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郑板桥,就绕不开一个“竹”。郑板桥的画,郑板桥的字,郑板桥的诗,都离不开“竹”。就连写谷雨,也要扯上心爱的“竹”,才好下笔。
总共两首,每首都写“竹”。仿佛郑板桥喜欢的松萝茶,不是为好友准备的,倒像是为笔下的竹子准备的。竹子,是郑板桥一辈子的挚爱。它赋予郑板桥艺术上的灵感,培养正直清高的性格,摆正对待生活的态度,形成蔑视权贵,桀骜不驯的文人品格。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郑板桥诗中谷雨时节的竹子是怎样的吧!
《七言诗》
清代·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译文:无风也无雨,正是晴朗温和天气;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叉摇曳煞是好看。最喜晚凉天气里,贵客来访;泡一壶松萝新茶来招待。铺纸泼墨,先画凄清冷落的几枝新竹叶;再是数点淡墨,以干笔横皴春山。正是清明已过,临近谷雨的时节;捧一杯香茶坐在竹石画间多么寂静。
诗文赏析:
第一首诗,首联上句从天气写起。无风也无雨,正是晴和天气。出去踏青正当时。
下句,诗人却笔锋一转,去观赏竹子了。你看,那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叉摇曳的样子多好看,比在外头瞎转悠强多了。
可一个人看竹子,终归有点独乐乐的意味。如果,天晚凉的时候,恰好有客来访,听我说道这竹子的好,那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这个世界,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竹子呢?
如果你来,那么我就为你煮一壶黄山松萝茶。让你一边看竹子,一边喝好茶。这样的日子,你说够不够幸福呢?
人们总是喜欢追逐名利,总是希望生活在声色犬马之中。
殊不知老子早说过,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郑板桥守得住寂寞,心静如水,正是从竹子里领悟出的养生智慧。
他看明白了,所以当嘉宾来家做客,他很高兴地为他作画,以此表达他对于竹子的深刻理解。
郑板桥画竹,讲究一气呵成。别人画竹喜欢一节一节的画。郑板桥不这样。他说,你见过竹子都是一节一节长得么。
所以,郑板桥画竹,是把竹当作一个整体来画。他更看重的是竹子的“神韵”。至于,画得有多像,并不特别重要。最主要是能画出他的内心世界,这比什么都重要。
也正因为这个,所以大多数人看不懂,不能理解他的竹子画,最后一张也卖不出去,几乎无法靠画竹子维生。
他的竹子画,是后来当县令后名气大了,才卖得出去的。
所以,世间好多画家都是孤独的。荷兰画家梵高的《向日葵》,在当时不被人理解,现在却价值连城。屡受打击的画家,35岁就割耳疯了,36岁开枪自杀,一辈子只卖出一幅画。
36岁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同样带着几分萧索、孤傲、淡泊,一幅也卖不出去,却不屈服于命运,勇敢走向了扬州谋生。这都是竹子留给他的人生智慧,为他日后画出名作“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石》打下了基础。
第二首,首联上来就用了“萧萧”二字。这二字,一下子就点出了郑板桥的孤寂、凄清,不得志。
但好在,还有“新叶”。一切都还有变数,一切都还有希望。只要我沿着这条画竹子的道路走下去,一百年,两百年,甚至三百年后,总会有人懂我,欣赏我的“竹石”。
虽然,现在我就像是竹子上刚长出的新叶,说不定将来会长成一片绿荫呢。
在世人都喜欢“年年有余”、“牡丹富贵”之类画作时,郑板桥笔下的萧萧竹和淡淡山,显得格外孤清,格格不入。
但他不管不顾,只要活着一天,就要爱着竹子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