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怎么死的
同治皇帝载淳是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1872年同治16岁,该立皇后了。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为侍郎凤秀的女儿,此女妩媚多姿,是慈禧心目中的皇后;一为侍郎崇绮的女儿,年长于凤秀的女儿,相貌亦稍逊,但端庄过于前者,深为慈安太后所喜。经过民主淘汰赛,崇绮的女儿胜出,被立为后,即孝哲皇后;凤秀的女儿则入选为妃,称慧妃。
同治对皇后又爱又敬重,而且是敬重多过爱恋,“始终敬礼之”,慈禧看着甚为不爽,因此每次接见皇后,都不给好脸色。老娘对儿子的媳妇态度不好,儿子自然也有反弹,由此影响到母子之间的感情。孝哲皇后冰雪聪明,知道婆婆当初中意慧妃,于是劝同治多去宠幸慧妃。同治为此很纠结,去找慧妃吧,又不是自己所爱;宠爱皇后吧,老娘又不欢喜。思来想去,只好独居在乾清殿。
一个大男人独居久了,便耐不住,再受一些不良人士的诱导,居然微服去花街柳巷,“帝遂于家庭无乐趣矣,乃出而纵淫”。不久染花柳病在床,太医诊断之后大为吃惊,向慈禧请示,慈禧居然批示:“按天花治。”这样当然治不好病,同治很焦躁,问太医:“朕患的不是天花,为何下的是治天花的药?”太医答:“太后的意思。”同治无语,恨恨而已。
同治死后不过百日,皇后亦死,死得蹊跷。当时官方的对外口径是:“皇帝驾崩,皇后悲伤过度,抱病而亡。”真如此吗?非也。传言同治病重时,慈禧一方面不允许皇后在旁照料,一方面又指责皇后不照顾皇帝,孝哲皇后回了一句:“未奉懿旨,不敢擅专。”慈禧一时语塞。同治临死前,本欲立子侄辈份的溥字辈为皇帝,如此一来,孝哲皇后便可做太后,而慈禧在上升为太皇太后的同时,也就丧失了垂帘听政的权力。慈禧出于保权的目的,立同治的堂弟,也就是自己亲妹妹的儿子载湉为帝,即光绪皇帝,这样她就可以皇太后的地位继续掌权。
孝哲皇后为此大为悲痛,慈禧听闻,将孝哲皇后痛骂了一顿:“你把我儿子害死了,还想做太后不成。”据说还用套在手指上的长而尖的金指甲套扫孝哲皇后的脸,刮得皇后脸上一道又一道的血痕。孝哲皇后又气又悲伤,眼睛都哭肿了。崇绮心疼女儿,将此情况向慈禧汇报,慈禧回了一句很冷的话:“既然这么思念皇上,那就随他去吧。”又有一版本说:孝哲皇后向父亲崇绮诉苦,这位无奈的父亲长叹之余,只写了一个字:“死”,既然屈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而在当时,为先帝殉节是最光荣的死法,也算一种抗议。于是,孝哲皇后就“光荣”地殉夫了,年仅22岁。
同治死后,还有三位妃子留在慈禧身边,专门从事女红的工作。其中以瑜妃最有名,瑜妃很有政治远见,主张实施西方的政治体制,同时还建议设立女童学校。
查看更多与“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怎么死的 同治最后还是被慈禧给坑死了”相关的文章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即同治帝,在紫禁城养心殿驾崩,年仅19岁。关于同治皇帝的死因,主要有两种说法。按照清朝官方的记载,明确说明了同治帝是得了天花病死的。但民间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说同治帝是因为经常偷偷出宫,光顾烟花柳巷,导致感染了花柳病,最后不治身亡的。那么,同治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同治皇帝死于花柳病的说法主要见诸于一些野史小报。当时在北京的外国医学团体有一份内部报告,里面推断同治帝早在去世四五年前就染上了花柳病,后因治疗不得当,最终导致病情恶化而身亡。不过,这个外国医学团体中的人并没有亲自见过同治皇帝,所以这份报告中记载的内容都是根据各种传言收集的资料,并不具备权威性。
清朝官方公布同治帝是死于天花。比较有力的证据是宫中所藏《万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里面记载了太医在同治患病到去世期间的脉案和用药处方。另外还有一个重要证据就是晚清重臣翁同龢在自己的《翁同龢日记》中也记载了同治帝是死于天花。由于日记是比较私人的东西,里面记载的内容一般都力求真实,因此可信度较高。两个资料相互佐证,基本可以认定同治皇帝确实是死于天花,而并非民间传言的花柳病。
不过,同治帝的死因虽然已经明确,但天花并非是必死的绝症,为什么同治帝却扛不过去呢?这其实和同治帝的亲生母亲,即慈禧太后有很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是个权力欲非常强的女人。为了保持住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任何人对她来说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当然,慈禧虽心狠手辣,但还不至于杀害自己的亲生儿子。不过,同治帝的死亡,慈禧也是难辞其咎。
原来,慈禧一直很不喜欢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经常有事没事就找她麻烦。有一天,阿鲁特氏去养心殿探病。在病床前,阿鲁特氏和同治帝诉苦,说太后又为了什么事责骂她,说道伤心处,不禁声泪俱下。当时同治帝病情已有所好转,于是他劝皇后暂且忍耐,待病好之后,总会有出头的日子。
可是,同治帝夫妇却想不到,慈禧太后早就悄悄来到养心殿东暖阁外偷听儿子和媳妇的谈话。听到阿鲁特氏竟敢在背后告状,慈禧勃然大怒。她全然不顾儿子的病情,直接冲入养心殿内,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痛打,并叫内廷准备棍杖伺候。同治帝本来就身体虚弱,看到这一情景,又急又怕,竟然昏厥了过去。看到儿子昏倒,慈禧觉得有点做过火了,于是免除了对皇后用刑。但同治帝却因此事受到严重刺激,发生“痘内陷”的病变。本来病情已有所稳定,但此事之后,同治帝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很快就回天乏力而死。
因此,同治帝的死,慈禧虽然并非凶手,但却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后,慈禧还把同治帝病死的责任都推到了皇后阿鲁特氏身上,对其百般刁难。两个月后,阿鲁特氏不堪忍受折磨,吞金自尽了。
后来,有一个御史认为皇后阿鲁特氏是为同治帝殉情而死,节烈如此,应当表彰。于是向朝廷上了奏折。结果,没帮阿鲁特氏争取到表彰,还把自己的官给丢了。由此可见,慈禧太后要...
查看更多与“究竟同治皇帝怎么死的 慈禧做的这件事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相关的文章
在中国的几百个皇帝中,每一个皇帝也都在位几十年,不过清朝却有一位短命的皇帝:同治皇帝,他生活才刚刚开始可以自理就代替了他的老子成为了新的皇帝,不过他并不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他是暴毙驾崩,那时他19岁,关于他的死因民间流传着许多的说法,其中关于他死于天花的说法最被人们说道,不过在翻查当年的历史资料,进行对比考证不难发现同治皇帝不是死于天花,这种说话只是当年慈禧对外的宣传,而同治是得了性病最后才死的。
说起来也是好笑,在这么多的皇帝中,每位皇帝的死法大都相同,不过同治是唯一死于性病的。他贵为皇帝,但其行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孩子,从来都不会自律,也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当然也因为从小慈禧就取而代之来处理朝堂之事,对他就放任自由;因此当他自己长大一点后到处游玩,也不节制房事,在宫中跟妃子玩腻了就跑出宫微服出游,玩乐。果然,这种无节制的生活就导致其患上性病,不过当他发现自己的下体有红肿现象后,却是不以为然,自己也不好开口跟别人讲,每天还是穿梭于后宫和花街柳巷。
直到有一天同治身体无力倒在皇宫门口,后来被送回房中休息,过几天后就下床走动了;他以为是自己太累了才会这样,并没有放在心上,等到他卧床不起时,才发现已经无药可救了,宫中所有的太医都没有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这时的慈禧只在考虑着自己的权力,某一天,慈溪发现同治快要驾鹤西去了,于是将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招进宫来,让他们看看同治现在的样子:只见同治面色发白,目光呆滞,身上全是红点。两位大臣心中立刻就明白了,赶紧跪下说:请求太后再度主掌权力,以稳朝纲。慈禧听后暗自欢喜,兜了一圈后权力还是回到自己手上了,心中满是欢愉。大约一个月后,同治帝突然回光返照似的目露精光,然后就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了,据所记载的书籍写到那时病毒已经到达了他的全身。
查看更多与“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怎么死的 他也是唯一死于此病的皇帝”相关的文章
戊戌变法有一个细思怪异的事情。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引导光绪帝进行了大变革,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结束。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1898年9月28日(农历8月13日),朝廷下达杀害“六君子”之上谕,称:“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大逆不道,着即处斩,派刚毅监视,步军统领衙门派兵弹压。”
戊戌六君子被杀十分迅速,而且是“不审而诛”。按说,戊戌变法主谋之人是康有为,康有为逃走后,剩下的六君子群龙无首,只是出谋划策而已,并不掌握军队,对于政变后的慈禧太后一干人等并无实质性威胁。更何况,戊戌变法因为伤筋动骨,触动了大量政府官员的利益,受到大规模的抵制,戊戌六君子也并没有多少“党羽”可言。慈禧戊戌政变夺权,立即诛杀六人,连朝廷的司法程序都不走,这是何故?
慈禧斩杀六君子之迅速,让当时朝中大臣都觉得不可思议。六君子中杨锐是张之洞心腹,被捕后张之洞想法设法营救,八月十三日下午六君子匆匆被斩,张之洞得到密电,“内旨迫切,于午刻迳由刚相奉密旨立办,措手不及”。张之洞身为地方督抚,不在中枢之内,掌握消息或有迟滞。就连身在军机处的王文韶听闻六君子要被斩一事,也“错愕不胜”。六君子之国在当时人看来,并不至于这么仓促杀死,那么,慈禧那里到底有什么非杀他们不可的理由?
其实,这与坊间流传的讹言有关,指出了扎在慈禧心头的两把钢刀。第一把刀是洋人的干预,坊间传闻外国公使要对戊戌政变进行干预,戊戌变法在一众大臣看来无异于变更体制,一边倒向西方。政变刚刚平息,慈禧断然不希望外国势力卷入朝政,在戊戌六君子审判一事上做文章。
第二把刀更为慈禧忌惮,戊戌政变名为康有为、张荫桓这些人主导,实际上没有光绪帝的“乾纲独断”“热血沸腾”,戊戌变法不可能大规模推行,也不会激化朝廷中维新党与顽固派的矛盾,从而将慈禧太后从幕后请到台前来制止光绪帝的“胡作非为”。更为可怕的是坊间传言,光绪帝给了康有为密诏,要派兵包围颐和园逼宫,此事迷雾重重,慈禧自己当时也未曾能够分辨真伪。如果真如此,戊戌变法就包含了光绪帝谋害慈禧太后,从慈禧手里夺权的政变意味,此乃皇室内斗,宫中忌讳。一旦经过审判,戊戌六君子把光绪帝扯进来,激化慈禧与光绪之间的矛盾,后果不堪设想。
这两把刀一把比一把让慈禧太后痛心,她当机立断,“不审而诛”,让外国使节无法干预戊戌六君子的审判,也让六人就此封口,把光绪帝真真假假的派兵逼宫一事压了下来。
查看更多与“为何慈禧会这么快就把戊戌六君子给杀了?慈禧是害怕什么”相关的文章
中日甲午战争后,外强列国将中国当做了一块儿大肥肉,纷纷在中国各地开设租界,随意抢夺资源。帝国主义的这些举动刺激了国内一部分爱国者的思想。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可惜,他们要面对的不只是强大的帝国主义们,还有手握大权,思想老旧的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们。
1898年9月21日以光绪帝被囚禁,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宣布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然而有很多人不知道,当时而有很多人不知道,当时慈禧决定要杀的是七个人,而不是6个人。慈禧点名要斩立决的第一个人便是徐致靖。
当时的徐致靖官居二品,职位为礼部右侍郎,也是戊戌变法的忠实拥护者。徐致靖与其他六个人不同的是,他有着强大的后台。徐致靖的父亲与李鸿章是至交,当徐致靖要被斩立决时,他父亲去求了李鸿章,作为好友的李鸿章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管,于是乎,李鸿章找了更有发言权的荣禄。
善于变通的荣禄向慈禧解释“徐致靖是个书呆子,根本就不懂得新政的事情,只是在维新派中混日子之人,而且在宣布维新后的3个月内,皇帝一次都没有召见过他。”慈禧听后,感觉这个人似乎也没有那么大的威胁,于是便饶他一死。就这样,徐致靖由斩立决被改为了“死缓”。
就这样,徐致靖逃了一劫。徐致靖出狱后,便改名徐仅叟,意为“刀下仅存的老朽”。或许也是为了纪念“戊戌六君子”吧。
查看更多与“戊戌变法里慈禧决定要杀的是七个人,只有他逃过一劫”相关的文章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想废黜光绪帝,于是,在1900年1月24日(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召集王公大臣会议,决定立溥儁为“大阿哥(皇储)”,预定庚子年元旦光绪帝举行让位礼,改元“保庆”
之前的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1899年,时值隆冬腊月,天气异常寒冷。凛冽的冬风肆虐呼啸,漫天的鹅毛大雪随之飘舞,不多时,已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雪白的外衣。原本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被白雪覆盖,显得更加庄重雄伟。
这天清晨,宫内行出一队人马,他们神色焦急,迎着飞雪愈走愈快,很快消失在茫茫飞雪中。他们的目的地是北京西城的端王府,此行是为了奉命传旨,一行人最前头是个传旨的太监,怀中抱着一个檀香木盒,里面便就是圣旨。在其之后,则跟随着四个小太监,分侍左右。
再后面就是一乘轿子,由八个人抬着,旁边则有几名护卫,骑着高头大马,仅仅跟随。队伍一行在雪中赶路约莫半个小时,离端王府越来越近,站在远处依稀可以看清建筑轮廓。传旨太监兴奋指着远处道:“你们快看,端王府就在那里。”说吧,一行人不由加快了脚步,约莫两分有余的时间,端王府便彻底现于眼前,高墙绿瓦、飞檐峭脊,颇为壮观。
厚实的朱漆大门前,有两尊凶相毕露的石狮镇守,一侧还有八名威风凛凛的士兵严密把守,令人望而却步。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的府邸,也是我曾经的家。我的曾祖父端王是道光皇帝第五子亲王(奕諒)第二子,早年他喜爱练武,精通各方武术,武艺在八旗子弟之中都是首屈一指。
正因为此,慈禧太后对他特别喜爱,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便想要赐爵封王,将他培养成一个手握重兵的心腹。当时,恰逢和硕瑞怀亲王绵忻之子多罗瑞敏郡王奕死后无嗣,慈禧太后便将曾祖父过继给奕当儿子,由此,在后来的封王中,我的曾祖父便成而来端郡王。每天清晨,我都能在府内花园中看到曾祖父练武,他喜爱飞脚和太极拳。
在义和团运动中,载漪与庄亲王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力主慈禧对外宣战。慈禧开始时并不认可,载漪等于是频频入奏慈禧,极力称赞义和团能御枪炮之法术甚灵, 慈禧“ 因召入面试, 于是太后亦信矣” 。载漪乃在其所统率的虎神营练习义和拳术,成为北京军民学习此术的最早者,随后,载漪又在其王邸设立神坛,朝夕必拜。
有一天,天空飘着大雪,曾祖父并不在意,在雪中舞起了太极剑,看着那一连串动作,如此行云流水、轻盈灵巧,令人叹为观止。随后,曾祖父放下长剑,微屈双膝,将双手自然垂立,深吸一口气,便立在那里纹丝不动。雪越下越大,他的身上、头上很快落满了雪花,转眼间就成为一片白色,远远看去,好似一个雪人。
我看着这种场景,忽然让我想到另外一件事,这件事曾祖父给我说过。
那是同样大雪纷飞的一天,当时我曾祖父的父亲奕誴带着四个儿子到西陵祭祖。他们一行来到雍正先帝的陵前,可以看到那雕琢精美的汉白玉石桥以及矗立的功德碑。尽管此地是墓陵,但仍然可以看到为雍正先帝建造的宫殿,肃穆庄严。随后,阿玛一行人离开雍正先...
查看更多与“光绪帝其实不仅是慈禧太后手中的一名囚犯,还是她的眼中钉”相关的文章
清朝的皇帝中,活在慈禧太后阴影下的同治帝和光绪帝比较尴尬,终生没有掌握过实权。相比之下,光绪帝尤其凄惨,不能御宇天下也就算了,连做皇帝形式上的尊严也荡然无存。
按照慈禧的安排,光绪1889年大婚后开始亲政,实际上,一切朝中大事,仍取决于慈禧。光绪每天“早请示晚汇报”,四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根本做不了主。
当然,光绪帝年轻气盛,不安于做提线木偶,“戊戌变法”就是施展他政治抱负的机会。但是,毕竟政治经验和手段都有欠缺,变法闹的鸡飞狗跳,谭嗣同等人又搞了个“围园杀后”的阴谋,慈禧很不高兴,叫停变法,还把光绪给囚禁了。
从此,光绪帝过上了苦日子,苦到能让他对人生产生怀疑。
盛怒之下,慈禧首先想到的就是罢黜光绪,废立计划都定好了,庚子年元旦(1900年1月31日)光绪行让位礼,由端王载漪之子溥儁登基。
这事儿遭到外国公使的反对,慈禧也就没敢贸然行动(此后成为庚子之乱的导火索之一)。
溥儁就是个不务正业的公子哥,进宫后接受皇家教育,也是顽劣本性难移。1900年6月23日,他当面辱骂光绪为“二毛子”,光绪加以申斥,他竟然以拳头回击,将光绪打倒在地。
光绪无可奈何,只得向慈禧哭诉,慈禧将溥儁责打一顿了事。
挨打还算轻的,被杀也是现实的危险。6月25日,载漪认为光绪已经加入天主教,太监也多有随他入教者。他带领义和团60多人闯入宫禁,声称搜捕教民,意图杀害光绪。幸亏慈禧及时赶到,喝止这帮暴徒,光绪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饿肚子,最底层百姓的遭遇,却是这个皇帝的真实经历。《庚子国变记》记曰,光绪帝被囚禁瀛台期间,伙食供应不及时,他曾饿到在宫中采食木槿花。好心肠的太监,会用自己的月例银买炒栗子、煮花生等小吃,偷偷送给他充饥。
另据《清稗类钞》记载:“光绪戊戌,德宗被幽瀛台,每膳虽有馔数十品,离座稍远者半已臭腐,盖连日呈进,饰观而已,无所易也。余亦干冷,不可口,故每食不饱。偶欲令御膳房易一品,御膳房必奏明孝钦,孝钦辄以俭德责之,竟不敢言。”
冬衣单薄、袍褂敝旧,对光绪而言都是寻常事。早在戊戌之前的一个冬天,帝师翁同龢在毓庆宫见光绪穿了两件马褂,问其故,他说:“冷啊。”翁说:“皇上为何不穿狐裘?”他答:“没有。”翁又问:“内务府存衣料很多,皇上为何不命赶制?”他说:“以后再说吧。”大概是内务府受制于慈禧,无人对皇帝嘘寒问暖了吧。
庚子之乱结束后,内务府专管洗衣的官员去光绪寝殿领换洗衣物,见御榻旁挂一件破破烂烂的小褂,已破到不能洗的程度。该官问留此何用,光绪凄然答道:“从西安到北京,这件小褂穿了好几个月,与我患难相依,所以留下纪念。”那时候,光绪已成无人顾及的影子了。
1907年祭天大典时,御前大臣大步前行,光绪抱怨道:“你们穿着好靴子可以速行,朕穿破靴子怎能赶得上你们?走慢点可好?”皇帝的威仪庄严,没人在乎了,他本人,也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皇帝的奢华,对光绪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他的衣食不仅谈不上奢华,反而连起码...
查看更多与“光绪帝终生没有掌握过实权,他最后去世,也是被慈禧掌控的吗?”相关的文章
道光皇帝晚年的时候在立储君的事情上犯了难,一般都是以长子为先,可道光却因一时冲动废长而立幼,立了四皇子咸丰为皇帝。
咸丰皇帝一共在位11年,在31岁的时候就病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咸丰皇帝至此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咸丰皇帝猝死之谜,其中原因就连史书上都不好意思记载!
咸丰皇帝的资料不多,但是关于他老婆慈禧太后,传闻可谓太多,作为传奇女人背后的那个男人,咸丰皇帝的一生,也颇具戏剧色彩。咸丰皇帝作为道光的“皇四子”,拥有优良的血统,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入系统的学习。不过,咸丰帝天分不高,而且为人木讷,在他与皇六子奕争夺继承人的时候,咸丰帝上的师傅,是一位神助攻。
早年,道光帝即将油尽灯枯,决定选一位继承人。论才学和家世,咸丰帝不是皇六子的对手,奕天资聪敏,能文能武,谈起治国之道来滔滔不绝。而咸丰帝木讷而不讨喜,这时候,咸丰帝的老师跟咸丰说:等到考试的时候,你什么话也别说,只管哭。
等到道光帝考试的时候,皇六子对题目烂熟于心,滔滔不绝地讲起治国之道,赢得道光帝的欢心,而这个时候,皇四子却“姗姗来迟”。面对道光帝提出的问题,呆呆的一句话不说,而是一个劲儿痛哭。道光帝有些生气,开始斥责皇四子:好端端的,哭什么?皇四子这时候抬起头,擦干泪眼说:皇阿玛不会有事,大清朝离不开皇阿玛!
道光帝大为感慨:到底是儿子有孝心。脑子一热,决定把太子之位给这个什么也不懂的皇四子。道光帝想不到,这一举动,将葬送了大清王朝的气数,他的儿媳妇慈禧太后将出场,统治了他的江山!
孟子有言:“食色,性也。”注疏云:“人之甘食悦色者,人之性也”。就连孔圣人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连孔圣人都这么说,可见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说但凡是性情中人,都很难逃脱饮食和美色的诱惑,如柳下惠那样的“坐怀而不乱“者,或许有之,但决不多见。凡夫俗子如此,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亦是如此,就连咸丰皇帝也不例外。
自古以来,皇帝就享有全天下男人都享有的特权,后宫佳丽三千就是最好的证明。咸丰皇帝刚在位的时候,才20岁,正值精力旺盛的时期,实在难以免俗,所以他和其他皇帝一样,都沉迷于酒色之中。咸丰刚登基,就昭告天下选秀纳妃,1851年咸丰一次性就在200名秀女中选中了62名做嫔妃,答应,常在。每天下朝之后咸丰皇帝都会在宫中摆下酒宴,令秀女唱歌跳舞,每次都喝得醉醺醺的。最后他就在这上百个秀女中随便拉上一两个侍寝,可以说,咸丰皇帝的荒淫之名,在清朝所有皇帝里是没人能比的。而在众多被他临幸的妃嫔、宫女中,慈禧就是其中的一位,说来慈禧真是命好,只侍寝一次就诞下龙种。
咸丰皇帝的第二个恶习就是,他生来就患有哮喘病。哮喘这种病很容易发作,一般患者在空气环境质量不好,或者心情低落,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就会突然发作。咸丰皇帝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所以他一年之中就有150天待在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的避暑胜地圆明...
查看更多与“咸丰皇帝的一生颇具戏剧色彩,最终培养出慈禧太后,将大清朝推入深渊”相关的文章
对于咸丰帝,历史上称其为最不该当皇帝的皇帝。他体弱多病,软弱好色,无能避世。面对英法联军的枪炮轰炸,咸丰帝毫无反抗之力,在北京叫急,国土将失之时,咸丰帝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自己喜爱的妃子,逃离北京。等英法联军攻破北京,火烧圆明园之后,咸丰帝选择的是妥协,他派恭亲王奕炘和侵略军谈判,以割地赔款的代价求得议和。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门,并割让了大片土地,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而他自己却一直龟缩不出,不敢反悔北京。
另一方面,咸丰帝还沉迷于酒色之中。世人说过,咸丰帝一生有三大好:一是诗词,二是美酒,三是女人。他刚登基后,便宣布选择秀女入宫,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就是在他第一次下令选秀之时入的宫。入宫之后,凭借咸丰帝的宠爱,一步一步登上高位,最后生下独子,成就最高位。以后,他又几次从满、蒙两族的官宦人家挑选秀女,并破除祖宗规制,选汉族秀女入宫。其中最受宠爱的是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四人,时人称之为“四春娘娘”,居于圆明园。 “据书中记载:奕詝置兵败于不顾,携妃嫔游行园中,寄情于声色既聊以自娱,又自我麻醉。”
咸丰帝是一个风花雪月的皇帝,还是极有才的,这一点从他写的诗词中便可以看出。
对于咸丰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他人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咸丰帝虽然不及康乾两帝,但至少比嘉庆和道光要好。“喻大华:咸丰在整顿吏治方面是个狠角色,处理官员的级别之高、力度之大比雍正还要厉害。喻大华:任贤擢才,洞观肆应”,改变了清朝实行了二百多年的“重满抑汉的国策。”
不在那个烽火时代的人,不好评价咸丰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但至少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极为悲剧的皇帝。一上台就遇见太平天国运动,这边烽火未歇,那边硝烟又起,英法联军联合侵华。
我们看咸丰帝后宫,真正笑到最后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叶赫拉拉氏,实际上地位并不高,她生父甚至是罪臣,但她是如何获得咸丰帝的宠爱的呢?
最重要的是她长的漂亮,美貌无双。咸丰帝是个风流皇帝,好女色,对于美人,咸丰帝自然不会吝啬自己的宠爱。慈禧太后曾说:“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十叶野闻》则记载:“当文宗初幸慈禧之日,颇有惑溺之象,《长恨歌》中所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者,仿佛似之。”
其次慈禧太后聪慧过人,且善解人意,是咸丰帝的一朵解语花。《满清外史》记道:“少而慧黠。”《清稗类钞》记道:“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慈禧外纪》记道:“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
三是懂得看人眼色行事,适时的给予自己的建议。《慈禧外纪》记载:“劝咸丰帝任用曾国藩,节制各师,借给湘军粮饷,无有缺乏。曾国藩得以平定粤匪,慈禧之力也。”《慈福传信录》则说:“迨武汉再失,回捻交作,帝以焦忧致疾,遂颇倦勤,后窥状渐思盗柄,时于上前道政事。”而在事情差不多的时...
查看更多与“慈禧是靠什么勾住咸丰皇帝的心?这几点必不可少的因素让慈禧荣升高位”相关的文章
吕雉、武则天、马皇后、慈禧四位女中丈夫都是能力强、手腕硬的政治家,要说谁治国能力强,毫无疑问是武则天天子。
吕雉无为而治,延续的是秦朝制度与刘邦遗策,她更多的能力体现在内斗之中。马皇后是一代贤后,她的能力体现在相夫教子上面;慈禧太后掌握晚清实权数十年,维持大清不亡,可是她的私心大于公心,清朝被她折腾的奄奄一息,她死后不久大清就亡了。
武则天掌控大唐权柄数十年,深谙治国之道,帝王之术炉火纯青,后世史学家认为武则天治国颇有太宗天子遗风。
一个及格的政治家首先为公共谋福利,武则天治国期间官贤吏洁,兵强马壮,民富国安,岂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武则天都展现了她成熟的政治家风范。
武则天深谙帝王之术,对各派系的掌控十分得力有效:支持她的扶持一批,阻挡她的打压一批,造反的诛杀一批,再扶立一批自己人,因此她的帝位坚若磐石,无人能撼动。武则天的经心治国给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吕雉治国能力有限,她基本延续的是刘邦的治国路子,也就是全盘继续秦朝制度,对秦法举行增损,然后依法治国进而到达无为而治的状态。
汉初民生凋敝,吕后本人也当过农民,因此她体贴民间痛苦,轻徭薄赋,与民休养。
民间少事不代表吕后就闲着了,帝国高层权力斗争十分猛烈,吕后一一击败对手,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匈奴冒顿单于曾经调戏吕后,吕后忍辱负重,说自己年迈色衰无法侍奉冒顿,赐宝驹良车慰藉之。这比慈禧太后向西方列强宣战要务实得多。
查看更多与“慈禧和武则天都为女人,看看武则天的高明之处在哪里?”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