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汉武帝托孤

发布时间:2020-07-25
1 汉武帝托孤四大臣体现了他的智慧,改写了王朝的命运
汉武帝托孤
汉武帝托孤四大臣

虽然汉武帝的一生做了很多不恰当的事情,但是就像司马光所说的那1样:“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顾托得人”,幸好汉武帝在临终之前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给自己的继承人安排了很好的辅佐大臣,这才没有重走秦王朝的覆辙。司马光的这一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当时,汉武帝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于是便派人画了幅周公怀抱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画,送给了大臣霍光。公元前87年,武帝病危,霍光问:“皇上如果有什么不测,那么谁该是继承者呢?”

汉武帝说:“你应该明白朕的意思,当然是小儿子为太子了,你像周公一样行事即可。”霍光急忙叩首推让,说:“我还不如金日磾。”金日磾说:“我只是一个匈奴人,完全不适合,再说千万不要让匈奴人看不起我大汉朝啊。”于是,汉武帝便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第二天武帝驾崩,赵婕妤的小儿子登基为帝,时年8岁,史称汉昭帝。

皇权顺利传承,而汉武帝的大智慧也在继承人的事情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霍光、金日磾二人在朝中并没有过于显赫的身份,只是一个中等的大员,况且金日磾还是匈奴休屠王的儿子,是汉朝的俘虏。不过他们二人在汉武帝身边为官多年,其人品、能力汉武帝心中还是非常有数的。事实证明,汉武帝“顾托得人”是朝廷持续中兴的决定因素,而今登基的皇帝才8岁,什么决策都应该靠霍、金人拿主意,这也保证了武帝的意愿能得以顺利的承继。

当时,燕王、昌邑王都已经长大成人,武帝却选择一个8岁的孩子继承江山,这也有他自己的考虑。一方面他知道那两个成年儿子的弱点,再者他对于霍光等人是绝对的信任。如果让一个不成器的成年儿子继位,那么就会降低辅政大臣的作用,甚至根本就发挥不出想象中的作用,他的深谋远略自然就无法保障。

在立小皇帝的时候,汉武帝还做了一件让人很吃惊的事情,便是赐死了汉昭帝的母亲赵婕妤!很多人对他的这一举动都无法理解,而这一件事情也体现了一位伟大的帝王应该具备的谋略和胆识。

对于这一点,汉武帝已经深思熟虑过,以往小皇帝继位之后,把持朝政的往往是他的母亲,这样一来,刘氏的江山就岌岌可危了,汉高祖时期的吕雉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所以这种事情决不能重新上演。

司马光曾经将秦始皇和汉武帝相提并论,但只是看到他们二人相似的地方,忽视了他们不同的地方。扶苏被派往边疆,胡亥没有被立为继承人,却是和贏政一起巡游。由于贏政“恶言死”,等快要病死的时候,才下诏将扶苏召回咸阳,但是依旧没有指定接班人。后来,他的诏书被篡改了,扶苏最终自杀。可是,即便没有被篡改诏书,因为没有指定继承人,那么终归还会出现混乱的。

再来说说汉武帝,在病危的时候,霍光询问继承人的事情,由此也看出,汉武帝并不忌讳死字。去世之后,燕王刘旦声称收到的诏书规格不对,怀疑京师有变,立刻赶往长安活动,并且勾结宗室,谎称已经收到了汉武帝的遗诏。如果不是汉武帝早就安排妥当,那么汉朝一场动乱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汉武帝在晚年时...

查看更多
2 汉武帝为托孤做了精心准备,没想到托孤四大臣中只有一位忠臣
汉武帝托孤
汉武帝托孤四大臣

如果不是发生“巫蛊之祸”,太子刘據必将是汉帝国的下一位皇帝。第一,汉武帝在渐渐地意识到像他那样东征西讨的帝王作风已经不适合帝国的前途,所以,汉武帝认定的接班人就应该是刘據这样的“仁恕温谨”之人。第二,刘據没有犯过原则性的大问题,在汉朝以嫡长子继统的建储制要求下,他不可能随便就把刘據拿下。第三,“巫惑之祸”发生时,汉武帝身体已每况愈下,不能在太子问题上做大动作了。但是,“巫蛊之祸”发生了,汉武帝不得不着眼于现实政治需要,重新选择,维护汉家统治,所以,他才希望后来者能反己所为,做一个安顿天下的“守成之主”。

这种心态的转变,虽然不是痛定思痛,但绝对是汉帝国当时客观环境的要求,就像当初刘邦四处征伐而留下的烂摊子希望后继者能实现无为之道一样。 摆在他面前的人选有四个,都是他的亲儿子。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少子刘弗陵。刘旦与刘胥的母亲是李姬,李姬始终就没有受到过汉武帝的宠爱,在“子以母贵”的帝制时代,两人根本就不被汉武帝所重视。正是由于没有想要当皇帝的理想,所以两人在分封国时就骄纵不法,很不得人心。两人的性格象极了年轻时的汉武帝,刘據刚死,刘旦就上疏汉武帝,要求到他身边帮助他,以太子的身份入宫宿卫,汉武帝大为恼火,更对此人疏远不顾。

至于刘胥,总喜欢在武力上下功夫,根本不具备汉武帝所要求的政治素质,所以,两人被汉武帝清除。 而在这之前,最有可能成为太子接班人的昌邑王刘傅也被清除出去。刘傅是本汉武帝晚年非常宠幸的李夫人的儿子。从历史上来看,李夫人这个人是最聪明的女人之一,当初,她得了很严重的病,马上要死掉时,汉武帝几次去看望她。可李夫人坚决不让汉武帝进来,汉武帝有几次坚决进来了,李夫人就用被子盖着脸不让汉武帝看她的脸。她跟自己的侍卫解释说,这样做他就会永远记得我当年最美的样子,我的家族也会因为他的这点遗憾而足以得到好处。这岂止是聪明,简直就是狡诈。

也正如她所预料到的那样,在她死后,由于非常怀念他,汉武帝对她的家族都很照顾,前97年,刘傅被封为昌邑王。刘傅的舅舅李广利被封为将军,地位与当年的卫青、霍去病不相上下。而李广利又与当时的丞相,也就是率兵灭掉太子的刘屈髦结成了儿女亲家。 征和三年(前90年),匈奴进犯,汉武帝命令李广利率兵出征。李广利在出兵前找到了刘屈髦,两人谈了很久。大概谈话内容就是,李广利希望自己带兵出征的这段时间内,刘屈髦能想办法让让昌邑王继位做太子。 可是两个人的谈话被人发现了,报告给汉武帝后,汉武帝险些提前驾崩。汉武帝此时的心情很复杂,太子刚死,他还不知该如何处理后事时,居然就有人为他打算上了。

所以,他立即把丞相刘屈髦扔进了监狱,抓了刘屈髦以后,经过严密审查,发现刘屈髦的妻子不是个东西,在她家里搜出了许多小木偶。“巫蛊”余波再次掀起,事情大了。 汉武帝一怒,丞相刘屈髦全家人都被杀掉,同时李广利的妻子、孩子也全被杀。李广利在前线大为...

查看更多
3 汉武帝托孤的四大臣中有两个经不起诱惑,唯有他守着为臣之道
汉武帝托孤
汉武帝托孤四大臣

说起“千古一帝”,汉武帝必在其中。可是,为什么如此英明神武的汉武帝,却在临终时将皇位传给了最小的儿子,还任命了四个托孤大臣。难道,他不知道权臣也会威胁到皇帝吗?其实不然,作为一代明君又岂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汉武帝的临终托孤,目的就是让四个大臣互相牵制,以实现皇权的过渡。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最终却让霍光独掌朝政,成了显赫一时的权臣。大家都知道,有政治的地方就有斗争。汉昭帝登基不久,四个托孤大臣就开始出现了问题。

金日磾,原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因为匈奴内斗时父王被杀,他便死心塌地地归降了汉朝。而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野心。因为在当时的四位托孤大臣里,他是完全被忽略的。早在汉昭帝登基的第二年,他就病死了。

而身为左将军的上官桀,则是个很爱弄权之人。据《汉书》记载:当上托孤大臣后,上官桀便忙开了一件事,那就是让家人当官。按说当时这个很平常,霍光也安排了很多家人当官。但是,上官桀做的却是有点过分。只要是姓上官地找他,他都会安排职位。

与此同时,他竟然还想将五岁的孙女送进宫去当皇后。毕竟上官家与霍家是姻亲,上官桀所想的是:自己的孙女即是霍光的外孙女。这下,霍光总不会反对。可他哪里会想到,霍光仍旧一板脸,不行。为此,两个人彻底结下了梁子。

至于第三位托孤大臣桑弘羊,他在汉武帝时期,是靠为朝廷理财起家。在他看来,汉武帝一世伟业,至少有一半是他的功劳。只让他当一个小小的御史大夫,未免有些对不起他。所以,在汉昭帝登基之后,他就一直想从霍光手里分得更多的权利。所以,桑弘羊对霍光也是一肚子气。

公元前81年,霍光外出休假时,上官桀趁机报复,拉上了桑弘羊一起上书弹劾霍光。但是,令上官桀和桑弘羊没有想到的是,汉昭帝竟站在了霍光的一边,还下旨谁敢诋毁霍光,那就治谁的罪。要知道,汉昭帝刘弗陵早在八岁的时候,汉武帝就评价他壮大多知,这足以说明他智商不低。

而此时的汉昭帝,早已是14岁的皇帝,对朝局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可是,他为什么不借机除掉霍光呢?这唯一的解释,便是霍光此前的所作所为并非独断专行,专断弄权。汉昭帝对他是认可的,他与霍光之间,关系应该还可以,甚至可以说是互相信任。

等到了公元前80年,汉昭帝又接到一份弹劾霍光的奏疏。但和之前不同,这份奏疏却说:霍光不仅独断专权,甚至可能谋反。而写这份奏折的人,就是刘弗陵的哥哥——燕王刘旦。刘旦明确表示:请求进京侍卫皇帝。那么,刘旦所说的是否属实,他要求进京的目的真的是为了保护皇帝吗?

其实情况刚好相反,燕王刘旦对于当年父亲传位给八岁的弟弟早已心生不满,只是苦于四位托孤大臣主持朝政,他毫无机会。但随着几年的权力斗争,他发现四位托孤大臣早已有了嫌隙,出现了内斗。所以,他认为机会来了,便和上官桀达成默契,意图先除霍光。然后,取刘弗陵而代之。

按照西汉的制度,分封王不能擅自离开封地,更不能随意进京。刘旦写的这封奏书,不过是个障眼法罢了。然而,结果是刘旦不仅没当上皇帝,汉昭帝...

查看更多
4 汉武帝托孤四大臣中,这位大臣是异族人连霍光都对他刮目相看
汉武帝托孤
汉武帝托孤四大臣

公元前87年,开创了汉朝的空前伟业,劳顿征战一生的汉武帝,此时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弥留之际交待后事,他一反传统的嫡长子继位原则,立庶出的小儿子刘弗陵,为自己未来的继承人。

由于太子当时才8岁,还无法执政,于是唤来光禄大夫霍光,口谕他将来进行辅政。霍光谦让,推荐了金日磾,说他能更好的完成使命。金日磾如实说:“我是外国人,如果启用了我,匈奴就会产生想法,认为大汉没有人才了,反过头会轻视汉朝。”

汉武帝权衡利弊最后下诏,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来共同辅佐朝政。交代完后事四天以后,汉武帝就驾崩了,享年七十岁。

这四个托孤大臣中,竟然有一个外国人?有点让人不可思议。那么,这个金日磾是什么来历,他有何特殊的能力,能进入汉武帝的视线,包括大将军的霍光都对其另眼看待呢?

这个金日磾,字翁叔,本是匈奴休屠王长子,也就是他们部落的太子。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向匈奴的地盘发的了攻击,取得巨大的胜利,还缴获到休屠王祭天的金人。

金日磾因为父亲不投降被杀,于是和母亲阏氏、弟弟金伦一起没入官府,送入宫中养马,当时十四岁。这个“金”姓是由于汉武帝得到休屠王祭天的金人,后来特意御赐的。

这一下真是从天上掉到地下,一个匈奴的王子,转瞬间变成敌国官方的奴隶,这个落差实在太大。但金日磾很快就适应了这种身份,并且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发挥草原部落的长处,将自己的马养的膘肥体壮。

有一次,汉武帝后宫诸妃玩赏游乐,往来玩去都是老一套,他觉得没有意思,于是突发奇想,诏令阅马助兴,要各部所养马匹一溜牵出来接受检阅,后宫的嫔妃都站满武帝的两侧。

数十名养马的仆人牵着马经过殿下,其他的人都向上偷偷地窥视,只有一个大个子在经过时目不斜视,昂首挺胸。他身高八尺二寸,容貌很威严,他养的马膘肥体壮。

等检阅完毕,武帝对刚才那个大个子很好奇,便叫过来问话。一问才知他原本是休屠王之子。经过一番交谈,眼光毒辣的汉武帝一眼就看出此人不一般,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当即就任命他为养马总管,不久又升任他为侍中、驸马都尉和光禄大夫,并赐姓“金”。

金日磾受到皇上宠信后,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更加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 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明显的失误,武帝由此很是信任他,也很喜欢他,赏赐给他的金子加起来有一千多两。

后来来到皇帝身边,皇帝出宫他做陪乘,在宫内就奉侍在身边。皇亲贵胄们看到这种情况,嫉妒的直咬牙,在私下抱怨说: “陛下随便得到一胡儿,却这么器重他!”

他们的这些牢骚话后来传到汉武帝的耳朵里,他不但不以为意,而且更加厚待起金日磾来。

在汉武帝的晚年,太子刘据遭人陷害,不幸遭遇了“巫蛊之祸”,最终含冤自尽。莽通在追杀叛乱的同党时立下大功,事后得到封赏。但此事过了不久,武帝了解到太子所谓的“巫蛊”案,其实是身边佞臣江充为报私仇,故意制造的一起冤案,就开始认真追究起来,把江充的宗族与其同...

查看更多
5 汉武帝托孤四大臣除了霍光忠良,其他人晚节不保
汉武帝托孤
汉武帝托孤四大臣

应该说汉武帝的眼光不错,虽然他的托孤大臣中有一半后来翻了船,成为汉王朝的罪臣,但霍光却是个难得的忠良贤者,汉武帝儿子刘弗陵(汉昭帝)8岁继位(公元前86年),21岁病死(公元前74年),执政期间得到了霍光的全力辅佐,昭帝无后,他死后,霍光立汉武帝的孙子刘贺为帝,刘贺荒淫无度,霍光与大臣们奏明皇太后,废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霍光辅政前后达十三年,始终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稳定了汉朝的统治,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

同样作为托孤大臣的上官桀和桑弘羊却晚节不保,他们因霍光专心朝政,未能满足他们的私利而逐渐对霍光产生怨恨之情,上官桀有两件事对霍光不满。一是他想把孙女立为昭帝的皇后,二是他想帮助盖长公主(汉武帝的女儿,刘弗陵的姐姐)的相好丁外人封候,都因遭到霍光的反对而未成,后来还是由于盖长公主的帮助,他的孙女才被立为皇后,又使他的儿子上官安当上了骠骑将军。桑弘羊也是因为他的弟子封官晋爵之事遭到霍光反对而怨恨霍光。汉武帝的哥哥燕王刘旦当时还活着,因未能继承皇位也对霍光不满,把霍光当作向皇位迈进的绊脚石。上官桀,桑弘羊,盖长公主就密谋假借燕王刘旦的名义上书弹劾霍光专权,图谋不轨。一时间朝中许多势利小人纷纷附合,一起诬告诽谤霍光。小皇帝刘弗陵颇有主见,识破了坏人的诡计,公开给霍光撑腰打气。盖长公主他们见阴谋败露,就想杀人灭口,一边由盖长公主设宴请霍光入宫赴宴,准备席间刺杀霍光,同时派人通报燕王刘旦,准备迎他入京当皇帝。霍光预先得到了这个消息,立即报告了小皇帝刘弗陵,汉昭帝下令火速捕杀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等大臣。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也都畏罪自杀。

在汉武帝的托孤大臣中,金日磾(mi di)是个颇为独特的人。他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十四岁那年被骠骑将军霍去病掳入汉宫,从此成为汉宫中的马奴,因为马养得好,酷爱马的汉武帝便授予他马监职务,后升任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车骑将军,成为汉朝大臣中的二号人物。金日磾(mi di)自侍奉汉武帝以来,恭敬谨慎,态度严肃,几十年如一日。后因功被封为秺侯。金日磾(mi di)庄重朝仪而大义灭亲,忠心护驾而以身相拼,辅佐少主而鞠躬尽瘁,一个匈奴人,身上具备的是诸多为后人所称道的华夏道义,倒比被汉武帝生前比作周公的霍光更像周公。他的子孙后代从此累世在朝廷为官,传历七代。汉昭帝始元元年九月(前86年),辅政了一年多的金日磾病重不治而世。享年四十九岁,大汉朝廷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陪葬茂陵,谥号“敬侯”。


查看更多
6 汉武帝托孤的四大臣最后只留下霍光,其他人去哪里了?
汉武帝托孤
汉武帝托孤四大臣

汉武帝在早些年的时候,的确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郎。从小熟读经史子集,加上有很多贤德的人当他的老师,他一向很有政治方面上的手段和眼光。也是在他在任期间,西汉的版图空前扩大,同时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也在他的统治下不再敢犯。中华大地第一次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但是,英雄也会有老去的时候。他在昏昏老矣之时,听信了奸臣的谗言,以为太子和大臣们有不正当的往来,想要篡位,加害于他。惊怒之下他发动了一次错误的政治变革,不仅杀害了许多有贤能的大臣,还把当时的太子逼死了,然而他这么多年来就只培养了这么一个继承人,在太子死后也没有一个合适年龄的皇子可以继承他的位置。他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就是一个牙牙学语,尚未长大的小儿子。在他临死之前,他把四个得力的大臣叫来,嘱托他们好好辅佐这个小儿子。不久,他便乘鹤西去,撒手人寰。

汉武帝虽然老了,但是挑人看人的眼光还是在的。他挑选的四个大臣是朝廷上下公认的四个大臣,是朝廷上下有能力,有品德,靠得住的人。但重要的是,这四个人关系和睦,有共同的利益关系,而且彼此之间的权力也相当,既能够团结在一起,又能够相互的制衡和制约。他这样做是保证他去世之后,既能够发挥他们四个人的才干,又能保护住刘氏后代的皇位。

汉武帝托孤的四大臣为什么最后只留下霍光?那本该和睦相处的四个人为什么,到最后只剩下霍光一个人了呢

人算不如天算。汉武帝没想到此时如此和睦的四个人在日后竟然会走向反目。事情的发展很简单:其中一个人在武帝走后一年便也辞世;而另外两个托孤大臣总是想凭借着身份的便利去给自己谋一些好处。忠诚正直的霍光会不顾颜面驳回了他们两个的请求,他们俩每每败兴而归,私底下总会有一些怨恨。于是他们两个就跟当时的公主串通一气,想要陷害霍光,从而满足自己的野心。

当时的皇帝虽然年少,但是那股聪明劲还是有的。他相信霍光的为人处事,不相信他们所诬告的事实。同时他还派人下去观察,最终证明了霍光的无辜。最终他下令则杀了其他诬告的大臣,也算是给另外两个人一个警醒。

此计不行他们便又令生一计。他们想设下一个鸿门宴,想要将霍光邀请来,再把他活活打死,然后废掉这个对霍光言听计从的小皇帝,重新找一个人作为他们的靠山。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最终这件事儿还是给霍光知晓了。虽然是意料之外,但也算情理之中,霍光并没有多大的震惊,而是镇定的去禀告皇帝。皇帝大怒,下令将他们两个大逆不道,胸有贰心的人都处死,并且祸及全族。

经过了这次事变,武帝生前所规划好的四个托孤大臣只剩下了霍光一个人。霍光由此成为天下之间仅次于皇帝的第一人。他辅政期间提出了很多好的政策,让西汉在年年打仗之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对于西汉的贡献不可磨灭。

查看更多
7 汉武帝为什么托孤霍光?霍光的反应是什么
汉武帝托孤
汉武帝托孤四大臣

汉武帝托孤霍光,那么霍光是怎样接受的呢?霍光的反应是什么?

确切的说汉武帝是托孤于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众人之间能够互相约束,权力不至于完全失控,霍光权力膨胀是在汉昭帝时期,最终诛杀了金日磾、上官桀,霍光得以专任。霍光能得到汉武帝信任跟他是霍去病的弟弟没有绝对关西,因为汉武帝处理臣子历来不留情手,毕竟不知道杀掉或罢免多少丞相,到最后丞相的作用已被废掉,转以大司马为尊。巫蛊之案则清洗了许多朋党,就算卫青在当时还活着,怕也难免一死。霍去病身为卫青的外甥,太子刘据的表哥,怎么可能不受牵连?霍光之所以没遭到政治危机,恰恰是因为他在当时还没有很高权位,反而因谨慎的性格逐渐被汉武帝信赖。

汉武帝托孤霍光,是看中了他的什么?

在汉武帝执政的政治环境之下,只靠身份关系根本坚持不到最后。对于汉武帝的性格特点,霍光能得到重用是多年以来的谨慎,史书记载:“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这是霍光被汉武帝信任的原因。金日磾、上官桀被选用的原因,也是因为是汉武帝的近侍官员,随从多年而被信任。上官桀是弼马温,曾经因为疏忽管理,养马都养瘦了,汉武帝本欲问罪,靠上官桀的机智应答反而重用。金日磾则杀掉自己行为不轨的儿子金弄儿,金日磾自在汉武帝左右数十年,从来不敢直视汉武帝,送宫女给他享用,也不受诱惑。

从这三人被选中的特点都能看出,汉武帝是看重这几个人谨慎忠诚的性格。只不过人的权欲都会随着权力扩大而释放,未来的局面也是汉武帝始料未及,只从汉武帝启用三人开始,这三人在忠诚方面都是很可靠的。毕生经历众叛亲离的汉武帝,对背叛自己的人最为憎恨,因为他这样的性格乃甚至逼死卫子夫、刘据,如果连霍光、金日磾都不能让他信任,怕是当朝也没有别的人可用了。桑弘羊却是特例,他是少有效力汉武帝整个时代的老臣,之前的重臣非败即死,他凭着与汉武帝相符的治国理念,管理国家财政多年,其人才干出众,却不贪恋权力,不掌兵权,这样的人也能让汉武帝信任,即便作为托孤之臣也只是担任御史大夫,权力比前三人远远不及。

西汉时的官僚分权并不严格,权臣确实容易架空皇权,汉武帝费尽心思削弱丞相权力,已经保障了中央集权,只要几位权臣足够忠诚,就没什么后顾之后。霍光和金日磾、上官桀则是紧密的政治集团,三人都在诛杀马通时立功,这也是三人联手的契机。霍光则与二人有联姻关系,女儿霍成君后来成为汉昭帝的皇后。由此刘、霍、上官、金四家都是亲戚,这也是西汉时期维系政治集团的方式,即是后世常说的外戚掌权。

老朽说事认为抛开霍光与上官桀的决裂不谈,汉武帝刘彻毕生经营集权体制,他可能到死也没完全信任霍光等人,只是到死前选择了最不差的人选。他生前多数相信神仙之说,是真的想要永远统治天下。或许就连霍光、上官桀等人最后的争斗,他都已经预料到了,也可能就是故意让他们斗着,让他们彼此牵制,汉武帝一生活在政治斗争之中,没有谁比他更了解权力如何吞噬他人。...

查看更多
8 汉武帝的托孤的几位大臣你认识几个?每个人都不简单
汉武帝托孤
汉武帝托孤四大臣

汉武帝的托孤大臣有四位,首席大臣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另外三位是,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

霍光和金日磾(mi di)的生平等 可参看《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桑弘羊

汉武帝时大臣。一说生于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以此13岁入侍宫中。自元狩三年(前120)起,终武帝之世,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与担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二人深得武帝宠信。元狩年间以后,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此外,还组织了60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暂时缓解了经济危机,史称当时“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弘羊以此赐爵左庶长。武帝后元二年(前87),桑弘羊由搜粟都尉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殚、上官桀四人同受遗诏辅佐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学至长安,会议盐铁等国家大事。贤良文学反对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与民争利的政策,力主改弦更张,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由于桑弘羊的坚持和封建国家财政方面的需要,当时除废止酒类专卖改为征税外,盐铁官营等各项重要政策仍沿袭不变。次年,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结果被处死。

上官桀

上官桀,西汉陇西上邽人,约武帝、汉昭帝时人。武帝时任太仆。后来上官桀密谋欲废昭帝,但事情败露,被诛族灭。有子上官安,孙女上官氏为汉昭帝的皇后。少时为羽林期门郎,因深受武帝的信任及赏识,先被封为太仆,后又升迁至左将军,武帝死后,在遗诏里封金日磾为秺侯,上官桀为安阳侯,霍光为博陆侯,但上官桀等人均不受。

除此之外,武帝亦令金日磾、上官桀等人辅佐年少的汉昭帝。上官桀与霍光友好,霍光将其女嫁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但是后来,上官安仗着自己为霍光的女婿以及己身的势力,将其女儿上官氏送入宫中,为婕妤,上官安则成了骑都尉。上官氏入宫不久,被立为皇后,但过不了多久,昭帝驾崩,上官氏也成了太皇太后,直到寿终。

霍光

应该说汉武帝的眼光不错,虽然他的托孤大臣中有一半后来翻了船,成为汉王朝的罪臣,但霍光却是个难得的忠良贤者,汉武帝儿子刘弗陵(汉昭帝)8岁继位(公元前86年),21岁病死(公元前74年),执政期间得到了霍光的全力辅佐,昭帝无后,他死后,霍光立汉武帝的孙子刘贺为帝,刘贺荒淫无度,霍光与大臣们奏明皇太后,废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霍光辅政前后达十三年,始终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稳定了汉朝的统治,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

同样作为托孤大臣的上官桀和桑弘羊却晚节不保,他们因霍光专心朝政,未能满足他们的私利而逐渐对霍光产生怨恨之情,上官桀有两件事对霍光不满。一是他想把孙女立为昭帝的皇后,二是他想帮助盖长公主(...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