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2020-08-05
1 长孙无忌的下场让人觉得愤愤不平,古代的政治就是有这么黑暗
唐朝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的下场

长孙无忌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他是唐朝开国功臣,位列凌烟阁24功臣之首,他还是唐太宗的妻兄,自幼与太宗友善。长孙无忌以功臣兼外戚的特殊身份,在唐朝初年地位十分显赫。长孙无忌的下场让人觉得愤愤不平,但是到最后,长孙无忌却因谋反罪而被迫自杀,那么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谁害死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的下场让人觉得愤愤不平

按照一般的说法,害死长孙无忌的是武则天,原因是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立她为皇后,因此武则天怀恨在心,通过许敬宗向皇帝进谗言,污蔑长孙无忌意图谋反。唐高宗信以为真,削去长孙无忌的官爵,将他流放黔州。后来朝廷又派使者逼问长孙无忌,他最终被迫自杀。

但其实这种说法是有问题,因为害死长孙无忌的幕后真凶,并非是武则天,而是唐高宗李治。长孙无忌与李治的关系非常特殊,论血缘关系,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论政治关系,长孙无忌是李治的大恩人,唐太宗册立太子时,长孙无忌一直站在李治这边。但是为何这两人却反目成仇了呢?

话说李世民临死前,为李治选择了辅政大臣,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与褚遂良。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检校中书令,犹知门下、尚书二省”。我们知道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可是长孙无忌一人居然把持三省,国家的最高权力完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长孙无忌还凭借自身权力,罗织罪名,害死李恪、李道宗等人。

可以说在唐高宗永徽年间,长孙无忌以辅政之名,行专权之实,这引起了唐高宗李治的不满。在永徽五年,李治召见五品以上官员时,发了一次脾气,“顷在先帝左右,见五品以上论事,或仗下面陈,或退上封事,终日不绝。岂今日独无事邪?何公等皆不言也!”官员没有上书言事,是因为长孙无忌控制着朝堂。

同年长孙无忌又在废立皇后这件事上,与唐高宗发生矛盾。为了得到长孙无忌支持,唐高宗与武昭仪亲自来到长孙无忌府上,“酣饮极欢,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仍载金宝缯锦十车以赐无忌”。然后又多次派人劝长孙无忌同意废立,但却被他严词拒绝。

应该说李治即位以来,一直对长孙无忌专权不满,通过废立皇后之事,他的不满达到了顶点。后来李治在得到徐楙功的支持后,册立武则天为皇后,并开始逐步掌握大权。到显庆四年,长孙无忌被人告发谋反,人们一般认为是许敬宗诬害长孙无忌,是受到武则天指使的,因此是武则天害死的长孙无忌。

这个也是存在问题的,此时武则天成为皇后不过三年,羽翼未丰,还没有直接参与到政事当中。直到显庆五年,武则天才开始参与处理朝政的。此时如果没有唐高宗李治的决策,以长孙无忌的地位,武则天是扳不倒的。直到上元元年,也就是在长孙无忌死后15年,唐高宗李治“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并让其陪葬昭陵。

查看更多
2 长孙无忌的下场是怎样的?一代贞观名臣竟然会是这样的结局
唐朝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的下场

长孙无忌的下场是怎样的?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一起被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外甥女嫁给他,从此,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了郎舅关系。

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在唐高祖渡河之时,长孙无忌便到长春宫谒见,拜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秦王李世民。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成为李世民天策府的重要成员。显庆四年,即659年,长孙无忌被许敬宗陷害,削爵流放黔州,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昭陵。

长孙无忌可以说是贞观名臣里下场比较惨的一位,最后,落得个自尽的结局。长孙无忌原本是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重臣,可以说,自李渊开国以来,他就一直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长孙无忌不仅是三朝元老,还是李世民少时的结拜之交,更是玄武门事变的主要策划人,是唐朝著名的开国功臣。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忠臣,通常没有善终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最著名的就是康熙智擒鳌拜之事。当然,这与鳌拜目中无人有很大关系,才迫使少年康熙走了这一步险棋,从而,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李治继位后,对老臣同样产生了叛逆之心,二人就因册立武后之事红脸,使得矛盾急剧上升。

当然,这也为后来武后联手许敬宗诬告老臣,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长孙无忌不仅不支持武则天,还处处与之为敌,引得武则天大为不满。武则天是何许人也?那是李治最爱的女人,长孙无忌胆敢阻碍武则天,就等同于跟李治为敌。一直以来,武则天对长孙无忌都非常仇恨,终于,在经过一系列较量之后,许敬宗给长孙无忌扣上了“谋反”的罪名。

唐高宗心里明白,舅舅长孙无忌不可能谋反,况且,也没有他谋反的证据。虽然,李治并不相信他们会谋反,但是,却经不住武后和许敬宗地轮番“进攻”,只好在权衡比较之下,最终,对这件事做了模糊处理:不再继续审问长孙无忌,只能削去他的爵位,降至为扬州都督。

其实,这样的安排,无非是恶心对方,三个月后,长孙无忌忍受不了内心煎熬,自杀了。长孙无忌的儿子,也因此被牵连进来,被开除了“干部”队伍,流放于岭南偏远地区。而长孙一家因此事受牵连的人数高达十几人,不是被流放就是做奴做婢,甚至,有人惨遭绞刑处罚。

直到事发十五年后,大唐王朝才给长孙家恢复了名誉,恢复了家族地位,允许爵位世袭,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除此之外,被牵连的还有长孙无忌舅舅家的儿子——高履行。

高履行因受牵连,被降为洪州都督,最后,被贬为刺史。高履行的弟弟高真行官至右卫将军,他的儿子高岐是东宫的伙食“主任”,因为是太子府的官员被牵扯入案,最后,皇帝下令让高真行带儿子回家反省。之后,高家经过思索竟然想出一个荒唐计策,他们认为:只有杀死高岐,才能永久摆脱政治困境。

于是,高真行刺高履行的喉咙,哥哥高审行刺高履行的腹部,堂哥高旋砍...

查看更多
3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他玩弄职权,最后却自食其果
唐朝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的下场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相信熟悉唐史的人并不陌生,唐初宰相长孙晟之子,后与唐太宗结为姻亲,作为唐太宗的左膀右臂,长孙无忌便成了托孤大臣,可以说是手握权力,一时风头无两。

那么这么手握权力的长孙无忌为何会沦落到此等地步呢,来来来,我们先说一个人,此人就是武曌,十四岁进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后赐号“武媚”,又被后来登位的唐高宗封为昭仪,当时的李治已经和王皇后形同陌路,他想要废后立武,便和武昭仪双双去长孙无忌那里征求意见,结果却是坚决反对,武昭仪自然怀恨在心,后来通过许敬宗向皇帝告状,污蔑长孙无忌意图谋反,被削职流放,后来又派朝中使者逼问长孙无忌,无奈,长孙无忌只好自杀。

虽然表面上是武曌使得手段将长孙无忌逼到绝境,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作为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作为在他继承皇位的最大支持者,难道李治就因为听到了谗言就削去长孙无忌的官职,甚至流放吗?没错,真正的问题所在并不是武曌,而就是这个唐高宗李治!

这其中的渊源,最早还要追溯到房遗爱身上!

在一次例行公事中,长孙无忌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那就是房遗爱试图谋反!!!可是长孙无忌转念一想,觉得自己应该抓住这次机会把朝中与自己对立的人除去,随即,他又审问了房遗爱的好友薛万彻,又从他身上抓到了线索,牵出了许多试图谋反的人,其中就包括荆王李元景!尽管心腹大患多数尽列在了名单之上,可是狡诈如长孙无忌,又岂会善罢甘休,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这个人人就是吴王李恪

说起这个吴王李恪,也曾是离皇位一步之遥的人,当年,由于李承乾的无能,李泰又是一个糊涂虫,唐太宗的目光便落在了李恪身上,就将自己想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说给长孙无忌,支持李治的长孙无忌又岂会同意,便坚决反对,由此,就把这个李恪给记在了心里。

回到我们所讨论的问题,长孙无忌便借着势头把火引到了李恪身上,在有了充分的证据后,这时的长孙无忌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于是他便立刻把这一切上报给了李治,李治得知此消息后,自然是涕泪横流,那可是自己的亲叔父和兄长啊!所以他在第二天上朝之时,恳请大臣们赦免其死罪,可是并无人应答,李治只好忍痛赐荆王和吴王一死。

由此可见,这时候的李治完全就是长孙无忌掌权的傀儡!可这件事也在李治的心里埋下了一个火苗,最终便烧到了长孙无忌身上。

同样是托孤大臣,诸葛亮深藏功与名,你长孙无忌却玩弄职权,是不是罪有应得呢?

查看更多
4 长孙无忌的下场是怎样的?他自知厄运难逃最后以这样的方式离开
唐朝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的下场

长孙无忌的下场是怎样的?

唐太宗能够在隋末群雄割据的形势下,击败所有割据势力平定天下,除了他卓越的领导能力,最重要是得益于他手下的一批文臣武将,因此他在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修建凌烟阁放置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以作纪念,称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且这些功臣是有排名的,今天要介绍的人物,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可惜他的下场相当悲剧——上吊自杀,自杀的原因,只因为他得罪了一个女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河南洛阳人,父亲是隋朝名将长孙晟,生母高氏为北齐宗室,因此他出身名门望族,但父亲在他十多岁时便去世,他与生母高氏、胞妹长孙无垢(即后来的唐太宗长孙皇后),投靠舅舅高士廉,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颇有谋略,后结识李世民,成为莫逆之交,并把其胞妹嫁予李世民,亲上加亲。

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李渊晋阳起兵,长孙无忌随即前往投靠李世民,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他出谋划策,辅助他击败各大割据势力,平定天下,长孙无忌居功至伟。

由于李世民战功卓越,已威胁到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双方矛盾激化,李建成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想害死李世民,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极力支持李世民先下手为强。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承皇位,是为唐太宗,定长孙无忌为第一功臣,封赵国公,历任吏部尚书、中书令等,官至大唐宰相,辅助唐太宗治国,开创贞观之治,而且唐太宗善待功臣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终唐太宗一朝,没有任何一位功臣被处死(侯君集谋反除外),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在凌烟阁设二十四功臣图,长孙无忌排名第一,可见长孙无忌对大唐的贡献。

可惜,长孙无忌到最后还是没能善终,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九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由长孙无忌辅助,唐高宗遇重要国事,大都请长孙无忌参与决策,可见是如此信任。

公元655年(永徽六年),武则天魅惑唐高宗,陷害唐高宗的王皇后,王皇后被废,唐高宗想立武则天为后,但长孙无忌早已看出武则天居心不良,坚决反对,因此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对长孙无忌恨之入骨。

公元659年(显庆四年),武则天指使吏部尚书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企图谋反,唐高宗听信谗言,下令削去他所有官职和封地,流放黔州,同年7月,武则天再教疏唐高宗派人到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长孙无忌自知厄运难逃,上吊自杀,终年65岁,一代贤臣长孙无忌最终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一生。

查看更多
5 唐朝时期的长孙无忌怎么死的?关于他的死有这么两大原因
唐朝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的下场

唐朝时期的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功劳很大。贞观十七年,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纪念为建立大唐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二十四位兄弟,命画家阎立本将他们的画像放置在皇宫内一座名为凌烟阁的楼上,以供后世瞻仰,长孙无忌名列第一,这对一名臣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耀。李治当皇帝,长孙无忌出力最大,是李世民留下的托孤大臣。这些足以表明长孙无忌的功劳。

然而长孙无忌死的也很惨,被许敬宗诬陷图谋造反,连审两次,坐实了他的罪名。高宗李治竟然连舅舅一面都不见,一句辩解都不听,便将长孙无忌发配黔州,最终被逼惨死,家产充公,亲属全部发配岭南为奴,被牵连者不计其数。

对于长孙无忌之死,常见的说法有两大原因:第一,长孙无忌只手遮天,引起了李治的警觉。通过“废王立武”之事,李治联络以李勣、许敬宗为首的一批官员,将舅舅扳倒,重新掌权;第二,长孙无忌死保王皇后,不同意立武则天。于是,武则天怀恨在心,指使爪牙许敬宗、李义府等人诬陷长孙无忌,而李治巴不得舅舅早点倒台,所以不闻不问,导致长孙无忌被害。

这两种说法都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以李治为主导害死舅舅,还是以武则天为主导逼死仇敌,都是长孙无忌之死的外在原因。

外因固然存在,但我认为,长孙无忌之死的主要原因是内在原因,是他咎由自取。李世民留给儿子李治的蛋糕,本让长孙无忌转交,而长孙无忌却一口吃掉。李治也不愿干掉自己的亲舅舅,但他想拿回自己的蛋糕。所以,要怨只能怨长孙无忌嘴馋。下面我分两方面分析:

第一,长孙无忌权力欲望太重。

长孙无忌的幼年非常不幸。父亲长孙晟去世后,长孙无忌与妹妹、母亲高氏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投靠了舅舅高士廉。而高士廉则将长孙无忌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后来成为千古贤后长孙皇后。长孙无忌也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这个长孙安业知道妹妹成了皇后时,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然而,长孙皇后却胸怀宽广,她不计前嫌,提拔了长孙安业,却让亲哥哥长孙无忌辞去了屁股还没坐热的尚书右仆射。人们只看到了长孙皇后的贤明,却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长孙无忌的权力欲望。

据史书记载,长孙无忌担任尚书右仆射不到半年就被人告发“权宠过盛”,意思是,仗着皇帝宠信,过度揽权。在这之后,长孙皇后才上表李世民,并严厉要求哥哥辞职。并且,长孙皇后临终遗言再次提到不让皇帝提拔长孙一族,防止外戚专权。看来,长孙皇后早就发现了哥哥的毛病。就这样,长孙无忌在人生的大好年华,被迫过了十六年位高而权不重的悠闲生活。

第二,迷恋权力,该收手时不收手。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在立太子一事上犹豫不决,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坚定的支持李治,原因是李治仁孝,李世民同意了,之后,李世民考虑李治过于懦弱,想改立“英武类己”的李恪,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李世民问:“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亲外甥吗?”长孙无忌仍说:“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

诚如长孙无忌所言,仁厚便他坚持立李治为太子的真正原因。仁厚、仁孝换个说法就是软弱,好控制。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被压抑...

查看更多
6 为唐朝立下诸多功劳的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唐朝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的下场

为唐朝立下诸多功劳的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作为三朝元老,位列凌烟阁功臣之首,而且还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长期出任宰相,是初唐有名的政治家。而且他还经常出现在各种电视剧,所以对于他的名字,大家都不会陌生。

事实上,长孙无忌这一生对唐朝的贡献当真不小。他积极谋划玄武门之变,出任宰相后勤于政事,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特别是典章制度方面,做出了相当卓越的成绩。在李世民心中,他就是力牧,管仲一个级别的人物。后来高宗李治继位,长孙无忌也全力支持自己这个外甥,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自己这个全力辅佐的外甥,给他冠上了谋反的罪名,将他逼上了自缢的道路。

有人说这是因为长孙无忌功高盖主,这或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这事,远远没有咱们想的那么简单。

长孙无忌为什么能在凌烟阁中排第一?

1.背景大

长孙无忌祖上是北魏的宗室,正儿八经的豪门出身。因为在宗室中为长,功劳又大,所以改姓为长孙,后来是在北周时,他祖父又是高官,到隋朝时,他的父亲又是将军。可见长孙无忌历经几朝,都风雨不倒,可见他的家族背景有多么强悍。

2.关系硬

正是因为出身好,长孙无忌受到的教育也很好,而且他从小就很聪明,学识方面都不错,所以在他社交圈内,很多人都愿意和他交流。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年纪差不多,两人又都是贵族,自然关系比较好。

后来,长孙无忌的妹妹还嫁给了李世民,如此一来,两家就都是亲家了,关系也就更加密切了。

3.功劳大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并非皇储,本来没有机会继承皇位。但李世民功劳很大,受到太子李建成等人的排挤,双方明争暗斗,非常激烈。当时的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关系好,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他和尉迟恭有着同样的意见,那便是先发制人。

但是发动政变毕竟不是小事,一旦失败就是杀头的危险,即便是成功,也会受到舆论的压力,这一层矛盾并不好解决,所以李世民有些犹豫不决。不过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劝说与精密谋划下,玄武门政变取得了成功,李世民如愿以偿坐上了皇位。在这其中,长孙无忌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4.官职高

正是由于功劳大,加上和李世民的关系很好,所以后来李世民当上皇位后,对长孙无忌非常器重,多次给他升官表扬。在凌烟阁建立之时,长孙无忌已经干了司空的位置上,而且还被封为齐国公。所以如果按照官位来排,长孙无忌也自然位列前茅。

长孙无忌造反了吗?

在太宗时期,长孙无忌一直都深受重视与信任,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为唐朝的繁荣昌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直到唐太宗临死之前,他对长孙无忌都非常牵挂,托孤他为辅政大臣不说,而且为了防止他被迫害,让褚遂良加以照顾,可见太宗对长孙无忌的溺爱之深。

高宗继位后,按照道理,长孙无忌的地位能够进一步得到巩固,谱写一段更加传奇的佳话。因为高宗李治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而且长孙无忌还是托孤大臣,但终归事与愿违。

长孙无忌凭着托孤大臣的身份再往上升了一级,官至太尉,而且还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事。而这时候的高宗没有政治经验,还不太懂事,所以几...

查看更多
7 你知道唐朝功臣长孙无忌的下场吗?为什么他会被处死呢
唐朝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的下场

你知道唐朝功臣长孙无忌的下场吗?为什么他会被处死呢?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娘亲舅大。作为至亲,长孙无忌是李治曾经的主心骨,最大的支持者。作为皇子,如果不是长孙无忌,他无论怎样也做不到皇帝的宝座,甚至连太子也做不上。不过长孙无忌做梦也没想到,一旦李治把皇位坐稳,自己却走向了灭亡。长孙无忌想不通,自己可是李治的亲舅舅。

其一,长孙无忌的势力太大。长孙无忌身为宰相,又是外戚,作为宰相,以他为首的文官集团权力太大,有点像现在的议会,没有议会的许可,皇帝的裁决也没有意义。早在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的时候,长孙无忌就口出狂言:谁敢反对,我必杀之。可见当时的文官系统,严重削弱了皇权。

其二,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废掉王皇后,但长孙无忌不答应,长孙无忌很反感武则天。长孙无忌认为:第一武则天没有一个强硬的家族,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仅仅是一个木材商人,没有任何的政治背景;第二唐高宗比较软弱,是离不开他这个舅舅的;第三武则天不过一介女流,根本不是他这个两朝老臣的对手;第四武则天曾今是李世民的侍妾,李治立她为妃已经有点出格,如若立她为后将让天下的人如何看这个皇室。所以长孙无忌断定武则天一定不是他的对手,他不能让武则天这个大唐的笑柄当上皇后,那么皇室的威严何在?

其三,李治此时已彻底迷上了武则天,对武则天言听计从。李治是一个软弱的君主,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个君主,长孙无忌大权独揽,再软弱的皇帝看了也不会高兴,而武则天则是他自己的老婆,一个温柔体贴的老婆。所以一边是大权独揽的长孙无忌,一边是温柔体贴的老婆,对于这个多情的皇帝来说他当然是倒向了他这个温柔体贴的老婆啦。

其四,武则天是一个报复心很强的人,一起说李治要杀害长孙无忌,倒不如说武则天要杀死一切反对自己的人。当然是借助李治的手,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就不是忠臣。在武则天的授意下,长孙无忌被许敬宗诬告谋反,唐高宗李治问也没问,即下令削去了长孙无忌朝廷内外的一切职务,将其流徙黔州(今贵州)。三个月后,长孙无忌被逼自杀。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大唐的开国第一功臣就这一以一曲悲歌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估计长孙无忌至死也没明白,他曾十分看重的李治的柔弱竟然成为杀自己的钢刀;而当初自己的苦心孤诣,不过是提前为自己挖了一个硕大的坟墓罢了。

查看更多
8 唐朝历史上长孙无忌的下场如何?他的下场实在让人不平
唐朝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的下场

唐朝历史上长孙无忌的下场如何?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文德皇后同母兄。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

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终于不顾大臣们的冒死极谏,诏废王皇后和萧淑妃,册立武则天为皇后。因谏净,褚遂良等人被远贬蛮荒,武则天最忌恨长孙无忌,但他不同于褚遂良等,不但是佐命元勋,更是高宗的元舅,要将之搞垮,需要时机。显庆四年(659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由许敬宗费尽心机,把长孙无忌编织进一桩朋党案,进行恶毒陷害。许敬宗借处理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朋党案之机,诬奏韦季方与长孙元忌构陷忠臣近戚,要使权归无忌,伺机谋反。

唐高宗先是吃惊不信,继而伤心怀疑,命许敬宗再察,然后面对许敬宗足未出户编造的关于韦季方交待与长孙无忌谋反的供词,哭泣道:“舅若果尔,朕决不忍杀之,天下将谓朕何,后世将谓朕何!”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唐高宗懦弱昏庸,竟然不与长孙无忌对质(或者他需要不进行对质),就下诏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太尉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但准许按一品官供给饮食,算是对元舅的照顾,对当年为其争得帝位的报答。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查看更多
9 长孙无忌的下场是怎样的?为何在他最后会被安上谋反的罪名
唐朝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的下场

名为无忌的人似乎都在历史上大有作为,但是却都不得善终。

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公子魏无忌,窃符救赵,两破强秦,诸侯不敢谋魏十年。

凌烟阁功臣之首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自幼通博文史,先后编撰《贞观律例》与《唐律疏议》,贞观之治有其功。其功绩甚伟,下场却也颇凄惨。

长孙无忌,字辅机,在公元597年出生于洛阳的鲜卑拓跋部贵族。祖上初为拓拔氏,宣力魏室,功最居多,世袭大人之号,后更跋氏,为宗室之长,改姓长孙氏。其父长孙晟为隋朝名将,隋文帝十分器重其父,多次派其父出使突厥,官至淮阳太守、右骁卫将军。其胞妹为唐太宗的文德皇后。

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割据以及连绵不断的兼并之战,使得民族、国家处于分崩离析之中。这样的天地之下,政治黑暗而混乱,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然而也是自我意识觉醒,人们思想活跃的季节,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到的一样: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

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念头;

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

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

无忌出生的时候那段历史正被杨坚的大隋所取代,历史的硝烟并未消散,反而更加浓厚。他取名字为无忌,本意为无所顾忌,取自晋朝时期左思《魏都赋》中所写:樵苏往而无忌,即鹿纵而匪禁。

其父长孙昇将取名字为无忌,本意为无所顾忌,取自晋朝时期左思《魏都赋》中所写:樵苏往而无忌,即鹿纵而匪禁。《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文德皇后即其妹也。长孙无忌虽然贵为皇戚,却极为上进,敏而好学,通晓文史,擅长谋略。唐朝历史上最为贤德的长孙皇后便是其胞妹。

《旧唐书》中说道,无忌少与太宗友善,义军渡河,无忌至长春宫谒见,授渭北道行军典签。常从太宗征讨,累除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高宗李渊爱惜其才能,命长孙辅佐李世民,这便是凌烟阁首席功臣与名垂千古的太宗李世民掀起大唐浩浩汤汤三百年历史的开端。

武德九年(公元626)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他的命运连同李世民一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作为秦王的李世民能征惯战,智勇兼备,已成为唐军事实上的最重要的领导人,被高祖李渊封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并兼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还诏令在秦王府中设置官属。世民自恃才能和显功,在府中开置文学馆,延揽四方文学之士,这些人都成了世民的谋臣策士。

树大招风,李世民政治集团力量的不断扩大和巩固,直接威胁到了当时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一场政治的博弈就此拉开了序幕。李建成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联合齐王李元吉密谋陷害秦王李世民,无忌等人向太宗献策,先发制人。于是秘密与当时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杜如晦共同谋划与太子的这场特殊“战争”。

无忌与尉迟敬德、候君集、张公瑾、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云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平定了叛无忌戚里右族,英冠人杰,定立...

查看更多
10 贞观名臣长孙无忌怎么死的?他最后还是死在权力之争手上
唐朝
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的下场

贞观名臣长孙无忌怎么死的?

贞观名臣里下场最惨的,当然要数侯君集和长孙无忌。

侯君集被列为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的主要罪犯,贞观十七年(643)处斩。临刑前侯君集以个人战功名义乞求保留一个儿子以传香火。太宗听了他的请求,将他的妻儿,流放岭南。

长孙无忌不仅坚决不支持武则天进步,还处处掣肘软磨硬泡,阻挡小武的前程。小武是谁?当时最受唐高宗李治宠爱的女青年,前途无量的人!挡她的路就是挡皇帝的路。当上皇后的武女士对长孙怀恨在心,终于在一连串政治较量之后,659年,由许敬宗给长孙无忌扣上一顶“谋反”的帽子。唐高宗心里很清楚,他舅舅长孙无忌不可能有“谋反”的打算,也没有“谋反”的证据,但毕竟权力之争更重要,于是给了一个模糊的处理:不审问长孙舅舅;削去其太尉官衔和赵国公爵位;降为扬州都督,但这是一虚衔,重点是“黔州安置”;不久于黔州被逼自杀。任秘书监驸马都尉的无忌之子长孙冲等人因此开除出干部队伍,放逐岭南偏远地区。长孙一家因此案牵连受处罚的有好几人;近亲皆流放岭南做奴婢;长孙无忌从父兄子长孙祥被处绞刑。直到15年以后,才给长孙家恢复名誉,“恢复”长孙无忌官爵;允许灵柩回长安,陪葬于昭陵。以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承袭爵位。

禇遂良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武则天坐上皇后宝座后,禇遂良再贬为爱州刺史(在今越南清化),后来在爱州去世。659年,长孙无忌谋反案牵连到禇遂良,追削官爵,其子禇彦甫、彦冲流爱州,在路上就都被杀掉。

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贞观二十一年(647)病故。其子高履行,受长孙无忌案牵连,降为洪州都督,再贬为永州刺史。履行的弟弟高真行,官至右卫将军,其子高岐为太子典膳丞,等于东宫伙食主任,因为是太子府官员,牵涉到章怀太子李贤谋反案,皇帝下令高真行把高岐领回去自行教诲。高家经过考虑,居然想出这样一个解决办法:高真行刺其喉,真行的哥哥户部侍郎高审行刺其腹,再由高岐的堂哥高旋动手砍下他的头,扔到大路上。也许高家人以为只有杀掉高岐才是摆脱政治困境保全家族利益的最佳办法,但这一手法实在太过残酷露骨,唐高宗听了也觉得太过分了,高真行被贬为睦州刺史,审行贬为渝州刺史。

房玄龄,爵梁国公,贞观二十二年(648)病逝。其子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这是李世民最喜欢的女儿,以骄横闻名,礼遇超乎其他公主驸马之上。房玄龄去世以后,高阳公主挑唆老公提出和哥哥房遗直分家。房遗直报告给李世民,公主挨了一顿批评。不久,因为一件盗窃案,和尚辩机的一个很值钱的枕头引起办案人员注意,口供居然是情人高阳公主所赠。这事让李世民很没有面子,辩机被腰斩;牵连被杀的有十余人。太宗驾崩,高宗即位,公主继续鼓动房遗爱和哥哥遗直抬杠,结果两败俱伤,遗爱降为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刺史。公主一心一意要告倒房遗直,说这大伯对自己“无礼”,处境窘迫的遗直只好反过来揭露弟弟和弟媳的罪状,事情闹大了,高宗命令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有自...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