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寇准是怎样的人

发布时间:2020-08-18
1 一代明臣寇准是怎样的人 没想到他还有这么黑暗的一面
北宋
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寇准是怎样的人

一代明臣寇准是怎样的人?大宋名臣寇准曾是时代英雄,为何却落得凄惨败亡?

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北方契丹族游牧政权辽国兴兵十万南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要地,寇准以一人之力怒斥求和派南迁之计,力主宋真宗御驾亲征稳定军心,使得宋辽两国僵持不下最终签订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后,寇准位高权重,成为大宋的英雄,民间百姓甚至认为若无寇准,宋朝必危,可是,为什么寇准最终却落得凄惨败亡的局面?

官场直男+心机boy的合体,捧皇帝,踩同僚

公元961年出生于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名门望族的寇准自幼就有神童之名,十岁做诗,十五岁读《春秋》,十九岁中进士,步入仕途后更以刚直闻名朝堂。据说他曾奏事进谏,结果忠言逆耳惹怒宋太宗赵光义,在宋太宗离座后寇准竟急急起身,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说完。

此举在当时无异于藐视皇权,但宋太宗事后却对他十分欣赏,赞他有魏征之贤。自此,寇准简在帝心,平步青云,仅仅十年就进入政治权利中心,成为枢密副使,参与军国大事。

很多人根据寇准刚直进谏的事迹认为他是个耿直人,情商也不高,个人认为其实不然,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对官场同僚,性格刚直的寇准确实情商低,表现得恃才傲物,十分清高。在当时,官场极其看重同乡、同年这些人脉圈子,但寇准毫无乡党观念,从来不参与乡党聚会,更是对同年、上司并对自己有提拔和庇护之恩的宰相王旦多有非议,处处与其做对,揪王旦的黑历史、小辫子,黑他踩他,毫不留情。

而对皇帝,被传性格刚直的寇准其实有另一幅面孔,他非常清楚好面子自比唐太宗的宋太宗赵光义要名,要一个贤名,所以他当了一回魏征,各取所需,便如劝帝立储,亦是表明皇储择立全在帝心之间,恪守为臣本分。

心黑手狠道德缺损,厚黑学典范,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宋名臣寇准

而在另一件事情里更说明寇准是一个擅长官场厚黑学的人。

有一次寇准与同僚温仲舒外出,路遇疯子在二人马前下跪大喊万岁,在封建王朝中这种事可大可小。果然,寇准的政敌张逊听说此事立马大做文章,诽谤寇准脑有反骨,其心可诛,不料寇准十分机智,将温仲舒拉出来,言下之意这是张逊处心积虑针对他寇准一人的阴谋陷害,于是双方在朝堂上互相揭短,最终双双被贬。整件事情里,寇准通过骂架,成功将涉及谋反的政治事件下调成扰乱朝堂秩序的轻罪,一顿贬斥就解决了。

居功自傲,惨遭贬斥,为回权力场毫无底线

澶渊之盟后寇准因对社稷有功,声势名望一时无两,行为自然不再如以前那般小心翼翼,与皇帝奏对颇有自恃,居功自傲,处理军国大事也渐渐表现出大权独揽的倾向,其政敌王钦看准机会对宋真宗道尽了寇准在澶渊之盟事件中的赌徒心态和机会主义倾向。

所谓赌徒心态是指钱快输光了,赌徒就会把全部钱一次押上,正如那场澶渊之盟前的战争,宋真宗御驾亲征,赢了好说,输了的话不仅宋朝颓败,宋仁宗也将沦为俘虏丢尽宋朝颜面。这一席话就此将寇准在宋仁宗心中的地位一扫而空。

很快,寇准失宠,不再被宋仁宗所倚重,他糟糕的官场ton同...

查看更多
2 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他一直饱受争议
北宋
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寇准是怎样的人

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寇准,北宋名臣。他刚直不阿,勇于任事,名垂史册,其戏剧舞台上的忠廉形象一直深印人心;然而,张咏感慨道:“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宋史》评价他:“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他又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

《梦溪笔谈》云:景德年间,河北有战事,皇上欲御驾亲征檀渊,朝廷内外的意见不一致,惟独寇准赞成皇上的主张。皇上的车驾刚渡过黄河,辽国的骑兵遍地都是,直抵檀渊城下,人心惶惶。皇上派人暗中观察寇准是什么反应,而寇准这时正在中书酣睡,鼾声如雷。人们认为他是能让这个时代镇定的人物,把他比作谢安。

这与史实有些出入。事实是,景德元年,在辽国大军进犯中原,打破数州直逼京都之时,宋廷朝野震动,真宗吓得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在重臣王钦若、陈尧叟等人的撺掇下,真宗意欲迁都南逃或南下避战,但宰相寇准、毕士安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抗敌,促成了御驾亲征,振奋了军心,又由于寇准指挥若定,战场形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与此同时,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被宋军伏弩射杀,辽兵失倚,士气低落,又有腹背受敌之虞,故辽主有罢兵议和之意,而真宗也希望花钱买太平,尽快结束战事,遂签订了檀渊之盟。千百年来,人们对檀渊之盟的利弊争论不休,但寇准的大忠大勇却一直为人赞颂。如果没有寇准的大忠大勇,没有毕士安对真宗苦口婆心的劝导,真宗非南逃不可,大宋军民也会因此而丧失抗战的决心和勇气,一败涂地,那么,北宋末年的悲剧就可能提前上演。

寇准忠勇可嘉,政绩显著,是社稷之臣,这是公认的。但他也有许多缺点,倔强偏执,修养不足,不谙成己成物之道,从政为官还显得青涩。

《梦溪笔谈》云:寇准被任命为宰相的诏书,是杨亿起草的,其间四句说:“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寇准看过诏书后非常高兴,说:“正得我胸中事。”在规定的润笔之外,他又另外赠给杨亿一百两银子。 此诏书其间四句放大了寇准的品德、韬略、才干,连一带而过的缺点、不足都没有,实属笔墨夸饰。

寇准任性,在朝廷上动辄与人争辩不休,不依不饶,甚至相互揭短,斯文扫地,以至于皇上怒而罢之。史载:“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他日,与温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逊嗾上其事。准引仲舒为证,逊令宾独奏,其辞颇厉,且互斥其短。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 此等事情,王宾独奏又如何,犯得上“其辞颇厉,且互斥其短“吗?涵养和包容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得理不让人和无理辩三分,都是缺少修养的表现,因而令人生厌。在皇上看来,狂人迎马呼万岁,虽属大不敬,但狂人神经错乱,已不是正常人,尚可隐忍,而朝廷命官在宫廷之上如此不懂礼数,行事乖张,藐视皇威,则不可饶恕。这也是“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的缘故。人言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白鹤壮志凌云,不狃于方寸之地,不与燕雀争喙尘埃之粟,燕雀之网焉能罗捕。

至道二年,因官衔排序问题,寇准与冯拯...

查看更多
3 历史上寇准是怎样的人 你传统印象中的寇准是怎样的呢
北宋
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寇准是怎样的人

寇准是大宋王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名相。他少年得志,三起三落,却矢志不渝,内则整肃朝纲、开创盛世;外则抗击敌国,威震天下,最终成就了一番永载史册的宏伟大业。然而,这位对大宋忠心耿耿、屡建奇功的宰相,却屡遭陷害,最后客死他乡,死后也没有落叶归根。

寇准,是大宋最有争议的一个宰相,他一生充满了贬斥与赞誉。肯定他的人,说他鞠躬尽瘁、勤俭爱民,是我们的骄傲与榜样。否定他的人,则说他沽名钓誉、奢靡无度,就是一个欺骗世人的贪官污吏!

如今,拜《杨家将演义》所赐,寇准这个名字,简直如雷贯耳、天下皆知。

在《杨家将演义》的故事里,只要一说到北宋名臣寇准,许多人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个身穿补丁衣、腰悬醋葫芦、操着一口山西口音,清廉简朴、不肯花钱,抠门到极点的老头。然而,在抠门的同时,这个老头总能想出各种另类的办法,来解决各种常规办法解决不了的难题。

山西人、喝醋、抠门、聪明……这些因素,大概就是我们对这位大宋第一名相的第一印象。

那么,历史上寇准是怎样的人 ,他真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了。

咱们前面讲过,这个所谓的杨家将故事,仅有三分为实,其余七分皆虚。故事里寇准的形象,当然也是虚构大于真实。

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一个真正的寇准。

根据《宋史》记载:“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这里的华州,指的是宋代隶属于陕西四路中的永兴军路。下邽,则是华州下辖的一个县,位置在今天陕西省渭南市的华县附近。因此,不管怎么看,寇准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陕西人,他不是一个山西人。

那么,为什么在杨家将的故事里,这个地道的陕西汉子,却变成了一个山西老西儿了呢?

关于这个问题,由于史料匮乏,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我只能举几个经典的说法,来解释这个问题。

第一种说法,地域说。

由于陕西也带一个“西”字,所以人们最初叫寇准“老西儿”时,指的是陕西的老西儿,而非山西的老西儿。结果,由于山西老西儿更著名,久而久之,寇准就被改了籍贯,他成为一个山西人了。

第二种说法,饮食说。

寇准喜欢吃羹,几乎每天都吃,为这还引发了一场“溜须拍马”的悲剧故事(后面再说)。

古代的羹,是一种肉汤,为了解油腻,吃羹时边上要摆上盐梅,以调节各人的口味。在古代,梅子不是四季都有,所以人们把梅子做成梅子酱,以便随时使用,这种食物叫“醢”。制造醢需要用醋腌制,所以也叫“醯醢”。

由于寇准喜欢这些酸溜溜的醯醢,且说话据理力争、咬文嚼字,所以大家都笑他,说他是“老醯醢”。久而久之,就简略为“老醯儿”。就这样,在这种称谓下,寇准就变成一个“老西儿”了。

第三种说法,尊敬说。

这是最新的一种解释,说当时的百姓为了尊重寇准,尊称他为上谷寇公,或者简称其为上谷公。

在中国古代,山西的上谷寇氏,是一个超级显赫的家族,历经数朝,皆世代为官,始终屹立不倒。其后世杰出子孙寇恂,更是汉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官居雍奴侯。这个辉煌的上谷寇氏一族,是不是寇准的祖先,估计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然而,...

查看更多
4 宋朝名相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何他的下场却不如人意呢
北宋
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寇准是怎样的人

寇准这一生真可谓波澜壮阔,既有两度入相的高光时刻,更有澶渊之战的惊世之作。他一生辅佐两代君王,曾经深得信任,在北宋初年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寇准晚年却十分凄苦,被贬到偏远的雷州,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靠着善良百姓的援助,才艰难的生活了几年。1023年,62岁的寇准在雷州凄然离世。

寇准之妻宋氏希望让他魂归故里,葬在家乡华州下邽。但无奈朝廷所拨付的银两有限,寇准的灵柩还未及走完一半的路程,就已经花光了,宋氏只好将他埋在洛阳巩县。

直到10年后,宋仁宗才下令将他的骸骨归葬故土。

这就是一代名相寇准的悲惨结局。

宋朝名相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寇准刚直不阿,屡犯龙颜,与皇帝不睦。

寇准非常忠君,对帝王不欺不诳,个性刚直,敢于直谏。

寇准生于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家,19岁时即中进士。但宋太宗在用人上对没有资历的年轻人不感冒,“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有人劝寇准谎报年龄,但寇准断然拒绝,义正辞严地反驳说:“准方进取,可欺君耶?”

寇准的刚直,在另一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端拱二年,寇准有一次向太宗奏报朝事,“语不合,帝怒起,准手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寇准为了向皇上直谏,不惜惹怒龙颜,还完全将君臣之礼抛诸脑后,居然拉住太宗的衣服不让其走。好在太宗还算心胸宽广,高风亮节,不但耐心地听完了他的上奏,还表扬他像魏征,“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天下大旱,百姓无法播种,朝廷所收赋税锐减。太宗询问大臣大旱的原因。多数大臣都认为此乃天意,唯独寇准却认为是朝廷的刑罚不公所致。

这等于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太宗,“帝怒,起入禁中”。后来太宗仔细思忖,认为寇准肯定别有所指,单独诏见了他,才发觉王沔等人徇私枉法,于是将王沔痛斥了一顿。

后来真宗即位,宰相李沆去世,真宗询问毕士安,何人可以为相?毕士安向真宗推荐了寇准,但真宗却十分犹豫,“闻其好刚使气”。你看,就连真宗都认为寇准太过刚直,不宜入相。

如果不是因为契丹人的入侵,真宗急需一位强势大臣力挽狂澜,寇准能否入相还是个未知数。

忠君爱国,敢于直谏固然是优良品质,但个性太过刚直,不顾对方感受,即便是胸襟宽广的帝王,也难免心生厌恶。虽说表面予以嘉奖,内心实则甚是不悦。

二、寇准口无遮拦,独断专行,和朝臣不和。

寇准嫉恶如仇,在朝臣面前十分强势,经常口无遮拦,刻薄尖酸,无形中树敌很多。

寇准和张逊历来不和,经常为一些小事争执。一次,寇准和温仲舒下朝骑马而回,路遇一疯子拦住寇准,山呼“万岁”。张逊借此大做文章,状告寇准。

太宗找他们了解情况,两人就在太宗面前互揭老底,谩骂攻击,完全丧失了朝廷重臣的尊严。太宗没有追究疯子的事,反而处罚了两人有失体统,将寇准贬到青州。

寇准还因为和冯拯发生矛盾,又闹到了太宗面前,太宗本想做个和事佬,和和稀泥得了。但寇准非得争个你死我活,搞得太宗下不了台,问寇准:“鼠雀尚知人意,况人乎?”他又一次被贬邓州。

寇准...

查看更多
5 政治家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没想到当朝的皇上他都敢怼
北宋
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寇准是怎样的人

政治家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北宋时期,辅佐过宋太宗和宋真宗两位皇帝的臣子,当属著名的政治家寇准了。两位皇帝对于寇准都是赞赏有加,委以重任,而他与宋太宗的关系则更加密切。寇准用他的忠心和耿直,赢得了两代帝王的赞许和认可,并在属于自己的政治舞台上,谱写了一曲光辉的篇章,为后人津津乐道。

寇准,字平仲,陕西人,从小就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他思维敏捷,才气过人,十里八村远近闻名,是一个天才少年郎。寇准19岁进京,参加了当时全国统一的“高考”。由于他自身的才气,多年的博学,以及充分的准备工作,使他很快在众多的考生中崭露头角,并最终通过考试,考取了进士。

参加科举考试,意味着由此步入了仕途之路。

19岁考中进士,可以称得上是青年才俊了,寇准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是,只是笔试通过,并没有让寇准一步进入仕途。原来,当时的皇帝宋太宗,对于公务员的录用有自己的一套流程,有别于其他皇帝,在以成绩选人才的方式中,宋太宗又增加了一个环节,那就是面试。

所有通过进士考试的考生,宋太宗都会一一召见,并聊上两句,以此,了解考生的情况。宋太宗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去选纳人才,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为了防止考场上徇私舞弊,扰乱考试秩序;

二是亲自见一见考生,可以通过面试,来进一步了解每一个考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日后用人甚有帮助;

此外,太宗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对于那些年龄较小的中榜者,会先让他们回家呆上几年,待年龄符合为官任用要求的时候,再重新参加考试。因为在宋太宗看来,少年中榜,虽聪明有余,但是,经验却不足,没有经过太多事情,缺乏历练,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很难担当重任。

而且,他更担心这样的少年官,如果,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会对其自身发展,以及当朝政府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对于那些年少中榜的“小考生”,宋太宗一般都是大加赞赏之后,让他们回家待命,待岁月、生活给他们一些洗礼之后,再重新参加考试。因此,当寇准考中之后,便有人告诉他宋太宗的这个习惯,并让他在回答年龄问题时,多报几岁,免得皇帝看他小,赶他回家。

在那个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年龄都靠自己说的时代,这个办法简直是无懈可击。为了留在官场之上,很多人都会这么做,与家族的荣耀和梦想相比,在皇上面前撒一个小小的、无伤大雅的谎话,算不得什么,主要也是无从考证。

但是,对于耿直的寇准而言,这样的做法是不屑的,他一口便拒绝了人家的建议,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新考中的进士,万不能做欺君之事。然而,说了实话的寇准,并没有被“赶回家”,宋太宗给了他一个大理寺评事的职位,也就是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职位。

由此,使得寇准从此进入到了宋朝司法系统,并参与各种案件的侦办和审理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寇准是一个非常实在,耿直的人,而这样的性格也贯穿了他的一生。都说官场如战场,左右逢源的人或许更加吃得开,而寇准偏偏是一个如此耿直的性格,这注定为他的仕途之路树敌无数。

因为得罪了同僚,寇准不久...

查看更多
6 真实的寇准是怎样的人 他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一面呢
北宋
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寇准是怎样的人

在现在,寇准是被神话的一个人。在我看来,他像个神一样,被所有人敬仰。但真实的寇准是怎样的人呢?

寇准十分的有才华,他当官期间,政绩十分的好,得到了很多人都赞赏。但是他却十分的奢侈,到处玩乐。性格的原因,他就是单纯喜欢讲排场而以,古代的官多多少少有点这种性格其实也很正常。

寇准的出身十分的棒,他的父亲就是当官的,而寇准从小就十分的聪明,所以寇准十九岁的时候就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还考上了进士。这真是天才般的存在。虽然他是个书生,但是他并不文弱,相反,他的胆识还很大。

宋朝在早期经历过一次很大的危机,当时辽国向南侵入,攻下了宋朝很多的土地,当时朝廷很多人都乱了阵脚,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皇帝商量了很久,很多人劝皇上放弃这个首都,重新换一个。但寇准却拿性命反对,他说如果迁都,他就在朝廷上自杀,皇帝拿他没办法,只能听他的意见,亲自去战争前线,激励他的士兵。

为了鼓舞士气,寇准一边布置阵法,一边在城楼上唱歌跳舞,仿佛告诉别人我们肯定能赢。看到这样,皇帝也放了心。果然,这种方法取得了奇特的效果。宋朝打败了辽国。

上面我们也说过,寇准是个十分奢侈的一个人,所以他喜欢吃喝,而且他非常嗜酒。他在地方当知府的时候,天天拉着他手下去喝酒,而他的手下不能喝酒,所以没过了多久,手下的人就喝病了,但是寇准却并没有停止的意思,还想拉着手下一起喝酒。幸亏手下的老婆报官,寇准才停止和他一起喝酒,否则喝死人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寇准虽然喜欢喝酒,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好官,他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做了很多事情。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他很奢侈,但是真正讨厌他的人却并不多。不仅因为他保护了自己的国家不受苦难,更是因为他心里想着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且他到死都没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所以在我心中,他虽然有缺点,但是他确实是一个为人民着想的好官。

查看更多
7 一代名相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北宋
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寇准是怎样的人

"左右天子,不动如山,谓之大忠",这是后世对寇准的评价,可以看出他的实力有多强劲,能够左右天子,这要是换作别人岂不是被说成以下犯上,盗世之贼耳,但是范仲淹都说他是大忠。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不过也遭受了不少的非议,从古至今名人都是有些花边新闻,也很正常,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一代名相寇准。

一,早年

寇准的出身比较好,家里都是读书人,自己的父亲甚至是祖上都为官,这就给他打下了扎实基础,从小就接触到官场上的他没过多久就展现出了理政的才能。作为功臣之后的他很争气,十九岁就考上了进士。这个年龄可以考上进士有多夸张,当时宋朝对于他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都是直接忽略的,但是他还是如愿考上了进士,并且受到了皇帝的赞赏,认为他才华出众,让他去当了一个大理评事,也就是一个大理寺的基层员工,主要负责参与案件的审理。

二, 敢于直言上谏

古代因为直言上谏的留下青名的就那么几个,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魏征和寇准。魏征是因为遇到了李世民,寇准是因为遇到了宋太宗。

但是要记住一句话,伴君如伴虎,在朝廷之中,皇帝才是最大的那个,他愿意听你的就听你的,他要是不愿意听就不要去说,否则很容易掉脑袋。所以在古代,很多大臣都是不敢直言上谏的,因为有些话说的太直白,皇帝很容易挂不住面子,或者措辞不当直接被拖下去斩首示众,大家都喜欢打太极式的说话。可是寇准却为官正直,敢于上谏。

有一次皇帝和大臣们一起商讨政事,寇准作为朝廷重臣自然也在场。寇准直言上谏,可能是说的太直白了,皇帝觉得非常不开心,于是起身准备离开,此事再议。本来直言上谏就是一件比较大胆的事情,但是寇准接下来做了一件更加大胆的事情,那就是拦住宋太宗不让他离开,非要让他当场做决定。这种胆识绝非投机取巧之辈,他的出发点肯定是为了此事得到更好的处理,因为这种行为皇帝有一万个理由马上让人拖下去斩了,什么以下犯上的罪名是绝对说得过去的。

听完寇准的建议,宋太宗虽然比较生气,但是又非常开心,因为一个国家想要繁荣昌盛就必须得有这样的人站出来,而且世人会把寇准比作魏征,自己岂不是比做了唐太宗,如此以来问题解决了,还落个好名声。

三, 澶渊之盟

汤渊之盟是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盟约,这次直接决定了后面的历史走向,本来宋军好不占优势,但是在寇准的主张指挥下,这次盟约可以说是宋朝难得面对外侵赢得胜利。

1. 背景

自古以来,中原的北边就被游牧民族一直侵扰,从来没有根本的解决过问题。特别是宋朝,基本上在面对外来入侵的时候没有赢过。当时宋太宗已经不在人世,宋真宗接替了他的位置,这种大好时机辽国肯定不会放过,于是大肆进犯中原,先后两次把北宋主要将领给俘虏了,震惊朝野。此时的寇准还未居相位,所以没有能左右决定的权力,面对辽国萧太后组织的二十万军队时,北宋朝廷才开始让寇准为相。其实宋真宗也是想要他局相位的,但是毕竟寇准在官场上向来是直来直往,很容易得罪人,所以一直没有机...

查看更多
8 宋太宗时期的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年少的他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北宋
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寇准是怎样的人

宋太宗时期的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说是北宋开国皇帝死后,弟弟宋太宗取代了哥哥做了皇帝,实现了历史上的兄终弟及的规矩。这样的事与北宋而言当然是一件好事。

宋太宗这人人品虽不咋样,但做皇帝还是合格的,在位期间迫使吴越王钱俶和陈洪进于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算是对北宋有过大贡献的人。可就这样一个有大贡献的皇帝,北宋上下似乎不太喜欢他。只想着他早些退位,好将这皇位还给自己的侄儿。在古代传位这件事情事情上面,都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去继承自己的位置,不想落到别人家的手里,更何苦这是王权的争夺更是不可马虎,这不他正打着注意、想着办法。

对于这件事,宋太宗也心知肚明,但到手的肥肉这会儿再给让回去,多少有些不情愿。尽管那个人是他的侄儿, 但侄儿再好总也比不上儿子不是。所以退位的事情一拖再拖。这一年,大臣冯拯曾上疏请立皇储,这就有点不识时务。宋太宗当然没给好脸色看,当即就将冯拯贬到岭南,你喜欢说, 去岭南对着荔枝说个够。有这么一个榜样在,议论这事儿的自然少。宋太宗很高兴,以为这事儿就此万事大吉。一个侄子、一个儿子,他更希望给儿子,可是在这些大臣这里,也不好直接说出来,大臣们也是一一在问到底您立谁为太子啊,这是他就急了,心里在想,我肯定是给我的儿子啊,他不好意思开口,便找了些理由把这些大臣给支走。

但天下总有那么几个不怕死的惦记这事儿。当时的寇准就不怕死的主儿,从青州回来就见了宋太宗,也不客气,直接就与宋太宗商议立太子的人选。尽管宋太宗不情愿,但架不住人家不要命。这事儿只能让步,几番讨价还价最终是立了襄王赵恒为太子,自己的儿子。当时,宋太宗很高兴家族的荣耀能在自己的手中得到延续,当天就带着儿子去了一趟太庙,大概的意思就是对死去的大哥做个说明之类的。算是检讨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回来的时候,京城的们拥挤在道路两旁喜气洋洋,争着看皇太子。

这时人群中有人喊了声“少年天子”。宋太宗听后很不高兴,老子还没死呢,就这么不把我当人啊,我皇位来得不正不假,但我干活还不错啊,而且也没拿工资,好歹也给我几分面子不是。一肚子委屈的宋太宗也不好对百姓嚷嚷,只好对寇准说了一肚子的委屈话。一看皇帝哭的稀里哗啦,寇准忙说:“皇上啊,百姓这是高兴,你为国家选好了接班人,半分没有嫌弃您老的意思。”这一番话说得宋太宗十分高兴,给了脸不说,还趁机赞扬了一番。这样的聪明人没有不喜欢的道理。当夜赏寇准对饮,大醉而罢。很高兴的样子喝酒喝到醉,表扬了他,其实不是。

以至于后来,有人给宋太宗献了个宝物:一通天犀,宋太宗令人加工成两条犀带,一条自用,另一条赐给了寇准。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姓寇的老头其实挺会办事,嘴巴也比较甜,好像没什么毛病。这只是表现,更深层次的缺点,得往下看。寇准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祖上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屡建大功,赐以官职为姓。到了寇准这一辈,辉煌继续在。老爹考中进士...

查看更多
9 北宋时期的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他的圣贤是被虚构出来的
北宋
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寇准是怎样的人

北宋有一著名诗人,也是当时的名臣,他叫做寇准。一说起寇准,大家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穿着打了不少补丁,背着一个酒葫芦,清廉到极致的形象。据记载,寇准招待从京城来的钦差时,他把草帽撕了一小圈,然后拿来泡茶招待钦差。那么北宋时期的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据记载,寇准书香门第出身,而他的父亲寇相也是一个有着相当好学问的人。在寇准出生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也因此家境变得贫寒。但是她母亲深受书香门第的影响,便让寇准从小熟读圣贤之书。寇准从书本上学到了许多知识道理,长大了以后入朝为官,也成为一代名人。但是在《宋史寇准传》中记载着寇准小的时候非常富贵,而且特别豪爽奢侈。他特别喜欢喝酒,如果有客人来,肯定要宴请客人。寇准这个奢侈的公子哥,为什么会相传为寇老西儿呢?

这可能就要从当时的百姓内心去出发分析了。从古自今,只要摆出台面的忠臣,给百姓的形象也都是穷困潦倒的,而奸臣,也总是中饱私囊的贪官。多少年来,人们也总是过于理想化的把忠义清廉和贫困挂钩在一起,不知不觉就建立了一种忠臣必定清廉,而清廉的官肯定是穷的一种理想化模式。

按照历史记载来说,寇准毫无疑问的说是一个忠臣,也是一个名臣。当年辽国南下攻打北宋,辽军直达黄河北岸。当时北宋整个朝野非常震惊,有很多人主张放弃都城,往最南方向逃离。而当时的寇准一个人撑起了一片天,他坚持反对迁都南下,并要真宗亲自去前线督军。真宗也是拼了,御驾亲征,这也才稳定军心。宋军射杀了辽军先锋萧挞览后,辽军那不可一世的气焰也就得以挫败。当时寇准又主持谈判,让辽国签下不少对宋朝相对有利的条约,也结束了多年以来中原与辽国的战争,并且开启了辽宋一百多年的和平时代。杨家将当时都不能阻止得了辽军的脚步,而寇准自己却做到了!

因为寇准的影响大败辽军,所以寇准真正的变成家喻户晓北宋的名臣。既然寇准是名臣,也是忠臣,所以政府就需要为寇准设立一个红脸的形象。如果寇准仍然保留着“性豪侈,喜剧饮”这一行为,那么他这个红脸形象能被百姓们接受拥护吗?所以,寇准的酒池肉林的生活结束了,只能用草帽泡茶来维护自己寇老西儿的形象。这样的形象,人们接受起来总是舒坦的。

老百姓们总希望官员们是清官,是两袖清风的官,这样的官才是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官。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始终都得为饱饭一顿而奔跑,官吏们也是如此。当然,这里并不是提倡腐败,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就需要有个好的制度。事实上,寇准的奢侈与清廉并不矛盾。无论是哪个朝代,当大官的工资待遇总不会低的。如果他们是月光族,也足以让他奢侈起来。

所以说,寇老西儿是被虚拟幻化出来的圣贤。古代社会,需要百姓内心总需要有一个信仰,而北宋当时的口老西儿,就是为了抚平百姓内心的一个清廉形象,而寇准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寇准与口老西儿虽然是两个形象,这两者之间看似矛盾,却也不矛盾。

查看更多
10 北宋传奇人物寇准是怎样的人 为何当时的宋太宗会挂念他呢
北宋
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寇准是怎样的人

北宋传奇人物寇准是怎样的人

寇准是北宋的传奇人物,以刚直、清正、善断大事而闻于世,但他的一贬再贬、几起几落,现在都是个话题,可以算是风头甚劲,匹世无双。许多文学作品戏称他为"寇老西儿",但与文学、戏剧中那个诙谐、幽默的搞笑形象相比,真实的寇准其实命运坎坷,为大宋江山可以说鞠躬尽瘁。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光彩照人的高大人物,却也有“失蹄”的败笔,不免令人叹息。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仅19岁的寇准来到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应试,考中进士甲科并取得殿试资格。一寇准试得中,授任为大理寺评事,实任大名府成安县(今河北成安)知县。

寇准在知成安期间,政绩卓著。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征收赋税和徭役,禁止巧立名目摊派;他不许衙役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并在县衙前张贴布告,上边写清应征对象的姓名、住址。百姓见此,便主动前来缴税和服役。寇准还奖励耕织鼓励垦荒,使成安县境田野垦辟,百姓安居,人民交口称赞。

因政绩卓著,寇准数年间屡屡升迁,后任判吏部东铨。宋太宗在位之际,时常诏命群臣直言极谏。一次,寇准上朝时正逢众官商议与契丹议和之事。他当即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契丹屡屡犯我边疆,只应加派劲兵驻守,不可与之讲和,并将战和的利弊一一列出。此番议论深受太宗赏识,寇准遂被提升为枢密院直学士。

此后,太宗在处理重大问题时,常常征询寇准的意见,寇准也颇敢直言。

有一次他报告一件事给皇帝,陈述厉害。由于忠言逆耳,太宗听不进去,生气地离开了龙座,转身要回内宫。寇准却扯住太宗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讲完。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竟敢在大老板发怒离开时,拉着他衣服不让走,直到问题解决。宋太宗息怒以后细思寇准的忠直言行,十分赞赏地说:“朕得寇准,犹如唐太宗得魏徵。”

所以,寇准三十一岁就担任了同知枢密院事(即副宰相),真正是青年才俊了。

但是寇准相当于魏征,宋太宗却非唐太宗。

公元996年,宋太宗和寇准争论一件事情,寇准力争不已,直到第二天依然没有休止。这一次,宋太宗火了,辱骂寇准:"麻雀和老鼠尚且懂得人意,你怎么不懂呢?"加上被宋太宗称为"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吕端对皇帝说什么寇准"性刚自任",宋太宗终于将寇准逐出中央,调到邓州(河南邓县)去当个小小知州。

这是寇准仕途上的初次失利。其实深究起来,太宗深知寇准的才干和秉性,外放的目的,只是想让他收敛一些。寇准这一走,很多人也是高兴的,因为当时他主管人事,考核很严格。

但寇准走了,宋太宗又开始想念他,有时会问左右的侍从:"不知寇准在青州过得如何?"而侍从的回答也很有趣:"寇准在那里过得好着呢,不烦皇上担心。"看来不仅大臣,连宦官们也不喜欢寇准。

寇准更厉害的一点在于,他从不利用姻亲关系说事。其妻宋氏是宋太祖开宝皇后的幼妹,即便这样一个名门之后,对寇准的仕途也没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