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舍利子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6-11
1 舍利子是什么东西?舍利子印度话叫做驮都
舍利子
舍利子是什么
舍利子是什么东西

舍利子印度话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舍利子的形成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的形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风化是完全不同的。舍利子的形成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关于舍利子的形成,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至今还没见到可信的严谨的科学分析报告来论述他的成因和化学成分,所以我们所能看到的各种言之凿凿,基本上仅仅出于推论,并不能够作为完全可信的说法。

佛教认为,舍利子的形成与修行者生前的修行有密切关系。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由于舍利被视为神圣之物,所以很少有关其成分的鉴定,缺乏严格的科学研究。“舍利”的成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确定结论,大多解释只是根据现有科学原理来推测。

舍利子,是舍利中的坚固微粒,又名“坚固子”。舍利这一称谓,至后世脱离了其本意,而是特指佛陀或高僧遗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高僧大德火化后,常在遗体骨灰(舍利)中发现坚固或结晶的微粒。因此佛教徒,对此舍利中的“坚固子”,特别重视和尊敬,称为“舍利子”。

抛开宗教,目前对于舍利子的形成原因也是有很大争议。这是因为舍利子形成到目前来看,具有不稳定性,换句话说,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形成舍利子。总体上,目前比较通用的认识是,舍利子是一种骨质结晶物,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钙、磷、硅及少量鋁、镁、钾、钠、铁等元素。主要矿物是磷酸盐、鋁硅酸盐、硅酸盐等多种矿物的共融体。

舍利子到底是什么呢?

1、结石说

这种说法认为,僧人常吃素食,植物纤维多,钙质物沉淀为核,又长期修行,体内发生了一些化学变化,所以火化以后,留下一些钙化物,容易形成人体内 “结石体”,如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这些物质见火不化,且多呈颗粒状。——这种认识的依据是现代病理学和解剖学:其成份有石灰石、炭酸石、灰、铁、铜及少量的蛋白质、粘液、胶状物;形状则有如砂子、蛋圆形、球形、多角形、桑椹形、洋梨形,小者如细砂,大的同鸡卵;石色有白、黄、褐、绿、黑,质地或外硬内软,或硬如石子,有不透明的,也有半透明的;其成因有属于体质、有属于遗传的,但大多数是缺少运动的,胆汁郁积或食无定时,酿成结石。

2、玉箸说

“舍利”系精液之凝固,僧人通过修行“玉箸”停留脑间。按精液在体内,初以脑为发源地,由脑通过背脊而至肾囊。如果始终没有排泻则最后仍归纳至脑海,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凡讲究修练的僧道,他们主要目标就是防止精液外泻以集结“舍利”,故舍利未结成前仍是一种液体,即精液。此说尚未被现代实验科学验证。

3、外物说

舍利形成有外在来源。一是燃烧材料中夹杂的,在火化过程中所用的燃料夹杂的砂石、玛瑙、玉石一类的东西和松脂与香灰的混合物;二是佛珠等...

查看更多
2 舍利子是什么?探索“舍利子”发光之谜
舍利子
舍利子是什么

“舍利子”原称为“舍利”,后来才称为舍利子。舍利原是印度语译为(设立罗)....等各种不一之名称,其意义为(遗留物)或(灵骨) ,但舍利子也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有很多天降舍利的实例.

舍利子”为个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结晶。也是说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见证,可以坚定弟子修行。因此佛徒看到舍利即像看到佛菩萨,顶理参拜,诚心供养。但佛祖涅盘前就告诉弟子,不要理会他的舍利,而要注重“法身舍利“,也就是他的言行身教集成的典籍。

舍利子印度话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绿色或五色班斓的舍利子。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舍利子”最初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骨灰的别称。“舍利”是梵文(sarira)的译音,意思为“身骨”或“灵骨”,即死者火葬以后的残余骨灰。不过,这里所说的“舍利子”并不是普通的骨灰,而是释迦牟尼骨灰中的结晶体,颜色有白、黑、红三种。

“舍利子”发光之谜

释迦牟尼的俗家名字叫悉达多,他生活在距今2500—2600年以前,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一个王族子弟,受过良好的教育。

悉达多年轻时因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和种姓制度,提出了“四姓平等”的主张。为了推广自己的宗教理论,他经过6年苦行,遍访名师,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宗教哲理的观点。此后,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一直在印度的北部和中部传播教义,发展信徒,逐渐形成了一大宗教。

释迦牟尼活了80岁,后来在婆罗双树下逝世,火化以后,他的骨灰被8个国王分取,建塔供奉。因骨灰被称作舍利子,这塔当然也就称作舍利塔了。

以后,有不少高僧死后,骨灰也被称作舍利子,当作佛宝收藏起来。

前几年,我国的一些寺院相继出现“舍利子”半夜发光的奇迹。漆黑的夜晚,寺院中的“舍利子”竟发出荧荧的磷光,或暗红,或淡紫,或浅黄,美丽而又诡异。一时间,善男信女纷纷前往瞻仰。“舍利子”为什么会发光呢?笃信佛教的人认为,修行程度的高低、悟道是否彻底,决定其在佛教世界中等级的高低。

释迦牟尼是佛,他是最先觉悟者,修行已经达到功德圆满的地步,为,不能光从能量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

查看更多
3 舍利子是什么?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
舍利子
舍利子是什么

舍利子的历史故事一直是人们所晶晶乐道的话题。说到舍利子我们就会想到佛陀,历史上舍利子的诞生就是从佛陀涅槃后人们发现,才开始有了舍利子。了解舍利子,我们就要从了解舍利再到舍利子,舍利与舍利子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重视与尊敬,受佛教信徒们的供奉。但是在佛教中,“舍利”和“舍利子”,又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舍利的由来最早在古印度时期,僧人圆寂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僧人涅槃后火化后,留下的结晶体就称为舍利子。

那么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呢?在佛家认为,舍利子只是物质元素并无灵异成分,佛教徒尊敬佛的舍利和佛弟子的舍利,主要是由于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针对舍利子的形成,各有不一的说法,主要因为没有实质的研究科学理论可以证实。然而佛家的典经记载,舍利子是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修行而自然感得而成。许多推测则认为舍利子的形成与骨骼和其他物体共同火化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联,而民间流传则有认为,人久离淫欲后,精髓充满而成,就会有坚固的舍利子。

根据佛家的点经有记载,舍利子是通过“六波罗蜜”也就是大德及菩萨修行和“戒、定、慧”等功德所熏修而成。佛家强调舍利子和修行人的修行功德相关联。据有代表作《中国禅宗史》佛学家大德高僧印顺法师认为,舍利子只不过是血肉精髓骨脂火化凝结的,是物质元素而并无灵异成分,佛弟子尊重舍利子,是由于高僧大德的慈悲智慧功德才得以形成。

舍利大致有二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骼,如牙、一截手指骨、两根锁骨、部分头骨及几根头发等;另外一种,是《释氏要览》中所记述的如五色珠般光莹坚固的珠状舍利子。而根据近代大德高僧为例,本焕长老的舍利就一万多颗,十三种颜色。净慧长老在涅槃后,火化七天七夜形成了四千多颗舍利,其中五色舍利色彩不一,这样是大茶经亲眼所见。

历史上,六祖慧能大师的肉身不坏,到今天也栩栩如生,成了金刚肉身不坏舍利,与佛头盖骨舍利、佛牙舍利、佛指舍利、舍利子皆成为了佛家的圣物,至今仍神秘无比。人们把肉身菩萨的六祖慧能的金刚不坏之身,说明了六祖慧能大师修行圆满的精神力量的结晶。

佛陀舍利曾引起的战争关于舍利子的历史有许多,而最有代表性的受尊重的就是佛陀涅槃后,引起了八国争分舍利,而这个历史在《长阿含经》中有记载,历史上佛陀涅槃后,当时的八国至佛陀的火葬地拘尸那城争夺佛舍利。起初,当地的末罗人不肯瓜分,八国并派兵并且企图以武力抢夺。 而后有名徒卢那的人从中来调解,均分舍利而避免引起战争,此议被八国所接受。各国分到舍利之后,都带回各自国家修建宝塔安奉,而历史上调解的徒卢那,也将原来装过舍利的空瓶也带回建了一座宝塔安置供奉。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休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