,军中无粮只好退兵。
姜维回去之后,便打听情况,为何没有粮草,原来是宦官黄皓不给前方提供粮草,借口说军中匮乏,气的姜维第二天便上朝参了黄皓一本,私下向皇帝刘禅请求斩杀宦官黄皓,没想刘禅不同意,结果黄皓知道了此事,就记恨在心,想着要把姜维的兵权给拿下来,姜维也知道黄皓此人阴毒狡诈,如若待在朝中定会被黄皓所诬陷,于是姜维就再次北伐,这次由李言之子李方来掌管后方,为三军将士提供粮草。
果然,在姜维第七次的北伐过程中,后方没有了顾虑,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战争,前方和邓艾斗智斗勇,双方你来我往,不过最后还是姜维略胜一筹。姜维又使用了离间计让邓艾回到了曹魏后方,自此姜维的北伐大军,势如破竹,虽说军中无人,但是奈何姜维用人厉害,无论是谁在他手中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眼看着快要打到西安,我们要知道,过了西安再往东就是平原了,相比于汉中地方出兵,从西安出兵可以说已经成功一半了。所以双方一个拼命的攻打,一个拼命的死守。
正当北伐大军士气正盛,想要一举攻下长安,此时姜维缺无缘无故的退兵,众将士都不明白姜维是何用意,便一起来请战,大家都不想浪费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毕竟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也没有打到这里,这眼看着北伐大业的成功指日可待,现在退兵算什么,前功尽弃,之前那么多的努力也付之东流了。
可是姜维看到众将士都来请战,姜维也落泪了,并说我也不像撤兵,可是皇帝说南方蛮夷又起祸乱,想要我们回去平定。此时张翼第一个出来说,南方怎么会出什么乱子,这很显然是黄皓那个宦官搞的鬼,将军不会没有看出来吧。姜维苦笑,怎么会看不出来,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皇帝圣旨谁敢违抗。众将士异口同声的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不了抗旨,把西安拿下来再回去,这样皇帝也就不会怪罪我们了。
话说到这里,姜维从书案下面一连拿出来了四道圣旨,众人都傻了眼儿,原来将军瞒着三军将士已经抗了三道圣旨,接着又来了一道,该怎么办,无奈只有班师回朝。这是姜维北伐最成功的一次,打的最远的一次。
总得来说姜维北伐失败基本上都是因...
查看更多与“姜维北伐为什么无缘无故的退兵?终于知道为什么不成功了”相关的文章
姜维北伐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历史事件,历史上对于姜维的这些北伐也一直是褒贬不一,推测不断,而在诸多的揣测质疑之中,姜维北伐的兵力多少就是一个非常受人关注的焦点,那么姜维北伐到底动用了多少的兵力呢?姜维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姜维的兵力一定不多,在诸葛亮的时候,蜀国数次北伐就没有多少兵马,也就是5-10万之间,甚至有可能更少,只有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可能聚集了将近10万的兵力。而到了姜维北伐的时候,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蜀国的国力有所增强,但是姜维可不是诸葛亮,没有诸葛亮的那个声望,也不可能调动太多的兵马,在早期的时候每次出兵还有费祎压着他,史书记载:“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兵不过万人。”就是说早期的时候姜维手下的士兵还不到一万人,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对于魏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
等到费祎死了以后,姜维总算是解放了,能带的兵多了一点,但是其实也是有限的,顶多也就是5万左右的样子,从《魏书》来看,姜维统帅“步器四五万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错,而且众所周知,古代打仗所说的兵力一来多有夸大之处(从气势上吓到敌人),再来其实有不少人都是运粮的后勤兵,所以姜维手下真正打仗的甚至未必有4,5万人,而到了后期,随着一次北伐的失败,姜维的兵权也被分去了一部分,手下的兵力更少,估计也就2万左右的样子。
纵观史书,对于姜维的北伐有着很多的记载,而且后人对于姜维北伐的评价也有不少,其中姜维北伐失败的原因一直以来也是人们的焦点,这里小编我就来说说自己的一些见解。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蜀国本身的国力远远不如曹魏,自古以来,战场上面可能有不少以弱胜强的,但是姜维的北伐归根结底是两国国力的综合交锋,这样的情况下,以弱胜强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而且蜀国在失去荆州之后就一步步开始走下坡路,单单有一个益州的蜀国无论是兵力还是地理位置上都处于劣势,所以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这一点其实诸葛亮、姜维都知道,但是北伐也是不得不做的。
第二点就是姜维的身份,姜维是一个降将,在蜀国的威望本来就远不如诸葛亮,再加上当时蜀国内部政治非常昏暗,刘禅无能听信宦官,使得姜维不能全力发挥。
第三点是因为当时蜀国内部的人才极度缺乏,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老一辈的已经老的老,死的死,而新的还没有出现,不只是朝中没有好的文官,就连带兵打仗也没有人可用,所以才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
第四点,也是因为姜维面临的敌人其实很强,先不说魏国本身国力的强大,邓艾、钟会,诸葛绪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可以说魏国一代一代都有人才挺身而出,也让姜维一直都没有什么收获。最后一点就是蜀汉的旗号就是恢复汉朝,而当时汉朝灭亡已经很久了,人们对于汉朝早就没有留恋了,再加上魏国的各项制度也都比较完善,人民也都比较信任曹魏,所以说姜维的北伐其实是违背了民心的,有着这样多方面的劣势,姜维的北伐又怎么可能成功。
与“姜维北伐为什么不成功?违背了民心的北伐怎么可能赢”相关的文章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姜维北伐时蜀国已经开始缺少骁勇善战的将领,所以只能让老将军廖化担任先锋。虽然这句话时常被拿出来调侃,不过廖化的确是蜀国后期非常重要的人物,姜维接替诸葛亮北伐的志向也离不开廖化的帮助。不过北伐之路还是困难重重,姜维和邓艾交锋,始终难以占据上风。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老话,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话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但是真正能明白其中意思的却是少之又少!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三个人在一起就能算得上是个诸葛亮,但这个解释很明显就是行不通的!那,真正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很简单,集众多之所长,补己之不足。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相当于现今的大网红李佳琦,即使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没有电脑的时候,诸葛亮的名气同样,不受影响,迅速传遍了五湖四海!可以说,在当时只要是会喘气的人都知道他诸葛亮的存在。
名气与能力也是绝对挂钩的,诸葛亮一生为刘备出谋划策,拟定不少战略方针,成功帮助刘备逆袭为帝,终于不再做织席贩履的行当。公元234年,诸葛亮在5次北伐之后,终于身体吃不住了,倒在了军营。临死之前,蜀国仍然是危机四伏,内有小人踊跃,外有强敌时思入侵。
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国情,诸葛亮便把自己一身的本事传给了姜维,孔明希望姜维可以代替自己完成他未竞之事,为何诸葛亮偏偏选中了姜维呢?
原因很简单啊,一来,姜维乃是武将出身,爱国之心很强,一旦被收服,他不会叛变。其二,姜维有着不错的军事头脑,一旦学会兵法,那就会变化出无限的能力。其三,姜维武艺不错,可以打平赵云的人,他绝对是可靠的,除此之外,他的身体素质也是非常不错的,不会像自己一样,老是感冒,疾病緾身,甚至是会被公务累垮。如果是姜维,他绝对可以扛得住!
那么,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真的扛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吗?
从大局观来说,姜维确实是顶住了压力,但是他做得并不是很好,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帮助刘禅真正做到“亲贤臣,远小人”,要知道,此乃是恩师诸葛亮所倡导的,诸葛亮在世之时,是非常严格的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刘禅的,但是在诸葛亮死后,作为传人的姜维,似乎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了攻伐之事上。(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研究恩师的兵法要道。)
除了未做到,帮助后主“亲贤臣,远小人”之外,姜维其实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用尽一生,仍然未能完成诸葛亮之所愿,仍然匡汉失败,换句话说就是,姜维在后期基本上都是在吃败仗。
姜维到底输在了谁的手上?曹魏方面有谁可以打败姜维呢?细观曹魏用兵牛人,当属司马懿。不过,司马懿于251年,就见了诸葛亮。理应,学会诸葛亮兵法的姜维可以战胜曹魏才是,即便是不能全胜,但也可以慢慢吞食才对,但是为何却是吃败仗呢?
在司马懿死后5年,姜维被升为大将军,其权利达到顶峰,虽然此时荆州不在手,但是依然可以采用当年法正所提之谋,用汉中策,可以和曹魏来场持久较量。
其实,早在238年,姜维便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伐魏,但是那时候自己手中并无兵权,根本...
查看更多与“姜维北伐为什么不成功?姜维到底输在了哪里”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