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古代起名

发布时间:2020-05-28
1 这样的古代起名“潜规则”,你知道多少?
古代人起名
古代起名
起名字古代

“衣冠南渡”

中华文明中人名一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的人名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文明。无论是夏商周时逐渐形成、发展的姓氏,还是人物的名、字、号还有代称,甚至于绰号、官职、谥号等,都可以反映出对于某人特殊的评价和身份地位的肯定。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起人名的规则也发生了许多改变,其中有诸多“潜规则,针对汉晋时期南方地区人名规律的变迁,也可以看到中华文明传播和发展。

“单名贵、双名贱”始于西汉

1、单名作为尊贵象征的由来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对于儒家经典《周礼》的解读成为社会秩序的风向标。按照“为尊者讳”的原则,皇帝的名字就要尽可能的避免使用,以免触犯忌讳。《道德经》的开篇就是“道可道非恒道”,因为汉文帝的名字是刘恒而被改为“道可道非常道”;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叫做李虎,唐代开始将虎叫做“大虫”;观世音的称呼因为要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而缩为观音。凡是如此不可胜数。

汉文帝刘恒

有鉴于此,西汉的历代皇帝都是单字为名。汉昭帝原名为刘弗陵,继位后改名为刘弗;汉宣帝原名刘病已,登基后改名为刘询。按照官方给出的解释,也就是皇帝本人的说法就是“以二名难讳故”,可以理解为两个字的避讳多,一个字的避讳少。取一个字的名可以让天下人少避讳一个字。不仅如此,皇帝的名字越到后来越有只使用生僻字的趋势。可以说,单字名的流行就是由西汉的皇室开始的。

2、王莽的“托古改制”给了单名高贵的身份

西汉末年时爆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在此时利用儒家“克己复礼”而取得高位的王莽尝到了甜头,认为通过恢复儒家所宣传的“周礼”可以解决面临的问题。所以在王莽篡位之后就根据周礼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整体的改革。在这场被称为“托古改制”的改革之中就包括了对于单名的肯定。

王莽在建立新朝后宣布“国中不得有二名”、“讥二名,二名非礼也”,并将双字名当做一种法律手段,只有被处罚的人会被重新命名为双字名,做为其违法乱纪的记号。虽然新朝的统治只进行了十五年就土崩瓦解,但是新建立的东汉王朝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王莽对于单名和双名的定义,皇室和世族等上层社会成员都以单名命名,只有底层百姓会出现双名。也因此出现了“后汉无复名者”的现象。

王莽

南方与中原地区命名规则的差异

1、西汉时“蛮汉杂居”的南方

秦始皇统一之后,在南部地区还存在着大量其他古老的民族和国家,如夜郎国、古越国、苗等。虽然秦始皇派遣了大量的将领和军队针对南部地区进行统治,但随着秦末乱世的到来,这些将领大多没有完成使命。其中被派往岭南地区征服百越的将领赵佗甚至趁机割据,建立了南越国。其他的以越人为主的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更是星罗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汉武帝时期加强了地方统治,对于这些地区的征服和统治不断进行。但是因为长期的文化隔离,从长江到南海的广大地区还是呈现“蛮汉杂居”的局面。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管理大多以羁縻为主,就是利用控制他们的首领来管理这些地区...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