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白居易的诗词代表作《忆江南》,诗人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江南之美?

2020-07-20 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的代表作 白居易的诗词

白居易的《忆江南》写于别过苏州12年,此时的白居易已接近于人生的暮年。人到暮年乡愁更甚,江南既不是白居易的出生地,也不是儿时的成长地。这个时候出现了“能不忆江南”、“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的感慨,看来白居易对江南是真爱啊。

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三首《忆江南》是白居易在晚年67岁所写,此时他已经不在苏杭二州任职,身居洛阳。白居易于长庆二年至长庆四年为杭州刺史,之后为苏州刺史,但因眼疾回到洛阳。可以说这三首词是白居易的追忆江南之作。这三首诗歌从不同角度描写江南之美。

《忆江南》第一首描写了江南的大概,也写了白居易还念江南的缘由。小编窃以为有白居易步入老年之后不习惯北方生活的缘故,对风和日丽的江南心心念念。毕竟那个时候没有暖气,冬天的江南应该比洛阳更安逸。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无疑是描写江南中经典语句。江南风景如画,诗人选取最具典型性的景物来描写。春花如火焰,绿水如蓝草,如火春花配以绚烂日出的背景则更显其色彩鲜明艳丽,夺目明亮。春花与绿水,相映成趣,描绘出江南一派明媚盎然的风光。

如果说第一首诗,诗人选取的是江南的掠影,体现江南整体上明媚艳丽的风格。那么第二首则撷取杭州具有典型性的风光进行描摹。杭州美景不胜枚举,但诗人只挑选两处进行描摹,选材不落窠臼,描绘出杭州别致风韵。

《忆江南》第二首和第三首分别极为抽象的描述了杭州和苏州。最忆是杭州,描写了杭州的灵隐寺和钱塘江大潮,并没有提及到西湖。西湖真正的定局是在南宋王朝,因此彼时的西湖并没有进入白居易的眼皮。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白居易的自谦。他毕竟也主持了西湖的整治,如果在诗词中描述西湖,有表功之嫌。这一点,北宋的苏东坡就显得毫不避讳,在自己的诗词中多次赞美西湖。他多次在自己的诗词中表功或者表忠心。“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是在表忠心。“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等对西湖的几番赞美是在表功。不管怎样,苏东坡对杭州的贡献是无法被任何人抹灭的。

《忆江南》第三首并没有提及到苏州的什么自然景观。

苏州以人文致胜。吴宫、吴娃和吴酒让白居易如此留恋,但是逊于对杭州的美景回忆,可见白居易是爱江山胜过爱美人,也可能是白居易步入晚年,已经无欲无求了。苏州以人文致胜,人文以园林致胜,苏州的园林也是始于宋代,白居易没有这个福分。况且,直到现在,苏州的自然景色也是亚于杭州的。但是苏州古城保留的较为完好,江南元素比杭州要丰富。因此,归了包堆,白居易爱杭州甚于爱苏州是因为在杭州的日子比苏州顺利,他到苏州的第二年就坠马伤腰,不得不回归故里。当然,这也是白居易自己作的,南船北马,在苏州出行还是乘船方便。不过,也可能是白居易比较爱惜人力,用马取代轿子,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七里山塘的治理之中。

我想,白居易的忆江南对范成大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形成起到了启迪的作用。这次把苏排在杭的前面,纯粹是为了押韵。

当今,现代学者一般将“江南”确定为江苏、浙江、上海,这成为当今时代的“江南”概念。

追溯历史渊源,江南的繁盛发展可以从西晋开始。从西晋结束,东晋在南京建立政权。之后宋、齐、梁、陈依次更迭。

而到了唐末,相当一大部分士大夫流落到江南。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则是江南地区面积最广、经济实力较为强盛的“十国”之一。

在北宋靖康之变后,南宋定都临安,全国的经济政治重心发生转移。据史书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江南已完全拥有与北方抗衡的实力。


上一篇 : 嬴政的母亲从青楼女子到皇太后,其中与嬴政的身世紧密相关
下一篇 : 原来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他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没得说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