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晏子谏景公

发布时间:2020-08-14
1 晏子谏齐景公的故事 说话的艺术有多重要
春秋
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善辩的人物,比如说晏子就是其中一个,晏子这个人是春秋时期的人,他是在齐国当差的,他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很会说话,下面我们就来讲晏子劝谏齐景公的故事。

在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个人冒犯了齐景公,景公当时十分的生气,他就让人将这个冒犯他的人绑在了大殿上,然后准备让他手下的人将这个冒犯他的人给肢解了,并且他意识到可能有大臣劝谏他不要杀人,于是他就说:“如果有来劝谏我的人,那么就一并处死,决不饶恕!”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景公这个时候是十分的愤怒的,所以才不让人劝谏。

当时齐国的一些大臣虽然知道景公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他们怕被杀,所以就不上前去劝谏景公。

晏子当时知道齐景公这样做是错误的,他想要劝齐景公不要杀这个人,但是他知道齐景公现在很愤怒,所以不能够用圣人的道理来说服他,这样子只会让齐景公觉得烦,然后更加的愤怒,他左思右想,想到了该如何劝谏齐景公。

之后晏子上前去抓着那个被绑在大殿上的人,然后右手抓着刀,然后看着景公说道:“在古时候,贤明的君主要肢解别人时,不知道题目是从哪里下刀的?”晏子的这一句话瞬间就点醒了齐景公,然后齐景公立马站起来说:“我知道我错了,不要杀这个人了,放了这个人吧!”

从这个事情里可以看出晏子这个人确实是挺会说话的一个人,他这个人说话很委婉,他明明是要救人,但是却故意摆出一副要杀别人的意思,他虽然在话语中暗含批评齐景公的意思,但是却将齐景公比作贤明的君主,这一方面是为了给齐景公一个台阶下,另一方面是为了让齐景公不要杀人,还有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了。齐景公当时正在气头上,如果晏子用大道理去劝齐景公不要杀人的话,那么就可能既救不了人,而且又使得自己处在危险的境地了,下面我们再来讲一个体现晏子说话水平的事情。

齐景公这个人好用刑罚,所以在齐国的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贩卖假肢的商贩,有一天,景公不知道为什么,就问晏子:“我知道你家地理位置靠近市场,那么你应该知道哪个东西贵,哪个东西便宜吗?”当时晏子回答说:“比价贵的东西是假肢,比较便宜的东西是鞋子。”齐景公当时意识到晏子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让他不要施刑那么重,于是齐景公之后就慢慢少用酷罚了,之后齐国的市场上卖假肢的商贩也慢慢的变少了。

晏子在这个事情中也体现了他的话术高超,其实晏子知道齐恒公并不想问假肢以及鞋子,但是晏子却说了,这是晏子故意装糊涂,委婉的批判了齐景公施刑重,晏子这样子说既给了齐景公面子,而且又让自己看起来不像是劝谏,确实是厉害。


查看更多
2 晏子谏景公说了这样一番话 齐景公听后哭笑不得
春秋
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

春秋时期,齐景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和地位,也为了顺利地收取各种税赋,他制定了一系列高压政策,凡有作奸犯科者,无论轻重与否,一律严惩不贷。

为此,有的人失去了双脚(罪行稍轻的,则砍去一只脚或一只手),有的人失去了双手,有的人失去了双耳……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这种残酷的统治下,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却又无计可施。

对于这一切,齐国贤相晏子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很想直接向齐景公谏言,痛斥酷刑之弊端,并让齐景公废除这些有失人道的刑罚。可是,他又担心直言进谏,会让齐景公下不了台。齐景公这人生性好强,又高高在上,不一定会采纳他的意见,要是在朝堂上触怒了国君,不仅达不到进言的目的,还可能会让自己身陷囹圄。晏子知道,伴君如伴虎,逞一时之能,只会得不偿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晏子最后还是决定将这件事暂时放一放,等以后有机会再向齐景公进谏。

一天,晏子陪齐景公在花园里闲逛,君臣二人侃侃而谈,十分愉快。就在这时,齐景公像想起什么似的,他突然对晏子说:“先生住在市集附近,想必对市井的行情非常了解,您一定知道市场上什么东西最贵,什么东西最便宜吧?”

听了齐景公的问话,晏子不觉眼前一亮,困扰在他心中多日的难题,终于有了解决的办法。晏子明白齐景公话里的意思,他无非是想追求最昂贵的奢侈品,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于是,晏子顺着齐景公的话意,不慌不忙地说:“回大王,目前市场上最昂贵的东西当属假脚,贵到可以与金银珠宝相提并论;最便宜的东西当然是鞋子,便宜到不值一文。”

晏子的回答大大超出了齐景公的预料,他好奇地问:“先生,这是何故?难道大家都不喜欢穿鞋子了吗?”

晏子故作释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因为犯了大大小小的罪过,被砍去脚的人不计其数,鞋子对他们来说毫无用途,倒是假脚能派上用场,所以大家都争先抢购,假脚一时成了最紧俏的物品。”

齐景公听后哭笑不得,知道齐国的刑罚过于苛刻。不久,他下令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律法,减轻了刑戮。从此以后,齐国被砍脚的人明显减少了,举国上下无不欢呼,大家四处传颂着齐景公的恩德。

一件本来很棘手的事情,就这样被晏子的三言两语给摆平了。由此可见,说话的方式和时机有多么重要。做人有时就应该像水那样,顺道就直流,遇阻便绕行。凡事转一个弯,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查看更多
3 晏子是如何巧妙谏景公的 几句话即化干戈为玉帛
春秋
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

春秋时期,齐景公在位时,齐国政治清明,国力进一步强盛,在众多诸侯国中实属屈指可数的大国。

这不仅因为齐景公开明、有作为,还得力于齐国名相晏婴的辅佐,君臣相得,国家强盛。

相信很多人在初中时都学过《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没错,他就是今天的主角。晏婴是一位家喻户晓、德高望重的政治家,人们皆尊称其为晏子。他博闻强记,知古通今,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世,执政长达57年, 不管是在朝上还是朝下,都能尽忠进谏,对国君从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以谓之为将内键之术运用得出神入化的成功典范。

一次,有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大发脾气,盛怒之下,竟下令将那个人绑在大殿下面,要将他一节节地砍下来。这可是一种残酷万分的刑罚。

并且,齐景公还同时下令:谁都不能来劝阻这件事,如若有人胆敢劝阻,就和那人同罪,也要被肢解。

作为国君,他的话可谓一言九鼎,谁都不愿意冒这个险去进谏。晏子听了以后,也没说什么,而是出人意料地把袖子-卷,摆出一脸凶狠的样子,抄起刀来,一把将那人头发揪住,同时在鞋底下磨刀,活脱脱副要亲自动手杀掉此人、为君王泄愤的姿态。比划了一阵之后,晏子抬起头来,向坐在上面余怒未消的景公煞有其事地询问道:“大王,我看了半天,但却感到不知从何下手。好像史书上也没有记载过,尧、舜、禹、汤、文王这些贤明的君主要肢解杀人时,到底应该先砍哪一部分才对。 对这个人应该从哪个部位下手去砍,才能做得像那些圣主们一样好呢?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这番话,立即警觉,自己若要做个明君圣主,又怎么能用这种残酷的方法杀人泄愤呢?所以他对晏子说:“好吧!是我做得太过了,放掉他吧!”

就这样,晏子几句话即消杀机于无形。他在此正是“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先是顺着景公的意图佯装要杀掉此人,却在行动中用暗示的语言警醒了景公,达到了自己劝谏的目的。他知道如果自己在那种情况下直言规劝,必定会事与愿违。因为那时齐景公正在气头上,如此一来不仅会使之下不了台,还会火上浇油,不但救不了人,甚至连自己也性命堪忧。正由于晏子看清了这个道理,才将计就计,很巧妙地充当一回“刽子手”,以委婉的方法劝阻了齐景公,得到了“以变求内者,若管取键”的效果。


查看更多
4 历史上晏子如何谏齐景公 齐景公非常敬重相国晏婴
春秋
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即位后非常敬重相国晏婴。

有一天,他问晏子:“治理国家最担心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治理国家最担心的是社鼠。”齐景公觉得很奇怪,愣愣地皱着眉头盯着晏子,好半天才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晏子说:“大王,您见过土地庙吗?土地庙就是由许多木头排在一起,而后外面涂上泥土做成的。社鼠最喜欢到那里去做窝了,这样便很不容易捕杀它们。如果我们用火去熏,害怕烧坏了里边的木头;如果用水去灌,又恐怕冲坏了泥墙。只好让其逍遥自在地在里边生活了。所以,土地庙里的老鼠是最可怕的。君主左右也常常有类似社鼠的一些人,他们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把自己说得天花乱坠,无与伦比,同时又攻击别人;经常说他人的坏话。在百姓那里,他们作威作福,自命不凡,把坏事做尽。如果不除掉他们,就会越来越胆大妄为,乃至祸国殃民。惩罚他们吧,又怕有碍于君主的面子。国君,您看这些人不就与土地庙里的老鼠一样吗?”

晏子说完,见齐景公还是似懂非懂的样子,又继续说:“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卖酒的,他酿的酒味道非常醇美,价钱也很公道。而且,酒店前面是一条小河,后面靠着青山,店旁还有绿水环绕,环境十分幽静。店门口挂着长长的酒幌子,迎风飘扬,招揽顾客。酒店的酒这样好,但生意却非常差,没有一个人来这里品尝他的美酒。店主人非常着急,却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跑去问村里的人。

有一个老者告诉他:‘你门前养的那条狗太凶了,有人拿着酒壶去打酒,你的狗就迎头乱咬,谁还敢再去你的酒店呀?这就是你的酒卖不出去的原因啊!老板听了回去后把狗牵走,结果上门买酒的人络绎不绝。一个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就是那些不学无术却又野心勃勃,一心想占据高位的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想要晋见国君,提出好的治国方略,他们恐怕这些人被重用后自己被排斥,就像疯狗似的对这些人迎头乱咬。您想那些占据高位的坏人不就像凶狗一样吗?君主左右藏着那么些土地庙的‘老鼠’,又有那些‘凶狗’占据着高位堵在门口,有德有才的人怎么能够得到重用呢?国家怎么能兴旺呢?国君得不到贤能之人的辅佐,怎么能不让天下百姓担心呢?”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谏言,觉得心悦诚服,从此便更加敬重晏子了。

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的意思是说对通达事理之人,不能用言行相欺骗,而应该向他们说明道理,以使其建功立业。历史上有很多谏臣,晏子在其中堪称魁首。他的进谏没有一丝不敬,以老鼠和凶狗来比喻那些朝中的庸人和奸臣,把道理讲得极为透彻明白。

齐景公既听了故事,又得到了良好的建议,自然心悦诚服,而在政绩上有所作为。


查看更多
5 晏子这样劝景公不要喝酒 齐景公立马检讨自己的错误
春秋
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

在中国历史上,晏子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就连他劝齐景公戒酒的方式也是别具一格。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庄公中毒身亡后,继承国君之位的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齐景公。

齐景公虽然当上了齐国国君,但朝中那些齐庄公的老部下很不服气,并认为给齐庄公下毒的人就是齐景公。于是,他们私下派人到处散布谣言,说齐景公不仁不义,下毒篡权。

流言满天飞,这让齐景公十分苦恼,他便每天借酒浇愁,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朝中大小事都无心过问。信任他的大臣们十分着急,但又不知道怎样才能劝得了齐景公。

有一次,齐景公一连喝了七天七夜的酒,醉得不省人事。朝中有一个叫弘章的大臣,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来到宫中,劝齐景公戒酒。

弘章对齐景公说:“大王已经喝酒数日了,什么事情也不管,什么事情也不做,这样下去国家非灭亡不可!我劝大王一定要戒酒!”

齐景公说:“寡人要是不戒酒,你该怎么办呢?”

弘章回答道:“如果大王不能戒酒的话,大王就赐弘章一死吧,我实在不想看大王天天醉酒不理朝政,而我作为臣子却无能为力,这太痛苦了,还不如一死!大王考虑一下,我等大王的消息。”不等齐景公回答,弘章就走了。

弘章走后,齐景公左右为难,自己又不想戒酒,也不想叫弘章去死,这可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晏子出使其他诸侯国回来了,进宫向齐景公汇报。晏子见齐景公萎靡不振,就问他何因。齐景公就把弘章劝他戒酒的事告诉了晏子。齐景公还对晏子说:“寡人要是听了弘章的话,把酒戒了,这就是受制于臣;如果不戒酒,弘章就要寡人赐他一死,可寡人又非常欣赏他的才华。这真是让寡人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晏子听完后,没有说话。齐景公见晏子不说话,心中更是焦急,便问晏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呢,说来给寡人听听。”

晏子看着齐景公说:“听大王这么一说,我替弘章感到万幸。”

齐景公奇怪地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弘章遇到的不是大王,而是纣王的话,那他的遭遇会怎样呢?恐怕他的脑袋早就被砍下来了。值得庆幸的是,他遇到了您这样的明君。他给您出了这样一道难题,实在是没有道理。您应该怎么做,还用得着别人告诉吗?”晏子说完,见齐景公不再开口说话,他便告辞了。

之后,齐景公越想晏子的话,越觉得深刻。一个不能从善如流的国君不是和纣王一样昏庸无道吗?以后还会有谁敢向自己进谏呢?因为几句流言蜚语,自己就沉迷于酒中,把国家大事抛在一边,作为一国之君,实在是大错特错!

当天晚上,齐景公就亲自给弘章写了一封信,检讨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为了齐国的繁荣昌盛,自己一定要把酒戒了。

弘景收到齐景公的信后,刚开始还不太相信这是真的,以为是齐景公敷衍自己。随后几天,他发现齐景公确实把酒戒了,才认为他真的说到了。那么齐景公为啥能很快发生这一转变呢?弘章经打听才知道,齐景公戒酒,是因为晏子的一番话。弘章这才明白晏子劝人讲究艺术性和策略性,能把话说到齐景公的心上。所以,他对晏子十分敬佩。


查看更多
6 晏子谏景公的两则故事 晏子谏景公最后成功了吗
春秋
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

晏子是齐国宰相,一生辅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个国君,为人刚正,善于进谏,是齐国的名臣。他一心辅佐国君,没想过要为自己置办家产。虽然身为宰相,出使四方,家境依然很贫穷。

为尊礼法 不占民房 晏子拆了新房

齐景公得知晏子吃得不好,住得也不好,就想为他换座宅子,于是对他说:“看你住的地方靠近市场,地势低洼,又很潮湿。房子这么小,周围又这么吵,到处是灰尘,你怎么住?还是为你换一个清爽干净的房子吧。”

晏子推辞道:“我的先祖世代就住在这里,我还没有继承他们的德业,这里对我来说已经很奢侈了。况且小人临近市场,早晚买东西都很方便。”

齐景公就笑着说:“你靠近市场,就能分辨东西的贵贱吗?”晏子说:“当然!我既然贪图方便,怎么会不知道呢?”于是,景公就问他,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

当时,齐国的刑罚较重,被砍脚的人有很多。晏子就说:“假脚贵,鞋子贱。”景公一听就明白了,晏子是在借机进谏呢!因为这句话,齐景公就减轻了刑罚。

因晏子不肯换新宅,景公就趁著晏子出使晋国时,派人为他翻修了房子。景公为了扩建他的宅院,还拆毁了附近的几家民房。待晏子回国后,房子已经翻修好了。晏子拜谢景公回到家,就把新房拆了,还是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又把失去房子的几户人家都请了回来。

为减免祸患 晏子帮人在宫里安葬亡者

齐景公修建宫殿,已经打好了地基。此时,逢于何的母亲病死了。他在路上偶遇晏子的马车,站在马前求拜晏子,希望他能转奏齐景公,因先父的坟墓在路寝台的内墙下,请求国君允许把亡母葬在内墙,以使父母一起合葬。晏子一听说道:“哎呀!这个很难。但我还是会上报国君。假如,国君不同意,那你怎么办?”

逢于何说:“像我这样的小人物,我会站在宫殿的门口,左手握著丧车的辕木,右手拍著胸脯,站着饿死在那里,以告诉四面八方的人说:‘我不能让母亲安葬。’”晏子进宫,将此事报于齐景公。景公一听就怒了:“从古至今,你听说过吗,有人要在国君的宫里埋葬死人?”

晏子说:“古代的明君,宫殿修建的比较少,生活也很俭朴,从不侵占活人的房子,也不侵占死人的坟墓。所以,我从没有听说过此事,有人请求在国君的宫里埋葬死人。但是,现在的君王非常奢侈,盖了许多宫殿,侵占了活人的房子,还侵占了死人的墓地。所以,活着的人不得安生,充满忧愁;死去的人,尸骨离散,难以安葬在一起。“为了自己的游乐,国君既欺侮了活人,又欺凌了死人,这怎么能是贤君的行为呢?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顾百姓的死活,这也不是治国之道啊!”

晏子劝谏景公,让活着的人不得安生,让死去的人不能安葬,这些积蓄的悲哀和忧愁,将来会留下祸患无穷的种子。身为国君,不如还是允许逢于何的请求,将亡母葬在宫墙之下吧。最终,齐景公同意了。

后来人们说,“心有仁慈的人,他的话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利益。”因为晏子的一句话,景公减轻了刑罚;也因晏子的一席话,齐景公在世上留下一桩前所未有的千古美谈。


查看更多
7 晏子是如何谏景公的 齐景公有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春秋
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

齐国王宫内,齐景公正在一边喝酒,一边观看宫女们跳舞。这时,弦章大夫走了进来,想同景公商讨国事,他一进门就被浓烈的酒气呛得透不过气来。

“来,来,寡人喝得高兴,你陪我痛饮三杯!”景公用手拉着弦章大夫坐下,然后让一位宫女满满地给他倒了一杯酒。

弦章大夫哪里是来喝酒的?他听人说景公沉迷酒色,在宫中连喝了七天七夜,把厨师、宫女们都累得东倒西歪了,这样下去的话,齐国不是要毁于景公之手吗?他既不去接酒杯,也不答谢,却直愣愣地站在那,心情沉重地说:“国君,酒能伤人,也会废政,为了齐国大业,国君应该停止宴舞,把酒戒掉吧!”

景公碰了个钉子,很不高兴,冷冷地说:“眼下国泰民安,喝几杯酒又会怎么样呢?

弦章大夫是一个直性子的人,听完景公说的话,他忍不住怒火冲天,大声说道:“国君如果不听劝告继续沉溺酒杯,那么,你就下道命令杀死我吧!

景公正要呵斥弦章大夫,晏子进来了。景公要他出出主意,看应该如何惩治这个敢于当面顶撞国君的人。

“恭喜恭喜,晏子笑容满面地冲着弦章大夫说,景公与弦章大夫都糊涂了,“你遇上国君这样贤明的人,能够倾听臣子的意见。如果遇上了夏桀和商纣那样的昏君,你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所以今天我要恭贺你呀!”

这一席话,表面上是说给弦章大夫听的可是景公却坐不住了,为了掩饰自己的背态,哈哈大笑起来:“晏相国说得对!我应该听取你和弦章大夫的劝告,下决心戒酒。”

晏子感到现在是到了直截了当说话的时候了,于是诚恳地说道:“国君这样做正合我的心意。古人说过,饮酒只是为了沟通感情,贪杯就要误事,因此,不论男女,饮酒不能超过五巡,否则就要受到惩罚。那时实行这样的礼法,在外就没有聚众闹事的,

在内就没有胡作非为的,国家就太平了。如今国君喝酒没有节制,竟然喝了七天七夜,这样在你身边的大臣跟着你狂欢滥饮,在外面的大臣心灰意懒不问国家大事,如此下去,我们齐国怎能强大起来呢?”

晏子的一番话,打动了景公的心,景公立即传下命令,撤掉席,让妃子和宫女们各自回去休息,还向弦章大夫道了数自此以后,景公节制了饮酒,每日兢兢业业地处理朝政,大臣们看到景公又振作起来,一个个都尽心尽力效命国家,老百姓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又有一次,齐景公和拌臣去公阜游玩。只见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绿的庄稼和红的鲜花交相辉映,鸟儿唱着歇,蜂跳着舞……景公感叹地说:“如果我能长生不老天天生活在这美景之中,那该多好啊!”

齐景公身边的晏子听到这话,觉得如果国君去追求长生之术,必然疏于治国面不思进取,就接过景公的话头说:“生和死是不能改变的自然规律。再说人人都长生的话,也未必是好事。

“为什么呢?”景公不解地追问。

“道理很简单,如果齐国的开国君主太公和丁公活到现在,他们一定还是一国之主。那么,桓公、文公、武公就只能当他们的助手,而你也只能头藏竹笠,手拿锄头终日在田里劳动,怎么还能率领群臣到处玩乐呢?”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感觉很扫兴,别过脸去不理踩他。到了中午,远...

查看更多
8 晏子为何谏景公 晏子如何阻止齐景公增加赋税
春秋
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年遇上了大旱,一连好几十天都没下过雨,天空不见一丝乌云。火一样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土地干裂了,树木枯萎了,连野兽都跑到远远的地方去避难。眼看老百姓要闹饥荒了,国家命运危在旦夕。

齐景公心里非常着急,他召集群臣,讨论应付旱灾的办法。齐景公说:“已经很久没下雨了,现在百姓都面带饥色,就要揭不开锅了。我请人算了一卦,他说这是由于深山中的神灵作怪,因此我想再多收些捐税,操办些祭品,用来祭祀山灵。你们看这样做可以吗?”

晏子听了这愚蠢的想法,说:“不可以!祭祀大山毫无意义。请大王想想,大山是以岩石作为自己的身体,以草木作为自己的头发,天不下雨,它的头发就要被太阳晒焦,它的身体也热得要命,难道它就不盼着下雨吗?您祭祀它是没有作用的。”齐景公听了觉得有道理,又说:“那么我们就祭祀河神吧!”

晏子回答说:“同样没用!水好比就是河神的国土,鱼鳖好比就是河神的百姓。长时间不下雨,水干涸了,这不等于国家将要灭亡,鱼鳖等等百姓将要渴死。它怎能不希望下雨呢?它要是有本事让老天爷下雨,早就已经下了。” 齐景公皱着眉头说:“那么,我该怎么办呢?” 晏子说:“陛下最好还是走出宫殿,到老百姓中间看看他们是怎样抗旱的,给老百姓解决些实际困难吧。”

齐景公又问:“那我们应该解决些什么困难呢?” 晏子说:“因为天旱,百姓更加贫穷,大王不仅不要增加税收,相反应该减免税收才好。”齐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就打消了增加税收以祭神的念头。

面对一些带着不切实际想法的人,不要与他针锋相对地去争论,而是要从他的出发点带着他一步步推论,最后找出矛盾所在,才能将你的意思一点一点诱导到他心里去,使其自行推翻原来的认识,并听从你的意见。但这需要具有极大的耐心和良好的推理能力。

晏子就是采取了耐心解说的办法,阻止了齐景公要增加赋税、祭祀神仙的行为,他知道根本没有什么山神、河神,但是齐景公可能不会相信,于是他假设存在山神、河神,然后根据事实推断他们解决不了干旱问题,这才使齐景公心悦诚服,从而避免了求神降雨的荒唐行为。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