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当中有很多的思乡诗。最简单,最著名的就是李白的《静夜思》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种情感早已经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每一个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人心中。
而其中最悲凉的思乡诗,莫过于除夕之夜无法和家人团聚而在外独自吟唱的这些诗篇了,比如这首唐代诗人崔涂的《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这首古诗是一首简单的五律古诗,所写的内容也非常的简单,就是除夕之夜作者没有办法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记录的就是当时作者的思乡之情,非常的悲凉,非常的哀婉动人。
前两句“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就写出了作者当时所在的地方。作者是一个浙江人,但是当时除夕的时候,作者却在四川之地漫游。在当地的人们都在庆祝新年的时候,作者独自离家万里,而且当地还都是山路,地方很危险。所以在作者看来,内心非常的失落,惆怅。
后面的两句“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就写出了作者当时的所处的环境,四面群山包围之下,还下有残雪,还是非常寒冷的夜晚。这一背景下诗人一个人点着蜡烛,独自坐着,毕竟在这里作者就是他乡之客,没有多少人情冷暖。在这样一种寒冷的天气下,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当中,在这样一个周围非常热闹,庆祝新年的时刻,作者只能一个人对着蜡烛默默的思量,内心的失落是可想而知的。
而后的两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写的是作者自己想起了远方的亲人而发出的感慨。因为距离家乡太远,和自己的骨肉亲人相距也太远,所以现在看到自己的书童就感到非常的亲近,和他们越来越亲近。在非常讲究血缘文化的古代中国,有这样的诗句产生,作者内心当中的那种悲凉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两句“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还是诗人在除夕之夜的感叹。哪里忍受在这漂泊当中度过除夕夜呀。我想念故乡,我想念亲人。但是又能如何呢?明天就会是新的一年,明天就会是新的一天。
古代的诗人作诗,讲究是言情。情之所至,笔之所至,表达出的都是人最真切的情感。尤其是这种思念家乡的诗篇,很容易在读者当中引起共鸣。毕竟这样的情感,每一个人都曾经感同身受,每一个人都曾经沉浸在其中。
不过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即便是远离家乡千里之外。也不再会有如此缠绵悱恻的思乡之情了。毕竟今天的通讯和交通条件,极大地方便了我们与家乡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们思念家乡的这种情感。
就这首古诗当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这首诗的第二联。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就像是在我们的眼前展开了一幅画卷。诗人独自静坐,对着烛光,低头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在窗外北风呼啸,还有不少人家正在庆祝新年,此中的悲凉我们都可以有很直观的感触。
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很简单,但是情深意厚,情真意切。也正是因为这种浓重的情感,才使得这首诗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