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迁豪富,收兵器。秦始皇早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了削弱异国势力,就已把一些六国贵族迁至边远地区;统一之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让他们在新地定居,发展地主经济。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使六国贵族远离本土,失去其反秦的基础,便于秦王朝的控制。另一方面,是企图使六国贵族转变成秦王朝的拥护者,扩大秦王朝的统治基础,以尽快地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秦灭六国时,六国的许多兵器流散于民间,有些还被六国贵族隐藏起来。秦统一后,为了防止反对者用这些武器反秦和表示天下太平,乃下令各郡县收集流散民间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统一销毁,并铸成十二个大铜人,每个铜人重达二十四万斤,陈列宫廷之中,作为装饰。同时还禁止民间练习武艺。
段城防,修驰道。战国时期各国都城都筑有城郭,一些险要地带也设立关塞。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反秦势力可能利用这些城郭关塞,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夹去险阻”,军事要塞被拆除。这样,既去掉了割据势力可能凭借的据点,也便利了交通。
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和便于调兵运粮,于统一后的第二年,便着手大修驰道。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并用夯打路基,道面平坦而坚实。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西北边防,又令蒙恬修筑“直道”,自云阳(今陕西淳化)经上郡(今陕西榆林)直达九原(今内蒙自治区包头市西),全长一千八百余里,路基修筑坚实,遗迹至今犹存。此外,还在今四川宜宾以南崇山峻岭的云贵地区开“五尺道”,在用兵百越时,又修建了穿越南岭的“新道”。这些驰道,除服务于政治、军事外,也为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方便。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战国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割据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造成了许多差异。文字方面,由于各地用途不同,字形和笔划繁简不一,这对于秦统一后政令的下达和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统一后,秦始皇令承相李斯等人对现行文字进行整理,以秦国文字为基础,以小篆体为标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罢六国文字,这就改变了战国时期“文字异形”的状况。货币方面,各国的形式、大小、轻重、单位均不同,国家统一以后,使用很不方便,秦始皇下令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制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只准流通这两种货币。货币统一后,便利了商品的交换。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单位、标准不一。秦统一后,赋税征收遇到很大困难,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并制造标准器颁发各地。这样,不仅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同时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焚书坑儒。秦朝政府内部思想也不统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余人前来祝寿。博士仆射周青臣在颂辞中颂扬秦始皇的威德,并充分肯定了废分封置郡县的政治制度。他说,由于秦的统一,“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查看更多与“秦朝在统一之初实行了这些制度,整顿六国残余”相关的文章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在皇权时代,他的“武功”与“文治”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统一六国,建立中国首个大一统王朝,这件事情可没有听起来那么简单!
首先,是六国领土的管理
在周朝,天子便于管理辽阔的疆土,开创了分封制,就是将自己的同宗兄弟,或者对朝廷有功的功臣以封国的形式封到全国各地,起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还要不要继续延续分封制?
当时的丞相王琯建议:“像燕国,齐国,楚国,这些地方,离我们的核心区域关中太远,如果不设立封国的话,恐怕难以镇守,您最好分封给您的儿子们。”
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丞相李斯马上站出来反对,李斯是这么说的:“当初周文王,周武王分封时分的大多数都是同姓的子弟,最开始也是保有着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初衷,但几代人下来之后就不是那回事了,再见面都跟仇人一样,哪里还有什么同宗之情,到时候群雄争霸,周天子也阻止不了!”
现在刚刚四海归一,可不能走周朝的老路,应该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皇帝把权力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
秦始皇一听,觉得丞相李斯说的极有道理,马上拍板,就按丞相说的办!
李斯在这个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上,帮助中国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篇章,从此奠定了一条分久必合的道路!也就是说,不管后世如何折腾,天下一统的理念始终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
第二,是六国文化的统一
为了将这个国家坐稳,紧接着秦始皇又干了一件极其伟大的事情。开始解决文化认同和政治征服。
这两个关键点的入手第一步应该是什么?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下一步要统一的自然是是文字!
秦国刚统一时,各个国家的文字都不一样,秦国统一六国仅仅用了十多年,虽然很快,但是嬴政此时面临着比历朝历代都困难的问题,文字是第一大关,这和推行一个宗教,开设一门学派不一样,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不管你以前是哪国人,从现在起都是老秦人,所有人必须认可我是秦国人并遵守秦国的规章制度,用秦国的文字,
这项政策推行起来非常难,因为根本听不懂,也看不懂,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纵横,各地都有方言,现在北方人到了广东香港,和去日本几乎是一样的,基本上就别再指着耳朵能有什么用了,六国人民你要是到另一个国家要么就得带翻译,因此我怀疑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是咋周游的,不需要翻译吗?
所以此时,文字的担子,就变得非常重。嬴政力主拍板进行了文字统一工作。
还是李斯(这个人几乎独挑了统一后有秦一朝的始末),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六国的异体字。
还是李斯(这个人几乎独挑了统一后有秦一朝的始末),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
查看更多与“看了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措施,你就知道“千古一帝”的称号怎么来的”相关的文章
公元前238年,一代英主秦王嬴政通过娴熟的谋政手段和令人诟病的残忍,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彻底解决了秦国内政之纷争,正式开始亲政。随后,踌躇满志的秦王嬴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建议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方略,开始了一统天下之举,并切合实际地制定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具体执行策略。公元前236年,秦国借着燕、赵交兵正酣之际,兵分两路进攻赵国。
随后依次灭亡了原本位列战国时期的东方六雄——韩、赵、魏、楚、燕、齐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千秋壮举。
众所周知,秦国灭亡六国之顺序,主要还是基于“远交近攻”这一基于地理形势的战略进行排序的,在此战略指导下,韩、赵、魏这与秦国“紧密相连”的三国邻居就很不幸成为了秦国虎口中的前三道菜,尤其是韩国,不仅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成为了遏制秦国东进的一道屏障,秦国欲除之而后快,而且韩国的极度弱小也成为了秦国垂涎欲滴的原因之一,因此秦国毫不犹豫将其作为第一个吞并对象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秦国首先消灭韩、赵、魏这三国仅与地理位置有关吗?换句话说,就是因为与秦国国土接壤紧密,“远香近臭”,所以韩、赵、魏就成为了秦国“看不惯便要打”的原因?如果果真如此,当时南方的楚国也与秦国“紧密相连”,难道就是因为楚国地盘大,秦国畏惧所以才不敢动刀子?这显然也不是事实,这就说明,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首先拿韩、赵、魏三国开刀,背后必定有所深层次考虑。这又是何考虑呢?
秦始皇先灭韩、赵、魏这三国而不先灭楚,原因绝非为楚国“强大”
之所以说秦始皇先灭韩、赵、魏三国而不先灭楚国,原因并非是因为秦始皇忌惮楚国的“强大”,原因有两条:
1,楚国没落的事实。楚国虽然自春秋至战国时期始终位列南方大国之地位,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广大的疆土面积和众多的人口:领有疆域5000里,带甲兵士达百万,地大物博,粟支10年。因此,当秦始皇问名将王翦灭楚需要多少兵马时,王翦给出了一个大数目:非六十万不可。而秦国灭魏国也不过才用了10万兵马,王翦“狮子大开口”说出了六十万,可见楚国疆域之辽阔、兵源之充足可谓根植于战国时期经验丰富的武将之心。
不过虽然自古占据天时地利,有着这么一份庞大的家业,奈何楚国昏君辈出。并且由于其与强秦做邻居,因此二者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但楚国基本处于挨揍的份。特别是自秦将白起攻陷楚都后,楚国被迫数次迁都,先是迁都于陈地,之后又再次迁都于巨阳和寿春。国力大为削弱,国民士气也大大挫伤,因此此时的楚国空有地方大国的空头衔,早已不具备地方大国的硬件实力,远远无法与强秦相匹敌。
2,秦始皇无所畏惧的个人气质。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统一中国时期采取“先南后北”的军事战略很是为后世人诟病,原因之一便是中国历代王朝统一顺序基本是由北向南、由强而弱,赵匡胤避开北汉先灭亡势力弱小的南方,显然有畏惧北方辽朝的强大。作为一国君主本应雄才伟略、挥斥方遒...
查看更多与“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何要先灭这三个国家?背后的深思熟虑是什么”相关的文章
秦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而秦始皇则理所当然的成了第一位皇帝,秦的统一不是偶然,从秦孝公开始,历经六代,几乎没有昏君,到嬴政时,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反观东方六国,奸臣当道,君王昏庸,一派末日景象。嬴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这时期的秦国将星云集。如王翦、王贲、蒙武、蒙恬、内史腾、李信、杨端和,至于后期保卫大秦的最后一位将领章邯,此时并不在灭六国的将领名单中。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灭六国他参与灭了3个国家,第一个国家就是拥有战神李牧的赵国,面对李牧,即便是王翦也不能取胜,但兵事不仅仅两个将领的事,还和整个国家有关,秦国用反间计除掉了李牧,李牧一死,再也没有人可以抵挡王翦的兵锋,王翦打败赵军,攻下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两年后,嬴政利用荆轲行刺事件,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和代王赵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伐楚,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甚至每天比赛投石以作娱乐。意在逼迫楚国反击,王翦方便一锅端,因为楚国国土面积广大,如果他们逃跑到山林之中躲藏起来,很不利于歼灭。楚军因为兵少而无可奈何,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正当楚军在往东调动之际,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一年多后又俘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
王翦之子王贲,在秦国新生代将领中同样出类拔萃,公元前225年,王贲奉命攻打魏国,王贲利用黄河,水淹魏国都城大梁,大梁城毁垣塌,魏国国君魏王假请求投降,秦军杀死魏王假,灭亡魏国。公元前222年,嬴政派王贲与李信夺取辽东,俘获燕王喜,灭亡燕国。同年,王贲回军攻打代地,俘虏赵国残余势力的领导者代王赵嘉,彻底消灭赵国。公元前221年,嬴政派王贲和李信攻打齐国,齐王建听从国相后胜的计策,不与秦军抵抗,带着军队投降秦国。
六国除了韩国的灭亡没有王家父子的身影,其他如齐、楚、燕、赵、魏等五国,全部是王家父子所灭。已经没有什么比灭五国之功更大的功劳了。那为什么蒙氏家族可以在嬴政心中有同样重要的位置呢?
蒙氏,蒙恬的祖父蒙骜在秦昭襄王时期从齐国来到秦国,最后在秦国官拜上卿,相当于后世的宰相,蒙恬的父亲蒙武,是大将军王翦的副手,参与灭楚之战,蒙恬,参与灭齐之战。秦始皇对蒙氏兄弟十分信任,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号称“忠信”。如果说王家父子是在灭亡东方六国统一天下时立了大功,那么蒙恬则是在对外战争中立了大功。秦灭六国前,秦国、赵国、燕国的敌人匈奴,在秦灭六国后都成了秦国的敌人,嬴政为了稳定边境,命令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
查看更多与“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涌现出这些功臣,凭一己之力灭五个国家”相关的文章
秦始皇确实做到了一统天下。而现在研究认为一直存在至秦二世时期的卫国,其实体早就被战国时期魏国征服。
卫国,国祚长达九百年,以一小国而豪杰辈出。著名秦相吕不韦和商鞅都是卫国人。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于卫国,由于卫国长期依附于秦,与秦国关系甚好,所以始皇帝留下一座城给卫国延续祭祀。当然,在这个时期沿用“卫国”这个说法已经不大妥当了。自公元前356年,卫成侯自贬为侯之时,卫国已经成为了大国的附庸。而到了公元前330年,卫嗣君自贬为君的时候,这个时候所谓“卫国”从名义上与孟尝君、信陵君等人的封地差不多了,所以自此,卫国统治者已经成为了一个小领主,后来秦始皇放过“卫国”的前提条件下,“卫国”早已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甚至连西周分封的诸侯都不如。
既然能够说西周疆域囊括各诸侯国领土,那么在强大的秦始皇面前,卫主的那一座小城,自然也应该纳入了秦国统治,所以说秦国的统一是实实在在的统一。
提起战国,我们总是会想到“战国七雄”。想起秦楚燕韩赵魏齐这七个彪形大汉。其实,除此之外,在战国初期中原地区,还存在着宋、卫、中山、鲁等小弟弟,在夹缝中艰难求存;在北面及西北,有着林胡,楼烦,东胡,义渠等游牧民族纷争不绝;东南地区,越国霸业初启,西南地区,巴蜀两国共存。
而后一百多年里,各国相继变法图强,兼并土地,争斗不断,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八荒,兼并六合,基本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统一,建立了“中华第一帝国”。
为什么说基本呢?因为此时还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家“卫”国,卫国很早就对秦称臣纳贡,成为秦国的卫戍国,在扫灭六国之后,始皇帝感念商鞅、吕不韦等卫人在秦崛起过程中的巨大贡献,放了卫国一马,一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时期,卫国最后一位君主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才彻底灭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先后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春秋战国群雄并起,诸国混战,战乱了几百年,无数的人死于战乱,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几代君主努力,到嬴政时期,国力到达高峰,采用远交近攻的方略,逐一灭亡六国,秦始皇书同文,地同尺,车同规,建立中央集权,取消分封,制订法律,后世多为沿用,修建长城,抵御外族,立下了不世之功。
但是有一个国家没灭,那就是卫国,卫国一直都是秦国的附属国,同秦共进退,与秦统一战线,后被秦二世...
查看更多与“秦朝真的统一六国了吗?在灭六国过程中秦始皇看不上这个国家”相关的文章
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是怎样的?
最先灭掉的是韩国,秦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三年后,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然后秦国攻打赵国,俘虏了赵王,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到秦王二十五年,代王也被俘,赵最后灭亡。
在秦王二十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秦兵打败了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向辽东方向出逃。后来,燕王只得杀死了曾经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秦军求和。
到秦王二十五年,燕国最后的一个王——喜被俘获,燕国也被灭了。同时,魏国也被秦军灭掉。秦王二十三年,攻打楚国的秦军因为兵力太少,被楚军打败。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了六十万重兵,结果,王翦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拿下了楚国。
最后灭掉的是齐国,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其他五国一样。因此,齐国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秦王二十六年,五国都被灭掉后,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秦国大将王贲在最终灭掉燕国后,领兵大举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至此,秦灭六国,十年统一了中国。
秦统一六国是因为好几方面原因:
1、秦从商鞅变法以后就开始强大了几年,而且秦国综合实力也强;
2、秦采用的是“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利用六国的不信任,同时给与其他国家一些利益慢慢破坏六国联盟;
3、其他国家的实力弱,同时君主也不行。
秦国统一六国过程重要的三个人
商鞅:变法,打下国富兵强的称霸统一六国基础。张仪:连横,破坏六国合纵,在战略上彻底使得秦国统一没有了阻碍嬴政:具有眼光魄力,能用人如李斯,蒙恬,王翦,白起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用了多久时间?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谋划吞并六国的战争。其作战的总谋略是由近及远,先取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公元前236年派王翦、桓率军攻赵,公元前229年灭赵。在秦国攻打赵国时,邻近的韩国惧怕秦军声威,于公元前231年向秦军请降。秦国受降后,把韩地划为川郡,韩国亡。
公元前225年,秦国任用李信为将率军20万伐楚,结果被楚军打败。第二年又派王翦率军六十万进攻楚国,终于在公元前222年灭楚。公元前225年,秦王任王贲为将率兵攻魏,三个月后魏国亡。公元前222年,王贲又率军攻燕,将燕国灭掉。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又率军灭齐。经过16年的战争,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秦朝二世而亡历时14年。
查看更多与“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花了十六年,其中离不开这三个人”相关的文章
在战国时期,当时中国的版图上分别有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彼此之间互有争斗,你来我往。最终的结果就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大秦王朝。那么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六国,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统一的过程中又有何困难呢?
秦始皇当初灭6国,采取的顺序是先易后难,先北后南。战国时期势力最弱小,离秦国距离近的就是韩国。当时秦国对韩国采取扶持势力策略,达到内部分化韩国的目的。公元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官员向其秦投降,献出自己管辖的属地。于是被秦始皇任命为相关官员,并且命令其攻打韩国。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军队进攻韩国。韩国明显没有这个能力抵抗,最终秦军一举消灭韩国,俘虏韩王安。在灭韩国的过程中,当时的秦王已经把下一个目标定向赵国。公元前229年秦国利用赵国发生自然灾害的机会,派遣大将王翦领兵攻赵。在这个过程中利用离间计,让昏庸的赵王杀了名将李牧,自毁江山。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赵王被迫投降,赵国实际上就是灭亡了。赵国灭亡之后,秦国又将矛头指向了燕国,而燕国因为荆轲刺秦之事,激起了秦国人的怒火。于是派遣大军进攻燕国,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燕王喜和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燕王喜经过反复权衡,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首级献给秦王。这时秦国想要攻打楚国,于是暂时放他一马。
公元前222年,秦军消灭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这样燕国彻底灭亡。公元前231年,魏国迫于秦国强大军事力量,主动割城池,想要保住魏国。不过只是延续了几年,公元前225年,秦国派王贲率军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魏国军队坚守不出,短时间之内很难攻下。于是秦军想到用水攻,将黄河的水灌注到大梁,3个月后逼得魏王不得不投降。
楚国在当时算是一个大国,灭楚国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公元前226年楚国发生内战,于是秦国趁机派兵攻打,占领了楚国10余个城池。公元前224年,楚国和秦国的决战正式开始,双方经过几轮博弈,最终秦军大获胜利。公元前223年,秦国占领楚国首都寿春,俘虏楚王,楚国被灭亡。
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攻打齐国,此时齐国的势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一路上秦军军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很快攻打齐国首都临淄,齐国彻底灭亡。这样秦始皇完成了六国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查看更多与“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遇到了哪些困境?分别使用了什么计策”相关的文章
不得不说秦始皇还是很厉害的,秦国本是西边诸侯小国,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变法革新,最后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最彻底、最成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了秦王赢政时期,秦国已具备了统一天下的能力。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从他之后,中国就开始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秦始皇统一了国家之后,那六个国家都灭亡了,六位国君结局怎样呢?
最先灭的是韩国,韩国本是七国中势力最小的,早在韩t宣惠王就已经臣服于秦朝,所以秦征服六国时没想打韩国,但韩宣惠王儿子韩王安即位后,公元前234年秦在和赵国打得正鼾时,韩王安看赵国打了几场胜仗,立马倒向了赵国,于是公元前230年赢政抽出一支军队就把韩国给灭了,韩王安被杀。
其次是赵国,赵国武领不少,兵力雄厚,比较难打。公元前228年赵王迁投降,被流放到湖北房县(今神农架地区),不久死去。
再就是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军进抵魏国都城大梁时,魏国已就剩下一座孤城大梁了,其它领土全被秦国吞并、割让了。因大梁城池坚固,如强攻秦军损失很大,于是引黄河之水淹了大梁,3个月后魏王假乘着小船投降被杀,魏国灭亡。
秦军灭了魏国后整个中原在秦国之手,实力大增,之后进攻楚国,楚国是秦国出兵最多的国家,公元前223年被灭,楚王负刍俘虏被杀,项燕率残部拥戴楚王负刍弟弟昌平君为新楚王,不久兵败,昌平君战死,项燕自杀。
燕国,早在公元前227年灭赵国后秦军就兵临燕国,太子丹实施了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败后燕王喜杀死了自己儿子太子丹献给秦军,以求自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公元前226年占领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喜逃往辽东,公元前222年,秦军在辽东活捉燕王,不久被杀。
最后是齐国,在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齐国一直都置身事外,尽力讨好秦国,当然秦国很给面子,让齐国多残喘了几年,公元前221年秦军压境时,齐国不战而降,齐王建被圈禁在辉县苏门山,被饿死。
查看更多与“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是怎样对待各国国君的?最先灭的是哪一个国家”相关的文章
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众所周知,秦国最后灭掉了另外的六国,但六国是怎样被灭的,它们灭亡的顺序和过程又是怎样的,看看下面介绍就清楚了。
灭韩国
秦灭六国大致是按照先易后难和先北后南的顺序开始的。战国末期,各国势力中最弱小的就是韩国了,所以,秦国从韩国开始了扫平六国的行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进攻韩国,韩国无力抵抗,又无大国救援,所以秦军长驱直入,一举灭亡韩国,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的灭亡,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开始。
灭赵国
秦国灭韩后,仅过一年,就将触角伸向了邻国赵国。公元前229年,趁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派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国力大减,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名将李牧,可惜的是昏庸的赵王迁竟轻易就中了王翦施行的反间计,杀害了正在抵御秦军的主将李牧。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自然自食其果。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获了赵王迁,占领赵国全境,赵国灭亡。
灭燕国
赵国灭亡后,秦军将某头又指向了燕国。燕国太子丹虽用了刺客荆轲的杀招儿,不但没有得逞,反倒刺激了秦始皇。在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被迫逃往辽东。
灭魏国
燕国灭亡后不到一年,秦国紧接着便将矛头对准了苟延馋喘的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大举进攻魏国。这次王贲采用的是开掘黄河、鸿沟之水,并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魏国都城大梁的城墙被泡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至此灭亡。
灭楚国
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秦军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攻下平兴(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寝(今河南沈丘县东南)进兵到城你(今河南宝丰县东),项燕反击,大败秦军,李信败逃。 前225年,秦王命老将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两军在陈相遇,王翦以逸待劳,按兵不动。 前224年,楚军多次挑战,秦军亦不与交战,项燕只好带兵东归,秦军趁楚国撤退之时迅速出击,并在蕲大败楚军,又强渡淮水,直抵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城下。 前223年,秦军乘胜追击,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楚国灭亡。秦在楚地设九江郡。项燕败退至长江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 灭掉楚国的王翦大军继续南下,造战船渡长江,消灭项燕余部和昌平君,并于前222年攻陷楚国南部的会稽,俘虏分散于江南的原越国王族后裔。秦在越地设会稽郡。
灭齐国
王翦战败冰杀害了楚国大将项燕,占领大片楚国领土。2年后,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各自率军合击楚国都城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了百越之君,至灭了楚国后,六国仅剩下最东方的齐国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进军神速,很快就攻到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建投降。至此,秦国全部灭掉了六国,一统华夏。
可见,当时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家不断强盛,...
查看更多与“秦朝灭六国统一天下的顺序你知道吗?秦朝统一六国有什么影响”相关的文章
秦王嬴政将荆轲杀死之后,十分恼怒,便命令大将军王翦抓紧攻打燕国。燕国太子丹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开始抵抗。可是燕国的军队怎么可能是秦军的对手,于是被秦国军队打得是落荒而逃,溃不成军。燕王和太子丹逃到了辽宁,秦王嬴政立即派兵将他俩抓回。这时燕王被秦王逼的没办法,只得杀死了太子丹向秦国求和。
而这时,秦王嬴政又想到韩国已经被灭了,这是赵国只剩下一个县城,如果燕王逃到了那里,自己很难攻打下来。现在天气逐渐变冷,倒不如先去攻打南方的地方,把魏国和楚国打下来,是当今最好的决定。
于是秦始皇立刻派王翦和他的儿子带领10万军队前去攻打魏国,这时魏王听到消息之后十分震惊,于是马上派人向齐国求救,但是由于当时齐国跟秦国提前签订了一些条约,所以齐国只得坐视不管。
公元前25年,王翦带领着秦国军队去攻打魏国,引得河流将魏国全部冲毁。这时魏王为了黎民百姓只得投降,秦国占领魏国之后,不仅得到了魏国全部的土地,而且还将魏国的大臣和魏王全部押解回咸阳。
接下来秦王嬴政就要准备去攻打楚国了,在当时楚国是比较强大的,楚国在当时和齐国是号称中原两大超级大国,可是由于楚怀王在位之时楚国开始没落,现在的楚国在秦国面前可以说是非常弱小了,于是秦始皇便下令攻打楚国。
这是秦始皇问王翦:用多少人马才能攻下楚国?这时王翦说最起码需要60万。而秦始皇问李信需要多少人马,李信却拍着胸脯说20万足矣。于是秦始皇感到王翦已经老了,于是给了李信20万人马,让他去攻打楚国。果然不出王翦所料,李信打了七次败仗之后全军覆没。秦王嬴政大怒,于是将李信的官职撤掉后亲自跑到王翦的故乡,将王翦请出山来,并诚恳的向他道歉。这时王翦对秦始皇说:楚国军队有100万,如果我们我们五六十万,我可以打下楚国,如果大王不能满足我这个要求,就不要任命我去了。于是秦始皇连忙承认错误,然后直接给王翦60万人马。
王翦到了前方之后,下令士兵修筑壁垒,并且不让士兵出战,任凭楚国再怎么辱骂,也是躲在战壕里不肯出来。
于是过了一阵子之后,楚国军队便放松了警惕,认为秦军到这里不过是来驻扎的。于是便放松了警惕,而这恰恰中了王翦的计谋。王翦在楚军没有防备之时,下令60万军队全部进攻,于是轻轻松松将楚国攻了下来,并且得到了楚国很多城池,并且生擒楚王。
于是王翦和他儿子一鼓作气,将燕国灭掉,随后又占领了赵国的都城。这时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都被秦国所灭,六国中仅仅剩下一个齐国了。齐国一开始虽然很强大,但是很多大臣都被秦国花重金收买了,于是齐王身边已经没有能用的大臣了。又加之齐王见到五个国家都被秦国所灭,于是自己也心慌了。这才齐王才如梦初醒,着急起来。他急忙派兵去守自己国家边界,可是这时却已经太晚了。
秦兵像泰山压顶一般,直接进攻齐国都城临淄,这时齐王感到自己势单力薄,而已经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帮助自己了,于是便仰天长叹只得坐以待毙了。于是没有几天,秦军攻破齐国都城,齐王只得向秦军投降了。...
查看更多与“秦朝灭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这些国家”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