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臣之中,通过出钱捐官进入官场,从而获得任职资格的优异汉员,有两位:
一位是李敏达公(即李卫),
一位是李恭勤公(即李世杰)。
简单介绍一下李卫。
李卫(公元1686年~公元1738年),字又玠,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捐资员外郎,入朝为官,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均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病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关于李卫的影视剧作、相关传载较多,此处不赘。
下面,来说李世杰。
李世杰(公元1716年~公元1794年),字汉山,号云岩,贵州黔西人。
先籍江南,曾祖李蔚伯,明时为指挥,随征贵州,战殁,家属遂定居黔西;父李植,清世宗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拔贡,曾任两淮富安场盐大使;兄李世倬,弟李世任、李世俊。
李世杰敏慧凝重,倜党不羁,不好章句,喜习骑射。
父为其入赀,清高宗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李世杰得任江苏常熟县黄泗浦巡检,时与知县同堂决案,县人称其廉明。
后升金匮主簿。
得同僚助资,报捐知州。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6),李世杰赴泰州知州任,时积案400余件,4月余完结,争讼皆诚服。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迁镇江知府,倡议兴学,带头捐资,建宝晋书院。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升安徽芜湖道,捐俸创办江中书院。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五月,父殁,回乡守制。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六月,服阕,补四川盐驿道,视事七日,升四川按察使。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升湖北布政使,仍留军中办理报销等务,总理军需5年,钱粮无一差误,始往湖北上任。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初,迁广西巡抚,九月,母丧,回乡守制,捐资创办文峰书院。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起为湖南巡抚。
次年(1782)九月,调任河南巡抚。
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春,迁四川总督。
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任两江总督。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四月,复任四川总督。
乾隆五十四年(1789)十一月,奏请解任,获准。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三月,至京师,授兵部尚书。
乾隆五十九年(1794)正月十九日,病卒,年七十九。
赐祭葬,谥恭勤。
著有《世杰奏议》、《家山纪事诗》、《南征草》及几篇序记,惜多遗失。
《清史稿》卷三百二十四·列传一百十一有《李世杰传》。
李世杰一生行迹,大约如上所述。
下面,根据清人佚名氏《名人轶事》中《李恭勤公逸事》一节,来说一说李世杰的逸事。
李世杰能够被高高在上、掌握最终人事权的满清皇帝所认知(应该还谈不上赏识),是起于...
查看更多与“出钱捐捐官就注定是腐败无能之辈?清代名臣李世杰绝非如此”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