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王安石的著名爱情诗《春夜》,其实我们都理解错了?

2020-07-03 王安石的诗 爱情诗 王安石

春夜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这首诗大意是: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将漏完。夜风轻柔却也带着点点寒意。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难以入睡,只见花影随着月亮的移动,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对这首诗的解读,历来人们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怀人诗),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会发现这首诗除了第三句还值得玩味外,其他三句平淡无奇。如果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就会发现,这不可能是一首爱情诗,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金炉香尽漏声残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自幼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思考社会问题。他31岁时进士及第,仁宗年间就准备实现变法图新的梦想,他上变法万言书,但未被采纳。直到宋神宗熙宁元年,经过了二十六年的漫长等待,宋神宗才任用他开始了熙宁变法。多年的梦想一朝实现,一展抱负的时机终于来了。因此,他踌躇满志,在夜值的时候,面对春夜美景,各种思绪涌上心头,激动兴奋,夜不能寐,于是写下这首抒发内心喜悦的政治抒情诗。除背景之外,还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证据,这首诗的题目最初为《夜直》(“直”通“值”),“夜直”即夜间值班。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轮流一人在学士院值宿。这首诗就是王安石准备变法期间在学士院值班时写的。此诗被选入《千家诗》时,选诗者为了切合集中按四时编排的特色,将题目改成了《春夜》。

翦翦轻风阵阵寒

首句“金炉香烬漏声残”,“金炉香尽”和“漏声残”都是形容夜已很深。古人用漏壶测算时间,这在古诗词中很常见。如果作为爱情诗来看,这一句非常普通。单看这句,是看不出在写春夜的,夏夜,秋夜,冬夜都可以用。如果是政治诗,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因国事而一夜未眠,对时间的流失十分敏感,所以既能看到香炉里的“烬”,又能听出漏声之残,从而反映出诗人紧张激动的心情。次句“翦翦轻风阵阵寒”,“翦”,原意是指整齐的羽毛,这里形容风轻且带有点寒意。从这句才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写“春”。因为“轻”且“寒”的风只能是春风。此句写诗人由室内来到户外的感受,这里的感受也是很敏感的,这种敏感又是与诗人当时的心境相一致的。“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有些微的寒意,恰好说明了诗人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春色恼人眠不得

三句“春色恼人眠不得”,这一句最为人欣赏,可以看作这首诗的“诗眼”,人们之所以把这首诗看作爱情诗,也是因为这一句和末句的搭配。因为爱情来临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才最激动,才会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联系下一句,更给人一种花好月圆的想象和向往。但是,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未免失之浅薄。其实,这里的“春色”既是实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历史上难得的君臣际遇。表面上写大自然的春色,实际上写的是千古难逢的际遇,是诗人的踌躇满志,信心百倍。“恼人”当然不是烦人、令人烦恼的意思,而是“撩人、惹人”之意,一方面春夜美景本就令人心旷神怡,另一方面神宗即位给了诗人千载难逢、一展宏图的机会,所以在诗人眼里,春色就更加迷人,所以才会心情亢奋,夜不能眠。

月移花影上栏干

末句“月移花影上栏杆”,在古诗词中,“月移花影”属于“俗词俗句”,但写景不错,有月有花,影动花凝。当然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这句诗间接表明,诗人一直没睡,看着花影从庭院移到栏杆。夜更深沉,人却始终难眠。“以景语结情语”,将诗人的愉悦的心境表现得含蓄而又兴味长。

在《千家诗》中,这首诗是与洪咨夔的《直玉堂作》和白居易的《直中书省》排在一起的,这三首诗与杜甫的《春宿左省》属同一题材,不管是王安石写“春色恼人眠不得”,还是白居易写“钟鼓楼中刻漏长”,亦或是杜甫写“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都是表达这种夜不能寐的情况的。当然其原因又各有不同,但由此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首政治抒情诗。也只有把这首诗作为政治抒情诗来读,才能真正读出其中的韵味。


上一篇 : 王安石的一首经典送别诗《送项判官》,纵观这首诗,就印证了四个字“真情实景”
下一篇 : 宋江的绰号是什么?每个绰号的意思都不相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