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武王伐纣

发布时间:2020-05-27
1 武王伐纣中的商纣王有多残暴 百姓早就对纣王恨之入骨
周朝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故事
武王伐纣的真相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纣。商纣王,其实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早年曾亲自率兵东征,与东夷进行了一场长期的战争。他作战非常勇猛,亲自带头冲锋,屡战屡胜,最后把东夷打的服服贴贴的。此次战争,他统一了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人。

然而,由于纣王的残暴腐败,横征暴敛,事情迅速发生了变化,最后使商王朝亡在他的手里。平定东夷的长期战争,消耗很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负担,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尤其可恶的是,纣王根本不顾人民死活,一味贪图享受。本来,商朝从盘庚时代迁都到殷,就是想纠正已经在奴隶主贵族中开始蔓延的“腐败”。可实际上,武丁以后,腐败却日盛一日,到纣王时期达到最高潮,因为纣王不仅不反腐败,而且带头搞腐败。

为了打猎游玩,他不惜荒废耕地;招掳别人的奴隶,据为己有,供自己驱使;没完没了地修建宫殿,他在朝歌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来的金银珍宝都藏在这里; 他又造了一个巨大的仓库,叫做“钜桥”,“不惜以酒为池,肉为林,男女相杂其间,为长夜之欢”。

纣王和他的宠姬妲己日夜酗酒,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且使用各种酷刑来镇压人民。其中一种刑具叫“炮络”,相传是一种高二丈、圆八尺,上、中、下三个火门的大铜柱,里面用炭火烧红,凡是反对他的官员与百姓,纣王就把他抓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烫死。纣王如此腐败,惨无人道,人民反抗情绪日增。

商朝江河日下之时,在它西边的一个部落却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与商纣相反,当时的周文王实行“裕民”政策,鼓励百姓劳动致富。周文王勤劳俭朴,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到田地上劳动,了解农夫的辛苦以。这与腐化残暴的纣王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经过周古公璮父、周文王的努力,到武王的时候,周的力量已经超过了商,许多臣服于商的诸侯国也转而倾向于周了。周武王则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毕公等文武大将的协助下,完成了灭商大业。

武王继位后的第二年便做了一次伐纣的军事演习。他用车载着文王的牌位,率兵直指孟津。恨透了商纣王的各国诸侯一听到武王出兵的消息,不约而同地前来助战,一下子便有八百诸候自动赶到孟津与周武王会师。他们的纷建议武王直攻朝歌,灭掉商朝。但武王派人去朝歌刺探军情,认为时机还未完全成熟,周人的力量还不足以把商一举灭掉,因此收兵回国,继续加强准备和等待有利的时机。

又过了两年,周武王听到商的许多重臣都被纣王杀的杀,关的关,逃的逃,知道商王朝已到一触即溃的腐朽程度了,便采用了太公望的意见,准备大举伐商,并通报各诸侯国说:“商纣王涂炭生灵,罪大恶极,有正义感的人都来参加灭商战斗啊!”武王率领了一支由三百辆兵车,三千人的敢死队和土兵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与前来助战的各方诸候会合于孟津,一路上所向披靡,驱师直指商都朝歌。

商纣王得知周武王率兵前来征伐,忙从东夷各地调驻商军,同时征发大批奴隶来编成军队,又调集了商都的亲军,卫队,拼凑了十七万人,与周军对阵于牧...

查看更多
2 武王伐纣后周武王怎么对待奴隶的 顺应民心的战争才会取得胜利
周朝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故事
武王伐纣的真相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关于这场战争无人不知,很多人都认为武王伐纣是一场“以至仁伐至不仁”的战争,将周武王写的英明神武,再加上一个神仙级别的姜子牙,而把商纣王写的却是如此昏庸不堪,事实真如此吗?

武王伐纣按照历史上来说,这场战争是这样的,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商朝大军在讨伐东夷的时候,周武王在牧野和众诸侯宣读了商纣王的种种罪行,于是决定替天行道,率领约4.5万的大军准备攻打商朝。这个时候商朝的奴隶纷纷倒戈,商朝不攻自破,轻而易举的取得了胜利。

其实武王伐纣的真相并非如此,商纣王并非因昏庸无能而丧失商朝。武王伐纣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一个叫做胶鬲的人物在从中作祟。胶鬲是当时最大的盐商,可以用巨富来形容他。古代的战争从来都离不开经济,商纣王在讨伐东夷的时候,耗费了很多钱财,国力空虚,于是周文王举荐了胶鬲,帮助了商纣王摆脱困境。胶鬲是周文王的人,在周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开始了灭商计划,而胶鬲这个人成为了周武王的卧底,和他商议灭商计划,并答应了他事成之后,可以为官等条件。

回到商朝之后,胶鬲就开始行动,成功的将能征善战的大臣都派到了东夷作战,等到周武王伐纣时,当时70万的商军都是他带领的,纷纷倒戈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武王伐纣时,并非奴隶自己主动倒戈,而是人为的作用。

公元前1047年周武王在牧野举行各诸侯的会盟,并决定讨伐暴君。当时这场战争的地点是牧野,牧野是河南省新乡的另一个称呼,是古代历史中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的具体地点在今日的新乡市北部,包括了新乡市的凤泉区、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县等地。牧野并非是专有的名词,是相对于当时商朝首都殷都来说的,从商朝都城殷都由内而外,分别为城、郭、郊、牧、野。

牧野这个地方还是商朝大臣比干、以及周朝大臣姜尚的出生地,如今这里有很多古代遗址的存在,其中最为著名的遗址有姜太公祠、比干庙、姜太公故里。古代历史上对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有很多说法,有说是因为周武王讨伐商朝时有精密的讨伐策略,有说归功于以周部落为主的强大联盟军,也有说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是因为武王伐纣时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但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商朝的统治残暴,民心涣散;商朝的将士无心恋战。公元前1046年1月末,周武王亲自率三百乘战车,虎贲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于2月21日,周抵达孟津,与庸、卢、 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余人,相当于现在的六个师。联军冒雨北上,至百泉折而东行。进攻战略是:趁商朝主力军在东南之时,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商朝的次都朝歌,击溃朝歌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政治中心,进而瓦解商政权,让残余的商人和附属国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

联盟军到达朝歌后,第一批紧急军情刚传到,联军大部队就跟了过来,朝歌守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商朝的军队都在东南,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强将,又没有战车,单靠仅有的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方...

查看更多
3 武王伐纣的战役发生在哪 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大获全胜
周朝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战役
武王伐纣的真相

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最终因为武王伐纣而走向灭亡。商朝的灭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商纣王统治期间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宠幸爱妃妲己;在政治上不仅横征暴敛,还发明“炮烙酷刑”对待反抗之人。这样的暴戾统治怎会长久?

就在商朝纣王残酷统治的时候,在渭河流域的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周文王死后,由子姬发继位,也就是周武王,周武王为了完成周文王遗愿,积极的策划灭商。周武王重用大臣姜尚等人,发动了著名的牧野之战。

武王伐纣的故事之誓师伐纣,武王伐纣的第一个阶段是联合众诸侯来讨伐,在公元前1046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许多商朝谋臣纷纷投靠周武王,周武王知晓时机到来,决定联合诸侯讨伐商纣。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武王伐纣的故事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牧野大战,周武王在誓师会盟之后,于公元前1047年带领着周边的邻国以及诸侯,列阵在牧野。周武王高喊口号:“来自西方的人们,你们一路辛苦了!”招揽了邻国的很多君主,其中有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等。商纣听说周武王到来,决定发兵七十万抵御敌,但是虽然军队人数多,但是由于人心涣散,最后都投靠了周武王,商朝溃不成军,纣王逃跑到城池中,在鹿台上自焚而死,自此商朝灭亡。

武王伐纣时间

武王伐纣时间一直是学术界中的未解之谜,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是不能确定的,如果不能解决这个时间点问题,那么所有的相关事件的时间也就无法确定,所以武王伐纣时间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解决了它,其它的问题才能顺利解决。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中意义重大的一件事,是商朝走向灭亡、周朝即将建立的转折点。对武王伐纣的时间问题在史书《尚书牧誓》中曾经简略的记载过,这篇文献是了解这次战争的最早的资料。《尚书牧誓》中开篇说道:“时甲子昧爽”,仅仅记载了纪日,没有标明明确的年代,这样以来给后人留下了疑惑。

武王伐纣时间到底是什么时候呢?在我国的史料中记载了相关纪日的年份,始于公元前841年,在这个时间段之前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都需要推算。人们对武王伐纣的时间有很多说法,大致有十二中,在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中有详细的记载:公元前1130年、前1123年、前1122年、前1117年、前1116年、前1111年、前1078年、前1067年、前1066年、前1150年、前1051年、前1050年、前1047年,以及梁启超提出的1027年,除此之外,唐兰曾提出武王伐纣的时间是前1075年,丁山提出的前1029年,章鸿钊提出的前1055年,这十六种武王伐纣的时间,让年代问题变得更加破朔迷离,其中这些说法中公元前1066年、前1122年、前1027年说最有代表性。一个历史事件的年份竟然会有这么多的结果,而且都有证据,难道这一时间纷纷然...

查看更多
4 武王伐纣的战役是什么 为何武王伐纣的胜利成为了必然
周朝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战役
武王伐纣的真相

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

商朝末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导致国家逐渐衰落,而此时周氏部落逐渐强大,为了讨伐商朝暴君商纣王,联合周边的国家以及诸侯誓师伐纣,发动了牧野之战。

武王伐纣的地点在哪里

商朝末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导致国家逐渐衰落,而此时周氏部落逐渐强大,为了讨伐商朝暴君商纣王,联合周边的国家以及诸侯誓师伐纣,发动了牧野战争,历史上称之为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地点就是牧野之战的地点,公元前1047年周武王在牧野举行各诸侯的会盟,并决定讨伐暴君。当时这场战争的地点是牧野,牧野是河南省新乡的另一个称呼,是古代历史中的另一个地名,这个地方的具体地点在今日的新乡市北部,包括了新乡市的凤泉区、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县等地。牧野并非是专有的名词,是相对于当时商朝首都殷都来说的,从商朝都城殷都由内而外,分别为城、郭、郊、牧、野。

周武王伐纣的地点是牧野,这个牧野在历史上指的是卫辉市,广义上的牧野还包括凤泉区、获嘉县中的部分地区。东汉的许慎在著作《说文解字》里将此地点说的最为明白,文中说道:“牧邑在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武王与纣战于牧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牧野在距离商朝都城南边七十里的地方。在古代的70里等于现在的25公里,所以说周武王伐纣的地点正是卫辉市区所在地。专题推荐:武王伐纣简介

牧野这个地方还是商朝大臣比干、以及周朝大臣姜尚的出生地,在商朝末年,诸侯会盟,进行武王伐纣的战役也是在此地发生。如今这里有很多古代遗址的存在,其中最为著名的遗址有姜太公祠、比干庙、姜太公故里。

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简介

武王伐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衰周兴的转折点,是古代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产物。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对周朝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然而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要从周武王的父亲姬昌说起。

商朝末年,季历继位后,继承其父遗道,推行仁义,使周部落更加强盛,各部落的诸侯纷纷前来归顺于他。商王文丁时,季历被封为“牧师”。因位高权重遭很多人的妒忌,最终导致季历被软禁绝食而死,从此周与商之间就埋下仇恨的种子。季历去世后,其子姬昌继位。

纣王野心很大,不断的侵略弱小部落。当纣王发动大军攻击有苏部落时,有苏部落就献一美女妲己。帝辛本来就喜好喝酒,得到妲己后,对妲己言听计从。整日都在沙丘花园中饮酒作乐,还发明酒池肉林。使商朝的百姓民不聊生,渐渐的就有诸侯开始背叛他。而此时的姬昌推行仁义,士人纷纷投奔他。后有商臣对帝辛进谗说:“西伯积德行善,诸侯归心,将不利于天子。”于是帝辛把姬昌囚禁在里。周臣献给帝辛大批财宝与美女,才赦免了姬昌。姬昌回国后积极筹备翦商计划,广罗人才,国力日渐强大,诸侯都说:“西伯当是受有上天之命的君主。”此时的商帝辛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威胁,但是商军正在进攻东夷,常年的对外征战以及残暴统治,已使商朝民怨...

查看更多
5 为何武王伐纣如此轻而易举 商纣王身边的军队都在哪
周朝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故事
武王伐纣的真相

武王伐纣是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按照史书的记载,周武王率领大军讨伐商朝,在牧野之战中,商朝军队纷纷倒戈,结果周军不战而胜。纣王逃到鹿台后,引火自焚而死,至此商朝的统治宣告结束。但如果仔细阅读这段史料,就会发现问题,勇猛过人的纣王怎么连仗都没打,就一败涂地呢?

说起纣王来,人们第一印象就是暴君,但其实纣王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据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也就是说纣王不仅天资聪敏,而且力大无穷,能够徒手与猛兽搏斗,是个头脑发达、四肢也发达的人物。纣王在位有三十年的时间,期间他不断对外用兵。

商纣通过一些列的军事行动,将商朝的势力范围推进到淮河、长江流域。我们再看看商纣重用的臣子,其中包括飞廉、恶来、费中,这些人能得到商纣的重用,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同样勇敢善战,“昔殷王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有勇力之人费中、恶来、崇侯虎”,“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也就是说在商纣王身边,有一群勇猛善战的将领,还有一支常年征战的军队,怎么可能在牧野之战中,还没交战就溃败了呢?我们再看看史官是怎么记载牧野之战的,周军“胜于牧野,兵不血刃而天下归之”,也就是说武王伐纣,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取得了胜利。怎么可能呢?不仅我不信,就连古人都不信!

武王伐纣经过后世史官的美化,给周武王带上了圣人的光环,同时也掩盖了真正的历史真相,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文献中发现蛛丝马迹。牧野之战其实是一场血战,《武成》中甚至有“血流浮杵”的记载。但这个事情被孟子否定了,因为他相信“仁者无敌于天下”。我们通过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简书,以及相关的记载,可以大致还原牧野之战的情景。

周军、商军在牧野展开大战,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死伤惨重。可就在这个时候,战场形势突变,勇猛善战的纣王意外被周军擒获,“禽(通假字,通擒)受(指纣王,他名受)”。接着周军将纣王斩首,然后将他的首级挂到了大白旗上。周武王亲自挥动大白旗,指挥各路诸侯军队。

各路诸侯军队望见纣王的首级后,军心振奋;而商军见主帅已死,战无斗志,四散奔逃。这时候,周军乘胜追击,一举攻破商朝都城。所以商纣王应该是在牧野之战中战死的,也正是因为他战死沙场,导致军队失去控制,一败涂地。而正史对于这段的记载漏洞百出,按照他们的说法,纣王战败后自焚而死。

然后武王进城,斩下纣王的首级,放到大白旗上。既然纣王都死在熊熊大火中,怎么可能还有留下首级,让周武王去砍呢?东汉文人王充一语道出了牧野之战的真相:“察《武成》之篇,牧野之战,血流浮杵,赤地千里。由此言之,周之取殷,与汉、秦一实也。而云取殷易,兵不血刃,美武王之德,增益其实也。”

查看更多
6 武王伐纣的真相你知道吗 原来武王伐纣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周朝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故事
武王伐纣的真相

武王伐纣年代之谜,是研究三代纪年历史的拦路虎、绊脚石。

武王伐纣,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殷商的灭亡更是有其内外原因。周商本为同祖,契、弃更是同父异母之兄弟,远在尧舜时期,契,弃皆被尧帝委以重任,封为诸侯,皆有封地。契为子姓,封在邠,今之凤翔地区,弃为姬姓。封在邰,今日武功地区。兄弟两人后代,相处为安数世。只是到了文王祖辈亶父;父辈季历时,此种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

在商代后期,大约从文丁开始,商代由于自身的缺点,及诸侯势力扩张,中央集权与地方诸侯产生了矛盾。而其时中央势力深感力不从心,便委派自己较信得过的周人季历,去进行讨伐镇压。季历南征北战,既扩大了自己的领地势力,又保护了中央集权政府的安全。

然此时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不知是季历有野心,还是文丁小心眼,他们之间竟也发生了兵戎相见,可能当时文丁因形势所逼,又因为以前季历杀敌有功,便封其为:牧师,即骑兵大元帅。仍令其东砍西杀。但季历不是常胜将军,在伐幽燕时吃了大败仗,被困塞库,得不到文丁的救助,因为这正是纣王祖父文丁所希望和需要的结果。

季历南征北战,以国人生命换得的领土,全归于商人文丁。季历被困二年,因年迈体弱,得以释放。此时文丁随即给予安抚,重封其为西伯,“受于九命”的最高奖赏,甚至对周进行政治联姻,嫁有莘女于文王。然而文丁权小,自身难保,人免天不免,文丁、季历同年归天。此年为公元前1065年。

三年丧事完毕,“纣王元年,初封九侯,西伯为昌”。因此在文王改元立国前,西伯昌与纣王纪年都是相同。两家亲戚相往,相处为安二十多年。文王善养老,以德治国,深得诸侯的尊敬,其势力也逐渐有加。其臣散宜生多次劝文王伐纣,文王都认为时机不成熟。

(尤其当纣王昏庸无道,强夺有苏氏民女妲己之后,更是由此女参政,而文王他们竟敢忠言相谏,以为自己是纣王亲戚,自己又是西伯侯,纣王不会拿自己怎样。所谓“红颜祸水,美女祸国”,此是对历代妇女的一种不公平。前之妹喜,此之妲己,后之女施,这些大美女在那封建王朝时期,只不过成为统治阶层讨价还价,或颠覆政权的政治工具而已!也是古代兵法中的“美人计”!)

于是文王便于公元前1042年,带领六州诸侯长,一起对纣王进行劝戒,然他那知道早有阴人崇侯虎、恶来等挑拨在前,纣王一怒之下,连杀几位诸侯,对其进行威吓。纣王一是考虑到他为亲戚,二是因文王在诸侯心中威望高,怕杀文王会引起众诸侯的更大反抗,再说对文王也没有什么把柄可握,故仅对文王进行了软禁,以观后效。

据说文王离陈去商前,也知此去凶多吉少,便关照长子岜考不得去商,谁知伯岜考救父心切,竟忘了文王告戒,前去商地与纣王论理,并为纣王所杀,以作为检验文王是否还有为王称帝野心的试金石,文王忍痛食子,对纣王装聋卖傻,面受心不受。

文王自公元前1042年至前1036年,共被囚六、七年,他表面以研究易理作掩护,而心中则想怎样进行报仇灭商,此事被姜太公看穿,两人不谋而合。于是便有姜太公钓...

查看更多
7 历史上武王伐纣的时候 商朝的社会局面是怎样的
周朝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故事

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

武王伐纣之前,商朝已经岌岌可危。

商朝倒数第二位帝王--帝乙驾崩时,商朝的统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这个烂摊子责无旁贷地落到了辛的肩上,帝辛就是被万世唾骂的商纣王。年轻的帝辛身材修长,相貌英俊,不但博学多才,异常聪明而且膂力过人,是块能文能武的好材料,据说,他一个人能拉动九头牛。帝辛继位后,在微子、箕子、比干等贤臣良将的辅佐下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很快就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那时候,位于安徽、江苏、山东等东南沿海及江淮一带的夷人经常入侵中原,抢夺财物,扰乱边境,给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完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惩戒夷人,树立神威,帝辛亲自挂帅征讨东夷,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把疆土开拓到了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

由于战争的胜利,商的奴隶越来越多,农业和青铜冶炼业得以了迅猛发展,国家日益强盛起来。

取得胜利的帝辛狂妄自大日益膨胀,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他逼走了微子,将箕子打入牢狱,杀死了叔叔比干。每次祭祀都要杀死大量奴隶作祭品,致使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为了宠幸妲己,帝辛在宫殿里建起酒池肉林,每天在北里歌舞、靡靡之乐中花天酒地的生活,将朝政抛于脑后。帝辛还听从妲己的诡计对“犯上”者实行“炮烙之刑”,致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经过多年准备,西部渭水流域的方国周国日益强大起来,周王姬昌唯才是举,在姜尚等贤臣良将的辅佐下韬光养晦、励精图治。姬发继位后,继续推行父亲的遗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在此时,东部夷人再次发动了叛乱,于是帝辛将商军主力全部派往东南去镇压夷人。周国在姬发的带领下发动了讨伐帝辛的战争。帝辛得到周国起兵的报告,傲慢地撇了撇嘴,“哼,一个小小的周国就想动摇我大商的根基,做梦!”帝辛依然和妲己等人进行着花天酒地的末日狂欢。

不久,西周的部队真的钉到了眼前,并且在距离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召开了誓师大会,这下帝辛可慌了手脚,怎么办?朝中无兵啊!他慌忙带着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七十万人迎战。

公元前1046年,商周两军在牧野决战。 可是决战刚开始,两军尚未交锋,纣王的军队就掉转矛头引导着周军杀回头来。眼见大势已去的帝辛连夜逃回了朝歌,这位不可一世的纣王眼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放火自焚了。就这样,为时六百年的商朝灭亡了。


查看更多
8 武王伐纣真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吗 看看周武王的手段有多狠
周朝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故事
武王伐纣的真相

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存在了几千个部落,部落大小不一。小的很小,只有十几人聚居在一起,大的乃庞然大物,商朝部落就达到几百万人。商朝部落历史悠久,从建立到最后一任商纣王,总共经历了600年,最后被周公所灭。影视剧上都说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一起来看看真实情况吧。

周朝部落雄踞于关中,关中自古以来是王霸之地,易守难攻。古人云:占据关中,天下得一半。在唐朝以前,几乎所有的大帝国都是从关中起家的。周朝部落在英明首领文王姬昌和武王姬发的手里逐渐强大起来,并且不断蚕食商朝的土地,到鼎盛时期,已经割据了商朝二分之一的土地了。

当时,纣王正在讨伐东边的蛮夷,百万大军都在行军的路上,首都无兵力镇守,十分空虚。武王姬发趁机发动战争,率领大军直袭商朝首都,总兵力约有4.5万人。

商纣王得知消息,自然十分恐慌,商朝的精锐部队正在讨伐东夷,行军中遇到瘴气疾病,损失十分惨重,无法立刻保卫首都。武王军队皆是精锐,虽然数量少,但战斗力十分强悍。纣王当然不甘心束手就擒,仓皇间组织了首都的保卫部队,奴隶军团,史书记载数量达到70万,但也有人说是17万。论数量上来说,纣王的“奴隶军团”部队碾压武王部队。

但交战时,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数量4倍于武王的军团,遇到精锐部队一触即溃,17万军团私下逃窜,互相碾压,只剩下护卫部队苦苦维持秩序,甚至还出现部分倒戈的行为。

原来交战时,武王部队使用的是高大的战车,奴隶军团是步兵,步兵面对高大战车的冲击根本无力抵抗。加上奴隶军团是靠军官威胁组织起来,信念不牢固,战败就趁机逃跑,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军队被击溃后,纣王自知大势已去,不想被武王活捉羞辱,于是自焚于鹿台。

历史上总说武王伐纣是场“正义”战争,因为出现倒戈。但倒戈只是少量投降的奴隶军团,其他大部分都逃走了。而且武王胜利并不是靠奴隶军团,而是靠精锐兵器打败纣王。根据《尚书》记载: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两军交战于牧野,纣王伤亡惨重,可谓血流成河,连武器长戟都漂了起来。可见,纣王是被实力碾压打败的。

其次,武王是否正义,还得看他入城后的表现。如果是仁义之师,入城后不求秋毫无犯,至少不滥杀无辜。可武王却把纣王尸体挖了出来,射了三箭,还把头割了下来挂在城门上示众。对于商朝的旧臣,采用杀杀杀的手段,总共杀了17万放下武器的军人和百姓。

30万的平民也被俘虏成奴隶。周边原本臣服于商朝的部落闻讯十分害怕,都往边境地方迁徙,最远的一支为了逃避追杀,甚至跨越白令海峡,迁徙到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

可见,武王伐纣和绝大数的春秋战争一样,不是为了布施正义于天下,而是为了抢劫金银财宝,土地人口,劳动力和女人,没有正义分别。历史上总有人美化武王伐纣,其实受了孔子的影响,孔子极其推崇周礼,后世也受到孔子影响而已。战争始终是战争,最残酷冷血,最不讲道理,最兵不厌诈的人才能赢得胜利,和“正义”没有半毛...

查看更多
9 武王伐纣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伐纣之前发生了这样的小插曲
周朝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故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率领八百诸侯讨伐殷商,史称武王伐纣,牧野一战,商军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此后周取代商,成为天下共主,开启了八百年的大周王朝。那么伐纣之战是怎么进行的呢?

周武王伐纣前的动员大会上,照例进行了封建迷信的占卜活动。打仗讲究天时地利,天时好不好,就是这占卜的东西说了算,也就是乌龟壳和蓍草说了算。如果领导的意见、乌龟壳的意见、蓍草的意见、卿的意见、以及庶民的意见,全都一致,那就是大吉。如果蓍草的意见、卿的意见、庶民的意见,与领导不一致,那就要好好掂量一下了。

周武王占卜显示,天时却很糟糕,乌龟壳和蓍草都说“大凶”。雄心勃勃的新兴王朝领袖们面面相觑,姜子牙老头儿当场耍赖,呸呸地吐唾沫:“不算数!枯骨死草,知道什么凶吉!不算数!命令集结在城外待命的部队拔营出征,进攻中央go-vern-ment。”

公元前1046年隆冬,西北高原风和日丽的万里长空下,一个新兴王朝久经积蓄之后,崛起在苍茫地平线上,浩浩荡荡的队伍,在一个忍者的儿子和一位世故老人率领下,预备渡过黄河,把他们的龙旗插到几千里以东那个腐朽的旧王朝坟墓上去。

就在这个时候,还多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一对老哥俩,伯夷和叔齐俩大贤人,急急慌慌从养老院追出来,抱住周武王的车辕,说了一大段“子不可以背父,臣不可以叛君”、“不可以暴易暴”等等令人费解的人间第一大道理。

左手持黄铜大斧子,右手攥着白牦牛尾巴的周武王,给说哑巴了。回头看左右,左右拔出青铜宝剑,往这两个罗嗦老头儿脖子上比划。姜子牙抬手说:“都是义士啊,放他俩走了吧。”大军带起滚滚遮日的黄土,从两个发愣的老头子面前碾过去了(这个联想却是错误的,当时的黄土高原一片苍翠,森林密布,并没有黄沙)。

伯夷、叔齐老哥俩当然懂得,大周兵旗上的图案,是龙,因为大周崇尚文采,殷商则是虎,因为他们崇尚威武,而再古远的夏代,旗子上是日月,因为他们崇尚光明。龙旗和虎旗的一场恶斗就要来了,俩老头该站在那一方呢?当然,不食周粟的两个倔老头以饿死首阳山的实际行动,向历史交上了他们的答卷。

周武王的军队逼近了商王朝都城,据说另外还有八百同盟国辅助出兵,担任配合作战。姜子牙命令说:“请大家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欢迎领导讲话。”(矛的根部有铜钉子,可以扎进泥土,像旗杆那样竖起来)

“嗟,呜呼——”周武王说,“各位友邦执事、各位诸侯领导,各位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长、千夫长、百夫长,各位战车兵、徒兵、虎贲,大家好——大家辛苦了。古话说,‘牝鸡无晨’——什么意思呢?母鸡不应该打鸣!如果母鸡负责打鸣报晓,这家人就要倾家荡产了。而今,商纣王听信妇人之言(是美女“妲己”吗?),蔑视祖先兄长,用奇技淫巧取悦妇人,真是个独夫!

“纣王作威作福,恶贯满盈(成语出处),荒废政事,自绝于天,结怨于民,上帝都不照顾他。我父亲西伯好比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顺应天意。虽然纣王有...

查看更多
10 历史上武王伐纣的真相没那么简单 双方的兵力究竟是多少
周朝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故事
武王伐纣的真相

《封神演义》是一部很受人们喜爱的小说,它主要描绘了周武王历经曲折而又惊心动魄的斗争,终于翦灭商朝,取而代之。其中许多神灵仙怪光怪陆离的斗智斗法故事,在我们眼中实在趣味无穷。然而这些毕竟是作者的虚构,武王伐纣的真实情况如何?由于史籍记载过于简略而说法不一,给后人留下了一些难解之谜:武王伐纣究竟在哪一年?武王伐纣双方兵力究竟是多少?

一、武王伐纣究竟在哪一年?

史籍记载与目前出土文物仅说明武王伐纣是在甲子日早晨,而无确切年代。

我国确切纪年始于公元前841年,在这以前的历史年代便只能通过推算求得。从汉期至今,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推算,结果竟达十余种。这一方面说明武王伐纣史事历来为人们重视,但也使这一问题更显得扑朔迷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1122年和公元前1027年及前1055年、公元前1057年诸说。

公元前1122年说:由汉代史学经学家刘歆最先提出,其主观臆测成份太多,近代学者多持否定态度。

公元前1066年说:学者姚文田在《周初年、月、日岁星考》一文中提出。主要的根据是中国上古通行的以十二年为一周期的岁星纪年法。

公元前1027年说:梁启超提出。此说主要根据《汲冢紀年》载

"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

以此上推至武王克殷之年为前1027年。

公元前1055年说,章鸿钊在《中国古历析疑》中,以史籍记录的月、亮朔望变化为线索,推算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的一段时间当为公元前1045年至公元前1055年,再参照史书对周武王、周公与成王三人活动情况的记载,断定为公元前1055年。史学家荣孟源力主此说,并作了补充严证:

1、《竹书纪年》称:

"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

今知周穆王元年是前965年(多数学者看法),上推百年是公元前1065年,是文王受命之年。文王受命11年后武王克殷,正是前1055年。

2、《汲冢纪年》说:

"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 凡二百五十七年。"

据幽王元年是公元前781年,上推到武王灭殷公元前1055年,正是275年。"二百五十七年"为"二百七十五年"之误。

3、从前841年上推诸王在位时间,也与此吻合。

公元前1057年说:著名天文学家张飪哲根据《淮南子・兵略训》记裁

"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星),……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其显示的天象是木星出现在东方的天空上,同时还有彗星出现,彗尾对着武王所来方向。根据1910年4月1、9月哈雷彗星的运行轨道逆推40次冋归过近日点,发现在公元前1057年3月7日,哈雷彗星距地球甚近,在这年的头三个月都能看到,其天象与《淮南子》记载完仝符合。

学者赵光贤对此说作了有力补充、指出"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前已引此文)中的"至幽王",当是指幽王即位之年,即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