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战国晚期秦赵之间的一场大决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秦军获胜占领了上党地区,并坑杀了赵国降卒,从而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并且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一说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就是赵王中了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中了秦军埋伏,最终全军覆没。
王夫之曾经评价赵国长平之战:“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很明显,王夫之直接将长平之战的锅甩给了赵括,而且认定如果赵国不换掉廉颇,长平之战一定胜利。
历史真的这么简单地用一两句就能说明白吗?我认为不然,这么大规模的一场百万人参加的大决战,哪是只言片语就能说明白的!所以有必要仔细探究下,隐藏在背后的东西或许更能彰显历史中不被人察觉的隐秘。
首先来说说秦国冒险发动长平之战的起因,长平之战发生于秦韩之战后,秦国在取得一系列的成就之后,亲政后的秦昭襄王也迫切地需要做出点成绩给人看,就发动对韩国的战争,白起很顺利地攻占了韩国河内地区的野王,于是就切断了上党与韩国国内的联系。
上党作为一片飞地,地贫民稀,并且无法得到给养补充,对于韩国来说成为鸡肋,于是韩国决定将赵国拉下水,将上党郡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赵国君臣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接受上党的土地,派平原君赵胜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二十万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赵国接收上党,引起秦国的不满,秦国决定出兵攻赵,于是秦赵之间的这次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战役开始了。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下上党地区地缘位置的重要性,上党地区虽然民穷地贫,一片不毛之地,但是它却控扼太行八陉中的四陉(见上图):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轵关陉连接河东与河内,是关中东向今河北的捷径。太行陉、白陉和轵关陉一样,不仅是古河内地区的偏门,也是河内进入上党的孔道。滏口陉最重要,不仅联系上党和邯郸,还控制着赵都邯郸与故都晋阳的联络要道。由此可见,上党的得失直接关系到赵国都城邯郸的存亡。
廉颇受命后,立即领二十万大军穿滏口陉抵达长平,然后沿陶清河转入小东仓河进入泫氏。不久,廉颇按照山川形势布置了三条防线:百里石长城防线、丹河防线、空仓岭防线。当廉颇正在上党布防时,秦将王龁率十万步骑大军自咸阳出发抵达端氏邑。(见上图)
当十万秦军携愤懑之气抵达端氏邑时,立即对廉颇的空仓岭防线发动了持续不断地攻击:首战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取“二彰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最终,赵军放弃了空仓岭,退到了丹水东岸。
这就是长平之战初期秦赵对峙的大致情况,这里有几点有必要拿出来讲讲:首先这场大战的交战双方其实是被迫拉下水的,上文已经提到秦昭襄王发动对韩作战、攻取韩国河内地区的野王,只是为了亲政后做出点成绩给国人看看。秦昭襄王亲政前的秦国一直都是宣太后和亲娘舅魏冉支持大局,扳倒了...
查看更多与“长平之战真的就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吗?长平之战的隐秘”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