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的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吐蕃国被谁所灭?
8世纪末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互相争夺,将领之间又常年发生混战,使吐蕃陷于分裂,848年(大中二年),沙州(甘肃敦煌)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唐人群起响应,很快占领了沙州。接着,张议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以上地区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等十州。851年(大中五年),张议潮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陇地区又重新为唐朝所控制。
吐蕃王朝自朗达玛死后,其二子沃松和永丹各据一方,互争权位,攻伐不己。
百姓相继起来,在各地举行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中规模较大的有两支:
1、当东北部镇将混战时,吐蕃随军奴隶在河陇地区发动了大暴动,自号“浑末”军,这个起义军的主要参加者是河陇地区的吐蕃奴部,除此之外还有受吐蕃奴隶主奴役的党项、回鹘、羌、汉和其他民族。在凉州一带的温末集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原来分散的小部落,逐渐联合成为有一定实力的大部落,一个势力很强的地方政权(角嘶罗政权)。东北部镇将混战是指公元843年,论恐热率兵二十万攻鄯州(今青海乐都)守将没卢氏尚婢婢,尔后,整个河西、陇右的吐蕃边将都卷入了这场混战,时达二十余年。公元866年,论恐热为拓跋怀光所杀,战争才逐渐平息下去。吐蕃尚延心率部众及河州、渭州、浑末部万帐投降于唐朝,唐朝将其安置在吐蕃东部附近。
2、发生在吐蕃本部的奴隶平民暴动。从吐蕃东部开始爆发蔓延到吐蕃全境的平民和奴隶大起义,吐蕃王国灭亡。
其实,在安史之乱几十年后,吐蕃由于少主与权臣之间的内乱导致土崩瓦解。唐朝政府权衡再三,没有趁此机会出兵收复西域,这一决定使中国在近1000年内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权。然而等人们再回到西域的时候已经是清朝康熙的事了。
查看更多与“吐蕃国被谁所灭?吐蕃内部发生争权之斗,就这样吐蕃走向了灭亡”相关的文章
达玛赞普由于毁佛灭法而葬身于佛教势力的反击之下,而随着达玛赞普的被刺身亡,吐蕃赞普的位置再一次空缺出来。但是就像之前所讲到的那样,吐蕃王朝的贵族大臣们可以架空赞普、可以刺杀赞普,但就是不能自己成为赞普。所以在赞普之外空缺的情况下,朝中大臣们所能做的事情就是拥立达玛赞普之子继位。
但是关于达玛赞普子嗣的问题,汉藏史籍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新唐书》记载:"会昌二年,赞普死……无子";《资治通鉴》也记载道:"达磨卒,无子",似乎达玛赞普去世之时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后代。不过在藏文史籍中却给出了不同的记载,在涉及这一时期的藏文史籍中普遍认为达玛赞普留有一个遗腹子沃松,同时还有一个冒充的儿子云丹。《雅隆尊者教法史》记载道:"国王朗达玛的次妃蔡邦氏母后赞蒙樊身怀遗腹子时,大家非常爱护这位未出生的小王子,大臣们白天用太阳光来守护,晚上用酥油灯来守护,所以称之为沃松(光护),阴木羊年诞生于雍布拉岗。"
同时,《西藏王统纪》记载道达玛赞普的长妃那囊氏在得知次妃怀有遗腹子之后便"心想:'这儿子生出来必将危害我的权势。'于是用布缠绕自己的身体,伪称:'我也怀有儿子。'装出怀孕的样子。长妃买来一个乞丐刚生下的小儿子,说:'我也生了一个儿子。'众人都怀疑,但是因为母后权势大,都不敢说。这个假王子由于是因母后之命而巩固其位,故称云丹。"不过在汉族史籍的记载中长妃那囊氏抱来的并不是乞丐的儿子,而是自己兄长的儿子,即"以妃綝兄尚延力子乞离胡为赞普"、"佞相立其妃綝氏兄尚延力之子乞离胡为赞普"。
按照传统的继承惯例来说,长妃那囊氏应该是赞普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是王子云丹的真实身份却让人生疑。当时的吐蕃大相结都那便不承认云丹的身份,在云丹被推上赞普之位后,结都那拒绝参拜云丹,并宣称:"赞普宗族甚多,而立綝氏子,国人谁服其令?鬼神谁飨其祀?国必亡矣!比年灾异之多,乃为此也。老夫无权,不得正其乱以报先赞普之德,有死而已!"最后更是"拔刀剺面,恸哭而出。"由此可见,长妃那囊氏虽然凭借着自己的家族的势力强行将云丹推上了赞普之位,但是却并没有得到朝中大臣们的全部认可,虽然最后结都那成了"杀鸡儆猴"中的那只鸡,落得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但是却也进一步激化了大臣们的不满,史称"国人愤怒"。
反观次妃蔡邦氏,虽然此时其家族的势力不如那囊氏强势,无法将自己所生的儿子推上赞普之位,但是却也足以和那囊氏斗上一斗,并且其子沃松的号召力和信服力要远远高于云丹。在这种情况下,蔡邦氏当然不会接受那囊氏的所作所为。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在这种情况下,吐蕃王室乃至整个统治...
查看更多与“要说吐蕃国被谁所灭,其实我告诉你他们是自生自灭”相关的文章
要想知道吐蕃国被谁所灭,我们得从吐蕃的内忧外患来看
公元842年,辉煌豪劲了二百年的吐蕃王朝猝然崩盘。之后,西藏地区再也没有建立起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政权。
关于吐蕃王朝崩溃的原因,长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著作中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写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按照孟子的理论,“国无外患,国恒亡”,可见国家的奔溃亡于内因。
一、外部因素
1、吐蕃的外患
吐蕃王朝的中后期,在地缘政治层面一共有四个对手,分别是西方的大食、西北方的回鹘、东北方的唐朝、东南方的南诏国。
这四个战略对手中,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回鹘汗国(争夺西域)和唐朝(争夺陇右和朔方);
第二个层面是黑衣大食(争夺中亚、吐火罗)和南诏国(争夺云南、川西)。
吐蕃与第一层面两国的战争烈度和规模,远超第二层面两国。
因此,回鹘汗国和唐朝是吐蕃外患的主因。
公元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末代赞普朗达玛执政的头两年,回鹘和唐朝非但没有对吐蕃形成威胁,一切似乎还朝着有利于吐蕃的轨道发展。
作为嗜血搏杀了一百八十年死对头,唐蕃关系自从821年(唐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长庆会盟”后,一直保持了和平。
这当然不是因为,战争贩子突然都死了,而是两个伤痕累累的大帝国,都打累、打烦了,也打不动了。
《册府元龟》中保留了这段时间,吐蕃对唐友好往来的记录:“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十二月,吐蕃……南诏蛮……各遣使朝贡。开成元年(836年)十二月,以太子少詹事李景儒兼御史中压,充入吐蕃答贺正使。”
“开成二年(837年)十一月,天德奏,吐蕃东北道元帅论夷加羌使信物,乃木夹,到本道,以其书信上闻。开成四年(839年)三月,以太子少詹事李景儒为入蕃使。”
《新唐书》亦载:“开成四年,遣太子詹事李景儒往使,吐蕃以论集热来朝,献玉器羊马。”
再看另一个死对头回鹘汗国,这个为天山南北控制权与吐蕃死磕了几十年游牧政权,干脆给吐蕃献上了一份厚礼,自己先崩盘了。
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回鹘宰相“安允合”、“特勒柴革”密谋作乱,被彰信可汗觉察后诛杀。
另一宰相“掘罗勿”正率兵在外征战,因为害怕被株连,以马300匹贿赂沙陀酋长“朱邪赤心”,借沙陀兵共攻彰信可汗。
彰信可汗战败自杀,国人立“馺特勒”为可汗。
就在此年,倒霉的回鹘人遭遇罕见的大范围瘟疫流行。年底,白灾(大雪灾)又至,数以万计的牛羊冻死。
从此,回鹘汗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公元840年,已岌岌可危的回鹘汗国再遭重创。
回鹘大将俱录莫贺,“引黯戛斯(吉尔吉斯人的祖先)十万骑攻回鹘,大破之,杀馺特勒及掘罗勿,焚其牙帐荡尽”。
经此一败,漠北回鹘汗国覆亡,余众南迁、西徙。
南迁回鹘与唐军发生多次冲突,为唐所败,十数万人回鹘降唐,渐渐被汉人融合。
西迁回鹘部落分裂为三支,一支西投葛罗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
《旧唐书》卷195...
查看更多与“要想知道吐蕃国被谁所灭,我们得从吐蕃的内忧外患来看”相关的文章
当时强盛的吐蕃国被谁所灭?
蕃王朝存在的时间大概是在公元6世纪末至公元9世纪末。公元6世纪末,雅隆部落到了第30代赞普达日年西的时候,势力急剧增长,并把眼光投向了雅鲁藏布江以北的广大地区,筹划统一整个西藏高原。正待起兵举事之际,达日年西却因重病去世。
达日年西去世后,他的儿子朗日松赞登上了赞普的宝座。他是一位雄心勃勃的首领,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有着超人的才能。他从东方汉地引进医药和历算,并且用红牛乳汁和泥巴修建坚固的赤祖本杜宫。他还在藏北盐湖找到了食盐,使雪域藏人从此得到了食物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起兵北上的时机成熟了,朗日松赞亲自率领兵马一万,在曲水地方渡过雅鲁藏布江,统一了江北广大地区。
在这之前,朗日松赞就已经把指挥中心从山南的琼结转移到拉萨河上游墨竹工卡的甲玛沟,并在这里修建了强巴敏久林宫堡。公元617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吐蕃王朝的缔造者、藏王松赞干布,就是在这座宫堡中出生的(松赞干布的出生年代有争议,有些说法是更早些)。
根据西藏旅游攻略网导游的沟通了解到,公元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朗日松赞被属下毒害致死,年近13岁的王子松赞干布登上了赞普的宝座。之后,在大臣琼普·邦色、禄东赞等人的辅助下,松赞干布毫不留情地诛杀了叛乱的臣属们,接着又用武力征讨与会盟等方法,使周边那些叛离的部落和邦国重新归顺。他还派出年轻有为的大臣娘·尚朗,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北方最强大的对手苏毗部落。最后,松赞干布还亲自领兵西征,使象雄王国这个夙敌归于治下。由此,松赞干布基本占领了整个西藏高原,并建立起了西藏历史上显赫的吐蕃王朝。此外,松赞干布还初定吐蕃军事、行政制度、法律条例、创制藏文,开创了一个势力雄厚、经济发展、文化兴旺,被后人歌颂和怀念不已的美好时代。
公元635年,唐太宗贞观九年,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尼泊尔迎娶赤尊公主为妃,并在拉萨的玛波日山上兴建宫堡居住。公元634年,唐太宗贞观八年,松赞成干布派使者向唐朝求娶公主,唐太宗不允。于是松赞干布出兵击吐谷浑,攻破白兰等羌人部落,进逼松州。唐朝出兵击退吐蕃后,吐蕃再次遣使求婚。公元641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唐太宗终于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远嫁,带了许多珠宝绸缎、日用器皿、书籍、药物、谷种等作为嫁妆入藏。此外,还有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之后,吐蕃修建了小昭寺,供奉这尊佛像。在文成公主的帮助下,赤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供奉从尼泊尔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佛像。因为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信仰佛教,于是西藏地区也开始盛行佛教。
公元650年,唐高宗永徽元年,松赞干布在拉萨北面的彭域色莫岗病逝。但松赞干布之子贡日贡赞在此之前已去世,故由贡日贡赞之子芒松芒赞即赞普位。芒松芒赞年幼,由噶尔东赞掌管国政。公元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吐谷浑大臣素和贵投降吐蕃,噶尔东赞率兵攻破吐谷浑后,参照唐朝制度,修订和完善吐蕃行政、军事、赋税登记和征...
查看更多与“当时强盛的吐蕃国被谁所灭?当时引起的这场叛乱让吐蕃分崩离析”相关的文章
吐蕃国被谁所灭?
自古以来,青藏高原一直以其极高的海拔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令世人望而却步。然而,就是在这片土地之上,曾经兴起了一个强盛的王朝——吐蕃。在历代赞普的带领下,这个青藏地区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北抗回鹘,东御大唐,南攻南诏,西进大食。开创了长达两百年的繁荣局面。但如此强大的政权却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在两年内突然崩溃,从此再也没能崛起。
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曾经的高原雄鹰吐蕃王朝,突然崩溃了。世人关于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今天我们就挑选其中的三个方面来做详细的分析。
第一种原因:外部入侵
当时的吐蕃王朝对手众多,强盛的回鹘,大唐,南诏,还有黑衣大食都是吐蕃的敌人。这其中,与吐蕃发生冲突最多的当属回鹘和大唐。
就吐蕃与大唐的关系来说,虽然双方曾经历了长达一百八十年的战争碰撞,但长期的战争也消耗了两国的有生力量,因此唐朝与吐蕃自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长庆会盟”之后,就一直保持了和平的关系,没有再爆发大规模冲突。关于两国这段友好历史的记载见于《册府元龟》:“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十二月,吐蕃……南诏蛮……各遣使朝贡。开成元年(836年)十二月,以太子少詹事李景儒兼御史中压,充入吐蕃答贺正使。”同时《新唐书》也记录了吐蕃使臣来唐朝贡的情景:开成四年,遣太子詹事李景儒往使,吐蕃以论集热来朝,献玉器羊马。”
因此,可以说吐蕃的灭亡和唐蕃之间的军事冲突没有直接的关系。
既然不是因为大唐,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吐蕃与回鹘之间的战争,最终将其拖垮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回鹘不但没能给予吐蕃致命的打击,反倒还给吐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就在吐蕃灭亡前的三年内,回鹘汗国遭遇了重大的国内危机,并最终导致灭国。
公元839年(唐文宗开成四年),回鹘宰相作乱,为彰信可汗诛杀,另外一名宰相“掘罗勿”担心自己受到牵连于是起兵造反杀彰信可汗,并拥立“馺特勒”为汗。刚刚稳定下来的回鹘又遭受了百年难遇的暴雪,导致大量牲畜冻死,靠游牧为生的回鹘汗国再次遭遇重创。然而祸不单行,天灾的余威尚未平息,人祸便再次降临。公元840年(唐文宗开成五年),即吐蕃灭亡的前两年。回鹘大将俱录莫贺举兵反叛,“引黯戛斯十万骑攻回鹘,大破之,杀馺特勒及掘罗勿,焚其牙帐荡尽”,回鹘因此灭亡。与此同时大批流亡的回鹘人进入吐蕃,极大地充实了吐蕃的人口,在人口就是生产力的古代社会,这无疑是给吐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回鹘汗国也不是吐蕃灭亡的直接因素。
既然吐蕃最大的两个威胁都已经排除了。那么还有什么力量足以令吐蕃亡国呢?
第二种原因:天灾疾病
自古以来,西藏的地理位置以及其恶劣的环境就曾造成了多次天灾与大规模的疾病流行。历史上著名的松赞干布以及金城公主都是死于蔓延的疾病。就在吐蕃灭亡的前两年,西藏地区就遭遇了一场天灾。
据《贤者喜宴》记载,公元839年,西藏地区发生了大地震,此次地震危害甚广。...
查看更多与“吐蕃国被谁所灭?吐蕃灭亡的重要原因都有哪些呢”相关的文章
当时强大的吐蕃国是现在的哪里?
一千四百多年前,当松赞干布向唐太宗求娶文成公主时,西藏的吐蕃王朝是一个新兴的强大王国。然而,强盛的吐蕃王朝,却在地震、山崩、水倒流、鼠疫中,突然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吐蕃建国不久,正是佛法传入西藏之时。自松赞干布起,历代吐蕃王都大力支持佛法。松赞干布兴建了西藏著名的大昭寺、布达拉宫。而松赞干布之后的多位吐蕃国王、王子,甚至舍弃王位,出家修行。随着佛法在西藏的兴起,吐蕃王朝国力也日渐强盛。
唐太宗去世后,吐蕃已经强大到唐朝很难阻挡吐蕃的进犯,吐蕃的地盘扩张到了青海、甘肃、四川的某些地区,甚至一度占领长安。唐高宗、唐肃宗、唐宪宗各时期,唐朝都与吐蕃爆发战争,强大的大唐帝国一直不能用武力使吐蕃灭亡。
然而,强盛的吐蕃王朝突然由盛转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正史《新唐书.吐蕃下》是这样记载当时的吐蕃王的:“赞普(汉人对藏王的通称)……死,以弟‘达磨’嗣。‘达磨’嗜酒,好畋猎,喜内,且凶愎少恩。政益乱。”
原来,老国王死后,一个叫“达磨”的人(西藏人称之为“朗达玛”),当上了吐蕃王。“朗达玛”是个什么人呢?他给唐朝使者留下的印象,不但是嗜酒如命的酒鬼,还是凶恶、听不进意见的狂徒。他就是西藏历史上灭佛运动的始作俑者,终导致国政大乱。
“朗达玛”亲自下令发动了一场对佛法的迫害。他强迫僧人打猎杀生,把打猎杀生当作放弃信仰的标准。不愿放弃信仰者,都被杀戮。
他还下令封闭所有寺院、佛殿,把大昭寺改为屠宰场、小昭寺改为牛圈;他把寺院珍贵的壁画文物涂抹掉,换上僧人喝酒的宣传图,污蔑修炼人;把佛像钉上钉子扔到河里,派人用绳子系在佛像的脖子上。不久,往佛像脖子上系绳子的人,就吐血身亡了。
《新唐书》记载了“朗达玛”灭佛后的吐蕃国︰“开成四年(即公元839年)……,自是国中地震裂,水泉涌,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饥疫,死者相枕 藉。鄯、廓间夜闻鼙鼓声,人相惊。”
此时的吐蕃,出现了地震、岷山山脉(在今甘肃、四川境内)山崩、洮水倒著流的异象天灾,还发生了鼠疫爆发、死人相枕的恐怖景象,还出现了鄯州(今青海乐都县)、廓州(今青海省贵德县)夜间只闻鼓声、不见人的冤鬼作怪事件。
而灭佛的“朗达玛”只当了三年的国王,就因失德死于非命。据《新唐书》记载︰“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赞普死……,无子,以妃綝兄‘尚延力’子‘乞离胡’为赞普……,用事者共杀之。”“朗达玛”死后无子,他的妃子把娘家侄子弄来当他的继承人,却被大臣杀掉了。
于是,不可一世的吐蕃王朝分崩瓦解了,没有灭在唐朝手中,却灭在自己愚蠢国王的手里。而敬佛、信佛却成了藏民的传统流传下来,无论外力如何强迫,都无法改变藏民的这种民族特性。
查看更多与“当时强大的吐蕃国是现在的哪里?最后吐蕃灭在自己的国王手里”相关的文章
吐蕃国被谁所灭?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唐朝名臣李泌年轻时,在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一段轶事。虽然故事纯属虚构,但真实历史中的李泌,对唐朝的贡献之巨大,可以说是无与伦比。
李泌策划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平乱诀”,更提出了绞杀吐蕃帝国的“平蕃策”,直接为大唐王朝延命百年,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战略大师之一,
堪与管仲【尊王攘夷策】、白起【伐赵对】【平楚策】、张仪【连横策】、范睢【远交近攻策】、韩信【汉中对】、耿弇【决策河北、定计南阳】、荀彧【奉天子令不臣议】、诸葛亮【隆中对】、羊祜【伐吴疏】、长孙晟【间突厥疏 】等交相辉映,媲美青史而无愧。
公元755年, 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被大臣弑杀,其子赤松德赞即位,吐蕃使者向唐朝报丧时,得知了唐朝同年爆发“安史之乱”的消息。
奉天之战的胜利,虽然遏制了吐蕃对关中的侵攻,但在河西战场,唐朝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兵败身死,吐蕃军夺取凉州,并在此后两年,连续攻占甘州、肃州、原州,河西、陇右地区就此全部陷落。安西、北庭的西域唐军,也被彻底和中原本土隔绝。
之后, 吐蕃一边大举进攻西域,一边常年寇掠关中和巴蜀,于公元780年,攻陷瓜州、沙州,公元788年,攻陷盐州、夏州, 公元790年策反葛逻禄各部,与之联兵,大败唐朝和回纥联军,夺取庭州,唐朝北庭都护府覆灭。公元791年,于阗、疏勒两国弃唐,臣从吐蕃。公元792年,西州、焉耆陷落。
吐蕃不止是大量侵吞唐朝疆土,更占据居高临下地利,俯瞰中原大地,直接威胁唐朝中枢心脏地带,也成了唐朝生死攸关的头号大敌。
当此国难之时,李泌提出【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则吐蕃自困】的“平蕃策”,是中国历史上意义最重大的战略决策之一。
也正是这个由唐帝国、回纥汗国、阿拉伯帝国和南诏王国等亚洲四大强国联合组成的“反吐蕃包围网“,终于令这个无岁不征、穷兵黩武的古典军国主义政权,再难以对外继续扩张,内部矛盾滋生,最终拖垮了这个帝国。
在吐蕃占领河西,兵锋威胁关中的逆境中,整整百年光阴,大唐天子亲守国门御边,中枢据守长安,坚持不东迁洛阳;神策军与各大藩镇每年轮流秋防,剑南、凤翔、朔方诸方镇,在百年战争俘斩吐蕃军以数十万计,更涌现出一大群功绩卓著的抗蕃名将和英雄。
唐朝名将史敬奉,在盐州之战,吐蕃十五万大军来攻时,史敬奉仅率三千军,备一月粮,深入蕃界;分做四队,随逐水草,绕道至瓠庐河,突袭敌后方,杀伤不可胜计,驱获羊马驼牛万数,令吐蕃军惊溃大败。
唐朝名将李晟,18岁时,一箭射杀吐蕃勇将而成名,之后率千兵攻克吐蕃定秦堡,解灵州之围。当吐蕃和南诏组成联军进犯西川时,李晟率四千禁军驰援,一路进兵所向无当,追击至大渡河畔,斩首七千余级,俘获和杀伤敌军不可胜计,吐蕃、南诏联军光是被困山谷,饥寒交迫,甚至坠崖而死者,就有八九万人。
大渡河之战后,南诏和吐蕃互相推诿责任,关系极度恶化。南诏朝堂的亲唐派大臣占了上风,原为吐蕃附属国的南诏,因...
查看更多与“吐蕃国被谁所灭?后来的历史里整个西藏高原四分五裂”相关的文章
吐蕃帝国的兴衰历程
吐蕃帝国可谓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大唐的历史上多次提及和出现过这个名字,而陌生又因为它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史籍流传较少,加上语言文化不同,所以吐蕃如何兴起如何衰亡,大家就比较陌生了。大多数人对吐蕃的了解都是伴随着唐朝历史记载片段式的记忆。因此我们先来简单捋一下吐蕃的兴衰历程:
公元六世纪左右,西藏的藏族先民开始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王国转变。其中最有实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生活在雅隆河谷的雅隆部落(也称悉勃野部)。他们不断发展扩张势力,最终在公元六世纪左右扩张到了拉萨河流域。此时的吐蕃赞普是囊日论赞,在他的手中吐蕃帝国的雏形基本形成。
囊日论赞的扩张和奴隶制变革导致了旧贵族的反抗,王室本部和后妃的外戚部族都相继叛乱,连囊日论赞本人都被毒死,刚刚初具雏形的吐蕃帝国面临胎死腹中的危险。但是吐蕃的杰出领袖松赞干布正是囊日论赞的继承人。松赞干布继位后,迅速平定内乱,同时改革政治,继续加快向奴隶制帝国的转变。同时开始兼并四周其他部族走上扩张之路。真正意义上的吐蕃帝国在松赞干布手中得以建立,松赞干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吐蕃帝国的建立者。
这一阶段是大唐和吐蕃两个帝国的初建时期,大致的历史是唐高祖和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在唐太宗登基两年后继承赞普之位,唐太宗去世一年后,松赞干布也去世)。双方总体上来说还是友好和平相处,但是决定这种良好关系的关键性事件之一是公元638年的松州之战,登基九年21岁的松赞干布吞并了周边部族,心态有些膨胀,因为吐谷浑的争夺和唐朝开战,结果唐军主力侯君集的部队还没有抵达战场,唐军就打败吐蕃部队,松赞干布赶紧撤兵谢罪,从此老老实实跟随天可汗李世民混。
唐太宗和松赞干布相继去世之后,唐朝开启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执政的时代,这一时期吐蕃迎来了一个发展期,唐高宗的主要精力放在击败东北的高丽政权上,因为一直以来的良好关系对西南的吐蕃帝国的扩张没有过多关注,导致吐蕃吞并了吐谷浑。但是消灭高丽政权后警觉起来的唐朝政府开始着手限制吐蕃向河西走廊的扩张,双发爆发多次战争,展开反复争夺,总体上仍然是唐朝略微占据优势。但是吐蕃吞并吐谷浑所占据的青海地区仍在吐蕃控制之下,唐朝控制的河西走廊等地吐蕃也没有办法侵入。
唐玄宗继位之后,唐朝国力达到顶峰,因此也开始了对吐蕃的进攻性策略,以安西四镇为基地,从西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不断进攻吐蕃。吐蕃帝国连战连败,丧失大片领土,此阶段唐朝取得了对吐蕃的全面胜利。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不得不从安西四镇抽调大量军队投入国内的平叛战争。吐蕃帝国乘势不仅夺回被唐朝占领的青海等地,还顺利占领了河西走廊,彻底切断了唐帝国和西域的联系。占领陇右之后的吐蕃不断蚕食和控制西域诸国,同时也不断袭扰和攻击唐朝。双方爆发多次战争,但除了763年朔方军主动放吐蕃东进导致吐蕃占领唐朝首都长安之外,唐朝军队多次击败吐蕃的进攻。虽然整体上是吐蕃占据进攻态势,而且吐蕃的疆域在...
查看更多与“吐蕃国被谁所灭?吐蕃在我们现在的哪个位置呢”相关的文章
吐蕃国是现在的哪里?
很多人也许并没在意过,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除了巍然屹立的喜马拉雅山、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还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地区——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大约和李唐帝国同时建立,在唐初归顺大唐帝国。中唐以后崛起,其存在和李唐王朝差不多时间兴盛,也差不多同时间衰落。
隋唐之前,吐蕃仅是生活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小部落,史书中把它归属于西羌一部。后来吐蕃兼并唐旌、羊同、苏毗等周边部落后,影响日大,中原史料中逐渐开始记载它的存在。而之前,中原史料只是将它简单的归类在羌族之中。
吐蕃在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即今西藏拉萨),兼并了苏毗、羊同(今青藏高原)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南、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
唐朝之前近千年中,吐蕃与中原王朝关系并不密切,但是始终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松赞干布即位后,吐蕃的势力日益强大起来。松赞干布听说突厥、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也向唐朝求婚。求婚不仅表示吐蕃要与唐朝的缔结友好关系,更重要的对于先进中原文明的向往。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并且命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到吐蕃。松赞干布率领本国军队停在柏海,在黄河河源亲自 相迎。他见了李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等到接回公主后,松赞干布感叹自己父祖中没有与上国通婚,自己如此幸运,应该为公主建造一座城市,“以夸示后代”——这就是拉萨城。并且他也在公主影响下,脱去皮衣,穿起丝绢,接受唐风,并且派遣首领子弟,入唐朝学习诗书礼仪。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册封了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写信给唐朝宰相长孙无忌中说道:“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并且用金琲十五种献祭于唐太宗的昭陵。唐朝也将他和十三位少数民族王公将领石像同列在昭陵。而且此后一段时间,历任赞普去世后一定向唐朝告哀,新任的赞普,也必须经过唐朝的册命才算合法。也就是说,唐初的吐蕃松赞干布王朝自愿归顺大唐帝国成为其藩属。
但是在8世纪中后期,唐朝相继爆发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等内乱,吐蕃趁机向东、向北扩展,取得了陇右、河西,公元790年,吐蕃占据北庭、安西。吐蕃势力东进最强盛时,甚至占据了陕西凤翔以西等地域,威胁唐朝国都长安。
为防御吐蕃的东进,唐朝只好向回纥人求援。中晚唐内外交困下,唐德宗接受宰相李泌建议,先后远结大食、天竺,牵制吐蕃的四镇,南面与南诏通好,北面联合回纥,以孤立吐蕃。
8世纪末至9世纪初,吐蕃王朝的疆域达到极盛,“尽据象雄、党项及诸羌之地,东接凉、松、茂等州,南临天竺,西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里,诸胡之盛,莫与为比”。
此时以...
查看更多与“吐蕃国是现在的哪里?这个国家最后是怎么消失的”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