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1、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2、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3、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4、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5、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也。
6、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8、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1、势利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12、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13、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4、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忍。
15、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6、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
17、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18、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9、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
20、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
21、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2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23、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2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
2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6、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9、夫志当存高远。
30、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诸葛亮
31、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32、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33、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刘备
34、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6、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诸葛亮
37、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
3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39、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查看更多“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三十六计·瞒天过海》。”在写作的时候我们通常都要引用到名人格言,优秀的名人格言能够帮助我们坚定自己的选择。这篇名为“诸葛亮名言”的文章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这些句子旨在满足您获取必要信息的需求!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名言是诸葛亮告诫我们,在做事情时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和原则,才能取得成功。
2、民族国壮志豪情,史诗英雄伟精神!
3、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三国·蜀)
4、诸葛亮的性格特点用四词语表述为:足智多谋、胸怀坦荡、忠贞不渝、善于计谋、精通兵法、运筹帷幄、济世爱民。
5、当下若不努力,何以待来日?这句名言想表达的是,只有今天努力奋斗,将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6、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
7、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冶性”。八、他告诉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的传递了讯息。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8、"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所保留,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才能,而是在合适的时机行动。
9、诸葛亮,三国蜀汉名臣,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平生都驱驰在救国救亡的道路上,将毕生之心力尽皆抛洒在蜀汉的每一寸地盘上,真正做到了他本身在《出师表》中说的“诚心诚意,死尔后已”。毋庸置疑,诸葛亮已经成为了忠诚的化身,深受后世人敬仰。
10、【拼音】:zhōngchényìshì
11、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诸葛亮《将苑·逐恶》)。
12、眼前的好处和看它便宜,时间由物质和看它的信。
13、世看中国众志城,创造历史创未来!
14、三分筹策基荆楚;两表精成泣鬼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既生瑜,何生亮。
15、臣本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
16、——阿·奥斯汀13、四书五经入庭训,儒行月令记燕居;所谓礼仪者,学之端也。
17、行动证凡铸伟大,一路春风路高歌!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话表达了只有面对困难和忧虑,才能真正成长和获得幸福。
19、其贡献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也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虚者虚之,...
查看更多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诫子书”原文中,诸葛亮以个人经历为依托,强调廉洁奉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他坚信只有诚信,宽厚,勤奋,这些品性,引导做人行事的方向,才能经受共和国的历史磨练。同时,他也强调,成事在人,人在读书,倡导读书识字、勤奋自治的观念,反映出他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气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像黄叶一样)枯老衰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困守在自己破败的房子里,那时再悔恨难道还来得及吗?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注释
⑴诫:警告,劝人警惕。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⑷养德:培养品德。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⑺才:才干。⑻广才:增长才干。⑼成:达成,成就。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⑿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
查看更多"对于回应您的需求,我们特意整理了诸葛亮的名言警句,以期能够让您获得更多启发和思考,名人格言的力量也能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希望这些句子对您有所裨益!"
1、君子有力而不凶,生气而不生气,忧虑而不害怕,快乐而不快乐。
2、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3、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4、治理国家就像治理身体:治理身体的方式,必须在精神上;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是为有价值的人民服务;就是叫神复活,为要存活,为要寻求安稳。
5、先帝创业未半把十有中道崩殂,今有不下自这只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来年水失来用秋也。不当侍卫来年水失来用臣不懈于笑第,忠志来年水失来用到说忘下可于样道里者,盖追先帝来年水失来用殊遇,欲报来年水失来用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到说来年水失来用的看作,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天时义,以塞忠谏来年水失来用年于也。
6、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7、思者,正谋也;虑者,思事之计也。非其位不谋其政,非其事不虑其计。
8、学者的朋友,温不增华,寒不换叶,能四倍不死,历险记而坚。如果你想学,你就得学。如果你想学,你就得学。如果你想学,你就得学。
9、不要让整个国家处于戒备状态。
10、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诸葛亮《君臣第二》)。
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住口!和任成耻小界声好时觉贼,岂不知你把下用为样别道里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你把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还作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用为样别道里旨,兴任成讨贼,你既为谄谀用为样别道里臣,只可潜自的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界声好时觉面前妄称你把声往!皓首匹后夫是?苍髯小界声好时觉贼?你即过看命归九泉用为样别道里下,届时有地格面第夫去见汉朝二就得在往如代先帝?! ----《小界声好时觉版然么国演义》
13、丈夫参与办公室,聚集公众思想,广泛的忠诚也有好处。
14、眼前的好处和看它便宜,时间由物质和看它的信。
15、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诸葛亮《将苑·将弊》)。
16、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诸葛亮《纳言第四》)。
17、孔子问心无愧,周公问心无愧,所以它成了一件杰作,为后人奉为神圣。
18、一个士兵游行的目的是为他是一个英雄,严格惩罚他,教他的艺术文学和武术,练习的艺术公司,温柔,仪式和音乐的艺术实践,培养本诗集。
19、政府是基于人民,而不是装饰。
20、夫知 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
查看更多“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 - 林肯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 爱默生 “往前走,不要回头看。” - 华盛顿 “成功的秘诀在于始终坚持。” - 爱因斯坦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雷锋 “永不放弃,勇往直前。” - 罗斯福 “行动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心静如水,行云流水。” - 孔子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孟子 “草木无情,有情则灵。” - 庄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李白 以上是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名人格言,它们激励着我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希望它们也能激励到你,让你有新的收获和启发。
1、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南征教》)。
2、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3、思者,正谋也;虑者,思事之计也。非其位不谋其政,非其事不虑其计。
4、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诸葛亮后《出师表》)。
5、知有所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诸葛亮《兵法》)。
6、当然有意义了,诸葛亮的话对今天的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7、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诸葛亮《将苑·将弊》)。
8、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诸葛亮
9、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10、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诸葛亮《治乱第十二》)。
11、图以于易,为大于细。诸葛亮2、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诸葛亮
12、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诸葛亮《治人第六》)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14、纳言之政,为之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诸葛亮《纳言第四》)。
15、不一爱一尺壁而重一爱一寸一陰一,时难遭而易失也。
16、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17、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合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诸葛亮《又诫子书》)。
18、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诸葛亮
19、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诸葛亮
20、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
21、三分筹策基荆楚;两表精成泣鬼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既生瑜,何生亮。
22、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
2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查看更多教师事先规划好每堂课的教学课件是必不可少的,每位教师都对编写教案课件很熟悉。教案是评估和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那么如何快速地撰写出优质的教案课件呢?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分享了一篇关于“诸葛亮课件”的文章,相信它会给您带来愉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能力目标
运用第三人称叙述及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学习这种方法。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对人要讲诚信,对坏人要用智谋,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侯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侯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了解的有关诸葛亮的资料。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学生自由读文。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等问题。
三、再读课文,师生讨论
思考
1、诸葛亮为什么感到十分扫兴?他想出了一个什么主意?
爱听先生讲书,给公鸡撒米推迟下课时间。
2、用波浪线画了诸葛亮后悔的语句。
3、诸葛亮撒米的做法错了吗?错在了哪里?
错了,只顾自己的兴趣而不顾别人饿肚子,聪明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4、知错就改的诸葛亮后来表现如何?
5、用横线划出诸葛亮明白的道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四、分组朗读课文
五、作业
搜集有关智谋的故事与成语。
板书设计: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聪明好学---为了延长听书时间
喂米给鸡弄巧成拙
撵出了学校成为政治家和军事家---
承认错误更喜爱他
教给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
孔明道:“刘备不是只靠几千仁义之师,就能抵抗百万残暴之众的吗?退守夏口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而如今,你们江东兵精粮足,且凭借有长江之天险,有的人却还想要主公孙权屈膝投降曹贼,而竟不顾天下人的耻笑。——从这一点来看,刘备难道是怕曹操的吗?”虞翻被说得哑口无言了。
座中又一人发问道:“孔明先生难道想效法张仪和苏秦来游说我们东吴吗?” 孔明一看,是步骘,回敬道:“步子山先生以为张仪、苏秦是辩士,却大概还不知道他二人也是豪杰吧;苏秦佩挂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宰相,都是匡扶国家的谋士,可不是那些畏强欺弱、怕刀怕枪的人所能比的。君等只听曹操虚发的假诈之词,就吓得想去投降,还竟好意思在这里笑话苏秦和张仪吗?” 步骘也被问得说不出话了。
忽然,又有人问道:“孔明认为曹操是个什么人呢?” 孔明看那人, 乃是薛综,答道:“ 曹操乃是汉贼,这还用问吗?” 薛综道:“先生说得不对。汉朝历代至今,天数眼看就要完了。如今曹公拥有三分之二天下,人都归心与他。刘备不识天时,强要与之分争,正是好比以卵击石,怎能不败呢?”
孔明这时厉声说道:“薛敬文怎么能...
查看更多“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好工具范文网编辑选取的这部“诸葛亮的座右铭”是非常经典的一部,阅读这些句子之后相信你会有一些收获。每个人在生活中用到座右铭的机率还是蛮大的,座右铭是指人们写出来鼓励自己的格言。只要自己坚信座右铭,就可以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1、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判(见《将苑·将骄吝》)。
2、故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 细则害,辅弱则倾(诸葛亮《举措第七》)。
3、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诸葛亮《治人第六》)。
4、夫知 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5、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於美趣,何患於不济。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碌碌滞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窜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6、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7、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
8、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诸葛亮
9、人活在平安中,活在喜乐中,到了老年也不互相攻击。
10、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1、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诸葛亮《纳言第四》)。
12、劝农牧业,无夺那时候。 诸葛亮
13、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
14、一把尺子必须有柔软的外表和坚实的外表。
15、不一爱一尺壁而重一爱一寸一陰一,时难遭而易失也。
16、成功者一路走来,失败者则横着走,迷了路。
17、用政治防奸,用节俭铺张。
18、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19、据说,丈夫解释自己和教导别人;教导别人就是跟随政府。
20、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诸葛亮
2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2、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23、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合顺,则君臣之道具矣(诸葛亮《君臣第二》)。
24、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一爱一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人生格言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一奸一谗,以厚风俗。
25、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诸葛亮《教令第十三》)。
26、或有吁嗟之怨而不得...
查看更多很多人认为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先是哭来了两个死心塌地的兄弟,随后又把诸葛亮哭出了山,最后哭出了在百姓心中的“仁德”之名。
恐怕事情没这么简单,如果刘备真是只会哭的“傻白甜”,那白帝城托孤时,他明明给了诸葛亮取而代之的权力,又为何在他死后,还能让孔明被处处掣肘呢?
当时,刘备在白帝城对诸葛亮说的很好:如果刘禅贤明,你就去辅佐;如果不是贤明之君,你就可以取而代之了。
这话听着令人感动,可谁曾想在这之前,刘备已经暗地做了两手准备。诸葛亮只是一颗棋子罢了。
第一手准备
刘备入主西川后,集团内部便分为了两个阵营:一个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一个是以李严为代表的益州集团,两方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却暗流涌动。
对于这个局面,刘备心知肚明。所以在托孤的时候,让诸葛亮主管内外政事,李严主管军事,美其名曰:希望你们共同努力辅佐好孤的后人。其实呢,这也是为了让双方集团相互牵制,防止一家独大,不至于让蜀汉的江山改了姓!
第二手准备
白帝城托孤,其实刘备见了三个人,除了诸葛亮与李严,还有赵云。最后刘备把赵云单独留下,跟他说了一些“不为人知”的话。
他嘱咐赵云:“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
刘备言下之意是,我走以后,你要看护好刘禅,如果有人胆敢推翻他,你就可以替我将他除掉。刘备弥留之际特意安排赵云保护好自己的儿子,万一有人要颠覆蜀汉政权(当然包括诸葛亮),那么赵云就会第一个挺身而出。说白了,赵云就是防着诸葛亮和李严的一道底牌!
果然,刘备死后,刘禅根据刘备遗嘱,升任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而中护军掌管着皇宫禁军,也主要负责选拔武官和监督朝廷武将,绝对是皇帝心腹大臣,地位非同一般。
所以说,刘备并不像某些文学作品中那样,贤明的近乎“傻白甜”,他其实是一个深谙“帝王权术”的人。他给了诸葛亮绝对的实权,也给了诸葛亮最大的牵制。但是事实证明,刘备将国托付给孔明,将家托付给赵云,都是正确的选择。
你看,诸葛亮虽然对刘备忠心耿耿,可是刘备临死还是不放心他,可见历代帝王对大臣都没有绝对的信任!
与“为什么说白帝城托孤中诸葛亮只是一颗棋子?刘备暗中做好准备”相关的文章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而且刘备托孤的时对诸葛亮说的话实际上也是一种考验,没想到这种关键时刻刘备和诸葛亮还要斗智斗勇。实际上刘备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刘禅,刘禅不像曹丕那样有大将之才,等到刘禅继承自己的位置后朝中肯定有很多大臣并不服气,那这个皇帝的位置就十分危险了。所以刘备才要想办法利用诸葛亮的威信和资历来保全刘禅,这点上刘备做的十分聪明。
下面就为大家仔细讲讲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概括,还有刘备托孤到底是有哪些寓意包含在其中呢?只能说我们都小看了刘备,这里面的帝王之术就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
刘备兵败后退守白帝城,但是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年,刘备心中也明白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把诸葛亮还有刘禅等人招来,准备交代一下自己的遗言。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很明显,诸葛亮是刘备最值得信任的人,刘备不在后蜀国上下都需要诸葛亮来主持大局。诸葛亮听完这番话后也明白刘备已经把蜀国最重要的东西都托付给了自己,所以内心也是十分感动,认定自己没有跟错主公。但是刘备这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难道刘备真的打算让诸葛亮替代刘禅的位置么?其实这正是刘备高明的地方,刘备既然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那诸葛亮就绝对不会替代刘禅称帝,而且会尽全力保全刘禅的位置。刘备明白诸葛亮的为人绝对不是爱势贪财之人,所以不会为了一己私权就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刘备这番话主要还是体现了对刘备的信任,还有提醒诸葛亮帮他照顾好刘禅。这一切诸葛亮内心肯定也是明白的。
所以从刘备托孤也能看出,刘备对于帝王之术的领悟也是十分高超的,如果不这样说可能诸葛亮还真不把刘禅放在眼里了。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刘备的儿子实在太少了,如果能多几个选择这个皇位怎么样也不会落到刘禅的头上。而且刘禅听完刘备这番话后,内心也是明白自己虽然是皇帝但实际地位是不如诸葛亮的。所以刘禅称帝手中也没什么实权,朝中大臣都听令于诸葛亮,这也给刘禅带来了一些打击和依赖感,只要诸葛亮还在刘禅就能安心当这个皇帝也不需要操什么心。
所以诸葛亮虽然保住了刘禅的地位,但这并不是头等大事,因为当时蜀汉这个国家都快要自身难保了。东吴和曹魏都可能因为刘备去世而攻打蜀国,所以诸葛亮只能再次找到孙权谈论双方结盟的事情,目的还是要制止曹魏的攻势。所以夷陵之战后,三国进入到了一个罕见的和平时期,三方基本上没打过什么大的战争了。而且诸葛亮真正的志愿是要完成刘备的遗嘱,尽早完成统一大业,只是蜀汉实在国力有限诸葛亮连年北伐身体已经严重透支,最终倒在了北伐的路上。诸葛亮最后还是做到了他答应刘备的那些事情,也无愧于先帝了。
与“白帝城托孤里的帝王之术,诸葛亮领悟到了吗?”相关的文章
众所周知,刘备称帝后不久倾国之兵伐吴,结果陆逊来了个火烧连营七百里,差点把刘备家底子都烧掉了。夷陵之战后,刘备病倒,后病死于白帝城。从退守到永安,到病死这段时间,“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千古流芳。
千百年来,“白帝城托孤”被视为君臣关系的典范,而诸葛亮后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行为,几乎把刘备托孤推向神话的境地。但是,随着人们看待问题愈发理性,人们对刘备托孤的动机产生怀疑,集中体现在“君可自取”四个字上。
有人认为,刘备深知在动乱的三国中,以刘禅的智慧是无法保证蜀汉国祚延续的,于是真心让贤,而诸葛亮矢志不渝地北伐,“没有自取”,结果就传为了一段佳话;也有人认为刘备这是在试探诸葛亮,刀斧手早已埋伏在一旁,诸葛亮稍有犹豫,人头落地。
笔者倾向“试探诸葛亮之说”的说法,刘备这番话是说给所有在场的蜀汉大臣们听的。刘备托孤是公开进行的,几乎所有蜀汉重臣都在一旁。刘备奋斗一辈子,好不容易拥有了一块地盘,他甘心让给诸葛亮?
这不是高风亮节,而是君主的通病,家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哪怕儿子再不堪。刘备也很清楚,三国中蜀汉最弱下,而诸葛亮又是搞内政的一把好手,蜀汉要继续下去,诸葛亮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力,这样他才可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刘备这一策略是非常成功,诸葛亮尽心尽力辅助刘禅,直至最后累死在五丈原。从父子情角度来看,当笔者看到刘备白帝城托孤这段故事时,除了感动还是感动,那时刘备作为父亲为儿子刘禅做了最后的安排。如今能真正弄懂“君可自取”四个字时,或许已经是不惑之年了。
刘备看到了刘禅的作为储君的艰难,于是趁着自己还有最后一口气时,一定要对最有可能威胁皇位的诸葛亮敲打一番。反观诸葛亮的反应,“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仔细分析这句话,诸葛亮对刘备“君可自取”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直接表忠心,感谢刘备对自己的信任。
刘备半生漂泊,见到英雄豪杰无数,他的识人能力早已练得炉火纯青。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为人处世的态度,他是很清楚的。所以,刘备把一切放在台面上来说,一方面是仰仗诸葛亮的才能,一方面还是信任丞相的为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备选择把最高权力和信任都给了诸葛亮。
陈寿对刘备也称赞有加,“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与“白帝城托孤千古流芳,刘备把一生的信任给了诸葛亮”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