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疎越”。
⒉ 疏通瑟底之孔,使声音舒缓。
引《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孔颖达疏:“越,谓瑟底孔也,疏通之使声迟,故云疏越。”
后以指悠扬、隽永。 唐白居易《五弦弹》诗:“正始之音其若何?朱絃疏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简劲宏妙,平淡疏旷, 周鼎商彝,朱絃疏越者列。”
王国维《人间词话》二二:“彊村学梦窗而情味较梦窗反胜。盖有临川、卢陵之高华,而济以白石之疎越者。”
⒊ 疏散。
引《后汉书·马融传》:“若乃《阳阿》衰斐之晋制,阐鼃华羽之南音,所以洞荡匈臆,发明耳目,疏越藴慉,骇恫底伏。”
李贤注:“越,散也。”
⒋ 疏忽;疏漏。
引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体别》:“休动磊落,业在攀躋,失在疏越。”
《宋书·律历志下》:“备閲曩法,疏越实多,或朔差三日,气移七星,未闻可以下通於今者也。”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1. 度过,超出:越过。越冬。越级。越轨。越权。越境。越位。越狱。越俎代庖。
2. 声音、情感扬起,昂扬:激越。声音清越。
3. 表示程度加深:越发(更加)。越加。越快越好。
4. 消散:“精神劳则越”。
5. 失坠,坠落:陨越。“射其左。越于车下”。
6. 中国古民族名:百越(亦作“百粤”)。
7.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后用作浙江省东部的别称:越剧。越凫楚乙(“乙”,燕子。喻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而作出不同的判断)。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