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朱允炆下落

发布时间:2020-07-08
1 为何在"靖难之师”杀入城内之后,朱允炆的下落就不知所踪了?
朱允炆
朱允炆下落

朱允炆(公元1377年---?),太子朱标次子。朱标病死,被立为皇太孙。由于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其父同样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著称。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太祖朱元璋于公元1398年9月病死,他于同月辛卯日即位。第二年改年号"建文",在位4年。

朱允炆即位后,把三位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几位老者对朱允炆关于君之为君的概念起了强有力的作用,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皇帝,他们都勇敢、正直和满怀着理想。但是,他们都是书呆子,缺乏实践意识和从事公共事务的经验,也没有领导才能;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眼见各地藩王(他的各位叔父)势力强大,担心会造成西汉时"七国之乱"的祸害,在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下,下令削藩。先后废周王朱橚(su)、齐王朱榑(fu)等为庶人,次及势力最强的燕王未棣。朱棣遂于公元1399年7月在北平(今北京市)起兵对抗,号为"靖难之师"。经四年鏖(ao)战,公元1402年6月,靖难军渡过长江,直扑京城,京城内一片惊恐。齐泰、黄子澄借募兵为由,离京奔广德、苏州。左都督徐增寿密谋私通朱棣作为内应,被朱允炆察知,亲手把他砍死。

6月乙丑日,谷王朱穗和大臣李景隆私自打开金川门,让靖难军杀入城内。朱允炆闻报,流泪说道:"朕未曾薄待朱穗、李景隆等王公,他们竟在紧要关头背叛于朕。"御史连楹假称拜降朱棣,挨近马前行刺而被朱棣杀死。朱允炆听说了叹道:"如此忠臣,我却不予重用,这是朕的过错。悔已不及,朕还不如一死以殉社稷吧。"说完拔刀就要自杀,却被左右死命阻住。朱允炆无奈,又见警报选传, 只得下令纵火焚毁皇宫。朱棣杀入皇宫后,搜寻了三天,始终未能找到朱允炆。追问活着的内侍,他们也都不知道朱允炆是死是活,只知道他下令纵火后就不见了影踪。马皇后和大多数妃子都被烧死,内侍们害怕朱棣不信,又将马皇后的残骸说成是朱允炆的尸骨。朱棣命人从灰烬中拨出残骸,已是满身焦烂,四肢不全,分不清男女,只得下令以天子礼殓葬。

另有一说法是,朱允炆下令纵火后,自己与少数随从从地道中逃出,乘船潜往云南,削去头发,改换僧装,自号应文,浪迹各地。朱棣闻讯后,一直怀疑朱允炆仍活着,可能存身海外,将成为后患,便命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寻找,同时借以宣扬国威,交通各国,结果仍然未找到他的踪迹。

靖难之役中方孝孺不得不说的读书种子

《明史纪事本末》说,朱允炆脱身后,以云南为根据地,频繁出入于黔、川、粤、楚、湘、闽、陕、浙等地,募建寺院,收纳信徒,流浪达39年之久。直到英宗正统二年(元1440年),与他同寓居住的一个和尚窃取了他写的自称建...

查看更多
2 明朝后裔道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这里面的用意让人感受到他的不容易
明朝
朱允炆
朱允炆下落

相传他们是朱元璋的后裔,始祖就是失踪了六百多年的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朱元璋太子朱标的儿子,是朱元璋的嫡系孙子。洪武十年,朱允炆出生,是懿文太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朱元璋总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太子在37岁时死掉了,朱元璋就想立皇四子朱棣为太子,因为朱元璋感觉朱棣脾气性格都跟自己很像,而且朱棣在军队中的威望很高。

当时大臣的一句话,让朱元璋放弃了这个念头,大臣说:“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秦王是皇二子朱樉,晋王是皇三子朱,整句的大意是:即使再喜欢朱棣,也不能打破“兄终弟及长幼依次”的王位继承制度。朱元璋也不想看到儿子们互相残杀的场面,于是听取了大臣的意见决定让皇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

朱允炆继承皇位,四叔朱棣心里不服于是发动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率军队攻入南京,而建文帝的皇宫中突然燃起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了。

后来分析可能是以下两种原因:

一· 自焚而死,朱允炆眼见大势已去,于是下令把一切都放火烧了。

二· 逃出皇宫,为了活下来躲避朱棣的追杀,逃到了寺庙做了和尚,还有说是乘坐阿拉伯商人的货船去了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等等。

何氏后人寻根之路

众说云云后来有个叫何歌进说他们是朱元璋的后裔,在他们的家谱中详细的记录着祖先们当年暗藏着的难言之隐,书中描述祖先因为躲避灾难才逃到了湘潭这个地方隐居起来,在后来的第三次编修中族谱里明确写出了他们就是朱元璋的后裔,原来本姓朱后来受到姓何的人搭救就改姓为何了。

后来何歌进在族谱里查到他们的始祖叫何必华,是永乐二年来到的湘潭锦石,他们的始祖母也姓何,祖籍是距离锦石只有十里路的银塘地区,中间隔着一条涓水河,然而奇怪的是始祖母没有跟何必华葬在一起,而是葬在了银塘老家,这其中又有什么秘密呢?

何歌进从银塘何氏家谱中查到当年的大将军何福,何福老家是安徽凤阳后来一直在西北戍边,怎么会落户湘潭居住呢?史料还记载了大将军何福从凤阳迁到湘潭的百十年里,他们每一代的后人都只留长子居住当地,而其他的子孙都要迁往外地。当年朱允炆是何福出面掩护逃出来的,何福不想把自己家族扩大而暴露目标,一直到明朝中晚期,子孙外迁现象彩有所改变。万历年间朝廷对失踪的朱允炆基本放弃了追查。

何歌进在锦石何氏土著族谱中又查到何必华的岳父叫何惠,族谱中记载了女儿是嫁给了姓朱的人,后来又改成了何姓。何必华当年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叫纹渊,一个叫纹海,这个纹是文化的文加一个绞丝旁,允字辈是朱允炆自己的字辈,他的儿子辈是文字辈,为什么应该是文化的文,却变成绞丝旁的纹呢?后来才得知里面用意深刻是让后人知道祖辈的不容易。

查看更多
3 为何朱允炆下落至今未晓?朱棣听完好消息后第二年就驾崩了
朱允炆
朱允炆下落
朱棣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64岁的明成祖朱棣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路程,回首过往,他半生明争暗斗,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靖难之役,朱棣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登基为帝,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朱棣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确有帝王之才。

转而二十余载,从迁都北京到捍卫版图,从郑和下西洋到编修《永乐大典》,大明王朝在朱棣的治理下日益强大,作为帝王,他无疑是成功的,但最为一个人,他又是不快乐的,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未解开的结。

就当朱棣以为自己将带着心结死不瞑目时,一个人神秘男人却从千里之外给他送来了解药。这天深夜时分,朱棣已经就寝,但他却突然被近旁的侍卫叫醒,就当朱棣打算发火时,侍卫说:“胡濙(yíng)回来了!”本来怒火中烧的朱棣,听到了胡濙的名字忽然惊坐而起,并立刻下旨召见了这个叫胡濙的人。

那么,这个胡濙到底何许人也?为什么朱棣要在午夜时分迫不及待地召见他呢?胡濙,字源洁,号洁庵,建文二年进士,朱棣登基后,胡濙被升任户科都给事中(后来又屡次升官)。给事中原本是一个小官,但胡濙在朱棣心中的地位却超过了一品大员。因为,胡濙是朱棣最信任的人,他在帮朱棣做一件最为机密的事情——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靖难之役朱棣攻入南京皇宫时,朱允炆不知所踪,生死不明。朱棣是造反登基,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这让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总是担心有朝一日朱允炆会突然冒出来,振臂一呼号召天下讨伐朱棣。朱允炆是朱元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而朱棣是篡位称帝,得位不正。所以,朱允炆就是朱棣的那块心病。

朱棣为了找寻朱允炆的下落可谓煞费苦心。有传闻称朱允炆是化装成和尚逃出生天的,而朱允炆的主录僧溥洽有可能是知情人,朱棣因此关了溥洽半辈子,直到姚广孝临终留遗言请求放了溥洽。就连郑和下西洋也与寻找朱允炆有莫大的关系,当时有说法认为朱允炆是出海逃难了,于是朱棣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出海寻找朱允炆下落。

但是,朱棣费尽心机二十年,却始终没有朱允炆的一丝一毫消息。而胡濙则成了朱棣最后的救命稻草,朱棣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胡濙对朱棣是绝对的忠诚,他奉命寻找朱允炆已经将近二十年,不放过任何一点机会,从未想过放弃。古人讲究孝道,有“父母在不远行”的旧俗,而胡濙为了寻找朱允炆不但远离父母四处漂泊,甚至连母亲去世都没能回来守丧,这在古代是大不孝的表现。因为,胡濙最后一次出游前,朱棣对他说,没有朱允炆的消息就不要回来。

这一夜,朱棣之所以这么兴奋,就是因为他知道胡濙回来了,必然是带回来朱允炆的消息,或生或死,结果已定。朱棣等了二十多年,他不能再等了,所以纵然是在半夜,他也要第一时间见到胡濙,尽快得知那个终极答案。

对于此事,《明史》记载:“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也就是说,朱棣召见胡濙后二人彻夜长谈,谈...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