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唐宪宗是明君吗

发布时间:2020-07-29
1 该怎么评价唐宪宗?他在位时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
唐宪宗是明君吗
唐朝
怎么评价唐宪宗

李唐王朝的第十二代皇帝唐宪宗,名李纯,他是唐顺宗的长子,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唐宪宗在位的一段时期内,唐朝社会有了一定的改观,主要是平定了一些藩镇,基本上恢复了大一统的局面。唐宪宗李纯被称为“中兴之主”,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一时间李唐王朝一派中兴气象。不过,唐宪宗对宦官的信任有增无减。后期,因其对已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导致奸佞不分,使宦官们大大得势,唐宪宗自己也不明不白地死于宫中,令人扼腕。

一、内禅登基:裁制藩镇,实现元和中兴

藩镇割据在唐宪宗时期已成为李唐家族统治的最大威胁,因此,削藩便成为唐宪宗上任的首要任务。永贞元年(805年)八月,当中央军力和财力都有了一定基础时,唐宪宗便开始削藩,先后平定了镇海、淮西、河北诸镇,使全国在形式上回归唐廷的直接管辖。

永贞元年(805年),剑南西川节度使副使刘辟,因朝廷没有准许他统领剑南的奏请,起兵对抗朝廷。唐宪宗在宰相杜黄裳和翰林学士李吉甫的建议下,力排众议,下诏讨伐刘辟。唐宪宗任命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将步骑5000为前军,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将步骑2000为次军;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兵分三路共同讨伐刘辟。刘辟没有想到唐宪宗刚刚即位便拿自己开刀,因而对朝廷大军的到来缺乏应有的准备,刘辟被捉拿以后,在长安问斩。

唐宪宗讨伐刘辟之际,节度使韩全义不肯交出兵权企图造反。唐宪宗看出其用意以后,命令河东、天德军出击杨惠琳,杨惠琳兵败,首级被送往京师。唐宪宗对蜀、夏两地用兵,极大地震慑了各地节度使,许多藩镇纷纷请求入朝或上表表示要效忠朝廷。其中,镇海节度使李锜也假意上表请求入朝,却在暗中唆使亲信闹事。唐宪宗在宰相武元衡的建议下,下诏征李为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不服,于是举兵反叛。唐宪宗下诏削去李锜的官爵及宗室的属籍,发兵前往平定叛乱。他的部下很多人都不支持他的谋反,又迫于朝廷的压力,纷纷倒戈。李锜被押回长实后,唐光宗将其腰斩。此番叛乱,不到一个月就被平息了。

元和四年(809年),成德节度副使王承宗在作为节度使的父亲死后,为了使朝延册命他为节度使,便假意献出德、律二州,朝廷于是任命他为节度使。在正式任命以后,王承宗便又把德、棣二州据为己有。唐宪宗得知他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之后,大为恼火,决定出师征讨。准西叛乱之后,王承宗也跟着叛变,经过朝廷的征讨,稍为安定。

淮西镇(今河南汝南)辖区地盘虽小,但是安史之乱后降将李忠臣长期做节度使,其后,李希烈、吴元济等人长期割据,他们与李唐朝廷感情极为疏远。唐宪宗调用十六镇的兵力,以三年的时间,才得平定。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宰相裴度率大军征讨吴元济,在手下李愬的建议下,出奇制胜,除掉了吴元济这一朝廷的心腹大患。 李愬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率兵悄悄开赴吴元济的老巢蔡州。“李愬雪夜奇袭蔡州”是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出奇制胜的成功战,奇袭蔡州的成功使唐军俘获了吴元济,平定了数...

查看更多
2 我们的唐宪宗是明君吗?至今为止他被后世称为“小太宗”
唐宪宗是明君吗
唐朝
怎么评价唐宪宗

我们的唐宪宗是明君吗?

唐朝中晚期一直是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皇权时常被威胁,甚至有不少皇帝的生命都被宦官掌控,但彻底解决宦官隐患的机会也曾经出现过,只不过没有被重视和实施,把握这个机会的就是唐宪宗李纯。

李纯是唐顺宗的长子,他从小就很聪明。有一天,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道:“我是第三天子。”这一回答使德宗大为惊异,作为当今皇上的长孙,按照祖、父、子的顺序回答为“第三天子”,既闻所未闻,又很契合实际,德宗皇帝不禁对怀里的皇孙增添了几丝喜爱。

李纯小时候就急着作“第三天子”,长大后真作皇帝了也的确是急不可耐。从作太子到登基作皇帝,他只用了4个月时间。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四月六日,他被册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即代理监国之任。八月四日,宪宗得父皇顺宗传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时年只有宪宗28岁。后世一直猜疑他如此神速当上皇帝的原因,质疑宦官逼迫顺宗禅位为什么就选中了已经28岁的李纯,而不是其他更好控制的小皇子。另外,顺宗的突然驾崩也令人生疑。种种迹象也表明顺宗的禅位和驾崩决不是单纯的太监作乱那么简单,但这些猜测缺少证据支持,所以只能一直被后世的人们猜测。

宪宗继位虽有说道,但即位以后,他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唐太宗和唐高宗的故事,就仰慕不已。所以,他的皇帝工作干得还不错,虽然也像他的老祖宗唐玄宗一样虎头蛇尾,但终归还是开启了一段“元和中兴”的好时光。他继位后虽然罢黜了“永贞革新”的“二王八司马”,但却没有停止削弱藩镇势力的改革,对格局的藩镇开展了一系列战争,先后修理了刘朋、杨惠琳、李锜、田兴、吴元济等节度使,有的被杀,有的归顺,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规伏唐朝。

元和中兴,使唐王朝一度回光返照。但因为宪宗的地位是由宦官逼迫老皇帝退位获得的,所以他信任宦官,提拔了不少宦官将军,而且有些拥有很高的军权。这种做法开了恶例,使原本只掌握禁军的宦官,又掌握了出师作战的权力,他不但没有限制宦官专权,反而从他开始加强了宦官专权的弊端,从而错失了唐朝解决宦官问题的最好时机。导致后面的皇帝要么是有心无力(如文宗和宣宗);要么是有力无心(如武宗);再就是根本不闻不问的(如穆宗和敬宗)。最后一直到宦官和唐王朝同归于尽。不但使唐王朝深受其害,就是宪宗本人也没能逃脱被太监杀害的命运。李纯取得一系列成功后,也开始追求长生不老,开始服食丹药,服药后变得性情暴烈,动辄就对身边的宦官进行责打、诛杀,最后竟被宦官陈志宏所杀。为所欲为的宦官杀了皇帝后,不准朝臣入内,伪称皇上“误服丹石,毒发暴崩”,并假传遗诏,命李恒继位。从此,唐朝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所操纵。宪宗任用宦官的行为,为人们验证“种恶因必得恶果”提供了最佳证明。

宪宗除了留下了宦官专权的隐患,还留下了不立皇后的恶例。他不立皇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不让皇后干涉自己任意宠幸...

查看更多
3 晚唐皇帝唐宪宗是明君吗?可以说他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
唐宪宗是明君吗
唐朝
怎么评价唐宪宗

晚唐皇帝唐宪宗是明君吗?

晚唐时期,天下由于藩镇割据而分崩离析,皇帝的权威受到极大的削弱,留给后人的印象往往都是,初唐时期,国力强大,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国力一蹶不振,晚唐皇帝碌碌无为。

但是真是的情况却并非如此,面对晚唐的乱局,当朝的天子也不都是碌碌之辈,唐宪宗就是最为杰出的一位晚唐天子。

在他统治的十五年里,他重新恢复了统一,各个藩镇纷纷向朝廷表示服从。一时之间天下的局势大为改观,如果不是唐宪宗过早的驾崩的话,藩镇问题是有可能在他统治时期得到解决的。那时大唐重新恢复贞观时期的盛世也不是没有机会。

泾师兵变对唐宪宗影响巨大

唐宪宗最为杰出的功绩就是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他在位期间,十分痛恨嚣张跋扈的藩镇。这与他童年的经历有关。

李纯的祖父是唐德宗,在唐德宗时期,藩镇割据已经十分严重了,最为嚣张跋扈的就是河北三镇。他们仗着自己军力强大,加之远离朝廷,根本不把朝廷的命令当回事,纷纷在自己的地盘各行其是。

这些藩镇往往为了共同的利益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朝廷的征讨,这让唐德宗十分的不满。

公元782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他的儿子李惟岳在没有得到朝廷任命的情况下,就自立为新的成德节度使。

唐德宗想要以此为机会,打压一下藩镇的实力。于是他命令成德周边的淮西、幽州等藩镇配合朝廷大军一同征伐成德,并且许诺给与重赏。

成德军不敌朝廷的大军,初战失利,朝廷军旗开得胜,但是李惟岳并不甘心灭亡,他积极联络卢龙、魏博的节度使,向他们晓以利害,一同支援自己与朝廷对抗。

这些藩镇并不愿意看到成德被朝廷消灭,于是都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战争变得旷日持久,原先支持朝廷的淮西、幽州节度使也开始对朝廷不满,最后竟然演变成与成德一同对抗朝廷。

唐德宗不得不抽调泾源守军前往东部平叛,泾源守军经过长安的时候,唐德宗照例犒赏了他们,由于朝廷财政紧张,所以饭菜十分的简单,泾源军队原本就不愿到前方死磕藩镇军队,于是趁机发动兵变,攻破了长安城。

唐德宗仓皇逃离了长安,很多没有逃离的皇室成员都遭到了乱兵的捕杀,童年的李纯侥幸躲过一死。但是在他的心中,已经留下了对于藩镇割据的怨恨。

唐宪宗重整朝纲

公元805年,在宦官的支持下李纯继位成为皇帝,他的父亲顺宗不得不交出皇帝宝座,退居太上皇。

李纯虽然依靠宦官得到了皇帝之位,但是却并不倚重宦官,因为他熟悉唐朝的历史,知道宦官专政是帝国衰落的根源。

于是掌权以后,他逐渐的削弱了宦官的权力,先是取消了朝廷每次派出大军,都要安排宦官担任监军的制度。将领军的权力全部交给能征惯战的将军们,这一点十分的重要,宦官由于不懂军事,往往胡乱指挥军队,这也是很多次唐军平叛失败的主因。

之后将禁军的指挥权从宦官的手中收回,重新由皇帝信任的军官统率。禁军对于保卫皇帝的安全至关重要,只有掌握在皇帝信任的人手里,才能防止被叛乱者利用。

之后唐宪宗重用了一批真正有军事才华的将领,比如李晟李愍父子。做足了朝廷内部的功课以后,唐宪宗开始向...

查看更多
4 该怎么评价唐宪宗的一生?他也无法改变唐朝衰落的命运
唐宪宗是明君吗
唐朝
怎么评价唐宪宗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这场动乱以后,藩镇割据始终都是帝国的心腹大患。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唐朝后期的很多君主都曾经试图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那么有没有人成功或接近于后成功呢?当然有,他就是开创了元和中兴,重振皇室权威的唐宪宗李纯。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他的削藩成就,但其实这只是结果,在这过程中他还做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工作。

即位的最佳年龄

李纯是唐顺宗的长子,27岁登基为帝,可谓正当盛年。在古代,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心智已经非常成熟,加上精力旺盛,又拥有年轻人渴望建功立业,万象更新的心气儿,正是能有所作为的时候。他祖父唐德宗在位时期发生了泾原兵变,叛军攻陷长安,德宗携带宗室家眷出逃奉天,后多亏宰相李泌和大将军李晟配合默契,平定了战乱才使得德宗可以“还与旧都”。而李纯的父亲唐顺宗虽然立志革新,但孤立无援,经常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李纯从小耳渲目染,深知皇室衰微,百姓困苦,国家财政收入微薄。不解决藩镇割据的弊端,李唐王朝的中兴将无从谈起。因此他从即位开始就苦读列圣实录,见到贞观、开元故事,甚至激动的书不离手,可见他心中对于恢复朝廷权威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

重建纲纪,安抚人心

新君登基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大臣们对皇帝抱有坚定不移的信心,相信自己辅佐的会是一位有所作为的明君。唐宪宗刚上台就立马遣散了多余的宫廷乐工,坚决拒绝部下进献的50名女子充入自己的后宫,以身作则缩减开支,主张节俭。当时荆南有位官员为他献上两只百年难遇的寿龟,他不仅拒绝接受,还命人将这两只“祥瑞”直接交到有司处理,并一再表示要重建朝廷的德治。唐宪宗的这些做法向廷臣们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我想成为你们期望中的明君,请你们尽心辅佐我中兴唐朝。

当然作为唐朝这家“超级公司”的老板,只谈付出不谈利益等于耍流氓,这时候唐宪宗要让各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806年也就是他登基的第二年,唐宪宗就迫不及待的颁布了大赦令给在职的文武官员都发了福利,赐予了相应的勋和爵,包括神策军和其他地方军的将士们。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跟随皇室出生入死的忠义之士,对于凡是当过宰相以及在代宗、德宗两朝流亡期间不离不弃,依然在皇帝身边效忠的人给予了特殊的荣誉。这即表明了皇帝对廷臣们的某种关怀,也安抚了之前可能被遗忘而心生不满的人,可谓是皆大欢喜。唐宪宗希望建立一种和谐有序的君臣关系,一改德宗、顺宗在位时期与官僚集团对峙的态度,这将更有利于他的统治。

军政中央集权化的践行者

开完大会,发完福利,暖一下大臣们的心后,唐宪宗就需要大臣们暖暖自己的心了。所幸的是大臣们并没有让他失望,第一个让他精神为之一振的就是宰相杜黄裳。他于805年至807年初任宰相。杜黄裳并不是一个只会背诵经史子集的腐儒,他主张皇帝应该是上天与平民之间的代理人,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上下级之间要权责分明,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稳定繁荣。他鼓励...

查看更多
5 你觉得唐宪宗是明君吗?他是怎么开创“元和中兴”的呢
唐宪宗是明君吗
唐朝

你觉得唐宪宗是明君吗?他是怎么开创“元和中兴”的呢

唐宪宗李纯在执政的十五年时间里,先后平定西川、夏绥、镇海、淮西、成德、平卢、卢龙等藩镇,扭转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再度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大唐得到了中兴。

1.平定西川

唐宪宗继位之初,知西川节度刘辟发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康,妄图以武力达到割据三川的目的。

唐宪宗采纳宰相杜黄裳的建议,派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领兵平叛。高崇文不辱使命,取得节节胜利,用了八个月将刘辟俘获。

刘辟叛乱时,夏绥留后杨惠琳也企图武装割据,唐宪宗下令讨伐,幸运的是,讨伐大军还未出动,杨惠琳就被夏州兵马使张承金杀死,朝廷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唐宪宗平定西川和夏绥后,对各地藩镇起到一定的威慑,许多藩镇纷纷要求入朝。镇海节度使李锜迫于压力也请求入朝,但是等到唐宪宗征召他入朝,他却不肯入朝,并发动叛乱。

唐宪宗派兵讨伐李锜,由于李锜十分残暴,不得人心,他的手下兵马使张子良与牙将裴行立临阵倒戈,李锜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抓获,被送往长安处死。

2.削藩最重要的战役——讨平淮西

元和九年(814年)七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擅自接替其位,还纵兵四掠,决心以“法度制裁藩镇”的唐宪宗岂能容忍这样的挑衅。

十月,朝廷遂以严绶为招抚使,发兵十万对吴元济进行讨伐。但严绶平庸不堪重用,被吴元济打败。

唐宪宗改以宣武节度使韩弘为统帅,同为藩镇的韩弘却养寇自重,出工不出力,由于各方面原因,朝廷以优势兵力围攻淮西四年而毫无建树。

此时,朝廷罢兵的呼声四起,但是意志坚定的唐宪宗毫不动摇,他罢免了力主罢兵的钱徽、萧俛宰相职务,将淮西兵事委托给主战的宰相裴度。

裴度对唐宪宗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决定亲赴前线督战。

裴度到前线后,罢中使监军,将领重新获得指挥权,初步改变了作战不利的局面。裴度在前线收到西线主将李愬的秘密作战计划,裴度对此计划拍手叫好,并且批准了这个计划。

于是历史上的经典奇袭战——李愬雪夜袭蔡州诞生了。

李愬采取了麻痹对手和精确收集敌人情报的策略。他对外宣称他只是来安抚士兵而已,不是来打仗的。

在搜集情报方面,李愬宽待吴元济的降将,从这些降将口中李愬获悉了蔡州的布防。

元和十三年(公元817年)十月初十,李愬率领九千士兵,乘着大雪,突袭吴元济的老巢蔡州,由于吴元济的精兵都调往东线与朝廷军队相持,蔡州只剩下老弱病残的士兵把守,而且吴元济根本没想到官兵会突袭蔡州,李愬轻易地攻下蔡州,活捉吴元济。

著名诗人刘禹锡听闻官兵收复蔡州,写下了诗作“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3.元和中兴最后一战:平定淄青

朝廷平定淮西后,对各地藩镇产生强大的震慑力。

卢龙节度使刘总、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横海节度使程权等纷纷向朝廷表示归服。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最初也打算向朝廷割地并派长子进京为人质。但是后来李师道反悔,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唐宪宗派兵讨伐李师道。

在朝廷大兵压境的压力下,李师道内部矛盾加...

查看更多
6 怎么评价唐宪宗在位做的这些事?他的军事才能真不是盖的
唐宪宗是明君吗
唐朝
怎么评价唐宪宗

在古代中国的历朝历代中,唐代是最为开放繁荣的国家。在唐高祖到唐玄宗统治期间内,几乎每个在位者都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从贞观之治到政启开元再到开元盛世,唐朝几位皇帝在短短的百年内建立了中国古代最文明开化,最开放包容的繁荣朝代。但是,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体制腐朽与政治黑暗并存,对外十分开放包容的大唐也失去了以往的威严,边疆问题日益严重,民族矛盾也更加突出,国家财政更是入不敷出,国力日渐衰微,直到“军事学家”兼“经济学家”唐宪宗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才有所缓和。

“战时经济学家”唐宪宗:一个小小郡王登上权力巅峰

唐宪宗名叫李纯,他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元和十五年(820年),驾崩于大明宫中和殿,享年四十三岁。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年封为皇太子,同年即位于宣政殿,四世同堂,作为长曾孙,长孙,长子的他本应该备受宠爱,但他却不知为何受到了些许冷落,但后来从一个普普通通甚至受到冷落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权力的最高峰,他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在这四个月里最高权力的所有者正是他的父亲唐顺宗,这也意味着中风的唐顺宗,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短的皇帝。

唐朝中前期遗留的最大问题就是藩镇割据和国家财力日渐衰微,史书记载在唐宪宗在位这十五年里,藩镇割据问题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缓和。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李翱说:“伏以陛下即位十五年矣,乃元年平夏州,二年平蜀斩辟,三年平江东,斩张茂昭,遂得易定,五年擒史宪诚,得泽、潞、邢、七年田宏正以魏博六州来受常贡,十二年平淮西,斩元济,十三年王承宗献德、棣入税租,沧景除吏部,十四年平淄青,斩师道,得十二州。”

从中不难看出,宪宗皇帝平定战乱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也从侧面反映了他是一个励精图治、发奋有为的皇帝,但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突出的成就,在国家财政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他不仅缓和了藩镇割据问题,还收拾了他的爷爷唐德宗在国家人事、军事、财政上造成的烂摊子,最重要的是他从战争中的取财之道,让国家财力有所恢复,使得中央政府重振威望雄风,国家达到“元和中兴”的盛况。

爷爷唐德宗留下的“积贫积弱”烂摊子

唐德宗名叫李适,是唐代的第九位皇帝,他也是唐宪宗的祖父,唐宪宗从少年到青年几乎都是在唐德宗身边长大的。因此,在德宗执政时前期的强明自任以及藩镇割据和国家财政问题,都对后来唐宪宗执政时的藩镇战争和战争敛财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唐德宗的烂摊子其一——军事权力问题

唐德宗在位前期间以强明自任,坚持相信文武百官的能力,亲近朝廷官员严禁宦官干政,使得兴元前唐朝社会氛围期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是到了执政后期,在政治上,他开始重用宦官猜忌大臣。在朝堂官员的任用上,他频繁的更换宰相大臣,先后更换了十五次,对于拥有权力的高级官员显示了极大的不信任,这种频繁的人事变动,也使得大臣们感到自己不受重用而对朝廷和地方各类事宜的处理显得消极怠慢。“泾师之变”官员软弱,被宦官...

查看更多
7 唐宪宗是明君吗?中年的他与“千古一帝”的称号失之交臂
唐宪宗是明君吗
唐朝
怎么评价唐宪宗

唐宪宗是明君吗?

李纯原本的名字叫李淳,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他父亲李诵即位后,立为太子,改名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李纯在位十六年,只使用了"元和"一个年号。他在位的这十六年,大唐又呈现了兴旺气象,历史上称为"元和中兴"。

李纯生于大历十三年(778年),第二年,他爷爷即位,他父亲被立为太子。童年时期的李纯很聪明。《旧唐书》本传上说,他长到六七岁的时候,时为太子的李诵把他抱在膝上,逗他说:"你是谁家的孩子啊,怎么会在我的怀里?"小李纯机智地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李诵听了,又惊又喜,从此对他疼爱有加。

因李诵健康不太好,即位后政事就由李纯处理。《旧唐书》上说,他四月被册封为皇太子,七月便"权勾当军国政事"。八月,便于宣政殿即位。

唐宪宗是中晚唐诸帝中少有的励精求治、挽救国势的统治者。他削平藩镇、维护大唐统一,选用贤能之人为大臣,革除弊政,为唐朝的繁荣复兴做了应有的贡献,造就了"元和中兴"。史书在评价他时说:"今之举盛烈者, 贞观、开元、元和而已。" 将他和太宗、玄宗并称。 可见历史对他是认可的。

宪宗最为后人称道的便是"削平啸聚",他在位期间,极大削弱了藩镇的力量,困扰中晚唐的最大问题藩镇割据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01、平定刘辟叛乱

元和元年 ( 806) ,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去世,"节度副使刘辟自为留后",上表请求宪宗允许自己继任。宰相杜黄裳建议宪宗趁此良机,削除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权力。宪宗采纳杜黄裳的建议,下诏征刘辟入朝任职。刘辟接到诏书后,见未能如愿,公然起兵反叛。

此时,朝廷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主张剿,一种主张和。宪宗此时态度坚决,他力排众议,对于藩镇的叛乱,坚决镇压。他任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为统帅,率军伐蜀。高崇文所率唐军军纪严明,所向披靡。当年九月,唐军攻取成都,生擒刘辟。刘辟叛乱就此被平定。

02、平定淮西

淮西节度使吴元济长期以来倚仗实力雄厚,不断进攻周边藩镇。宪宗对此一再忍让,元和九年 ( 814),他决定针锋相对,派兵讨伐吴元济。于是,宪宗一朝最有成效的削藩战争拉开了序幕。在平定的过程中,宪宗坚持"用人不疑",对叛军将领尽量采用感化的方式进行劝降,劝降后又给予重用。在中央的感召下, 丁士良、吴秀琳、李佑 等叛军将领先后临阵倒戈。宰相裴度又派李愬、李佑率领九千士兵,冒雪奇袭淮西治所蔡州,一举生擒叛军首领吴元济。经过四年艰苦平叛, 淮西重新归属了中央版图。

03、安定魏博

魏博田氏一直是唐代藩镇中老大难的问题。元和七年 ( 812),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 其子田怀谏继为节度副使,总揽军务。此时,魏博内部发生叛乱,田怀谏部将田兴不服统帅,举 查看更多
8 我们要怎么评价唐宪宗呢?他为唐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宪宗是明君吗
唐朝
怎么评价唐宪宗

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发展十分迅速的一个时期,出现了我国许多著名的盛世,比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带领着中国在世界上展现了自身的实力和优势,而唐朝之所以能够发展到如此繁盛的状况,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历代统治者的良好治理。唐宪宗作为唐朝历史上一个较为著名的统治者,虽然他在位期间,唐朝已经处于逐渐衰落的中后期,但是唐宪宗凭借自己的治国能力,还是为唐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位期间,为了维护唐朝的统一,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整治内部政治,同时采取了削藩措施来稳定唐朝的外部安全,因此唐宪宗在位时期的功绩是值得我们认真评价和分析的。

励精图治、挽救国难的唐宪宗

唐宪宗统治时期,唐朝已经发展到了中后期,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已经出现了许多方面的问题,正如董诰在《全唐文》所说,唐宪宗面对的唐朝是“荡六十年之妖气”,唐宪宗在面对这种状况之下,依旧励精图治,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唐朝这种内忧外患的状况。唐宪宗在位期间,所面临的最大一方面问题就是藩镇实力割据的状况,这对于唐朝的稳定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唐宪宗着重采取了措施来镇压藩镇割据的状况,这也成为唐宪宗诸多功绩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一) 采取措施重新整顿朝廷的政治

唐朝中后期之所以逐渐衰落下去,很大一方面都是因为朝廷内部政治的腐败无能,唐宪宗深深的认识到朝廷官员之中的问题,根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宪宗曾经说过:“以太宗、玄宗之明,犹借辅佐以成其理,况朕不及先圣万倍者乎!”,正是因为对于自己和朝廷官员的正确认知,因此在唐宪宗登上皇位的时候,就对于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行了重新的改革。

宰相作为辅佐统治者的首要力量,位于官员之首,因此宰相的人选也就更加的重要。唐宪宗在登上皇位之后,就十分的重视选拔宰相,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唐宪宗曾经先后任用过杜黄裳、李吉甫、裴垍、李绛、武元衡等等作为宰相。经过历史的实践证明,唐宪宗选择的宰相确实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这些人不仅能够体察民情,积极地向唐宪宗进行进谏,并且对于统治者的不足之处也能够勇敢的指出。

唐宪宗任用的诸多宰相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李绛。李绛在刚被任命为宰相的时候,就像唐宪宗进行了劝谏,根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李绛对于唐宪宗说:“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犬戎腥膻,近接泾、陇,烽火屡惊。加之水旱时作,仓廪空虚,此正陛下宵衣旰食之时,岂得谓之太平,遽为乐哉。”唐宪宗在听完李绛的劝谏之后,不但没有生气,还十分开心的称赞了李绛。李绛在后来的任职过程中,也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唐宪宗,对于向唐宪宗进谗言的,李绛也都及时的劝谏唐宪宗,正因为李绛的劝谏,才避免了唐宪宗的出现许多的过失。

同时唐宪宗也是一个十分善于纳谏的统治者,欧阳修和宋祁等人在《新唐书》中,对于唐宪宗的评价也是“能勇忠谋, 不惑群议”。对于宰相所向他建议和劝谏的内容,只要他认为是对的,都会积极的去执行,如果...

查看更多
9 唐宪宗是明君吗?看看他在位时做的事,是不是明君你来评判
唐宪宗是明君吗
唐朝
怎么评价唐宪宗

唐宪宗是明君吗?

对于中国古代的记忆,大多数人只停留在强汉盛唐,它们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两个时代,确实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历史上也有独汉以强亡的说法。但实际上唐朝前期文治武功给人感觉是超过汉朝的,高宗永徽年间征服高句丽、灭东西突厥,国土为汉人王朝最大。遗憾的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发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乱,盛世荣光不复,唐朝历史步入中晚唐时代。

而晚唐最有作为的帝王,莫过于唐宪宗李纯。从《新唐书.本纪第七》也可以看出来:“宪宗刚明果断,自初即位,慨然发慎,志平僭叛,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卒收成功。自吴元济诛,强籓悍将皆欲悔过而效顺。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则其为优劣,不待较而可知也。”个中盛赞之情,溢于言表!

继位争议-逼宫弑父

同时他的上位过程也颇为戏剧,因为其父顺宗在贞元二十一年的永贞革新中,动了唐王朝后期最大两颗毒瘤-宦官和藩镇的蛋糕, 导致当时权倾一时的宦官俱文珍发动兵变,逼其禅位给年仅二十八岁的宪宗,李纯从此开启了他的帝王生涯!其上位原因后世流传最广的就是弑父说,因为一年时间历经两个皇帝,正如后来明朝的万历皇帝和泰昌皇帝于同年死去,泰昌皇帝主要是因为红丸一样,事出反常必有妖。表面看这个妖是因为皇帝动了宦官蛋糕,宦官头子自己动手弑主的一场革命,虽然也比较合乎情理,但我们结合宪宗前后表现来看,说他深具弑父嫌疑还真不怎么冤枉他。

其一:从德宗的性格并不算很强势来看,顺宗身为东宫二十年没有一点自己的班底似乎不大可能,更何况单纯宦官逼宫,除了赵高杀秦二世和宗爱弑杀北魏太武帝之外,少有前车之鉴。而逼宫弑君,任何新君为了以儆效尤,都会严惩,但对顺宗逼宫的俱文珍在宪宗一朝还逍遥了八年才因病逝世,确实匪夷所思!更何况万一失败还要面临着顺宗亲信二王等人的报复。所以俱文珍等人逼宫很有可能为他人授意。而能对权倾一时宦官首领授意除了皇帝,恐怕也只有储君了。

其二:顺宗在宪宗即位的第二年,就不明不白的死去,年四十六,事情太过凑巧,且顺宗壮年而崩也说不过去,因此很难说顺宗之死和宪宗没有一点关系。

其三:就是李唐素有逼宫传统:无论是李世民对李渊的态度;还是李显在当时宰相张柬之的帮助下发动的神龙政变;又或者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西逃入蜀,肃宗于灵武即位等等事例都可证明。以宪宗的雄才大略,做梦都想建立一番功业,而建功立业最大的阻挡就是其父,也难怪有弑父逼宫的嫌疑。

因此综合以上三点,宪宗弑父嫌疑,恐怕无法摆脱!

当然,弑父说只是根据现有史料推论,并没有实锤,更何况这是私德,我们也无可置喙。最主要的是,是否如他先祖李世民一般,即位之后励精图治。

宪宗功绩-元和中兴

事实也证明:其在位的十五年间取得了元和削藩的重大成果,使得全国形势重归一统,几乎再复盛唐。正如前面《新唐书》里所提到的那样:

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

也因此后世史家把他统治的十五年间称为“元和中兴”,自己也当之无愧的成为晚唐中兴第一...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