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史记》一书,根据被记叙者的身份不同,可以细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这五大种类,其中"本纪"记载的是古往今来的帝王事迹,"世家"记载的则是一个地区的统治者,往往可以对全国的政事产生影响,例如"陈涉世家",而"列传"记载的是皇帝手下较为出名的文臣武将,以及社会中的名人。至于"书"和"表"则不是对人物的记载,"书"记载的是历朝历代制度的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而"表"则是通过表格的方式来简单列举人物以及史事。从项羽的生平事迹看看项羽为什么被列入史记。
从历史上看,项羽虽然带兵推翻了秦朝的统治,但并没有登上过帝位,虽然他的一生波澜壮阔,胜似帝王一般,但终究不是真正的帝王。那为什么要将项羽的事迹归纳到"本纪"之中呢?相信司马迁也有自己的考虑。项羽早年与叔父项梁一起起义对抗秦朝,在巨鹿之战中,一举击溃了秦朝的主力军队,致使秦国灭亡,自历史功绩上看,项羽虽然没有称帝,但与帝王也一般无二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古人的眼中,项羽的口碑是要远超刘邦的。虽然楚汉之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是刘邦,项羽落得了一个自刎乌江的下场,虽然项羽刚愎自用,有生性残暴的一面,但与狡诈的刘邦相比较,人们还是更喜欢项羽一些。"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词人都在为项羽感叹,"成王败寇"的观念,在刘邦项羽这二人中,显然是不适用的。项羽之所以能被列入"本纪",与他一生的辉煌事迹,有很大的关系。
项羽姓项名籍,字羽,在《史记·项羽本纪》有这样的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
起义抗秦,取而代之
因为叔父项梁的父亲被秦将所杀,所以项羽自小便对秦国有深深的仇恨,想要取代秦始皇的位置。而在秦朝的暴政之下,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对抗秦朝,一时间天下大乱,项梁和项羽也抓住了这个机会,杀了会稽太守殷通,举旗起义。项梁接手了会稽所统辖到地区,作为起义的根据地,又将地方上的豪强聚到一起,向他们说明反秦的好处与道理,一共召集到了八千人马。
秦二世二年六月,陈胜兵败被杀,以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宣告失败,起义军群龙无首,项羽和项梁密谋,认为现在正是收编起义军的好时候。正巧这时候谋士范增言道,想要将天下的起义军收归麾下,必须要有正当的名号。于是项羽和项梁便找到了已然沦落为一介布衣的楚怀王之孙熊心,将他再度立为楚怀王,并打着"伐秦复楚&q...
查看更多与“项羽简介:项羽一生波澜壮阔胜似帝王,被列入《史记》”相关的文章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们征战一生,把整座天下当成棋盘,把一场场残酷的战斗当做是游戏。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 ,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素有战神之称,率领三万精兵就可以打的刘邦几十万大军丢盔卸甲,堪称是绝世英雄,豪情万丈。
项羽,霸王别姬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两人两小无猜,而且两家又都是楚国的名门望族,所以早早的定下了婚约。后来项羽举兵起义,虞姬就一路相随。每次项羽出去打仗的时候,虞姬就会在他的大营内等他。项羽一旦战胜归来,虞姬就会给他跳舞庆祝。如果战败的话,虞姬也会耐心的开导项羽。两人之间的感情一直都很好。项羽虽然在后来自立为西楚霸王,成为了位高权重的人物。但是除了虞姬,项羽再也没有找过第二个女人。
楚汉相争的最后一场大战,项羽被刘邦打的节节败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败。无奈之下只得与虞姬先诀别,自己突围。但是又于心不忍,虞姬看出了项羽的顾虑,知道他担心自己落入刘邦手中会是什么下场,所以虞姬拔出项羽腰间的佩剑,自刎在项羽面前,让他能毫无顾忌的去突围,最终项羽也没能突围出去,于乌江自刎。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成了千古绝唱。
项羽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陪伴在自己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该怎样安置你!”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的人也都哭了,没有谁能抬起头来看他。
霸王别姬的故事体现了项羽的英雄柔情,堪称绝美爱情故事。
查看更多与“项羽霸王别姬的故事:铁血柔情,千古绝唱的爱情”相关的文章
四面楚歌,作为一个经典的故事成语,最早出处是来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这里司马迁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了战争的情况,而四面皆楚歌则是真的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只是在后世运用中,四面楚歌的象征意义更广泛实用,形容处境艰难,孤立无援。
至于项羽为什么沦落到四面楚歌的境地,就要从人物性格说起,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这是千古真理,项羽为人天纵英才,自视过高,刚愎自用,这和他的出身有关,项氏一族为楚国的贵族,一门将才,他的父亲是楚国的大将军,项羽从小受到严格的军事教育和贵族教育,而且项羽的自身条件也非常好,传说他少年时期就已有千斤力气,非常勇猛,出身高贵加上天资禀赋,让项羽注定高人一等,他的自负自大也就不难理解了,而这也是他和刘邦的致命差距,刘邦出身草根,市井气浓重,非常能体会社会底层的人情百态,这为刘邦后来笼络人心非常关键,而且刘邦的出身也更能赢得占社会大多数的平民阶层的拥护。
所以说,为啥项羽四面楚歌,这和项羽的本身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在垓下之战中,败逃乌江,如果换作刘邦,说不定就会渡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但是对于自负的项羽来说,失败的绝望已打击了他的信心,宁可自刎,也不要苟且,真是可悲可叹,这在这世上,从来就是成王败寇,虽死犹荣这种心灵鸡汤似的话,也只能仅仅是旁观者的慰藉。
四面楚歌,是中国经典的成语,用来形容处境危机,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窘困境地。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典故最自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有描写“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就是发生在公元220年的楚汉争霸最后时期,刘邦和项羽的垓下之战,这场战役直接决定了刘邦统一江山,建立了大汉朝。
四面楚歌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还只是一个字面意思,描写了在现今的安徽灵璧县东南进行的垓下之战的情况,当时围困项羽军队的刘邦,利用心理战,让士兵们唱起了楚国的民歌,用来动摇项羽的军心,果不其然,项羽在听到营帐外响起了楚国的民歌,以为周围已都被刘邦收服,信心大失,和仅剩的800余士兵突围,逃到了乌江边,面对后有追兵,前有波涛江水,项羽感到万分沮丧,想起了当初拜别江东父老过乌江,一路高歌争霸天下时的雄心壮志,陡然无存,心如死灰,自刎而死,而经过垓下一战的胜利,刘邦一统天下的愿望就实现了。
四面楚歌的典故出自哪场战役?就是这场决定楚汉争霸命运的垓下之战,随着西楚霸王的陨落,成王败寇,千古真理,能流传下来的就只有史官记载的有关西楚霸王的零星事迹了。
与“项羽性格决定命运吗?来看看项羽四面楚歌的故事”相关的文章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 ,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秦朝晚年,秦国将领章邯带军攻打赵国,赵军不敌,无奈之下退守巨鹿之地,即如今的河北平乡一带。眼看两军对抗赵军难以自保,于是楚王令宋义为首将,项羽任副将,带兵出战前去援助赵国。
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项羽立马带领手下所有兵马全数渡过黄河前去支援赵国以解巨鹿之困。在渡江以后,项羽命令手下的士兵把每只渡船都凿沉,摔破军中所有的锅,烧毁军营,只携带三日的粮食,表明决心,已示决一死战,决不后退。
正是如此,全军带着向死而战的心来到了巨鹿之处,一举包围了秦军,使其无法与外界相连通,楚军将士士气威猛,吼声震天,以一敌十。在经过了九回激战以后,楚军最终大破秦军,引得前来增援的各路诸侯全数闻风丧胆,不敢靠近。此次一战解救赵国之后,项羽名声大震,回楚国接见各位诸侯时,没有人敢正眼看他。
“破釜沉舟”指的就是项羽这种拼死一战,不留回头路的决心与做法。
项羽破釜沉舟杀了谁
楚怀王在接到赵王的求助后,派兵前去救援以解巨鹿之困,宋义任上将,项羽为副将。结果在行军途中项羽将上将宋义斩首杀害,自己取代其职率领部下攻破秦军大获全胜。项羽杀害宋义的举动震惊全国,那么为何他会有此举呢?
原来是宋义一到安阳就被秦军强势的气焰所吓倒,于是不敢出兵唯恐战败,便在此处整整驻扎了46天之久。而心机如焚的项羽屡次进言,认为应当加速渡河,与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两面夹击,一举拿下秦军。可宋义完全不把他的话放在眼里,非要坚持等两方再激战久一些,如果秦国胜利,那么秦军已惫便可趁机攻之;如果秦国未能胜利,他们就击鼓带军西入,如此定能攻克。宋义坚持坐收渔翁之利的战略,认为项羽谋略不如他,便不予采取,还下令凡是有违命者,格杀勿论。
此时,由于天气严寒又常常下雨,加上军粮不足,士兵们极寒相交,十分困苦。而宋义完全不体恤兵士的死活,大摆酒宴送儿子前去齐国就任,整日只管自己吃喝享乐,军中矛盾加深,士气日渐涣散。
终于项羽在多次进言无果后,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在某一日早上,冲进宋义的帐房中,取其首级,随后项羽声称宋义叛国,此举震惊了各方诸侯,无人不对他心生畏惧。此后,项羽任上将,带领楚军前去救援,终于攻破秦国,威震四方。
破釜沉舟的启示
破釜沉舟的故事中,项羽为了激励士兵,在带领军队过河后,命令所有人将渡河的船只凿破沉入河底,将煮饭的锅砸碎,将房屋烧毁,每个人只带三天干粮,表明了只可成功不可兵败的决心,正是如此,全军将士知道已无回头退路,唯有拼死搏战,方才能够以弱敌强,最终打败秦军赢得最后的胜利。这个典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我们知道,秦国的军队实力之强是远远超过楚国的,各诸侯对于秦军都望而却步,而项羽却主动请缨抗秦无非是以鸡蛋碰石头,但是最终能够逆转局面,经过九场激战,最终打得秦军一蹶...
查看更多与“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你知道吗?项羽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道理”相关的文章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 ,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城之战大败汉军。但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之后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在我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一定的战斗,项羽这个人都会出现在话题当中,毕竟有句古话在那放着:“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发生在项羽身上的5个典故,你知道几个?
第一个,破釜沉舟。当时项羽和秦军交战,他带着自己兵力度过了漳河,而这次的战斗,项羽没想过要输,可以说是志在必得。于是,项羽命令全军把所有船只全部沉到水里,把所有的灶具都给打破,带着干粮轻装上阵,去和秦军交战。通过项羽的这个命令,他的军队士气大振,一个个拼劲十足,最终击败了秦军。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
第二个,十面埋伏。这是韩信所使用的一个战术,针对的就是当时的项羽。刘邦让韩信带领三十万大军去跟彭越汇合,经过韩信的一番布置,项羽的军队被围困在垓下。而在项羽中了“十面埋伏”之后,就开始一败到底,虽然成功突围出去,但是身边几乎已经没有可用的兵力了,只剩下随身的二十多人。十面埋伏击溃了楚军,也成就了韩信。
第三个,四面楚歌。争霸过程中,韩信带兵在垓下围住了项羽,于是就想到了一个消除楚军士气的方法,就是让士兵们唱楚歌。这时候项羽和手下的兵将都认为汉兵已经占领了楚地,所以全军上下都失去了斗志,并且很多人怀念自己的家乡,纷纷落下了伤心的泪水。不过这并没有直接击垮项羽本人,之后他带着一小队人马成功突围了。
第四个,霸王别姬。就在四面楚歌发生之后,项羽心情沉闷,在营帐喝酒,之后就唱出了心中的无奈。虞姬是最了解项羽的人,她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于是就留下了一句“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然后就在项羽的面前自刎身亡了。楚汉时期唯一的一段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项羽心中应该也是伤痛欲绝吧!
第五个,乌江自刎。这个典故大家应该是很了解的,主要讲述的就是项羽拼杀到最后的场景。当时项羽逃到乌江,本有机会逃回江东,但项羽心里不愿意回去,因为曾经信誓旦旦带着一批江东子弟出来闯荡,现在只剩自己灰溜溜回去,有什么脸面去见江东的父老乡亲呢?于是就拼劲全力,跟汉兵交战到底,即便身上已经是伤痕累累,却也杀了很多汉兵。
这几个小故事是项羽的真实写照,体现了...
查看更多与“关于项羽的五个故事每一个都流传千古,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相关的文章
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楚国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自幼丧父,跟随叔父项梁长大。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李晚芳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宋代著名诗人更是大为赞赏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少年时,身材高大,臂力过人。相传能举起千斤大鼎。小小年纪的他不仅没有贪玩之气,更有远大的志向和魄力。有一次,恰逢秦始皇巡幸会稽郡,秦始皇在江口举办大型渡江仪式,声势壮大,兵力更是如同排山倒海。就连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见了也只是羡慕“大丈夫生当如此”而项羽却没有被这威慑的阵仗吓到,反而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项梁却是神色俱变,急忙捂住他的嘴。这要是被听到,可是会引来杀身之祸啊!由此可见项羽的胆识。
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当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他力举义旗,成了农民起义军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巨鹿之战,诛杀宋义,项羽掌握军权,成了楚国统帅。破釜沉舟,大败长城军,前去救赵。巨鹿一战,项羽大获全胜,为之后成为诸侯盟主,称西楚霸王和灭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面对降将章邯,项羽又是怎样做的呢?项羽接受了章邯投降,并兑现承诺不杀他,还封他为雍王。
从这就可以看出项羽的贵族精神,一言九鼎。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举旗大败秦兵,率诸侯入关,杀秦王子婴,焚咸阳。所向披靡,威震海内。
鸿门宴上,范增三摔玉佩,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羽都视而不见,哪怕知道刘邦逃走,他也没有命人去追。放虎归山,以至招来乌江自刎的残局。
有人说是因为他太过自负,把刘邦不放在眼里,也有人说,他太过妇人之仁。但其实我们都应该去尊重他,欣赏他。他不愿采用卑鄙手段,哪怕知道刘邦意图。足见他的心胸坦荡!他和刘邦·争夺天下时,项羽怜悯百姓的苦难,提出“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俩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一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由此体现了项羽的仁爱。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末路,美人殉情。悲情一瞬定格在历史舞台。霸王别姬,帐下美人挥剑起舞,随后剑抹咽喉,随风倒下。这个让项羽用情一生的女人,竟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让他何不悲怆和绝望,肝肠寸断呐!后人说项羽失败是因为儿女情长,也有人说是太过妇人之仁。实际上,就是他的军事战略的失败。他被刘备等人包围,教他如何突破。
乌江畔,江水拍打着江岸。项羽羞愧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肯过江东。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拔剑自刎。血染岸边。
谁在乌江畔哭泣,谁在仰天怒号,又是谁铮铮铁骨不可弃?
与“项羽简介:年少有胆识,掌握军权不忘仁爱”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