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伯牙子期

发布时间:2020-08-13
1 伯牙绝弦的故事是真的吗?两人是如何成为知音的
伯牙子期
伯牙绝弦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春秋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春秋战国人士,通过资料记载得知,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一生最爱弹琴。历代史书资料关于俞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篇。列御寇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提到了俞伯牙的简介,还提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除此之外,荀子在《劝学篇》中,也提到了俞伯牙,书中写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

由此可见,俞伯牙的琴艺非常高超。话说,俞伯牙自幼聪慧灵敏,并且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值得一提的是,俞伯牙的老师是当时名气颇大的琴师成连。和俞伯牙相比,史书对钟子期的简介少之又少。只知钟子期和俞伯牙一样,是楚国人。以今天的地名来说,钟子期是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一位樵夫。俞伯牙与钟子期能遇见,得益于俞伯牙出使楚国一事。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君之命出使楚国。中秋节那天,俞伯牙坐船来到了汉江口。

由于风浪很大,俞伯牙便停泊在一座小山下,等待风浪的平息。晚上,云开月出,景色十分美丽迷人。俞伯牙望着头上的明月,不禁琴兴大发,便席地而坐专心致志的弹起琴来。优美的琴声,刚好让钟子期听见了。钟子期沉醉在俞伯牙的琴声中难以自拔。随后,俞伯牙又为钟子期演奏了《高山》和《流水》两首曲子,两人随即结为知音。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首诗歌讲述的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作者旨在通过这则故事,告知世人好友难寻的道理。话说,俞伯牙遇到樵夫钟子期之后,俞伯牙将钟子期视为知音。毕竟,钟子期能听得懂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

俞伯牙演奏结束后,便和钟子期谈天论地,把酒言欢。两人越聊越投机,互相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俞伯牙和钟子期拜为兄弟,并且约定每年的中秋节都要来此相会。和钟子期洒泪而别的第二年中秋,俞伯牙按照约定来到了汉阳江口。俞伯牙等了很久,依然没有见到钟子期的影子。于是,俞伯牙席地而坐,希望通过自己的琴声能召唤来这位知音。俞伯牙弹了很久,依然不见人来。到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过路的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这位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在不久之前因身染重病而去世了。

临终前,钟子期留下遗言,让后人把坟墓修在江边,等到每年八月十五相会时,都可以听到俞伯牙的琴声了。听了老人的一席话,俞伯牙万分悲痛。按照老人的指引,俞伯牙来到了钟子期的坟前。俞伯牙席地而坐,用凄楚的琴声演绎了一曲《高山流水》。弹完,俞伯牙挑断了琴弦,并长叹一声,把自己心爱的瑶琴摔在了青石上,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经不在人世了,那么我弹琴还能给谁听呢?”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高山流水遇知音”讲述的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在古代文学典故中,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被奉为知音难觅的典范。胡说,俞伯牙酷爱练琴,为了成为声名显赫的琴师,俞伯牙曾拜成连为师,跟随他学习弹琴技巧。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的琴...

查看更多
2 如何理解伯牙绝弦的行为?为何伯牙终生不再碰琴
伯牙子期
伯牙绝弦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春秋

《伯牙绝弦》,讲的是伯牙和锺子期以琴曲相知相识的故事。伯牙和子期这两个人可以说是鼎鼎有名,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世很多诗人都在诗中用此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或对知音难觅的慨叹。迄至当代,表现二人友情的古曲《高山流水》被刻在一张铜质光盘上,跟许多民族的经典曲目一道,随着宇宙飞船飞向了太空,更体现出现代人对知音故事的褒扬。

伯牙(前387年—前299年),伯氏,名牙,后讹传为俞氏,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钟子期(前413年—前354年),钟氏,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伯牙与子期的故事

伯牙、子期的故事在典籍中分别见于《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列子》《新序》及《说苑》中,情节大同小异,区别只在细节。统编教材选用的是《吕氏春秋》的版本,出自《本味》篇。我们先来看看这篇课文吧: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是古代一位善长弹奏古琴的艺术家,据说当年跟成连先生学琴,成连对他说:“吾能传曲,不能移情。”意思是,琴曲的弹奏是技艺与情感的融合,我能传给你曲子和弹奏技艺,但不能将我参悟的情感转移给你。于是带他去东海之滨,让他自行体悟。伯牙“闻海水汩没漰澌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触景生情,悟出了弹琴的奥秘。这样一位弹琴高手,必然如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那样孤独,盖因“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因此,当他遇到善听的锺子期,该是一件怎样的幸事。

伯牙刚开始弹奏,心中充满着对高耸、庄严的泰山的向往,锺子期就能第一时间送上赞美:“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当伯牙心中充满对浩浩荡荡的长江的赞颂,锺子期也立刻会意:“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可见子期之善听和二人心意之相通。

钟子期之死

故事的结局,无论是《吕氏春秋》还是《警世通言》,记载的都是钟子期先于俞伯牙而死。然而,比较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是俞伯牙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公元前354年,楚国参与了战国时期最热血的一段故事围魏救赵,同年,俞伯牙去世,从此之后,对于钟子期来说,再也没有人弹七弦琴弹得这么好听了。

子期去世了,伯牙自然是悲痛欲绝,伯牙做出一件令世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摔破古琴,剪断琴弦,从此终身不再弹琴。因为他觉得世间已经没有一个人足以让他为之弹奏了。

伯牙绝弦终生不再碰琴

这无疑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那些敏感的读者也许要为生命的无常和美好事物之易逝而叹息,但更多的读者会为二人的友情所感动,生发出对真挚友情的渴慕。古往今来,交友无非几个因由:或以利相交,或以势相交,或以心相交。以利相交者,“利尽则...

查看更多
3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易谱,世上知音难觅
伯牙子期
伯牙绝弦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春秋

古语有“高山流水”一词,出自《列子》及《吕氏春秋》。其意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是咏赞山水之词,其实真正用意是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难觅的意思。我们可以深入解析一下,为什么一个“高山流水”之词,却不关乎山水,而关乎知己。

《吕氏春秋》中有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名为俞伯牙的乐师,在晋国为官。俞伯牙自小研习音律,琴技精湛,声名在外。俞伯牙琴技虽已闻名天下,但是一直追求精益求精,总感觉自己弹奏的曲子缺少灵魂,相当于处在一个瓶颈期,距离登峰造极还有很大的差距。

俞伯牙的恩师成连知道后,让他前去东海蓬莱山仙境求学,多与大自然接触,看高山巍峨壮阔,大海汹涌澎湃,走过天涯海角,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生命和人间冷暖。伯牙尊师命前往蓬莱,走遍山川大河,观四季更替,风云变幻,碧浪磅礴,鸟兽嘶鸣。在大自然生命的奇妙之中顿悟,弹琴音随意转,终悟得大自然的乐章与琴音融合一体,琴技更加炉火纯青。

后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修乐谱,夜间乘船游览而下,于汉阳江口遇骤雨,风起云涌,江水大涨,遂停于江边。雨过天晴之后,风平浪静,月色皎皎,杜鹃夜啼,伯牙对着清风明月有感,思绪万千,对着江水取琴弹奏。伯牙专心弹奏,琴音绕耳,曲尤未终,渐入佳境之际,琴弦断裂,后发现有一樵夫立于岸边,听着琴音沉醉不已。俞伯牙本是晋国上大夫,又是乐师,是名流风雅之士,见樵夫,心生不喜。弹琴之人最忌讳弦断,被一乡野之人打断自己弹奏的性质,很是不悦。但见樵夫谈吐不凡,态度不卑不亢,知自己一叶障目了。当即请樵夫移驾上船,对坐弹琴。俞伯牙琴音高亢,樵夫便道:“峨峨兮若泰山(此调仿若雄伟而庄重的高山!)” 暗指伯牙意在高山。俞伯牙弹奏曲调变得悠远绵长时,樵夫又说:“洋洋兮若江河(如绵延不断的长江流水般源远流长!)”,知晓他志在流水,几句话便阐尽伯牙心中的忧结与志向。

俞伯牙一曲终罢,惊叹不已:“先生当真无愧为知音啊!”自己苦心钻研琴技,虽已悟得与自然相融合,被世人称赞登峰造极。但是以往以情入琴声,并无人知晓心意,无人可说,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野樵夫居然听懂他了的琴音,并与之共鸣。遂问于樵夫,曰名为钟徽,字子期。相邀对坐,与之举杯畅饮相谈甚欢,相见恨晚,当即结拜兄弟。而后伯牙即兴弹奏乐曲,不管伯牙弹的是何曲子,钟子期都能道出伯牙的所想及弹奏的心境。

伯牙琴艺高超,子期对音乐有着很高的鉴赏能力。伯牙弹琴入情于乐曲中,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对琴音的理解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汉阳江口,知音对坐一夜开怀畅饮。惺惺相惜的二人就此约定,来年中秋再于此地相会,不醉不归,后各自挥泪拜别。

来年期至,俞伯牙如约而至汉阳江口,却未曾见到钟子期赴一年之约,呼喊知音许久未得回音,独自坐于江边,弹琴相候。后来辗转跟一老翁打听,知悉...

查看更多
4 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你了解多少?音乐不分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伯牙子期
伯牙绝弦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春秋

伯牙,又作伯雅,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上大夫,著名的音乐家、琴师。

《琴操》记载,伯牙跟随成连先生学琴,历经三年,琴艺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伯牙虽然琴艺精进了,却还没有达到“移情”①的境界。老师成连便对他说:“在音乐的表情达意方面,你还是有所欠缺。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理解。他现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伯牙闻听大喜,连连称善!

两人充分准备后,便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此处静候,我去接方子春先生,不久就会回来。”说完便划船离开了。可是过了十多天,成连也没回来,伯牙心中十分烦闷。他抬头望向大海,但见大海波涛汹涌,海风凛冽;回望岛内,山林幽暗,晚归的鸟儿发出阵阵悲鸣。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使人心旷神怡,浮想翩翩。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道:“这是成连先生在教我“移情”啊!”于是由感而发,创作了一首琴曲《水仙操》。从此,伯牙的琴艺更为精进。原来,老师成连是让伯牙以自然为师,在大自然中亲身感受,这样既陶冶了性情,又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后来,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人人都夸赞他的琴艺高超,连荀子都赞叹:“伯牙鼓琴,六马仰秣,鸟兽犹感之,况于人乎!”但伯牙却觉得真正能听懂他琴曲的人却不多。

直到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游玩。傍晚,行到一座高山旁时,天上突然下起了小雨,伯牙便泊船江边,以避风雨。这时,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远处巍峨的高山和朦胧的江面,不禁触景生情,抚琴一曲。

正弹到尽兴时,突然听到岸边有人赞叹道:“美妙啊,多么巍峨的高山!”伯牙心中一动,遂曲调一转,又弹奏了一曲《流水》。不一会儿,又听到外面称赞道:“美妙啊,多么浩荡的江水!”伯牙真是又佩服又激动,出得船来,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位打柴人。两人互通了姓名,打柴人说他叫子期。

伯牙的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琴曲与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两人心意相通,结为莫逆。临别,伯牙与子期约定,待自己周游完毕,要前往家中去拜访他。一年之后,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将自己的琴砸碎于子期墓前,这便是“伯牙碎琴谢知音”的故事。相传,从此之后,伯牙再也没有弹过琴、奏过曲。

在前文中,成连先生让伯牙以自然为师“移情”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笔者也偶遇过。记得那是在2000年初,余自镇江坐轮渡过江之扬州。当船行至江心处,看到天水一色,无尽长江滚滚东逝。那江水虽然平静舒缓地向前流淌,但却充满了一种内在的无法遏制的力量,这种流淌仿佛可以带走世间的时光与沧桑。刹那间,顿感个人渺小,仿佛沧海一粟;顿感人生短暂,仿佛弹指挥间。此后,再弹如“流水”、“潇湘水云”之类的琴曲,便感到言之有物了。

今天,伯牙借景移情的学琴技巧只为专业人士知晓,而让人们津津乐道、...

查看更多
5 俞伯牙和钟子期,在社会不同阶级的两人,却在音乐上有着共鸣
伯牙子期
伯牙绝弦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春秋

春期时期,有一个叫伯牙的人,他从小就酷爱音乐,跟随他的老师成连学琴,不到三年,琴艺大长。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几分情感和意境,不能引起听者的共鸣。为了精进伯牙的琴艺,有一天,成连先生要带伯牙去东海寻找老师,让他提点伯牙,伯牙大喜。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充足的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伯牙不禁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浩瀚的大海、澎湃的涛声、葱郁的山林、不时的鸟鸣都成为了他曲中的景色,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一气呵成,谱写成了一曲《高山流水》。

经过东海的游历,伯牙终于成为了天下最出色的琴师。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知音难寻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船驶到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所表达的已经终于有人懂了!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激动地问打柴人的名字。打柴人说"钟子期"。两人喝起酒来,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

查看更多
6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是怎样的?知己难寻,弦断有谁听
伯牙子期
伯牙绝弦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春秋

伯牙子期知音之交。伯牙子期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

伯牙(前387年—前299年),伯氏,名牙,后讹传为俞氏,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钟子期(前413年—前354年),钟氏,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伯牙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己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查看更多
7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如久旱逢甘霖令人欣喜
伯牙子期
伯牙绝弦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春秋

在武汉汉阳月湖之滨有一处名胜叫“古琴台”,被誉为“天下知音第一台”。据说,当年俞伯牙在此偶遇钟子期,伯牙用古琴演奏,子期一听便懂,两人结下“知音”之谊,古琴台便是后人为纪念他们而修建的。

《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人,精通琴艺,在晋国任上大夫。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中秋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正值夜幕降临。天边夕阳西下,江上风平浪静,面对如此美景,伯牙琴兴大发,将船停泊在岸边,拿出随身携带的古琴,弹奏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不觉已是皓月当空,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中时,猛然看到不远处有一个人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大吃一惊,手下用力失衡,“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那人为何而来,只听那人大声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樵夫,打柴回家路过此地,听到您的琴声绝妙,忍不住停下来聆听。”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人身边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便问:“你既能听懂我的琴声,那不妨说说看,我弹奏的是什么曲子?”

樵夫笑道:“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伯牙听完那樵夫的回答,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两人互通姓名,原来樵夫名叫钟子期。

看到伯牙琴,子期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子期的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伯牙又为子期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樵夫说:“多么巍峨的高山啊!”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多么浩荡的江水啊!。”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子期竟然了然如胸。他不禁激动地说:“这个世上只有你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人结为金兰,并约定来年中秋此地再会。

一年之后,伯牙如约来到汉阳江口,却苦等不见子期。经打听,才得知子期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还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等伯牙赴约之时,好再次聆听伯牙的琴声。

伯牙万分悲痛,他心知子期是这世上唯一能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逝,再也不会有人能懂他的琴声了。他来到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把心爱的瑶琴摔得粉碎,叹息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从此,伯牙终身再不弹琴。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且身居高位,而子期乃一介平民,打柴为生,只因子期“善听”,伯牙便视他为知己。相见时有多欣喜,永别时就有多伤悲,伯牙“破琴绝弦”之时,心里大概是绝望的吧。

这个故事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

查看更多
8 伯牙绝弦为子期,”知音“的友谊流芳千古
伯牙子期
伯牙绝弦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春秋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你听过吗?

一个是身份待遇都不错的上班族琴师,而另一个却是以打柴为生的山野樵夫,看似身份天差地别的他们却成为了一对好“基友”!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奇妙的缘分之旅即将到来,这年,俞伯牙奉晋君之命出使楚国。

在八月十五那天,俞伯牙坐船来到了汉江口,由于风浪很大,便停泊在一座小山下等待风浪的平息。

晚上,云开月出,景色十分美丽迷人,俞伯牙望着头上的明月,不禁琴兴大发,便席地而坐专心致志的弹起琴来。

俞伯牙沉浸在优美的琴声中,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

于是伯牙用怀疑的神态问钟子期,他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钟子期笑着回答,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说完还不忘补刀,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无论伯牙想什么,子期都能道出伯牙的心意,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于是就在船上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煎熬的一年之期终于到来,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正是钟子期的父亲,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