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啊,膨胀的时候不知道及时刹车,往往结果就是车毁人亡。
皇权其实就是高压线,在安全距离可有所作为,并名留青史,一旦碰触,自然玩火自焚。
鳌拜便是如此,但正史上,鳌拜被擒拿后,康熙并没有杀他。囚禁之也等于武功尽废生不如死了。青年鳌拜确实英勇不凡,他开始为皇太极的部下,随着皇太极冲锋陷阵是屡屡李霞功勋,早早的就被皇太极重视成为良将之一,立过的军功咱在大概罗列一些:崇德二年在和大明皮岛之战中奋勇劈杀,充当急先锋肉搏,引导攻克了皮岛立下首次功勋,被授予晋爵三等男,满洲“巴图鲁”(意思是最棒的勇士)在崇德六年,和大明的松山之战中,与蓟辽总督洪承畴部队肉搏 鳌拜本人冲锋陷阵勇猛无比,五次出战皆大胜而归,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也就是副都统)。同年八月松锦会战又击溃大明军队,又被升为护军统领。
大清入关前,皇太极没看到明天的太阳,死了,死后在大位的更替上,鳌拜也出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和索尼等老臣在沈阳故宫的崇政殿“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坚定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为新一代皇帝,并极为效忠的慷慨演讲:“我们这些个兄弟,嘴上吃身上穿的的是先帝给的锦衣玉食,先帝对我们有天高海深的恩情,先帝走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立先帝的儿子呢?”这段激情过后,立马把觊觎皇位的多尔衮给整尿了,自此鳌拜对顺治帝福利是有拥立之大功的。
清定鼎中原,北京建都后,顺治元年的时候鳌拜主要就是满世界的追打李自成等农民军,并领兵在西安,两湖,重创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在顺治三年的时候随后又在四川和豪格一起攻打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并在这次战争中,鳌拜又身先士卒的拼命攻杀,斩首无数,把张献忠彻底攻陷,为新生的清代政权立下了开疆拓土的不世之功。
顺治终于熬到亲政后,对这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鳌拜也是很够意思,视为左膀右臂,赋予了重权,让鳌拜在朝堂之中参与各类事务,翻译成现在职位大概是历经公安部长,外交部长,内务部长等等吧,鳌拜深获顺治帝的赞赏和提拔。
短命的顺治在顺治十八年早早挂了,死前让才8岁的康熙玄烨继位,并再一次重用鳌拜为辅政大臣,辅政一共四个人(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事后,鳌拜在弄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说白了就是膨胀了,咱不客气的说,看官各位,如果你身处鳌拜这个位置,身上有军功,手上有权利,你膨胀的比他还得厉害,人往往在打江山的时候能有气节,在做江山的时候受不了这糖衣炮弹的诱惑,直到康熙六年亲政了,鳌拜还是不能刹车,说白了做了这么多年的权利中枢,作为一个武夫出身的鳌拜,是不可能做出退休放权的决定的,这就是人性。
但如果你遇到一个窝囊废皇帝,你还可以学学曹操玩玩狭天子以令诸侯,但点太背了,鳌拜遇到了康熙。
后果大家都知道的,有心眼的康熙在宫里召集了一些青壮年整日练习布库(摔跤)为戏,韬光养晦迷惑鳌拜,并在康熙八年的时候,安排好了一场铲除鳌拜的大戏,等鳌拜进宫之后,一声令下鳌拜被生擒,历史便是这种后果,你不能做到曾国藩急流勇退,那么有...
查看更多与“一代权臣鳌拜怎么死的?其实康熙也没舍得杀他”相关的文章
康熙皇帝是清代、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为数来多的在雄才大略、精明强干的皇帝之一。他后于1654年(顺治十一年),8岁即位,做了61年皇帝。电视边续剧《康熙大帝》的前二十集,展示了年轻的康熙与权臣鳌拜之间的斗争,既惊心动魄,又引人入胜。
鳌拜,满族瓜尔佳氏人,生年不可考,隶属满清太宗皇太极直辖的镶黄旗,年轻时常常随皇太极征战,骁勇善战,军功卓著,因而深得皇太极宠眷,于1634年就被授予牛录章京(汉译“佐领”),任甲喇额真(汉译“参领”)。1637年,皇太极发兵进攻明边防重地辽宁皮岛,贝子硕托、武英群王阿济格率军多次进攻未克。在这军情危急时,年轻的鳌拜挺身而出,立下军令状,获准后即率军大呼而上,强得登岛成功,然后率先举火引导后续部队冲上该岛。皮岛逐克。皇太极闻报大喜,以鳌拜首功,超升三等男爵,赐号巴图鲁(勇士),后又擢升鳌拜为最重要的镶黄旗护军统领,成为清王朝的主要将领。1644年清军入关。鳌拜率军定燕京,征湖广,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为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
这年10月,他率军取道陕北,进攻西安的李自成军。第二年5月李自成在被追击途中遇害。1646年鳌拜又随肃亲王谊格出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在南充偷袭大西军军营,“大破之,斩献忠于阵”。鳌拜又以首功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皇帝禁卫军司令)。自此,鳌拜参议清廷大政,随侍帝侧,权势日增,处于清廷核心地位。1661年顺治帝死,皇三子玄烨刚8岁,即帝位,是为康熙。国家政务由索尼(正黄旗)、遏必隆(镶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鳌拜(镶黄旗)四个大辅政大臣掌管。
鳌拜的死因是什么?
鳌拜虽位居四大臣之末,但因索尼年老我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隶属正白旗,是多尔衮旧,为索尼所恶,因而鳌拜得以擅权。他结党营私,日益骄横,竟发展到不顾康熙的意旨,先后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临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政敌,引起朝野惊恐,康熙震怒。最后康熙终设计将鳌拜擒获,廷议当斩,康熙念鳌拜历事三朝,效力有年,不忍加诛,仅命革职,籍没拘禁。不久鳌拜死于禁所。在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历史上,权臣与皇帝的斗争史不绝书。这是当时制度的必然产物。康熙与鳌拜的政争只是其中一例罢了。
查看更多与“鳌拜的死因是什么?他是怎么一步步爬上高位的呢”相关的文章
康熙皇帝在位时鳌拜怎么死的?
康熙作为我国历史上难得的圣明皇帝,虽然也有令人诟病的地方,但还是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在他人生历程中,有着不少功劳,其中康熙擒鳌拜便是可圈可点的一个,甚至有人将其位列康熙五大功绩之一。
实际上,鳌拜也是清朝的开国老臣,曾跟皇太极南征北战,对皇太极一脉忠心耿耿,后来更是辅佐顺治帝,被顺治帝封为辅佐大臣,辅佐康熙掌管国政。一开始,鳌拜的确忠心耿耿,可到最后,康熙的年幼以及权力的高涨使他迷失了自己,逐渐的走向了叛逆之路,他的行为越来越胆大,令康熙是如履薄冰。
康熙那时还未及冠,跟老谋深算的鳌拜比的确稚嫩无比,但康熙也有自己的心机跟办法,他明白鳌拜的势力实在是太庞大,若是他意图铲除鳌拜的想法暴露,必然会招来鳌拜的报复,甚至鳌拜还可能进行逼宫。所以为了稳妥,康熙想了良久,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他去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把他们喊入宫中,让这些人整日练习布库,也就是满族的一种摔跤运动。
鳌拜在看到后,根本没有任何怀疑,因为在满族布库十分流行,基本上每个人年幼的时候都会玩上一玩。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这些本就身强体壮的满族少年在制服人方面更具有技巧性,并且十分听信康熙的命令。就这样,康熙见时机成熟,便找了个好机会趁鳌拜进宫,命这些少年一拥而上,毫无防备的鳌拜就这样被降服。
但康熙到底还是少年心性,有些心软,也念及到鳌拜昔日的恩德,便没有杀了他,只是将鳌拜关押在监狱,给他衣食无忧的生活,随后逐步惩治了鳌拜的党羽,收回了大权,而鳌拜也最后逐渐老死在了监狱之中。就这样,曾经堪比皇族的鳌拜家族便烟消云散,他的不少后人都逐渐更改了自己的姓氏,成为了金氏,分散在民间。而一些鳌拜家族的主要分子,却基本上都留在了朝堂之上,这得益于康熙的仁慈。
康熙饶恕了鳌拜之后,也就没有了继续对鳌拜后代下手的理由,毕竟双方没有到达你死我活的地步,鳌拜好歹也是个老臣,为他留点颜面以及血脉算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康熙释放了鳌拜的儿子以及一个侄子,给了他们一个不大不小的职位,令其有足够体面的生活。
到了康熙五十二年时,已经饱经沧桑年迈老矣的康熙回首一生经历,不由得感慨万千,他想起鳌拜也曾对其有过悉心教导,也为清朝立下了无数战功。此时的鳌拜也早已去世多年,常言死者为大,再大的仇恨也随着鳌拜的死烟消云散,于是康熙便追封了鳌拜,并且赐其孙子达福为男爵,但手中却没有实权,只是康熙的一些弥补而已。
比起如韩信李善长这样功高盖主的大臣,鳌拜的结局其实算是好的了,毕竟不但自己没死,在监狱当中度过了晚年,虽然痛苦,没有了自由,但好歹活着。并且其后代也没有什么大事,还能有个体面的生活。
查看更多与“康熙皇帝在位时鳌拜怎么死的?其实康熙并没有去处死他”相关的文章
但凡提起鳌拜,我们就会想到韦小宝当中那个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猛人,不论是当时的天地会总盟主还是天下间有名有姓的高手,都无法跟当时的鳌拜相提并论。同时一个权倾朝野的名声也逃不掉了,于是被康熙设计生擒活捉,最终老死于囚牢之中。
从正史上我们所看到的鳌拜并非如此,可以说鳌拜的一生跟忠心耿耿这个词是分不开的,不论是皇太极,还是顺治,鳌拜都是他们最为坚定的支持者,包括康熙在内,如果没有鳌拜的全力支持,也许就没有康熙什么事了。
可就这么一个看上去忠心耿耿的臣子,愣是被康熙用谋反的名义给捉了起来,直接投入大狱之中,悲惨的老死于囚牢之中。
说实话鳌拜其实并未谋反,可以说跟谋反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只是当时鳌拜的权力过于强大,已经影响到了将要成年的小皇帝康熙。
自古以前但凡在朝中当一个权臣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如果即位的皇帝脑子不太好,或者说性格上比较懦弱一些,或许还可以君臣两相宜,可权臣遇到名主的时候,唯一的下场就是飞鸟尽良弓藏。
因为在古代的朝堂之上,只能有一个发号施令的声音,说白了就是一山不容二虎。
鳌拜一心为了大清的江山,更是为了顺治的后代鞠躬尽瘁,尤其是康熙年少的时候,就成为了康熙的太子太傅,其实就是康熙的老师,悉心的教导康熙的治国之策。
可以说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看似鳌拜此时风光无限,可是等到康熙执政的那一天时,鳌拜又将如何自处。
权力这种东西真心让人迷醉,不要说当一个权倾朝野的权臣了,哪怕是我们现代当一个有权力的小组长,手下管着十几号人,你都可以深深的感受到权力带给自己的哪种感觉。
所以说一个小组长的权力就已经让你快要达到为所欲为的地步,那么鳌拜身处大清权力的最高峰,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随着年纪慢慢长大,康熙已经不是那个只会流鼻涕的小孩子了,尤其是在权力的最中心,每天所接触到的这些东西,让日渐成熟的康熙深深的迷恋其中。
可是鳌拜却一直以自己是小孩子的理由,不让自己过多的干涉满清的朝政大权。理由很简单,就是担心康熙可能会做错事,可是我们要知道康熙是一个很有钻研精神的皇帝,毕竟这可是在历史上被称之为科学家一样的存在。
很多时候康熙在就想,自己可是大清的九五之尊,可到现在一直被人当成小孩子,但是就算自己是小孩子,哪也是大清的天子,怎么可能让一个臣子每天呼来喝去。政令这种东西,不是谁天生就会的,只有在慢慢的学习跟实践过程才会明白,可现在鳌拜一直以自己业务能力不熟的理由,阻止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
小皇帝康熙很不开心,如果说康熙是一个跟阿斗一样的皇帝,或许他会感觉到轻松,每天吃喝玩乐就好了,但是康熙很明显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其强大的皇帝,不然也不会被我们称为千古一帝。
所以说鳌拜虽然并没有不臣之心,可是他的行为已经阻碍了康熙,为了让自己得到真正的权力,小皇帝康熙只能将自己的忠良扔进大牢当中成为阶下囚。
也许到此为止这件事就算是翻篇了,但康熙可是刚刚走到权力的最高峰,只是因为鳌...
查看更多与“权倾朝野的鳌拜怎么死的?他要是早想到自己的结局就好”相关的文章
关于清朝重臣鳌拜的死因
鳌拜是满州镶黄旗贵族,三朝元勋。他以军功起家,在清军入关前的 “松锦会战”中,功劳卓越。他随皇太极应战明朝总督洪承畴率13万大军大获全胜,后又随阿巴泰入长城,攻陷北京后,鳌拜被多尔衮以忠勤戮力,晋一等子。鳌拜随阿济格、豪格征湖北、入四川,鳌拜是战功赫赫、贡献卓著。
在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的四大辅政大臣中鳌拜军功最高,但资历浅、威望低,所以位居第四。他多有不甘,便开始施计夺权。要夺权首先要击倒政敌。因此借圏地换地之争杀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此时,鳌拜的政治权力在四辅臣实力最大。
康熙于14岁开始亲政,四辅臣理应退出,此时索尼已死,苏克萨哈年事已高请求告老还乡,只有鳌拜不甘心交出权力,他诬陷与他是姻亲苏克萨哈,苏克萨哈本是多尔衮麾下,由于多尔衮死后他出来揭发多尔衮罪行而受重用,鳌拜与苏克萨哈常常政见不和而争吵,二人如同仇敌。鳌拜将其罗列出二十四条罪状,要将苏克萨哈满门抄斩,康熙不允,鳌拜对康熙要挟恐吓,刚亲政的康熙羽翼尚未丰满,没有实权无法与鳌拜相抗衡,无奈苏克萨哈遂被处绞刑。
苏克萨哈死后,鳌拜的权力达到顶峰。他常在康熙面前对大臣呵斥,还常把各地奏折拿回家中与亲信议办,无视康熙。鳌拜好手握生杀和人事大权,结党营私,对不附己者打击报复。鳌拜的骄横在清代权臣中也是罕见的,雍正初期的年羹尧也不可与其相比。他还暗藏谋杀康熙、发动政变的祸心。有记载称有次鳌拜称病康熙去探望,康熙侍卫在鳌拜的床上搜检出一把利刃,康熙却不动声色间消弭危机,他笑着说:刀不离身是满洲故俗,你们不必大惊小怪。
任何一个有雄心的帝王,都不能容忍鳌拜这种人。于是康熙与近臣索额图密谋铲除鳌拜,安排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中军队的大权。在鳌拜入朝时,康熙密令将鳌拜拿下,并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本应斩立决,但康熙念其往日功绩,免死罪但终身监禁,鳌拜在天牢中露出为救皇太极而留下的累累伤疤,请求与康熙相见,唤起康熙的悯恤之情以保性命。不久,鳌拜在禁所死去。鳌拜的覆灭,不是他一个人的覆灭。大多数权臣周围都会有一个利益集团,鳌拜的利益集团,势力根深蒂固,文武百官很多都出其门下。
在皇权时代,无论权位有多大,都必须依靠皇权才得以生存。都要经由皇权授予、确立和保障权臣的合法权力,即使权臣超出皇权的管辖和约束范围,但他终究还是不能另立门户、改朝换代。由此看来,权臣与皇帝之间的斗争,涉及到高层权力的分配,是上层政治领导的争权游戏,是有中国特有的封建社会的内阁重组。
查看更多与“关于清朝重臣鳌拜的死因,都是他把自己的位置放太高了”相关的文章
步入晚年的鳌拜怎么死的?
说起清初的历史,那么鳌拜此人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他是皇太极身旁的一位虎将,也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物。但他却是康熙的拦路石,阻碍了他上位的道路。后人提起鳌拜,或是会唾骂他是个奸臣,为非作歹。也或是会惋惜他原本忠心耿耿,最终却走到了这样的地步。
那么,鳌拜究竟有多忠心呢?就连当年,康熙想要砍了他这个奸臣时,他把伤给露了出来,随后一一细数,说明其中的故事。年轻的小皇帝纵然已经大权在握,也是因此而沉默。鳌拜早年追随着皇太极,悍不畏死的作风使得他在皇太极的身旁脱颖而出。但身上也因东征西讨,留下了大量的伤疤。康熙在面对这些伤疤时,自然只能沉默。鳌拜也因此逃得一死,被囚禁在了狱中。最终在狱中过世了。恐怕当年奋勇杀敌的鳌拜,想不到自己会有这样的一日。鳌拜对于皇太极的忠心,那是毋庸置疑的。鳌拜在攻占皮岛的战役里,悍不畏死,顶着明军的炮火充当敢死队,硬是用身躯打开了一个口子,使得后续的清军能够跟上,为皇太极解决了心腹大患。
在随后对付李自成与大西军时,鳌拜也是出了不少的力,凭借着军功,走上了高位。可惜,不久皇太极便过世了,此时他的皇子年纪尚小,无法担当统治天下的重任。此时多尔衮作为皇太极的弟弟,便想要抢夺皇位。鳌拜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拔出佩剑,威慑多尔衮。鳌拜此举,自然是得到了原本皇太极麾下武将的支持,他们想要皇太极的儿子继位。最终在多方较量之下,多尔衮退后了一步,让顺治上位,而他担任的便是摄政王了。此时的鳌拜极度痛恨多尔衮,但恐怕他想不到,在若干年后,他便是下一个多尔衮。在顺治短暂的统治后,便在二十余岁离开了人世。他任命鳌拜与另外3人担任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可这样一来,鳌拜便独揽大权,开始了自己的权臣道路。康熙的眼中早就将其认定为眼中刺,多次想要回权势,又没有办法。
康熙在14岁时,经过他人指点,宣布要亲政。这样一来,鳌拜也就必须将手中的权力让出,否则便是违背了大清的制度。可鳌拜对此不管不顾,多次敷衍了事。此时鳌拜的权势已经是遍布朝野,就像当年的多尔衮。面对这样的困境,康熙的心中自然是充满了怨恨。最终,他只能选择用巧计除去鳌拜。
康熙挑选了一些年轻力壮的子弟,让他们每日练习格斗。鳌拜见了,还当是康熙贪玩,甚至亲自下场,传授了几招。恐怕,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今日传授的这些招术,日后都用在了他的身上。唯有当铁索缠身时,鳌拜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可这时已经晚了,康熙接过了权力,给鳌拜安置了整整30条的大罪。
鳌拜最后一次在狱中会见了康熙,他表示对此判决不服气,并将身上的衣服裸露,指着每一条伤疤,告诉康熙它的由来。康熙听闻之后,也是陷入了沉默之中。虽然他逃离了一死,可鳌拜自己没过几日,便死在了狱中。
鳌拜本是大清第一勇士,但却最终贪婪权力,成了大清的奸臣。这样的转变也是让人唏嘘不已。权力的滋味太过于美妙,以至于那么多人放不下,导致迷失了自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鳌拜若是懂得放权...
查看更多与“步入晚年的鳌拜怎么死的?其实都是权力惹的祸”相关的文章
鳌拜不仅在皇太极时期,屡建功勋,在顺治帝继位后,也办了几件大事,受到顺治帝器重。公元1646年鳌拜出征四川,与在四川的张献忠大西军对阵,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于阵。斩掉敌首,让鳌拜以首功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教习武进士。从这以后,鳌拜开始参议清廷大政。顺治帝驾崩前,拟旨让鳌拜同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共同辅佐当时仅为八岁的玄烨登基,号称四大辅政大臣。
帝王年幼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大臣专权擅政的情况。但当时鳌拜的势力,可以说是四大辅政大臣中最弱的一个。谁上位,也不该是他的情况下,他却偏偏成了擅权之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四大辅政大臣中,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是多尔衮旧部,被其它辅政大臣排挤。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本为地位最弱的鳌拜,抓住机会,迅速聚拢自己的势力,曾了一个大权臣。当时孝庄为了制衡鳌拜,还让康熙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鳌拜势力越大之后,极为骄横,甚至到了后来,将康熙这个皇帝也不放在眼里。多次罔顾康熙的旨意,残杀朝廷重臣。他先后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临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政敌。在他的铁血残杀下,朝中人人自危,惊恐不已。而清圣祖康熙帝当时虽然年轻,但从小受帝王教育长大,如何能放任鳌拜继续如此。于是下定决心,要将鳌拜铲除。鳌拜势力强大,又跋扈成性,自然不是康熙帝想杀就杀的,因此还要做足准备,等待时机。
康熙帝暗中挑选了一批勇猛有力的少年,天天在宫中练习布库,就是摔跤,是满洲的一种角力游戏。在鳌拜上朝时,也并不避讳。久而久之,鳌拜就放松了警惕,将这看作是小孩子玩的游戏,不以为意。鳌拜大权在握惯了,又从来不将康熙这个“弱帝”看在眼里,因此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一步一步的走向了灭亡。
康熙是一个很能忍的帝王,十岁时就和鳌拜对上,但却一直没有漏出自己的獠牙。他一步步培养自己的刀剑,并将鳌拜的亲信逐步调离京师。等一切准备妥当了,年幼的狮子,漏出了自己锋利的獠牙,准备开始品尝自己的第一顿大餐。
他单独召见鳌拜,在鳌拜毫无防备时,在一旁练习摔跤的布库少年,突然将他擒下。康熙当堂宣布鳌拜的三十条罪状,而后又念在鳌拜为国家建功无数,因此免于死刑,只做监禁。鳌拜被监禁后,一干党羽或被杀死,或被革职,在没有引起动荡的情况下,康熙将鳌拜的势力除的干干净净。而鳌拜在被囚后不久,就死于禁所,其子纳穆福后获释。
鳌拜的人生可以分割为两个部分,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最终触怒统治者,死于非命。
查看更多与“康熙在位时期鳌拜怎么死的?全因他不把康熙放在眼里”相关的文章
清朝重要人物鳌拜怎么死的?
在历史上,鳌拜确有其人,并且是当时政坛上一个重要人物,当年顺治皇帝驾崩,遗诏命鳌拜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为辅政四大臣之一。那鳌拜又有何德何能让顺治帝如此器重?
这要从鳌拜祖上说起,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鳌拜本人也是追随皇太极征战各地,战功赫赫,屡立奇功,忠于故主。
鳌拜出身将门,也是忠烈之后,从青年时代就效力于军中,当年跟随皇太极攻打察哈尔部,东征朝鲜,击破大西军打垮李自成,都有过卓著的表现。
在政治上,与多尔衮对抗,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崇德八年,皇太极驾崩,满洲贵族在帝位上继承上出现矛盾,身为皇长子的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夺皇位,双方争持不下,形势极其严峻。
当时身为镶黄旗护军统领的鳌拜手握重兵,在这场皇位之争中处于重要位置。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不得不作出让步,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这一折衷方案最终为双方所接受。福临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当时正值李自成起义军一路进逼北京、即将推翻明王朝之时,满族统治者内部在帝位继承问题上互相妥协,有利于避免祸起萧墙的悲剧,也有利于清军适时入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鳌拜是黄旗的重要代表,当初拥戴豪格,继而拥戴福临,在稳定清朝内部的继承秩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正因为以上的功绩,鳌拜一步一步成为名副其实的权臣,再者顺治帝遗诏为顾命大臣,一时间权倾朝野,且刚刚即位的康熙帝尚年幼。在这种情况下,鳌拜虽居四辅臣之末位,却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实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1669)五月,清除鳌拜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不是什么奇事。这次一召,他也就大大咧咧地来了。此前,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我,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康熙于是布置逮捕鳌拜事宜。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一代骁将就这样戏剧性地败在一群少年手下。
接着,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
查看更多与“清朝重要人物鳌拜怎么死的?他本可善终却因自己的野心而送死”相关的文章
鳌拜的死因你了解过多少?
第一次认识鳌拜,是在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里,鳌拜带着红色官帽,满脸都是白色的毛发,严肃中又带着搞笑。但是真正历史上的鳌拜,却是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只不过他和年羹尧一样,先是功高震主,后来又太过骄傲,不把皇家放在眼里,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落败而归。
鳌拜,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其爷爷是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父亲是八门提督卫齐,叔叔是
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他出身将门,是清朝三代元勋,早年跟着皇太极四处征战,是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
皇太极病逝后,鳌拜拥立皇九子福临即位,是为顺治帝。期间,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位极人臣。顺治帝驾崩后,他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除了鳌拜外,顺治帝还任命了索尼、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为顾命大臣,辅佐小皇帝。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只剩下了鳌拜和苏克萨哈争权夺利,恰好两人又是死对头。苏克萨哈曾是索尔滚的心腹,负责保护他的安全。而鳌拜曾经和多尔衮争锋相对,甚至是拔刀相向,这个仇两人一直记在心里。
后来,俩人为了拉近彼此的关系,就让儿女联姻。
可惜两人只和平相处了一段时间,还是因为利益而决裂了。另外康熙的年纪还小,不能亲政,鳌拜利用这点擅自处理那些和自己作对的人,甚至公然修改圣旨。他没有想到,自己正在一步步走进孝庄的圈套中,孝庄也在背后给康熙出谋划策,培养他的能力。
铲除了异己后,鳌拜更加肆无忌惮,横行霸道。康熙也知道,自己要想变得强大,就必须铲除鳌拜。
之后,康熙一直在想怎么收拾鳌拜,并暗中命人收集他犯罪的证据
鳌拜在朝中横行霸道多年,树立了不少政敌,不少人也想除掉他。康熙八年,康熙在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人的支持下,逮捕鳌拜下狱论罪,他的罪行达到了30多条。康熙念在他劳苦功高的份上,没有将鳌拜满门抄斩,只是判处他终身监禁,他最终囚死于牢中。满洲第一勇士,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既然选择为人臣,就不要起谋反的心思,皇家对自己的地位看的比什么都重要,除非皇家人太弱,都是无能昏庸的人,不然臣子谋反,没有几个好结局。
查看更多与“鳌拜的死因你了解过多少?他的死亡背后满满都是算计”相关的文章
权臣,是皇权时代的特有品种。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权臣这种人物,因为个人的政治权力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随时可以被收回,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持续膨胀地长期掌握政治权力。权臣与皇权的关系,常常是多面的,充满张力,二者既有对立,又有合作,随着时局的变化而不断转换。权臣之兴起,必须得依托皇权的支持,权臣本人往往也一度对皇权的巩固和发展贡献不菲。但随着权臣势力的壮大,他会部分攫取、侵夺皇权,对皇权形成威胁,最终又被皇权所清算。
有清一代,中央集权程度达到中国皇权时期的顶峰,故而并未出现太多权臣。史学家杨珍曾做了个统计,认为清代真正能达到权臣地位的人只有7个(康熙初年的鳌拜、康熙前期的索额图与明珠、雍正初年的年羹尧与隆科多、乾隆后期的和珅以及咸丰中后期的肃顺),其中鳌拜是排名第一的强势人物。鳌拜是满清镶黄旗贵族,三朝元勋。他以军功起家,在清军入关前的关键战役“松锦会战”中,他大败明军步军营,功劳卓越。明朝总督洪承畴率13万大军来援,他随皇太极应战,“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军败遁,他率军追杀,大获全胜,“擒斩过半”。其后,他又随阿巴泰入长城,围攻北京,掠至山东、兖州、临清而返。
1644年,清兵攻陷北京,多尔衮考核群臣功绩,鳌拜以“忠勤戮力,晋一等子”。稍后,鳌拜随阿济格征湖北,破李自成军;随豪格入四川,与张献忠战于川北西充,斩献忠于阵。在明清鼎革之际,鳌拜可说是战功赫赫,为清王朝贡献卓著。1661年,顺治遗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四大臣。鳌拜军功最高,但因资历、威望等缘故,名列第四。他不甘于此,遂倾力施展诸种扩权、夺权手段。夺权第一要义,是击倒政敌。先是,借圏地换地之争,鳌拜在索尼、遏必隆的附和之下,杀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鳌拜就此成为四辅臣中政治实力第一的权臣。
等到1667年,康熙满14岁亲政,四辅臣的政制安排理应退出历史舞台。此时,索尼已死,苏克萨哈要求辞职,还政康熙。鳌拜不甘心退出权力中心,遂裹挟遏必隆,对苏克萨哈发动致命攻击。他诬陷苏克萨哈请辞是“背负先帝”,“别怀异心”,更罗织二十四条罪状,要将苏克萨哈斩首抄家。康熙以“核议未当,不许所请”。鳌拜在殿前对康熙疾言厉色,恐吓要挟,刚亲政的康熙羽翼未丰,无法抗衡鳌拜,苏克萨哈遂被处绞刑。
苏克萨哈死后,鳌拜的权力达到顶峰。学者杨珍小结了鳌拜在权力顶峰的四个特征:一是蔑视皇帝,飞扬跋扈。他常在康熙面前对部臣高声喝问,还拒绝执行康熙的旨令。二是将朝廷治权私人化。一切政事,鳌拜先于私家议定,然后施行。他常把各地奏折拿回家中与亲信议办,几视康熙为无物。三是部分掌握生杀大权。前面提到的诛杀尚书苏纳海等人,以及罗织辅臣元老苏克萨哈罪名致其死等,均是其擅权决杀的得意之作。四是部分掌握人事大权。“所喜者举荐,所恶者陷害”,大力培植私党,对不附己者严厉打击。行政权、司法权与人事权本...
查看更多与“历史上的鳌拜怎么死的?他的覆灭不只是一个人的覆灭”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