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文学家、教育家。
他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为无数人指引方向。
他呼应良好的民风,勤俭节约,是北宋的一代名臣,也是全国青年都景仰的士大夫,苏轼说范公的功德“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范仲淹曾经写下过这样一首词:
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范仲淹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倾斜,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
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来此事”,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内为愁肠愁心,外为愁眉愁脸。
古人写愁情,设想愁象人体中的“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 ”两者兼而有之,比较全面,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
因为最后9个字写得太美了,很多人都不敢模仿,觉得无法超越,但多年后千古才女李清照睡不着忍不住模仿,“抄袭”了一首,将这9个字仿成了千古名句,其全词如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据李清照自己写的《金石录后序》言,是因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受到政敌打击,李清照也因此受到影响,被迫还乡,与赵明诚聚少离多,丈夫不在身旁,李清照思念不已,某一个秋天,写下这首相思的小词。
这首词一直是千古名篇,并且选入了语文教材,相信大多数人都在中学时代就背过这首诗了。
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竹席上已有了凉意。
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词人因惦念丈夫的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两地相思,也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这就是李清照,被上天宠爱过,也遗弃过;在残酷的现实中漂泊过,挣扎过,恨过,更我行我素、恣意潇洒、酣畅淋漓地爱过、活过。
比如李清照做的一首《夏日绝句》用来讽刺南宋朝廷,没骨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种霸气,你敢相信是一个女子写出来的吗?
中华上下五千年,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再到现代的诗词,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值得被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从诗是特性特情第一感受,力量如青草拱破土层迸蹴。真情实感于瞬间,不是闭门的杜愁。一气呵成色空物念,何来这么多的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