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小编要介绍一首比较冷们的立秋的古诗,却是描写秋天最惊艳的一首。
虽然外边的太阳很好,但是我们却不能够出去,一直在房子当中。日复一日,就像是冬天还从未过去,春天还没有到来。但是打开窗户已经感受到温暖的气息,太阳也变得更加耀眼了:无论发生了什么,春天依然没有失约。
不知不觉的夏天就要过去了,立秋要到了,在此时,偶然读到一首关于立秋的诗歌。想象着那一份明月夜的清凉境界,却被诗歌的最后七个字惊艳。
《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这首古诗就是宋代刘翰的《立秋》,无论作者还有这首古诗,在文学史上都谈不上多么出名,但诗人的诗句,却总能够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感动你我的内心。
春天是诗意的。无论春花春风,春水,还有春雨,都似乎是充满无尽的生命力的。所以很多诗人也都会在笔下留下有关春天诗意的描绘。然而诗意的春天实在是太短了,接踵而来的夏天,闷热的天气让人不胜其烦。
但是秋天却不一样,闷热的天气刚刚过去,我们却可以收获人世间最为美丽的清凉。尤其是这首非常朴素的《立秋》,勾画出了美丽如画的境界。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诗歌的一开始写小乌鸦的鸣叫逐渐散去了。诗人看到玉色的屏风字迹也都模糊了。小乌鸦结群筑巢,傍晚的时候喜欢鸣叫。但是很快天黑了屏风上面的字画也看不见了,显得空落落的,屋内也显得更加的安静了。
此时此刻诗人正在屋内纳凉。一个夏天扇子都不曾离开手,只可惜扇了风也不管用。但此时扇子一摇却忽然感觉到一阵凉意。空气的温度也就低了些,“新凉”当中的“新”一下子把这种忽然温度变低的变化非常敏锐地展现了出来。
为什么会如此啊?因为秋天来了。“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秋天从哪儿来?那就要找秋风。如此静谧的夜晚,诗人很快就安详地睡着了。朦朦胧胧的时候听到外面秋风萧萧,诗人带着好奇的心情,去寻找这种秋风,但走到院子里却什么都没有看到。
虽然没有找到秋风,但是却意外地给诗人营造了一个无比诗意的清凉境界。“满阶梧桐月明中”,没有找到秋风,但是却看到了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之中。
四季都会有明月,但唯独秋天的月亮最受到人们的喜爱。秋天的月亮又大又圆,而且又更加明亮,因为秋天的空气是最为清爽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看到月明之中满街的梧桐叶。
其实不管是梧桐叶还是明月,都是秋天最常见到的诗词意象。而且在很多的诗词当中都表达出一种愁绪满怀的感受,但是在这里却给人一种无比诗意的清凉之感。
“满阶梧桐月明中”,在那个没有什么屏幕的年代。所有的美感几乎都要从大自然当中去寻找。如诗如画的境界,最终纳入到诗人的心中,成就了这七个字,一直到今天依然惊艳了我们的目光。
与“比较冷们的立秋的古诗_却是描写秋天最惊艳的一首”相关的文章
立秋就要到了,下面小编选取了十一首描写立秋的古诗,诗中的秋天有多美?
一、《寓居有招客者戏成》
宋代:曾几
蓬蒿小院立秋天,秃鬓凄风雨飒然。
丈室何人问摩诘,后堂无地著影宣,
床头白酒新浮甕,案上黄诗屡绝编。
不厌寒家淡生活,书窗期与子周旋。
立秋,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即将来临。
二、《六月十三日立秋》
宋代:杨万里
暑中剩喜立秋初,特地西风半点无。
旋汲井花浇睡眼,洒将荷叶看跳珠。
“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三、《连夜书》
宋代:方回
独倚西楼夜渐深,下弦月欲近觜参。
立秋是日微微雨,病暑衰翁稍慰心。
立秋,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四、《过淮值雨偶成呈王枢密》
宋代:曹勋
明日立秋秋色至,向晚雨随大风起。
翻盆如麻不足喻,倒海倾江差可拟。
高林老木亚复折,帘幕颓垣纷若委。
须臾霁色上南山,落日烧云照淮水。
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
五、《秋日后》
唐代:王建
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晒曝旧芳茵。
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著身。
立秋虽然还很热,但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六、《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宋代:杨万里
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残暑速拘收。
瘦蝉有得许多气,吟落斜阳未肯休。
立秋,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更有寒蝉唱不休。
七、《立秋》
明代:夏云英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八、《新秋》
唐代: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挥手告别了夏,转身迎来了秋。立秋的日子里,播春者的步履更加匆匆,追梦者的目光更加深邃。人们匆匆行走在春华秋实的路途上,追寻五谷丰登。
九、《立秋夜感怀》
明代:沈宛君
凉夜悠悠露气清,晴虫凄切草间鸣。
高林一叶人初去,短梦三更感乍生。
自恨回波千曲绕,空余残月半窗明。
文园多病悲秋客,摇落西风万古情。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十、《立秋日》
宋代:刘翰
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期盼。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
十一、《重叠金·壬寅立秋》
宋代:黄升
西风半夜惊罗扇。蛩声入梦传幽怨。
碧藕试初凉。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许...
查看更多与“十一首描写立秋的古诗_诗中的秋天有多美”相关的文章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虽然秋老虎依然强势不减,但暑去凉来、月明风清,人们顿时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心情也无比舒畅。唐代的白居易曾深情吟诵,“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宋代的刘翰也有诗赞美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云淡风轻、情韵悠长,也令人宁静恬淡,快乐逍遥。即将立秋了,送上两首关于立秋的著名古诗词,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代: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李益,字君虞,唐大历四年中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诗人悲叹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但诗人仍在甘心,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立秋前一日李益对镜慨叹,即兴创作了这首诗。
古代士大夫都留长发,每日起床也要整理一下,李白就曾悲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益也不含糊,开篇就抒发情怀,“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诗人面对两鬓霜白,没有发出李白那样的惊叹,却很坦然。过去的事情就不要管它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中。
后两句却转而有些悲凉,“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就发现镜中有“两鬓雪”。明日立秋,虽然天气渐凉,却更见万物萧瑟。诗人联想到自己的窘迫困境,不知路在何方,这肃杀的秋风不仅摧枯拉朽,也激荡着他的灵魂。“鬓雪、秋风”的对照,跟显出诗人心中的苦闷与辛酸却无处诉说。
渔家傲(七夕立秋)
宋代:秦观
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龙軿暗渡银河浪。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回首西风犹未忘。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
每年的七夕节与立秋日都非常接近,秦观就巧遇了七夕与立秋在同一天。诗人刚写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能还没回过味来,忽然发现立秋了,心中又惊又悲。惊的是转眼间就是夏末秋初,悲的是自己蹉跎岁月,人生就像这秋叶,禁不住烈日的考验。词人在湖边眺望,云烟迷茫,秋色也将梧桐染成金黄,更让半山的枫叶显出了秋的模样。傍晚时分,天色阴沉,“不见云屏月帐”,作者心中更加惆怅,时值七夕,天宇广阔,那牛郎织女是否还能在夜幕中的银河里乘风破浪。
词人回忆起20年前的情景,似乎也与今日非常相像,诗人登上高楼,月宫中的玄蟾令人遥想远方的亲人,树上的乌鹊也仿佛在催促自己早些回家,可是弹指一挥,多少个春秋轻易间就如流水东逝。诗人怅惘地说,“回首西风犹未忘”,幸福的事情也许很快就容易淡忘,而那些沧桑过往有时却刻骨铭心。很多事情无法挽留,很多风景也曾过眼云烟,须臾间,“人间万事成惆怅”,怎么不令人感到落寞寂寥。
纵观这两首作品,李益的诗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体验,构思精巧,颇有意趣。作者采用比兴手法,寓意却在悲秋,诗人以镜作比,顾往瞻来,叙说身世感慨。又以实喻虚,含蓄不尽,全篇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而秦观的这首词更是感慨人间悲欢,...
查看更多立秋又叫七月节,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烦闷的夏季已经过去了,凉爽的秋天到来,秋天既是丰收之季,也是养生的节气,贴秋膘。可是如果光吃吃吃,人生可就没太大意义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立秋的古诗词句,看看文人们是怎样用诗词来品味秋天吧。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现已被改编成歌曲,由著名摇滚歌手高旗谱曲,再由音乐诗人李健演唱,他用辽阔与空灵的嗓音演唱出来,让听者身不能至,心早已归。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词从一开始就勾勒出一幅秋色的景象,美丽又哀伤的画面,秋天是思念的季节,故这首词表达是旅者对家乡的愁思之情。
而下句“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又是将场景转向深夜,月光洒下,有心事的人却夜不能寐,只有将苦酒灌入愁肠,化成相思的眼泪。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易安居士,千古第一才女,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年少时读李清照,总觉得不可思议,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如此佳句,她一生周折坎坷,一生寻觅,一路颠簸。
长大后,爱过恨过终究是意难平,才多多少少明白一些,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无可奈何,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年少不懂李清照,读懂已是伤心人。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幼安)与李清照(易安居士)并称济南二安,所以在大明湖畔,并不是只有夏雨荷哈。
辛弃疾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右手柔情,左手仗剑。
这首词表达人在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何为拟古决绝词?
《决绝词》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啊,两个人初次遇见的时候,是多么的美好啊,一切都十分美好,就连时光,也都是愉悦的。
可是人心易变,又怎能每次真如初见,初见的美好终究会被时光抹去,比翼连枝也只是当日许下的美好愿望。
与“立秋的古诗词句_用诗词来品味秋天”相关的文章
描写立秋的诗句有哪些?看看古时候诗人描写的立秋。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来看看古时候是怎样描写立秋的:
1. 刘言史《立秋》诗云:“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2.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
3. 晚唐令狐楚云:“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立秋日》)
4. 北宋宋祁说:“峰云晓彤破孱颜,万里风生结早寒。……槽花并滴添新酎,笥月兼轮掩故纨。白发光阴诚可惜,五年骚首问长安。”
5. 沈括的侄子沈遘有句云:“自惜茂陵多病客,感阴惆怅尽孤吟”(《立秋书怀》)
6. 而杨齐更为直抒胸臆:“功名未了男儿事,争遣心头系得旌。”(《立秋后有感》)
7. 白居易常常在立秋日惦念远方的朋友——“故人千万里,新蝉两三声”(《立秋日曲江忆元九》),这是在长安怀念元稹;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立秋夕有怀梦得》)这是想起了刘禹锡。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萧飒凉风与衰 ,谁教同会一时秋。”(《立秋日登乐游原》。 自己的年华一日日老去,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李二十升官得志“忙”得连朋友的信都不回了,相形之下,更增添了白居易失意的惆怅。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君位日宠重,我年日催颓。无因风月下,一共平生杯。”(《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清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8.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落阶梧叶月明中。宋·刘翰《立秋》
下面是描写立秋的古诗,你都读过吗?
《新秋》
(唐)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城中晚夏思山》
(唐)齐己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
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立秋日》
(唐)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和王卿立秋即事》
(唐)司空曙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查看更多与“描写立秋的诗句有哪些_看看古时候诗人描写的立秋”相关的文章
伴随着几声雷声和几滴小雨,今年的立秋节气也来了。自此之后,天气将逐步转凉。可以说,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将要来临。无论是秋高气爽的艳阳天,还是漫山遍野的火红枫叶,亦或是公园凉亭下的遐想和哲思,都是这个季节看不尽的风景。关于立秋的古诗有哪些?唐诗宋词现代诗,看看你最喜欢哪一首?
谈及立秋,或者秋天,对于每一个文人来说都感慨颇多。从唐诗里,宋词里,元曲里,或者现代诗里,我们都能读到每个诗人笔下的秋日情怀。
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欣赏秋天诗词名作。
唐·刘言史《立秋》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唐·齐己《新秋》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唐·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现代·胡适《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现代·戴望舒《秋天的梦》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现代·郑愁予《边界酒店》
秋天的疆土,分界在同一个夕阳下
接壤处,默立些黄菊花
而他打远道来,清醒著喝酒
窗外是异国
多想跨出去,一步即成乡愁
那美丽的乡愁,伸手可触及
或者,就饮醉了也好
或者,将歌声吐出
便不只是立著像那雏菊
只凭边界立看
与“立秋的古诗有哪些_唐诗宋词现代诗”相关的文章
立秋,代表着“暑去凉来”。虽然现如今,天还是这么热,但是立秋的来临,似乎就代表着凉风习习的日子的靠近。古人把立秋作为夏秋之际的很重要的节日,不吝笔墨地留下了许许多多诗词,以供后人品味“诗词里的秋天”。下面这几首关于立秋的古诗你知道吗?
先来看看宋代刘翰这首写夏秋交替时节细微感受的《立秋》:
《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幼小的乌鸦啼声阵阵,待到声音散去,只留空空的玉色屏风在此地。秋风习习,使得入睡时枕席畔也沾染了凉意,就像是有佳人在为诗人扇风一般,凉爽清新。睡梦中迷迷糊糊地起身,想要探寻秋的踪迹,却什么也没发现,只有梧桐叶落满了台阶,在这明朗的秋月映照下,显出一丝秋意。
这就是真实的立秋了,夏秋交际之时,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秋意虽未浓,但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叶落,便标志着孟秋时节的开始,天气逐渐凉爽。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其特定的文化符号意义,“悲秋”已成了一种文化传统和思维定式,似乎秋天就该是寂寥凄清的季节。但诗人刘禹锡一反传统,用明朗的笔调写下组诗《秋词二首》:
《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笔触一碰到“秋”这个季节,就变得哀婉缠绵,悲叹其寂寥凄清,刘禹锡却不认为如此,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他极力称赞,秋日的魅力甚至超越了春日。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开阔的视野中,一只仙鹤振翅高飞,推开周身的层层白云,直冲霄汉,这便激发了诗人创作的灵感,思绪似乎也随之直上天际,遨游霄汉了。
秋日是最适合登高游览的季节,没有夏日的烈日当空,也没有冬日的层层冰雪覆盖,视线格外清晰,不用与自然界的光线折射做抗争,观景也更为直接。山体由光滑的岩石堆叠而成,经过秋天温和日光的照耀,氤氲着青黛流转变幻的光泽。山涧缓缓流过,明澈见底,石板上的青苔随水流摇摆的身姿都清晰可辨。
夜幕降临,万物都被覆盖上一层薄薄的霜。草木知秋,虽还很少有落叶,但许多树的叶子都从绿色变成了秋日的黄色,他们其中的一部分,比如说枫叶,它们在渐渐由黄转红,渐变的色彩分外动人,待到深红一片,便诚如杜牧《山行》所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登上高楼远眺,清风徐来,凉气入骨,使人沉着冷静,哪像是春天,太过绚烂的春景迷人眼,乃至使人轻浮发狂。第一首写秋天的气质高尚明朗。第二首写秋天的景色明净怡人。两首互相补充,不同于一般诗人建立的秋日与深闺怨妇、羁旅文人的情感联系,而是把秋写的如君子一般受人喜爱,展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情感基调和乐观进...
查看更多与“关于立秋的古诗你知道吗_立秋是夏秋之际很重要的节日”相关的文章
又是一年立秋时,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立秋的时节了,天气还是那么炎热,夏天并没有离开,但是秋天的脚步已然在来时的路上了。古人在立秋时写过很多经典的关于立秋的古诗,我们选择了三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诗,一起来品读这份况味,这份秋日光景。
这三首诗分别是宋代范成大的《立秋二绝》、唐代白居易的《立秋日曲江忆元九》以及清代乾隆的《立秋日作》。
先来看看第一首,这首诗名为《立秋二绝》,为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七言绝句,诗歌原文如下: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折枝楸叶起园瓜,赤小如珠咽井花。
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
整首诗的节奏是欢快的,第一句便说明此时天气的特点,也正和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一样,三伏天,气候炎热,交代了气候特点和时间。而第二句则表明立秋所处时间的特点,8月初,正好一年也过了一大半了,诗人心想一年过半时间流逝,不禁有些惆怅,迎面吹来西风,在立秋的时节里恰到好处,甚是怡人。
而第三、第四句则说在立秋时节许多要做的事情,天气逐渐转凉,吃瓜、嚼豆、洗濯等等,心情舒适,让人读起来有种清爽的感觉。是啊,立秋到了,天气也要逐渐转凉,谁不喜欢秋高气爽的季节呢,立秋都到了,秋天还会远么。
再来看看第二首,这首诗名为《立秋日曲江忆元九》,诗人为唐代白居易,诗歌原文如下: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这首诗和上一首相比就没有那么轻松愉悦,这是一首回忆友人的诗,写在立秋时节。诗的第一句表明诗人骑马来到河堤旁,两岸很多杨柳树,独自走到堤上散心,第二句便表明自己的内心所想以及身旁的景物特点。自己的友人远在万里之遥,新蝉也在三三两两地叫唤,内心有些聒噪也有些烦恼。
而诗的第三句则表明诗人和友人分居两地,诗人在曲江,友人在远方,只能隔着江水,朝着友人所在地方的方位远望。为何要远望呢,第四句便直抒胸臆,两地都是立秋时节,两地都有秋思,虽然身在两地,但是情谊却是连在一起的,这也和“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来看看第三首诗,这首诗名为《立秋日作》,为清代乾隆皇帝所作,诗歌原文如下:
已识山中早晚凉,今朝况复立秋当。
如何午热为孤注,疑是金官让末光。
桐叶庭边想影落,草虫砌下觉声杨。
农占晴雨纷如讼,历验原来亦鲜偿。
整首诗读下来,不觉感慨,原来乾隆皇帝的写诗水平还是很精湛的。第一句便浑然天成,表明立秋时节的特点,立秋了,在山林里早晚会变得凉快。但是诗的第二句就有些疑问,此时立秋,天气在白天还是很炎热的,但是为何“金官让未光”呢?我觉得这得结合乾隆的个人故事来理解。这些帝王将相的内心是有一份孤高的,居庙堂之高,心里想的有很多,为何会在立秋时节产生疑虑和烦恼,又为何看到人们的辛劳而疑问,乾隆关心的不止是天气的炎热,更有对天下的念想和关心。
诗的第三句也是连接第二句而来的,看似写景,实则是写内心的想法。为何会在桐树旁边...
查看更多转眼间,这个夏天也接近尾声了。虽然天气还是以高温为主,但立秋已悄然如约而至,这意味着凉爽的日子指日可待了。古诗里有许多描写关于秋天的佳作,下面就和小编一起读一读这几首有关立秋的古诗词吧!
在诗人的笔下,换季的时节是最多愁善感的,尤其是立秋,正值万物由盛转衰的节点。苏轼的《立秋偶作》秋风欲践故人约,春气潜通病树滋。这样的立秋读来中有几分凄凉。如果是范成大的《立秋二绝》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就舒朗多了。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明天立秋,今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
立秋
[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睡梦中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一副天凉好个秋的景象就这样展现在眼前了。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清代: 纳兰性德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炎凉。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疑将。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诗人与好友聚少离多,分别的时候二人愈加地难分难舍。而立秋时忽来的雨夜,更为离别添加伤感。
重叠金·壬寅立秋
宋代: 黄升
西风半夜惊罗扇。蛩声入梦传幽怨。碧藕试初凉。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许双鸳宿。又是五更钟。鸦啼金井桐。
西风蛩声,入梦幽怨,秋已悄然而至。碧藕试凉,清冰凝簟,气候已截然不同于夏夜。何况五更钟响,井桐鸦啼,在在皆是秋声。季节移人之感,为此词造出一种特有的气氛。
舟中立秋
清代: 施闰章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秋天是草木凋零的季节.相对于人生来说,又象征着壮盛之期的逝去,垂老之年的到来。所以尽管秋光也很美,心境也不免会变得怎样阴郁和纷乱。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代: 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立秋日闻蝉
宋:杨万里
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传统上,立秋即是秋季的开始,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别忘了它还带来了时令主气——燥。
立秋
宋·释道璨
碧树萧萧凉气回,一年怀抱此时开。
槿花篱下占秋事,早有牵牛上竹来。
碧树槿花、牵牛细竹,一年的秋事在此时慢慢到来。
关于立秋,古时诗人大多比较伤感怀秋,抒发人生的不如意,...
查看更多与“有关立秋的古诗词_换季的时节是最多愁善感”相关的文章
立秋,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四季中,秋季是一个很舒服的时节了,与炎热的夏季相比,天气转凉,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最为舒适。“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吟咏立秋的诗词。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的是大唐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三位大诗人写的关于立秋的古诗,在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唐诗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白居易与元稹并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成为“刘白”。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友谊就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白居易一生作诗千余首,流传至今的仍有许多脍炙人口诗词歌赋。白居易写诗通俗易懂,人人皆可诵读。这首诗是白居易思念元稹的诗。立秋之日,白居易想念起自己的好友元稹,曾经赋诗唱和的曲江边,却已经不见好友的身影。虽然两个人身处不同的地方,却有着同样的感情,惺惺相惜,友情难忘。我这里秋意渐渐浓烈,不知你那里,是否是如此?
咏廿四气诗 立秋七月节
唐·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白居易写立秋思念元稹的深情,而元稹的立秋是怎样过的呢?元稹比白居易小七岁,两人同年及第,并成为终生挚友和诗友。二人一手倡导了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了。夏日的暑气未消,秋风已携凉而至。季节的更替让元稹有些心绪不宁,不知不觉的有了一些愁绪。“伤春悲秋”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情绪,秋天的寂寥没有让人感到高兴,反而还在思念夏天的勃勃生机。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自元稹去世后,刘禹锡就成了白居易最好的朋友,组成了大唐第一cp。他俩同年出生,交往了30多年,具有十分相似的人生轨迹。人生有如此年龄相仿、性情相投、才华相若的朋友,真乃一大幸事。白居易和刘禹锡也不辜负这上天的恩赐,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温馨的夕阳红。白居易还为此出了一本书《刘白唱和集》,先后编集四次,是当年的大热畅销书。立秋写诗是白居易一直的习惯,写诗给刘禹锡自然也就理所当然了。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豪”刘禹锡是最乐观开朗的人,但在刘禹锡看来,秋天却要胜过春天。“我言秋日胜春朝”就凭这一句刘禹锡就当之无愧成为诗人中的另类了。就在人们都为秋天的萧索和荒凉发愁的时候,他却异常兴奋,振翅高举的白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奋发有为,于是诗情便一起飞跃到了天空,散...
查看更多与“关于立秋的古诗_唐诗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