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苏幕遮周邦彦

发布时间:2020-07-17
1 周邦彦的诗词《苏幕遮》流传千古,你还知道有哪些诗人写了《苏幕遮》?
周邦彦的词
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

中国诗词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两大瑰宝!其中词牌名共有1667个,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最广为熟知的词牌名之一——《苏幕遮》

原唐玄宗时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幕,一作“莫”或“摩”。这个曲调源于龟兹乐,本为唐高昌国(高昌故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东)民间于盛暑以水交泼乞寒之歌舞戏。中唐高僧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亦同‘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指中国,慧琳为疏勒国人。)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像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罗缩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禳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这个曲调一般认为在唐以前的北周时已传人中原,初唐时浑脱舞曾盛行一时。

1、《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周邦彦这首也是流传千古的佳作。

2、《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第一名当之无愧!

3、《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这首词用“平”“烟”“萋萋”,状草之形;用“碧”“嫩”“翠”,状草之色;又用映衬手法传写出草之神与情,或实或虚,都鲜明如画,历历在目。词中抒写了作者初仕的得意情态和后来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心绪,但都非常含蓄,只是在精心描绘的意境中微微透出。

4、《苏幕遮·柳飞绵》

张先

柳飞绵,花实少。镂板音清,浅发江南调。斜日两竿留碧□。马足重重,又近青门道。去尘浓,人散了。回首旗亭,渐渐红裳小。莫讶安仁头白早。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

最后一句化用“天若有情天亦老”,用笔自然,不着痕迹。

5、《苏幕遮·暑笼晴》

苏轼

暑笼晴,风解愠。雨後馀清,暗袭衣裾润。一局选仙逃暑困。笑指尊前、谁向青霄近。整金盆,轮玉笋。凤驾鸾车,谁敢争先进。重五休言升最紧。纵有碧油,到了输堂印。

苏轼词作中,《苏幕遮》是其数量较少的作品,此为其《苏幕遮》中的代表作。

6、...

查看更多
2 周邦彦写荷花的词《苏幕遮》赏析,还有哪些写荷花的诗词呢?你知道几首
周邦彦的词
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

每个时节都有每个时节的花卉,三月牡丹,六月荷花,九月桂花,腊月菊花,每一种花卉在各自的花期映着各自时节,装点了世界,更妆点了几千年的国学文化。

大暑时节,炎热七月,在一片沸腾的世界里,荷花是如此的清雅、如此的从容、如此的娴静的绽放着。那满池的荷花,不止开在了夏天,更开在了每一个文人的心间。

对姜夔来说,荷花是“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对苏轼来说,荷花是“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对李清照来说,荷花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对纳兰容若来说,荷花是“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除此之外,更有5首“荷花”诗词,堪称妙绝。

宋·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如果说最美的荷花词,周邦彦的这首,绝对首推第一。这首词虽然主要描写的是思乡的情怀,但是对荷花的描写非常惟妙惟肖。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雨过天晴,荷叶上的水珠刚刚被晒干,水面平静、荷叶清圆,荷花亭亭静立,微风鼓荡,一一摇摆,缓缓读来清新自然、动静相宜。

这首词的妙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价说“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梅尧臣在艺术上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这首词用“平”“烟”“萋萋”,状草之形;用“碧”“嫩”“翠”,状草之色;又用映衬手法传写出草之神与情,或实或虚,都鲜明如画,历历在目。词中抒写了作者初仕的得意情态和后来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心绪,但都非常含蓄,只是在精心描绘的意境中微微透出,让读者于言外得之,因此这是一首较好地体现了作者自己的艺术主张的佳作。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其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在所有的关于荷花的诗篇中,作者以为杨万里的这首写得最为妙极,也最家喻户晓。当面对一池荷花,微风徐徐,香气远播,料想每个人都会想起、并吟咏起这首诗来。

这首诗以“毕竟”开篇,看似突兀,实则大气,让人瞬间领悟到了西湖之美。后两句,层层叠叠的荷叶、明丽娇艳的荷花、晴空万里的蓝天,诗画结合,令人叫绝。

汉·佚名《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查看更多
3 周邦彦的一首名词《苏幕遮》,苏幕遮的词牌名是怎么来的?
周邦彦的词
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

苏幕遮亦称乞寒节,是龟兹国每年都举行的盛大节日,在这个祈求冬天寒冷,天降大雪,来年水源充足的节日上歌舞。今人考证,苏幕遮是波斯语“乞寒节”的音译,初译“飒莫遮”,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在古龟兹国,苏幕遮是指一种浑脱舞,此舞出自伊朗,由龟兹传入高昌及中原。

《唐代》一书援引慧琳释苏莫遮帽云:“苏莫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莫遮。此戏本出自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据学者考证,“浑脱”是“囊袋”的意思,原指用牛羊皮制成的革囊,可作渡河的浮囊,也是西域游牧民族用以盛水或奶的工具。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故称之为“泼寒胡戏”,而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上,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索,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攘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此为驱鬼一说。

此戏在龟兹每年七月初举行,不分昼夜,连演七天,载歌载舞,鼓乐喧天,胜过欧洲罗马狂欢,是东方式的狂欢盛典。参演人员戴着假面,表演野兽、鬼神、罗刹、恶魔的各种动作。这是一种头戴毡帽或假面,形体裸露,互相泼水,祈福禳灾的群众性街头舞蹈活动,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街舞和假面舞。

《苏幕遮》于唐代传入中原后,轰动京城,对中原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受到几代帝王的喜爱和文人的讴歌。初唐时浑脱舞曾盛行一时,教坊还根据龟兹国的音乐编写过乞寒节的歌舞。武则天和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都爱看《苏幕遮》,唐人写的关于苏幕遮歌舞的诗词数量非常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等都有描述。唐人张说遗有《苏摩遮》诗,其诗题下注云:“泼寒胡戏所歌,其和声云忆岁乐。”由此可断定“苏莫遮”是乞寒戏时歌舞之调名,但是这个曲调一般认为在唐以前的北周时已传入中原。据记载,北周静帝宇文衍就在宫中观看过《乞寒胡戏》。《旧唐书·中宗纪》载,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御洛城南门楼观泼寒胡”,又景龙三年(709年)十二月“令诸司长官向礼泉显坊看泼寒胡戏”。

到了宋代,苏幕遮成了词牌名,又名“古调歌”“云雾敛”“鬓云松”“鬓云松令”等。以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无变体。周邦彦《清真集》入般涉调(黄钟羽)。周邦彦词有“鬓云松”之句,故又名“鬓云松令”。此调为重头曲,每段由两个三字句、两个四字句、两个五字句和一个七字句组成,句式富于变化,韵位适当,调情和婉。

周邦彦词写夏景的一首词《苏幕遮》写到:“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宋人多以此调抒写闲适情趣,亦用以酬赠友人。


查看更多
4 周邦彦的经典诗词《苏幕遮》没有提到她,另一首《点绛唇》充满悔恨
周邦彦的词
苏幕遮周邦彦

周邦彦是北宋诗词大家,他不但精通诗词,还精通音律,所以比苏轼还能得美女的欢心。苏轼的诗词成就当然在周邦彦之上,但是在音韵方面是万万及不上周邦彦的,轻吟浅唱,还是周邦彦、柳永的好。周邦彦也因此得到了李师师的倾心,只是碍于宋徽宗,两个有情人没能成为眷属。在周邦彦的老家,还有一个人,深深爱着周邦彦。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在这首著名的《苏幕遮》中,却并没有写到她。

等,等不到周邦彦的人,盼,盼不到周邦彦的信,她只好死心了,嫁了别人。周邦彦爱过她的,只不过后来身不由己,又遇到李师师,就暂时忘记了。晚年,周邦彦回到苏州,见到了她妹妹,说起她的往事,周邦彦回忆起这段爱情,黯然伤心,颇感悔恨,写下了这首《点绛唇》。

辽鹤归来,故人多少伤心事。短书不寄,鱼浪空千里。凭仗桃根,说与相思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风泪。

“辽鹤”,比喻白头,说明自己上年纪或者饱经沧桑,宋词里很多人用“辽鹤”比喻白头。头白归来后,说起了故人、伤心事。有一首唐诗写道,“云雨纷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还相见,重上襄王玳瑁筵。”诗人也是二十年之后,头白重相见,但还可以重诉旧情的。周邦彦归来以后,人家早就嫁人,想重叙旧情是不可能的了。通过她妹妹,才了解了她的情况。

周邦彦是比较悔恨的,“短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他责怪自己,没有给她寄书信,没有向她表达思念。因为大雁能南北飞翔往返,而天下的水是连通的,理论上鱼儿也能游到任何一个地方,所以,古人最初就想象着,让大雁、鱼,帮自己传达书信。实际上,唐宋的驿站,就是后来的邮局,传书寄信,并不困难的。不是寄不了,是周邦彦没给她寄,所以说“空”,空有千里鱼浪,却没寄给她一封短信。

这确实要怪周邦彦的,他没忘记人家,但也没联系人家,他或许以为人家等着他是理所当然的。这“理所当然”四个字,每次看到,我的心里都一阵酸楚。周邦彦当时并没有想过,那个等着他的人心里有多难过,也不会想到她嫁给别人时有多么不甘。周邦彦如果寄出一封书信,结局可能就改变了,至少能安慰她的思念。人们只有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这一点吧。

现在,自己拄着桃木拐杖回来了,这一腔思念一生情,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可是说给谁听呢,她已经嫁人了,只能说给桃木拐杖听了。“愁无际”,“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含有悔恨、也含有悲伤、或者还有对她的心痛与怜悯。“旧时衣袂,犹有东风泪”,当年的衣服上,还有悲欢、思念的泪痕。这旧泪痕,也可以看出周邦彦是爱过她的,只是,他没处理好这件事情罢了,造成两个人的痛苦。

周邦彦这首《点绛唇》,她看到了,并为此伤感、哭泣了数日。当初如果收到一封信,她或许就能坚持下去了,这首《点绛唇》,来得太晚了。“爱情保鲜靠表白,爱...

查看更多
5 周邦彦著名的的词《苏幕遮》,写荷花到底写的有多好?姜夔的两首都比过他的一首
周邦彦的词
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

张晓风在《一一风荷举》里说:世间万物,或如荷花,或如橘柚之花,皆各有其芳香郁烈,而我是那多事的风,把众香气来作四下播扬。

七月,荷花开始盛开时节。荷花不仅花大色艳,清香远溢,凌波翠盖,而且它还是清丽脱俗,品德高尚的花卉。那么,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是如何描写荷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番吧。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念我,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段落极为分明。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

仔细读周邦彦的词,虽说多是男女之情事,但提到写景之句,真是叫人心里灵动,寥寥数语,捕捉风貌,达到传神之境,令人拍案叫绝。此篇便是典型例子。

一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出荷之神韵,有种登峰造极,后人难越之势。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荷之美,本来就是超凡脱俗,经水而出,沐浴水之灵气,而这一“举”字更是点睛之笔。

“举”字含有力度,即便是在风中,也是健壮的,而健壮中又充满妩媚,风之拂动,荷之轻舞,艳而不妖,自有清秀之力。

这首词风格清新活泼,境界淡远高超。周邦彦的词以典雅著称,又被推为集大成词人,其词作固然精工绝伦,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实尤为其词作之牢固基础。

在诗词创作中,也是这样。著名学者王国维在评价宋代婉约派大词人周邦彦时,就说:周邦彦多数词作乃“娼妓之作”,过于浮艳轻薄,没有品格。但是,王国维对周邦彦的其中一首词却青睐有加。这是为什么了?

王国维评价说,美成《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曾说周邦...

查看更多
6 读周邦彦的这首词《苏幕遮》,盘点还有哪些咏荷花,思乡的诗句
周邦彦的词
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以“耳、目”感知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于赤壁之下乐享大自然的赠予。人类通过感官感受自然之美,文人们吟诗诵词,常以自然风物入诗,使“景物”摇身一变,成为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意象”,使得“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读懂诗歌中的“意象”,使这些“意象”不再只是空洞的符号,便成了鉴赏诗歌的突破,这就要求我们调动自身的感官,紧随诗人的感官,充分的“以意逆志”体察诗人因景生情的感发。

读周邦彦的《苏幕遮》,上阕写景,作者便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官。“燎沉香,消溽暑” 溽暑潮闷,焚沉香以消解,随着香烟袅袅,入于鼻息,那百无聊赖的烦闷渐消,不觉心旷神怡。词人由嗅觉下笔,继而转向听觉与视觉所得,鸟雀呼唤着新晴,于拂晓时分在屋檐下东张西望。“呼”以声音上的“动”写出了鸟雀的得新晴之欢。“窥”以鸟雀的灵动之姿,使词中之画面富有动感。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雨宿荷叶,未能在昨夜与云雨共赴这一池碧波,初阳蒸腾,宿雨上入云霄。田田的荷叶出水很高,被俊秀挺拔的荷茎托举于风中。风过之处,荷叶翻飞。视觉所见之“动”景,尽显荷亭亭玉立之姿,这几句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而文人爱荷亦吟咏不绝,如: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的《小池》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李白《古风》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词的下阕。“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词人直抒胸臆,表达羁旅思乡之情,情到深处究竟该如何表达?词人另辟蹊径,采用对面落笔(又称主客移位,为虚写之特例)的手法,通过写“五月渔郎相忆否”想象“渔郎”是否思念自己,来表达自己对家乡亲朋的思念。这种手法在诗歌中屡见不鲜。也是高考的主要考点之一,如: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

查看更多
7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美到窒息三首《苏幕遮》,你更喜欢哪首?
周邦彦的词
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

诗词之美,美在惊鸿一瞥。那是“一回首,便成永远”的感动。如此品读诗词,给自己一个解读的方式。

古代文人一经入仕,便身不由己,离家万里,竟成常态,四处奔波,时有黯然神伤。于是思乡这种难以排遣的情绪便在唐诗宋词里生了根,有些扑扑拉拉的,成了片。每遇斜阳照晚,或是秋风拂面,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一时酒后难安,作下诗词来,留传千古。

古人写过无数《苏幕遮》,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小时候我们都读过的,不过名气最大的自然是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令人爱不释手,再加上梅尧臣的《苏幕遮·草》。这3阙词便是小编眼中古人填写的最美的3阙《苏幕遮》,满满诗情画意,美到窒息。

1、《苏幕遮·燎沉香》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主要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古人没有空调,他们斜倚窗前,看窗外水面清圆,荷花微微挺立,听鸟雀歌鸣,跳跃于重檐栏杆。一阵风吹过,卷起还未消尽的雨疏风骤,伴随着案几上寥寥升起的沉香,难道不会有夏木阴阴正可人的感觉吗?

在高中课本上读到这首词时非常感动,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生命中无意的宁静就这样被周邦彦道出了,那种美妙的画面感就这样通过这富有韵律感的诗词呈现在我们面前了,这阙词真是太精致了。

2、《苏幕遮·怀旧》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苏幕遮》是范仲淹在出使西北边塞时,面对西夏强敌时,一时思乡情切,随而成词。

因是秋天,看黄叶飘飘,蓝天高远,那秋天的色彩流动的状态,和那水面的波纹融为一处,那山水那树木都在那空灵的水面上,显得更加苍翠,一片寒烟笼罩,山与斜阳天与水融为一处。不解思乡情的野草竟向远方生长着,一直蔓延到了天尽头。

这里是在写境,是一个阔大的,无边的辽远的感觉。有气象,像他写的《岳阳楼记》亦是如此。只见“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便是何等的胸襟。

这阙词上阙写景,其实寄情。悠悠乡思离情,在芳草天涯的景物中暗暗透出,不知不觉中叫人入境;下阙写情,其实寄魂。思乡却不颓废,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俗套,开一代豪迈词风。

3、《苏幕遮·露堤平》北宋·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庚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

查看更多
8 周邦彦的词《苏幕遮》赏析,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流传千古的佳句是哪句
周邦彦的词
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

周邦彦,字美成,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一度极具盛名。多富才情,精通音律,尤以语言工丽著称,被后人称为“词家之冠”。他所作词调很多,但作品多以闺情、羁旅为主,咏物之作也可见,语言清雅而缜密,可谓婉约词之集大成者。不过,周邦彦的为人个性可被分为两个阶段,即少年时期的才情疏狂和中年之后的沉郁顿挫。

宋神宗元丰六年至哲宗元祐元年这几年间,周邦彦久居京都,虽然在政治生涯上节节高升,但是繁华的京都终究给不了他归属感,他的内心,对故乡充满着想念,于是在这个五月,他看着荷花开放的情景,不禁又联想到故乡的夏日,故写下了这首《苏幕遮》。

《苏幕遮·燎沉香》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在这首词中诗人沿用了词中最常见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写法。上阕中,诗人描写了此时京都的夏日之景。京都之夏是炎热的,但是,古人说道“心静自然凉”,首句之中,诗人便道“燎沈香,消溽暑。”在这个夏日,点上沉香,在沉香散发出来的气味之中,他平静自己的心情,来度过这一日的炎热。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三句不仅是本篇的佳句,更可以说是周邦彦词作中最妇孺皆知的名句。“初阳干宿雨”与上文的“溽暑”相照应,雨后水汽蒸发,夏日灼灼,自然是潮湿复炎热,但终归是晴了,况周邦彦尚有消暑之香,并不以之为虑。反而因天晴,而得幸赏荷。荷叶圆润而青翠,层层叠叠的一大片,微风过处,更显亭亭玉立。一个“举”字似将荷叶写活,显示出藏身水下的根茎的力度美,与水面上随风摇曳的圆荷的阴柔美,相映成趣。无怪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之:“‘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借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昨夜方雨,今日便晴,屋檐下的鸟儿,在拂晓时分便迫不及待的呼唤分享着这个晴日,昨夜留在荷叶上的雨水,已经被初出的太阳晒干,荷花清润圆正,正迎着清晨的风,挺拔的立在水面上,荡漾着,犹如身姿曼妙的美人在起舞。而这美人,像极了诗人故乡的江南女子。

上阕,诗人刻画的是一幅清新美丽的夏日之景,鸟儿活泼可爱,荷花亭亭玉立,然而在这风景之下,诗人所追求的却是一个“静”,因为远离故乡,夏日的美,对他来说,欣赏喜悦之外,更多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水乡的美人正如这眼前荷花,而家乡的荷花,此时,也开放了。

诗歌的下阕抒情,写梦回家乡,诗人开始直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羁旅生活已久,“吴门”虽小,但在诗人心中却是最美丽的故乡,诗人在此句中,询问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虽然此时正是他事业的上升期,但是对于功名,其实,诗人早已经厌倦了,比起封侯拜相,他的心魂,更多的系在自己的故土之上。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