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攻伐之中,可以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实力最弱的蜀汉频频出兵北伐。虽然说这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是其实主要还是蜀汉为了骚扰曹魏,避免曹魏休养生息,因为一旦如此,蜀汉必定会被曹魏给收拾了。以及北伐是蜀汉先帝刘备的遗愿,匡复汉室是蜀汉一代人的情怀,也就是说只要蜀汉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不会放弃北伐。
但是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而这之后的姜维更是九次北伐,但结果都是一样的。在诸葛亮五次北伐之中,其实有两次都是十分有机会的,但是一次被马谡给耽误,另外一次是被刘禅给耽误,其余几次都是因为同一个问题而撤兵。
对于诸葛亮北伐,其战术上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但是诸葛亮却犯下了三个致命的错误。第一个就是没有做到人尽其才,第二就是没有肃清朝堂的奸佞力量,第三就是《隆中对》的局限性。这三个问题都一直伴随着诸葛亮的北伐,所以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是无功而返。甚至在姜维北伐过程中,还出现了宦官酿祸的悲剧。
诸葛亮第一个错误就是事必亲为,没有做到人尽其用,简单来说蜀汉还是有不少人才的,但是诸葛亮这个人没有同刘备一样举贤任能。诸葛亮一开始只培养一个马谡,而马谡其人缺点是很多的,街亭这么重要的地方,诸葛亮没有任用一个经验丰富的将领去把守。马谡充其量可以当个参谋,但是战场上的事情还是得看有经验的将领的,所以最后街亭失守,诸葛亮好好的北伐大局被扭转。最后诸葛亮斩了马谡,想起来刘备临终前的话,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而且第一个错误还表现在诸葛亮不用魏延上,当时蜀汉无人可用,张苞等将领都战死了,所以这时候应该大胆启用魏延这样的老将,用魏延去培养新的一批将领,虽然魏延有反骨,但是只要时机恰当,除掉魏延也不是一件难事。而诸葛亮犯下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没有肃清朝野之中的一些奸佞,比如在第三次北伐时,刘禅听信谗言,将得胜的诸葛亮紧急召了回来,原因就是受到了曹魏的离间,这也断送了一次绝佳的机会,所以这是诸葛亮的第二大失误,没有在朝中任用可靠的臣子。
第三个错误是在《隆中对》中就犯下了的,荆州和益州相隔千里,所以想要荆州的话必须分兵。而东吴不会坐视蜀汉拥有荆州,因为荆州是江东的屏障,任何势力拿到荆州都是悬在江东头顶的剑。也就是说诸葛亮即想拿到荆州,但是又希望可以同东吴结盟,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而且千里之外的钳形攻势能不能奏效,这是有很大疑问的,因为蜀汉实力本来就不强,还分兵三处,实在是不能把兵力集中,一旦任何一点有失,那么必然会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按照当时的形势,蜀汉就应该全力保守益州,保存实力在图打算。
司马懿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听到诸葛亮事必亲为时,一语就道出了诸葛亮犯下的错误,司马懿认为蜀汉臣强君弱,蜀道又限制其粮草供应,孔明虽然有管仲之才,但是却施展不出来。司马懿一直都诸葛亮北伐是看的很透的,知道蜀汉长久下去就会受困于粮草,因为荆州不在蜀汉手上,加上刘禅不是英明之主,所以只要时间一长,蜀军无论取...
查看更多与“为何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都会败北?司马懿早就道破出了原因”相关的文章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里面有这样一句名言:“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而刘备作为三国里面的“幸运儿”,自然都将两人收入帐下。但是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像此话说的那样,刘备虽然三分天下有其一,但就地理位置来说,刘备所占据的巴蜀之地,断然不可与曹操辽阔的北方和孙权江东之地相比。
当然了,这只是以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三地的综合考量而说的。其实汉中之地,其战略地位还是挺高的!话说回来,虽然刘备拥有两人,但最终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而只是占据一隅之地。但不管怎样,刘备也算是成功了,而他的成功自然也离不开两人的辅佐。特别是诸葛亮对刘备的帮助最大!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刘备的崛起与诸葛亮还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对于白手起家的刘备来说,最开始所能依靠的只有关张赵三员虎将,虽然这三人是公认的“万人敌”,但是打仗从来都不只是单靠武力就能致胜,在很多时候,打仗是需要谋略的!
在诸葛亮加入之前,刘备部整体呈现武强文弱的特点,这使得刘备即便在打下一处城池之后也待不久,其中徐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来诸葛亮到来之后,正好弥补了刘备的这一短板,为刘备完成逆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刘备终于夺取荆州,随后便发兵挺进汉中,将自己的“皇兄”刘璋的地盘占为己有。公元223年,刘备正式称帝,史称汉昭烈帝。但是在随后不久,刘备便举大军征讨东吴,最后大败而归,在白帝城草草留下遗训便去世了。
刘备去世之后,由刘禅继位。身为丞相的诸葛亮,也不敢违背刘备临终的嘱托,一边辅佐刘禅,一边则筹划着北伐大计。但这里我们说明一下,从正史中来看的话,刘备临终并没有让诸葛亮北伐,而是让“李严”在守卫城关的同时伺机选择北伐,诸葛亮只是作为丞相掌管国内各项政事。但是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并没有按照其意思来,而是不断地将大权收入自己手中,从而架空李严。最后蜀国的军政大权都尽归诸葛亮之手。
最后,诸葛亮打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五出祁山,北伐中原。但其结果都是无功而返。即便在这一过程中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从全局来看的话,诸葛亮北伐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只是做无用功而已。
而归结下来的话,诸葛亮北伐失败大致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没有稳固的政权基础
我们知道,在刘备死后,后主刘禅懦弱,而早期跟随刘备的一些将领也都相继去世。蜀汉政权的核心统治力量大为削弱。此外,在诸葛亮执政时期,蜀汉内部矛盾重重,文臣武将相互倾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诸葛亮的北伐。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杨仪和魏延之间的矛盾冲突。
杨仪很有能力,但是为人却很狭隘,不能顾全大局。而魏延虽然勇猛过人,是位不可多得的将领,但是为人却刚愎自用。在当时,他们二人一文一武都是诸葛亮手中最得力的干将。但他们两人却始终不能协同合作,反而处处掣肘。当然了,一个团队里面,队员出现矛盾和争执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这个时候只需要领导来进行调节一下就可以了。但偏偏诸葛亮就不进行调解,反而处处支持杨仪而轻视魏延。
特别是在...
查看更多与“为何诸葛亮五次北伐,五次都无功而返?看这其中的原因你就明白了”相关的文章
昭烈帝刘备在猇亭一战大败,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刘备也病倒在白帝城。临终前,将蜀汉政权,以及幼主刘禅托付于诸葛孔明。诸葛亮平定南蛮后,上出师表,决定北伐中原。
诸葛亮于是从汉中起兵,一出祁山。他令赵云在斜谷做疑兵之势,自己率主力进攻祁山方向。诸葛亮连连夺城。起兵不足一月连夺天水,南安,安定,并且收服大将姜维。马谡讨令据守街亭,他既不听诸葛亮安排,也不听王平劝阻,执意在山上扎寨,结果街亭丢失,诸葛亮用空城计才勉强脱身。所有的战绩,功劳,全部功亏一篑,一出祁山就此告败。蜀汉大军休整了今年后,诸葛亮再上出师表准备二出祁山。
这一次,在诸葛亮出兵前,给吴国孙权写信,请他发兵曹魏。吴国周鲂一个苦肉计,断发骗曹休,曹休大败。诸葛亮发兵陈仓。陈仓守将是司马懿推荐的郝昭郝伯道。陈仓城是郝昭临时筑起的一座坚城,诸葛亮围城攻打数日不下,魏延,王平等将接连夺城,无济于事。诸葛亮大兵到此一个月,毫无进展,粮草也接济不上,再后来,援军王双到达陈仓城,诸葛亮无奈,只得撤兵,但却设计诛杀王双。二出祁山再次告败。
司马懿挂帅大都督,统兵四十万,兵发汉中。诸葛亮早就预测到自己攻打武都,阴平,司马懿必定派兵增援。于是诸葛亮将计就计,在两下埋伏人马,司马懿大军一到,一起冲杀,将郭淮围在中间。小将张苞太过于心急,想要活捉郭淮,于是催马上山追赶,马匹常年在平原作战,不善于走山路。一个马失前蹄,把张苞摔入山涧,口吐鲜血不止。诸葛亮赶忙派人把张苞送回成都养伤。不久后,从成都传来张苞的死讯,诸葛亮口吐鲜血昏厥倒地,自称暂时不能理事,于是大军撤回汉中,三出祁山也就此结束。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蜀军包围祁山,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远路而来,粮草一定接济不上,因而坚守不战。诸葛亮也是十分心急。军粮延误了十五日才送到,诸葛亮十分生气,按军令,延误三日就当斩。但是押粮官苟安是李严的侄子,诸葛亮仅仅打了八十军棍,险些打死苟安。苟安怀恨在心,投奔司马懿,司马懿叫苟安回成都散播谣言说诸葛亮有意造反,早晚必取代刘禅。刘禅听信谗言,把诸葛亮调回成都,自此四出祁山告败,苟安逃跑。
234年春,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大军出斜谷 ,大军扎寨眉县。司马懿和诸葛亮打持久战,坚守不出。不久,李严给诸葛亮来信,信中写到,江东孙权起兵十万进攻汉中,诸葛亮将信将疑,但是无奈只得撤兵,回去才知道,李严谎报军情,遂贬为庶民。五伐中原落空。
诸葛亮这五次失败,看似是外因,实际上失败是必然的。诸葛亮从汉中起兵,攻打远在天边的魏国,再加上蜀汉道路及其难走,粮草绝对是个大问题,只要司马懿坚守不战,不出一个月,诸葛亮必然会因为粮草而撤兵。表面上诸葛亮把蜀国治理的有多么好,民殷国富,路不拾遗。
实际上诸葛亮每次出兵都要大伤民财,蜀国国力非常空虚,本来就经不起折腾。相反,魏国才是真正的民殷国富,粮草堆积如山,国力十分雄厚。因此,诸葛亮北伐中原必败。
查看更多与“为何诸葛亮五次北伐都失败了?这个因素导致他北伐必败”相关的文章
三国时刘备占据西川,与其祖宗刘邦一样也处于一个有利形势。当年刘邦也被封为西川王,后来从巴蜀起兵,攻克长安,完成了汉朝奠基之战。但刘备比刘邦当时条件好很多,为何诸葛亮五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
《三国演义》说诸葛亮是六出祁山,其实真实资料并非6次,而5次北伐,而五次北伐中只有第一次与第五次规模较大,其他都是局部冲突而已。对诸葛亮失败的原因,后人认为诸葛亮没敢走险招,没有按照魏延“子午奇谋”,直接攻克长安。魏延认为,蜀汉北伐致命的原因是粮草供应不上,因此与曹魏打不了消耗战,只有出奇兵,直接从子午谷出兵攻克长安,就会取得胜利。难道诸葛亮真如魏延所说缺粮吗?诸葛亮北伐失败因为没用魏延之策而失败吗?
第一,国力不济
后人对诸葛亮没有听从魏延之策感觉可惜,认为诸葛亮用兵太稳,不敢用险兵。而历史上刘邦就是一个“赌徒”,刘邦敢于赌,最后赌赢了。但刘邦面对是形势,与诸葛亮面临的形势不同,不能简单作对比。
以诸葛亮的能力,如果用出子午谷奇兵偷袭长安之策,他肯定考虑过,但之所以不用,诸葛亮也充分考虑的蜀汉的国力,魏延只是考虑作战中的消耗,而诸葛亮是站在全局上的一个思考。
从蜀汉国力看,比曹魏要弱很多。据史料记载,蜀汉虽然比400多年前的刘邦时期要强很多,但在东汉末期,蜀汉位于西南,还属于蛮荒地带,人口并不多。刘禅投降曹魏时,蜀汉有120多万户民众,蜀汉军队有18万。而120万人口养活近20万的军队,这个负担很重了。而且120万人口,并不都是成年健康的人,除了官、吏、兵以外,还包括老、弱、病、残、幼、女等人口因素,因此真正有能力供应这18万军队的民众更少了。
从蜀汉军队的现状来看,诸葛亮北伐不可能全部把军队带走,一些军队还要防守重要部位,比如成都、江州等重要城池需要3万人防守,而边境地区则需要7万余人,那么让诸葛亮真正带出兵的兵力也就不到10万人。这10万人如果不顾及伤亡的话,只会越打越少,对诸葛亮就不会有利。因此诸葛亮选择一条伤亡较小的北伐路线是可取的,这也是保存实力无奈之策。老人家曾对游击战有过精辟的论述“得地失人,人地皆失。得人失地,人地皆得”。这句话与诸葛亮当时处境一样的,没有人王朝就不会有存在基础,只要有人在,北伐总有一天会成功。
从曹魏的实力看,曹魏占地面积大,而且地处中原人口稠密地区,人口是蜀汉的10倍,战争潜力较大。以诸葛亮的实力,不可能一口吃掉。而长安是曹魏西部重要屏障,不可能让诸葛亮轻易夺取,即使夺取了,曹魏必将派重兵再次夺回,而蜀汉兵力根本无法与曹魏大军对抗,如果不撤出长安,必将毁灭。
关中地处平原之间,此地并没有任何险要防守这地,在这里战争就会出现对打战争状态,谁的实力强谁占优。
另外,蜀道艰难,运粮绝对是问题。而曹魏坚壁清野的方式,也让蜀汉无法及时补充给养。即使攻下长安,粮食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就不可能长久守下去。如果曹魏大军再来夺取长安时,蜀汉境地就危险了,蜀汉军队不可能固守。...
查看更多与“为何诸葛亮北伐五次都会失败呢?其实北伐失败的原因就三点”相关的文章
熟读《三国演义》的诸位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才,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话,刘备建立蜀汉也就无从谈起。公元208年,刘备刚刚把诸葛亮请出山,诸葛亮就使出了“火烧博望坡”的妙计,让曹军损失惨重。而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主持蜀汉朝政,5次出兵北伐中原,虽然都无功而返,但是却也让曹魏惊惧不已。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诸葛亮5次北伐曹魏全部失败了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诸葛亮这5次北伐失败的原因。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由于任用马谡导致街亭惨败,无奈之下诸葛亮无功而返;而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又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敌郝昭,无论诸葛亮使用什么计谋,都没办法攻克陈仓,很快蜀汉军队的粮食就吃完了,于是只好退兵。
只有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攻占了武都、阴平两郡,这才使得蜀国的领土面积有所扩张。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包围祁山,眼看就要攻下,结果李严因为运粮不足,所以蜀汉军队只好撤退。总结前4次北伐的经验教训能够看出,有2次北伐都是因为蜀汉军队粮草不够才撤军的,因此在第五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才会稳扎稳打,命令士兵屯田,和魏军打消耗战,最终病逝五丈原。
不过在56年之后,陈寿终于写完了《三国志》,对于诸葛亮失败的真正原因,陈寿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虽然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最初目的是美好的,这样一来蜀国可以转移国内矛盾,并且继承刘备先帝的遗愿,但是长期的穷兵黩武也让蜀国国内产生了民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效果就开始下降了。这个时候,如果诸葛亮肯换一个方法来打击曹魏的话,才能再次复兴汉室。”
陈寿的意思是说,如果诸葛亮采用固守的方法让蜀汉休养生息的话,以蜀国的地理优势,防守50年是绰绰有余的,到时候坐等魏国内部发生政变,到时候趁着魏国内乱的时候出兵,才能够真正取得北伐的胜利。
与“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在哪?他北伐一共失败了几次呢”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