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统一天下

发布时间:2020-06-03
1 战国七雄综合实力对比 最后统一天下的秦国是怎么蜕变的
战国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战国时期,土地国有制彻底瓦解,土地私有制也就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确立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国的改革或变法运动促进了这一转变。土地自由买卖已经合法化,参与土地买卖的有贫民、官僚和贵族。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除井田,民得卖买”,赵国的大将赵括把君主赏赐给他的金箔“归藏于家,而日视其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当时第一个崛起的是魏国,可惜它远大的计划,导致最终实力也就那样。那么在战国刚开始时,各国的面积和人口有多少呢?为何最后是秦国统一了天下呢?

韩国,占据了中原的核心位置,国土面积大约9万平方公里,吞并了郑国之后,人口还是不足300万。

魏国,面积比韩国大一点,约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的浙江省;其领土在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这也是它能第一个崛起的原因,其人口在550万左右。

赵国,战国初期很弱小,一直被欺负,其领土在比较贫瘠的北方,国土约20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

燕国,是当时最荒凉的国家,整个战国时期就雄起了一次,差点灭亡了齐国,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差不多150万。

齐国,一直是老牌强国,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消灭了魏国的大部分兵力,使得魏国没落,其国土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左右。

秦国,战国最开始的屌丝,还差点被魏国给结束了,标准的“矮矬穷”,没有资本、又不被人看好,其国土25万平方公里,人口270万。

楚国,当时最庞大的国家,是具备统一条件的贵族,可惜最后却没落了,其国土50万平方公里,人口450万左右。

秦国虽然在开始的时候,不如其他国家,但它有目标和计划。商鞅变法,是秦国蜕变的开始,后来的几代人都励精图治,为的是可以早日强大起来,有一统天下的实力。反观其他国家,不是沉迷于往日的战绩,老是想当年,就是被眼前的一点小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变得洋洋得意。

这样一对比下来,秦国的路线是慢慢上升的,而其他国家则是慢慢走下坡路的,再加上秦国善于用人、唯才是用,更是让秦国的发展如虎添翼。秦国能够统一六国,首先是他们有远见,设定好了计划,并严格进行执行;其次是他们善于用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查看更多
2 春秋五霸的“五霸”究竟是指哪五个诸侯国呢?最先统一天下的是谁
春秋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谁

大家都知道,三千多年前中国有段历史叫春秋时期,那么为什么叫做“春秋”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聊一聊“春秋那些事”。原来《春秋》是当时各国史书的统称,或者说是通称。那个时候,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史官,专门来记录本国的历史。那么这史书又为何定名《春秋》呢?而不叫“冬夏”呢?实际上是因为当时一个国家的大事,主要发生在春秋两个季节,所以记述这些大事的历史就定名为《春秋》,这一段历史后人也就将其称作“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在那个时候,各国之间的军事斗争很激烈。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一些诸侯国取得了胜利,逐渐强大起来。而同时又有一批诸侯国因为战争的失败,而慢慢地走向衰亡。久而久之,就由西周初年的八百诸侯国,削减到春秋时期一百多个诸侯国。与此同时,一些小的诸侯国,还一度成为了大诸侯国的附属国,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他们也是过着朝秦暮楚的生活。这个时候,大的诸侯国为了更加强大,为了有更大的国土面积,于是就展开了激烈的争霸运动,这就形成了最终的大国争霸的局面。在这个时期,周王室形同虚设,已然被架空了,手里没有实际的权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早已不复存在,更别说每年各诸侯国都来进贡朝拜了。

在春秋时期,像这样的大国先后出现了五个,所以后来的史书就称其为“春秋五霸”。那这五霸究竟是指哪五个诸侯国呢?

大家听我这么一问,心中想必也已经才出二三分了,这“春秋五霸”肯定是个历史的疑点,是有待商榷不确定。没错,诸位看官猜对着,这“春秋五霸”,还真是有两种说法。

这第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

另一种历史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三人没变,想必实力确实不错,后两个变了,变成了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这两位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他们之间的故事。说的简单一些,也就是“子报父仇”“卧薪尝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报父仇是说越王勾践为报杀父亡国之仇,甘愿去往吴国为吴王夫差做奴隶;“卧薪尝胆”说的是越王勾践为了不磨灭自己的意志,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尝一尝蛇胆,知道苦是什么滋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说越王勾践只能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范蠡是聪明的,带着西施泛舟五湖经商去了,成了“陶朱公”。文种是糊涂的。文种不懂得急流勇退功高盖主,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话说这齐国自打进入春秋时期以后,无论是政治力量还是经济实力都快速地发展起来了。先后灭掉了好几个小的诸侯国。国家能如此昌盛,肯定有一批有能耐的文臣武将。话说这齐桓公继位以后,任用管仲为宰相。管仲非常的有才华,他积极地改革内政,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大增!在外交方面,主要是采取“尊王攘夷”的政策,与此同时,还和周边的几个大诸侯国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而后继齐国称霸的是晋国,在这二者中间,还有一个宋襄公,也称霸了一段时间,不过昙花一现而已。宋襄公愚蠢...

查看更多
3 唐朝李靖有多厉害呢?他一生为唐朝的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唐朝
唐朝战神李靖
唐朝李靖有多厉害

唐朝李靖有多厉害呢?

在唐朝,英雄辈出的年代,许多人物征战四方,为唐朝开疆拓土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戎马一生,流芳百世,被后人歌颂。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有些人是不能忘记的,在唐朝初期,有一位非常突出的将领,他就是:李靖。说到李靖,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西游记》里的托塔李天王李靖,名字相同,但不是同一个人。唐朝的李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拥有很高的军事实力,为唐朝的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早期的时候,跟随着李世民打败王世充,开始崭露头角。因江陵(今湖北)的南梁萧铳企图夺取唐朝峡州、巴蜀等地,被许绍击退。之后李靖被派去平定萧铳,李靖凭借着优秀的军事能力,平定了萧铳。从此之后,李靖开始进入爆发的时代,安抚南岭,平定辅公袥,他所向披靡,为唐朝统一全国留下赫赫战功。这是李靖早期的经历,已经开始显示他的军事能力。当唐朝统一天下之后,对外的战争才是李靖的军事能力的发挥!

贞观三年(629年)八月。李世民决定出击东突厥,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此时的东突厥内部出现叛乱,机不可失,趁你病要你命到630年正月,李靖率领三千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今山西朔县)出发。东突厥颉利可汗大惊失措,他认为唐军不会这个时候出兵的,而李靖命令安排在东突厥内部的间谍,策反了颉利可汗的心腹康苏密,康苏密前来投降。在夜幕的掩护下,李靖一举攻入城内,颉利可汗仓皇逃走。此战李靖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奖赏。

颉利可汗逃走之后遇到李勣,又被打败。此时的颉利可汗已经退到铁山,他又打起表示臣服于唐朝的注意,等到来年青草马肥之时,逃到漠北,以后卷土重来。李世民表示愿意和谈,派出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可汗。李靖看出李世民的意图,他对张公瑾说:使者到了颉利可汗那里,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我们趁此良机,选拔精骑一万,带二十天军粮,袭击突厥。果然,李世民一边派人和谈,一边准备军事行动。李靖率军到阴山,遇到突厥,全部俘获。

唐军前锋苏定方率两百骑兵趁着大雾突袭,颉利可汗如同惊弓之鸟一样骑马逃走,李靖大军随到,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想逃往漠北,被李勣阻挡,不久颉利可汗被任城王李道宗擒获,至此东突厥灭亡。东突厥的灭亡对唐朝来说意义重大,唐建立初期,李渊不得已还向突厥称臣,如今一雪前耻,可谓是天大的喜事。对李靖来说,这只是他戎马一生中的一次战役,而且是最大的一次。

贞观九年(635年)吐蕃侵犯唐凉州,唐击吐谷浑之战打响。此时年过花甲的李靖老将军,听说唐要远征吐谷浑,他向宰相房玄龄请求亲自挂帅,远征吐谷浑。唐太宗很高兴,答应了他。这位老将军重病在身,却带着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等将领,开始反击吐谷浑,经过一系列的胜利,吐谷浑被唐灭,此时的李靖年龄已经64岁。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自向李靖商讨亲征高句丽的事情,他对李靖说:你南平吴会,北扫突厥,西安吐谷浑,现在只差东边的高句丽了,你意下如何?年过七旬的...

查看更多
4 商鞅经过两次变法,为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影响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 变法图强。

改革变法内容:

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

第一次变法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 法律, 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初次在秦国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国都中"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但是在秦孝公的有力支持下,新法得到推行。由于变法的成功,秦国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秦孝公十年,商鞅由左庶长升为大良造,相当于中原国家中的相兼将军的官职。

第二次变法

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 "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

查看更多
5 从商鞅变法看秦朝统一天下,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影响
秦朝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变法改革,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历经数百年的改革探索;从封建社会到民主社会,更是等待上千年的时间,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其中包含无数心酸泪水,先人的改革究竟是如何进行的?从秦国的商鞅变法,探究大秦帝国的崛起之路,秦国从战国最弱小的国家,通过变法改革,最终走上强国之列,秦国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商鞅变法的背景

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已经完全丧失,分封制早已崩溃,诸侯割据的局面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处理。在这一大动乱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步推广,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替代,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阶级也因此产生。随着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人们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最终引起社会的大变动,各国都兴起变法改革。

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最先强大起来的魏国,通过李悝变法使得魏国富强起来。魏文侯当政期间,任用李悝为相,并进行变法改革。李悝变法是中国变法的开端,在各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紧接着,楚国也开始吴起变法,楚国的政治、军事、法律等都进行了深刻的变革。“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天下诸侯国无不畏服楚国,史称“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秦国经过几代衰颓,面临着亡国之危,魏国和秦国常年对抗,大魏国依靠变法已经强大起来,而秦国仍然是边陲小国。为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他国吞并,秦孝公立志变法图强,商鞅变法因此揭开序幕。

变法的过程

商鞅针对秦国的国情,并吸取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的经验和教训,为秦国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商鞅变法遭到秦国旧贵族的反对,变法的压力和阻碍非常大,老秦人英勇善战,却也喜好内斗。面对反对的呼声,商鞅针锋相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商鞅通过借用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秦国旧贵族的复古主张,同时也是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立木为信”的成语故事想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商鞅已经做好变法的准备,可是担心秦国的百姓不相信官员公布的法令,于是才有立木为信的故事。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商鞅变法的序幕由此揭开。为减小变法的阻力,商鞅变法并非一日而成,而是分为两步进行。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第一次变法正式开始。商鞅主张依法治国,法律严苛不参杂任何个人感情,即便是贵族大臣触犯法律,依然要严肃处理,为此,商鞅在秦国也树立起极高的威信。春秋战国时期,同时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法家、兵家、道家、名家等成为诸侯国最主要的人才来源,各国也在变法中寻求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第一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实行《法经》,并增加连坐法,轻罪重刑;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以农业为“本业”;焚烧儒家经典;废除旧...

查看更多
6 前秦淝水之战失败的原因,其实就在于​苻坚太着急统一天下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失败的原因
淝水之战怎么输的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是《孙子兵法》的第一句。兴兵作战,历来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它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必须要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这句话既说出了战争的重要性,也表明了孙武对于战争的态度——“慎战”。

战争可以扩大一个国家的领土和影响,同样也会拖垮一个政权。历史上穷兵黩武,战争亡国的例子比比皆是:商朝的纣王、东吴的孙皓、隋朝的杨广,包括我们今天说的这位,前秦宣昭帝苻坚。

前秦是东晋十六国之一,由氐族人苻健建立,苻健后继位的是他的儿子苻生。苻生是个独眼,而且生性狂暴,荒淫无度,百姓大臣都受不了这个奇葩领导,苻坚杀而代之,当上了皇帝。

苻坚在位初对前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重用汉臣王猛,励精图治,国家迅速发展壮大。先后灭掉了前燕、前凉、代国,并进驻到西域,统一了北方政权。就此形成了一个北前秦、南东晋的对立局面。

苻坚是有野心的,他一直梦想和秦始皇一样,一统山河成为天下正主,他也曾表露过南下灭晋的想法,但王猛却坚决不同意。

王猛之于苻坚,如同诸葛亮之于刘备。可以说没有王猛,前秦统一不了北方。王猛临死之前告诫苻坚:“现在晋朝虽然偏居一隅,但是毕竟是华夏正统,且现在君民一心,我死之后千万不要想着南下灭晋。我们当下应该做的,是除掉那些北方的隐患势力,这才是前秦发展的方向啊。”

王猛的话苻坚前两年还一直记在心上,可到了第三年他就坐不住了,起兵17万发动了襄阳之战。

面对前秦攻势,晋军守将朱序坚守襄阳城近一年时间后,城破被俘。前秦军借势南下围攻彭城,被晋军将领谢玄四战全歼,前秦南下失败。

苻坚不甘心,四年之后他再次发兵,几乎倾全国之力,准备一举灭晋。

其中苻融率25万先锋部队先行出发,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军,胜券在握。

对于苻坚的南下之举,前秦很多大臣并不支持。

他们认为前秦虽然强大,但是刚刚统一北方,局势还不稳定;再者东晋据长江之险,想要一举攻灭没那么容易。

苻坚说了一句话非常经典:“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我前秦拥百万雄师,每个人把马鞭扔水里就足以截断长江水,怕什么呢?

这就是后来“投鞭断水”这个成语的来源,可见前秦部队之壮大,同时也体现了苻坚对这场战役的把握有多大。

晋朝以什么来回应前秦这112万大军呢?仅8万北府军。

没开玩笑,8万人对战112万人的部队,重点是最后还赢了!北府军就此史上留名,成为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之一。苻坚这次南侵失败,也成为了教科书式的失败,最终“风声鹤唳、草木皆慈兵”。

112万人打8万人,苻坚怎么会输的这么惨?

当时苻融率领先锋部队攻占了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除去折损和调遣之外,军队还有15万人。晋军的7万人被迫退到了附近的硖石,后来又转到八公山,两军隔淝水对峙。

此时苻坚率领的八十多万主力军还在项城(今河南沈丘),距离比较远。他听说这一消息之后非常兴奋,认为可以趁此时机全歼晋军主力,直捣...

查看更多
7 就算是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赢了,蜀汉统一天下也没那么容易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赢了

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登基称帝,建立蜀汉,同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和替关羽报仇,他决定率领大军讨伐东吴。当时孙权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出使臣前来求和,南郡太守诸葛瑾也修书一封,劝刘备要以大局为重,以天下为重,蜀汉大将赵云也劝刘备应该趁着曹丕篡汉之际北伐中原,而不是与东吴交手,但大怒之下的刘备不仅没有答应孙权的求和,更是直接将赵云调往江州,而没有让赵云跟随自己征战,在七月时,刘备自率蜀汉大军数万,对东吴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事。

在战事之初,由于东吴防备不及时,以至于刘备派出的先锋冯习、张南等人直接攻入吴地,击败了吴军的李异、刘阿部,军队甚至一度占据了秭归一带,但在此之后,孙权派出陆逊为大都督,率领吴中将士五万人抵御刘备。当时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式,暂时避开了蜀军的锋芒,并成功实现战略退却,将蜀军引入了夷陵一带,并在此处转为防守,遏制了蜀军的进军。在消磨了蜀军意志,让蜀军进退两难时,陆逊找准机会,一举发动决战,就此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在夷陵一带大破蜀军,从而赢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而蜀汉就此也彻底退出了一统天下的行列。假如当时刘备赢得了夷陵之战,并趁机诛灭东吴,他是否有机会一统天下?

事实上,即便刘备能打赢夷陵之战,甚至屯兵东吴,他一统天下的可能性都很低,虽然刘备此前迎娶过孙权的妹妹,而且还能逐步消化东吴的旧部,比如诸葛瑾、陆逊等人,但这些人最多也就能够帮助刘备稳定江东的局势,为刘备守住江东,而无法出兵扩张。

毕竟自古以来,没有几个人能在南方北伐而得统一,毕竟南方缺马,无法在野战上得利,也无法借助骑兵扩大战果,而北方优势古代的产粮基地,人多地广,像曹魏这样的北方一国,并不害怕与别人比拼国力。至于唯一一个北伐一统天下的朱元璋,也是因为他手中有很多骑兵,最终也是通过徐达和常遇春等人率领骑兵统一天下的,因此刘备要北伐成功,也必须要有更多的马匹与骑兵才是。

刘备即便战胜东吴,也要面对曹丕与曹叡这样的北方君主,以及曹操留下来的精兵强将,未必能占到便宜,更不用提刘备根本没办法吞并东吴了。

查看更多
8 樊城之战如果关羽赢了的话,刘皇叔有没有机会统一天下呢?
樊城之战如果关羽赢了

公元219年7月,关羽从江陵出发,发动了樊城之战,企图消灭盘踞在荆州北部的曹仁,进而为北伐做准备。可惜在孙权和曹操合谋之下,关羽功败垂成,最终战死于章乡,遗恨千古。

在樊城之战过程中,关羽自始至终没有攻下樊城,并拖延了数月之久,极大的延误了战机。假如关羽顺利地攻克了樊城,是不是意味着刘备就可以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呢?我们来先看看诸葛亮的这个计划。

刘备和诸葛亮的战略计划。

刘备一直胸怀天下,拥有扫除天下狼烟,兴复汉室的志气,并且为之奔波劳碌。忙碌了大半辈子,刘备一直都没有什么头绪,直到遇上了一生的贵人,这个人就是诸葛亮。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进行了有名的对话,这次对话奠定了刘备今后的发展战略,从而扭转了刘备的命运。诸葛亮是这样提议: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其大意就是拥有荆州和益州,和其他部落搞好关系,外面结好孙权,当天下形势有利于我们的时候,再命一员上将从荆州出发北伐,将军你就从秦川出发,天下就可以统一了。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计划,估计听得刘备热血沸腾,憧憬地说道:“孔明,假如有那一天,你一定是我的张良呀。”

隆中对的事情发生在公元207年,距离刘备夺取汉中,关羽发动樊城之战差不多有十二年。为了这个时机,刘备和关羽足足等了十二年,机会终于来了,怎能错过?

公元219年前后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时间段,汉中之战进行到第三个年头,曹操已经筋疲力尽;在合肥线上,孙权统领大军不停的攻击淮南,企图在这里打开缺口;荆州防线上,由于苛捐杂税严重,导致宛城兵变,从樊城到许都一带山贼横行,许多人伺机而动;而许都许多不安分的人也开始蠢蠢欲动。

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关羽的算计中,关羽在荆州已经屯守了七八年之久,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219年七月,关羽率领数万大军发动了樊城之战,准备一举夺取襄阳和樊城,将荆州北部纳入自己版图,从而完成诸葛亮隆中对中关羽跨越荆州益州的宏图伟业,然而这个计划仅仅进行了四个月就在章乡这个地方身死军灭,一切烟消云散。

世人都在感叹,假如关羽攻下了樊城,是不是就可以实现刘备的伐魏吞吴的计划?可以统一天下?其实答案是否定,诸葛亮给刘备画了一个大饼,这个大饼看起来很好看,但是难度值实在是太大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关羽攻下樊城后面临的处境。

樊城和襄阳隔着汉水,樊城在汉水的北岸,襄阳在汉水的南岸。相对而言,樊城的地势比较低,而襄阳的地势比较高一些,这样在汉水发大水的时候,樊城就容易被淹,而襄阳则不会,因此樊城就容易被攻击,这也是关羽攻樊城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假如关羽侥幸攻下了樊城,那么他会面临以下的处境:

第一就是关羽的处境更加危险。

樊城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争夺,城墙在洪水中浸泡了一个...

查看更多
9 秦朝灭六国统一天下的顺序你知道吗?秦朝统一六国有什么影响
秦朝
秦朝统一六国
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

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众所周知,秦国最后灭掉了另外的六国,但六国是怎样被灭的,它们灭亡的顺序和过程又是怎样的,看看下面介绍就清楚了。

灭韩国

秦灭六国大致是按照先易后难和先北后南的顺序开始的。战国末期,各国势力中最弱小的就是韩国了,所以,秦国从韩国开始了扫平六国的行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进攻韩国,韩国无力抵抗,又无大国救援,所以秦军长驱直入,一举灭亡韩国,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的灭亡,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开始。

灭赵国

秦国灭韩后,仅过一年,就将触角伸向了邻国赵国。公元前229年,趁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派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国力大减,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名将李牧,可惜的是昏庸的赵王迁竟轻易就中了王翦施行的反间计,杀害了正在抵御秦军的主将李牧。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自然自食其果。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获了赵王迁,占领赵国全境,赵国灭亡。

灭燕国

赵国灭亡后,秦军将某头又指向了燕国。燕国太子丹虽用了刺客荆轲的杀招儿,不但没有得逞,反倒刺激了秦始皇。在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被迫逃往辽东。

灭魏国

燕国灭亡后不到一年,秦国紧接着便将矛头对准了苟延馋喘的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大举进攻魏国。这次王贲采用的是开掘黄河、鸿沟之水,并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魏国都城大梁的城墙被泡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至此灭亡。

灭楚国

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秦军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攻下平兴(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寝(今河南沈丘县东南)进兵到城你(今河南宝丰县东),项燕反击,大败秦军,李信败逃。 前225年,秦王命老将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两军在陈相遇,王翦以逸待劳,按兵不动。 前224年,楚军多次挑战,秦军亦不与交战,项燕只好带兵东归,秦军趁楚国撤退之时迅速出击,并在蕲大败楚军,又强渡淮水,直抵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城下。 前223年,秦军乘胜追击,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楚国灭亡。秦在楚地设九江郡。项燕败退至长江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 灭掉楚国的王翦大军继续南下,造战船渡长江,消灭项燕余部和昌平君,并于前222年攻陷楚国南部的会稽,俘虏分散于江南的原越国王族后裔。秦在越地设会稽郡。

灭齐国

王翦战败冰杀害了楚国大将项燕,占领大片楚国领土。2年后,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各自率军合击楚国都城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了百越之君,至灭了楚国后,六国仅剩下最东方的齐国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进军神速,很快就攻到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建投降。至此,秦国全部灭掉了六国,一统华夏。

可见,当时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家不断强盛,...

查看更多
10 秦朝十大猛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左膀右臂
秦朝
秦朝的将军
秦朝的将军有哪些

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周朝时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秦穆公时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经过六代君主的努力,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随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沙丘,其子胡亥即位,次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一、白起

白起,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是平民出身,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推行军功爵制,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白起在伊阙之战歼灭24万魏韩联军,俘虏魏将公孙喜,在华阳之战中斩杀13万赵、魏联军,在伐楚之战中攻陷楚国国都郢城,白起被封为武安君,名震天下,白起在长平一战歼灭45万赵军。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

主要成就: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二、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少时就跟随秦王嬴政,秦王嬴政亲政后,发起统一六国的战争,六国之中除韩国外,其他五国皆为王翦、王贲父子所灭,王翦用反间计除掉赵国名将李牧,杀赵军主将赵葱,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王翦率军攻破燕国都城蓟,李信和蒙恬伐楚失败后,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灭楚国,杀楚国名将项燕,俘虏楚王负刍。王翦又南征百越,因功晋封武成侯。

主要成就:攻灭赵国、燕国、楚国,除赵国名将李牧,杀楚国名将项燕。

三、章邯

章邯,秦朝时期名将,秦二世时期,章邯任少府,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揭竿起义,章邯率领骊山刑徒杀周文、田臧、李归、邓说、伍徐、蔡赐、宋留,平定陈胜吴广起义,又率军败楚将项它、齐将田巴,杀魏相周市、齐王田儋、魏王魏咎、楚军统帅项梁,巨鹿之战中,秦将王离被楚将项羽击败,章邯退至棘原与项羽相持,因怕受丞相赵高陷害,又被项羽击败,章邯率二十万秦军投降项羽,秦朝灭亡后,项羽封章邯为雍王,汉王刘邦东进时,章邯被刘邦击败,围于废丘近一年,汉军用水淹城池,城破章邯拔剑自刎。

主要成就:平定陈胜吴广起义,杀魏相周市、齐王田儋、魏王魏咎、楚军统帅项梁。

四、王贲

王贲,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王翦之子,王离之父,公元前226年,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魏都大梁,降杀魏王假,灭亡魏国。公元前222年,王贲与李信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灭亡燕国,同年王贲率军俘虏代王赵嘉,消灭赵国残余势力。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攻灭齐国,俘虏齐王建,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

主要成就:攻灭魏国、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