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明朝皇帝服饰

发布时间:2020-07-14
1 明朝锦衣卫的服饰你见过吗?竟然比皇帝的衣服还要华丽
明朝
明朝服饰
明朝服饰特点

说起锦衣卫,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锦衣卫的前身是掌管朝廷仪仗的一个叫仪鸾司的机构,既然是仪仗机构,那么对相关人员的形象要求就很高,因此里面都是些人高马大的壮汉。朱元璋为了使全国都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想培养一群特殊的人员来从事侦查、逮捕、审问等活动,这些人员不经司法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朱元璋身边这些最贴身、最亲近的仪仗人员就成了他的首选。

朱元璋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下令改仪鸾司为锦衣卫。作为皇帝的贴身卫队,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锦衣卫必须防患于未然。他们于是时时出动,刺探可能威胁皇权、危害朝廷的行为和言论,并捉捕和审讯嫌疑人。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名叫诏狱。锦衣卫将人抓来以后,就关在诏狱里严刑拷打,犯人不是屈打成招,就是熬刑不过而死,因此朝中百官跟天下百姓都很害怕锦衣卫。外地百姓只要看见“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就知道是锦衣卫来抓人了,会赶紧躲起来。

锦衣卫从字面上看,就是穿着锦衣的卫士,锦衣指的是精美华丽的衣服。那么锦衣卫的衣服有多“锦”呢?

锦衣卫的高级官员有三种服饰:蟒服、飞鱼服跟斗牛服。

蟒服

蟒服是一种皇帝御赐的服饰,穿着时要系玉带。四爪为蟒,五爪为龙,皇帝所穿的衣服是秀有五爪的龙袍,而蟒服上的蟒为四爪,由此可见蟒服就比龙袍低一个层次。明《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说:“蟒衣如像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所穿的衣服肯定是天底下最华丽的,而就比龙袍低一层次的蟒服,其华丽程度可想而知。

飞鱼服

飞鱼服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上面秀着会飞的鱼的衣服,“飞鱼”这个词语出自《山海经》:“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御兵。”《林邑国记》记载:“飞鱼身圆,长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蝉。”飞鱼是一种龙头、有翼、鱼尾形的神话动物。飞鱼于蟒长得很像,飞鱼服是仅次于蟒服的一种服饰。

斗牛服

斗牛服因上绣虬属兽斗牛,因此得名。清《渌水亭杂识》卷二:“ 明朝翰林官,五品多借三品服色,讲官破格有赐斗牛服者。”《明史·舆服志三》:斗牛服与蟒服、飞鱼服,因服装的纹饰,都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内,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斗牛服是次于蟒服、飞鱼服的一种隆重服饰。

上面的三种服饰毕竟太为华贵,因此只有锦衣卫的高级干部在正式的场合才能穿着,例如祭祀、加冕等。在一般场合,锦衣卫高级干部穿大红便服,一般人员穿青绿色便服,执行任务的时候也是如此。

绣春刀

除了服装之外,锦衣卫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腰悬绣春刀。绣春刀是一种皇帝御赐的短刀,刀身短而窄,只有在获得皇帝的赏赐之后才能佩戴。据【春明上赊录】记载:“绣春刀极小,然非上赐,则不敢配也。”


查看更多
2 明朝皇帝的常服:使用场合最广,具有方便百搭的特点
明朝
明朝服饰
明朝皇帝服饰

明代皇帝常服使用范围最广,如常朝视事、日讲、省牲、谒陵、献俘、大阅等场合均穿常服。洪武元年定皇帝常服用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即圆领),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永乐三年定:“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今名翼善冠;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带:用玉;靴:以皮为之”。皇太子、亲王、世子、郡王的常服形制与皇帝相同,但袍用红色。

翼善冠

用乌纱冒于外,冠后立有折角一对,末端朝上,冠之后山正面还保留有类似早期幞头系结、系带的装饰。明孝宗以后,折角末端由尖角变为圆弧形。明穆宗时,又在翼善冠上加饰嵌有珍珠宝石的金二龙戏珠。明神宗定陵出土有三顶翼善冠实物,一顶为金丝编成的金翼善冠,两顶为乌纱翼善冠。其中保存较好的一顶乌纱翼善冠高23.5厘米、口径19厘米,用细竹丝编成内胎,内衬红素绢,外蒙一层黄素罗,再以双层黑纱敷面。后山饰有二龙戏珠,龙身为金累丝编成,嵌有各色宝石及珍珠,龙珠用金制成火焰及花形底托,中间嵌珍珠一颗。系结、系带也以金累丝制作,镶有绿宝石。冠后折角为竹胎纱面,用金片折卷成缘边。

圆领

明初定为盘领窄袖袍,其后袍身与两袖逐渐宽大,又因其领式与所饰纹样而被称为“圆领”或“衮龙袍”。皇帝常服圆领为黄色(后期也有其他颜色),领部右侧钉纽襻扣一对、大襟钉系带两对用以系结固定。在前胸、后背、左肩与右肩处饰有团龙纹样,前期以金织为主,后期多用彩织或彩绣。明英宗时在两肩团龙之上又加饰日、月二章纹,日纹在左、月纹在右。早期两袖往袖口处逐渐收窄,后变为宽袖,底边呈弧形,袖端开口,有极窄的缘边。袍身两侧开裾,在大、小襟及后襟的两侧各接出一片(共四片),称为“摆”或“双摆”。另在后襟腰部两侧钉有带襻,用来悬挂革带。定陵共出土12件明神宗的四团龙常服圆领。

搭护

由半臂发展而来,唐代已在圆领袍下穿着半臂。明代以圆领、搭护、贴里作为常服的标准搭配。搭护为交领,短袖或无袖,领部通常缀有较宽的白色“护领”,衣身两侧开裾,并接有双摆,穿着时衬于圆领的摆内。定陵出土有31件“交领中单”(分半袖和无袖两式),即为搭护,有些形制比较标准,有些则有所变化,其中大部分出土时都与圆领袍套在一起。

革带

皇帝常服革带用玉带銙(带版),故也称为“玉带”。带銙共二十枚,外形大小各不相同,都有特定的名称:三台(大小共3枚)、圆桃(6枚)、辅弼(2枚)、挞尾(2枚)、排方(7枚)。带鞓(tīng)用皮革制成,外包红色或黄色织物,表面饰描金线五道。标准革带的带鞓一般分作三段:左段(缀三台中心方、左小方、左三圆桃、左辅、左挞尾)、右段(缀三台右小方、右三圆桃、右弼、右挞尾)、后段(缀排方),左段与右段内侧各钉副带一条,上有小孔,后段两端有金属带扣一对,与副带连接,并通过小孔调节带鞓的围度,而整条革带的开口则在正前方三台处,以金属插销作为开合机关。由于常服革带要大于人体腰围,所以不具备束腰的功能,靠圆领上的带...

查看更多
3 明朝皇帝服饰竟然这么时尚?简约风到奢靡风随意切换
明朝
明朝服饰
明朝皇帝服饰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之中,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几乎都是十分相似的式子,“黄袍”的风行始于隋唐时期,其时崇尚“以黄为贵”。据《唐六典》中记载:隋文帝着柘黄袍,巾带听朝。尤其是在唐朝,皇帝不肯意本身和一样人同着黄袍,就公布了“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的号令。《野客丛书禁用黄》中记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皇帝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此后,黄色成为皇家独一指定使用的颜色。

明朝皇帝的朱红色时尚龙袍

凭据《明史》记载:“礼部复言:“唐制,服色皆以散官为准。元制,散官职事各从其高者,服色因之。国初服色依散官,与唐制同。乃定服色准散官,不计见职,于是所赐袍带亦并如之。三年,礼部言:“历代异尚。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饰黄,旗号赤。今国度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从之。”凭据《明史》之中的这段记载,我们能够认识到因为明朝皇帝的姓氏原因,所以明朝从朱元璋起头就不再以明黄色作为皇帝的专用服饰色彩,对于明朝的皇帝来说,朱红色显然更适宜他们。除了他们的姓氏带来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其时的朱元璋想要本身家眷的皇帝有区别于之前朝代皇帝的一个主要特点,最显而易见且最不费劲的就是改变皇帝的服饰特征。

凭据《明朝皇帝服饰:明朝皇帝常服详解》一文描述:“洪武元年定皇帝常服用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即圆领),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永乐三年.定:“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今名翼善冠;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 -;带:用玉;靴:以皮为之”。皇太子、亲王、世子、郡王的常服形制与皇帝沟通,但袍用红色。”明朝时期的朱红色和之前朝代的明黄色一般,成为了皇室的专用颜色,这种颜色只有朱姓皇室才可以平常穿戴,固然明朝时期的皇帝在常服的建造过程存在很多分歧的小细节,但总体来说他们平常所穿的服饰的整体设置和式子相差并不大,仍然可以从个中看出很多明朝特有的服饰特色。

嘉靖年间的“衮冕”奢靡风

比拟于古代汗青上的其他朝代来说,明朝的皇帝显然更留意本身的穿衣装扮,这或者和明朝皇帝特有的艺术审美有必然的关系吧,究竟明朝的很多皇帝固然没有政治才能,却稀有不尽的艺术细胞。凭据《百度百科――龙袍》记载:“冕服、衮服:冕服、衮服合称为“衮冕”,是古代最尊贵的制服之一。明代皇帝只用衮冕,取销其余五冕,为十二旒冕十二章服,用于祭奠六合、宗庙、社稷、先农、册拜、正旦、冬至、圣节等场合。”衮冕这类的服装是对照正式的皇帝御用制服,这在对照正规的场合才会使用到,正常情形下如许的服饰不会随意上身。就连如许正式的服装在明朝也有多种的式子,要知道在一样情形下如许正式的盛装出席是按照家传的规制进行的,不会有人随意的更改,显然明朝的皇帝就不是一样人。

在明朝朱元璋时期设置的衮冕服饰相对对照简单,朱元璋其时的设法是不想把过多的财帛和精神放在这些外观的事物上,...

查看更多
4 明朝皇帝的便服是怎样的?这种服饰有什么特色
明朝
明朝服饰
明朝皇帝服饰

便服是日常生活中所穿的休闲服饰。明代皇帝的便服就款式、形制而言,和一般士庶男子并没有太大区别。比较常见的便服式样有:曳撒、贴里、道袍、直身、氅衣、披风等。

曳撒。刘若愚《酌中志》记载:“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的形制较为独特,它的前身部分(前襟)为上下分裁,腰部以上为直领、大襟、右衽,腰部以下形似马面裙,正中为光面,两侧作褶,左右接双摆。后身部分(后襟)则通裁,不断开。明代前期皇帝日常多穿。尹直在《謇斋琐缀录》中说:“昔叨侍宪宗皇帝,观解于后苑,伏覩所御青花纻丝窄檐大帽、大红织金龙纱、宝装钩绦。又侍孝宗皇帝讲读于青宫,早则翼善冠、衮绣圆领,食后则服、玉钩绦。而予家赐衣内,亦有一件,此时王之制,所宜遵也。”

贴里。贴里既可外穿,也可穿在外衣内当做衬衣,如穿常服时,通常在圆领、搭护之下穿着贴里。贴里的形制与相近,都是上下分作两截,但只是前襟分裁,后身不断,而贴里则前后襟均断开,腰部以上为直领、大襟、右衽,腰部以下做褶,形似百褶裙,大褶之上通常还有细密的小褶,无马面。衣身两侧不开裾,亦无摆。《酌中志》云:“贴里,其制如外廷之褶……”并根据贴里褶子的形制分为大褶、顺褶等不同款式:“大褶,前后或三十六、三十八不等,间有缀本等补。顺褶,如贴里之制,而褶之上不穿细纹,俗为马牙褶,如外廷之褶也。”

发掘定陵时,在明神宗棺内出土了一件贴里,面为织金妆花缎,罗里,上下分裁,腰部以下正面打有合抱褶十三个(背面因残碎不详)。地纹为灵芝捧金“寿”字、仙鹤托金“寿”字。衣身装饰有云肩、通袖襕、膝襕纹样,内饰喜相逢戏珠龙、寿山福海、云纹等,皆金线绞边。《定陵》报告将这件贴里定名为“衬褶袍”,依据是《酌中志》“顺褶”条下提到的:“世人所穿子,如女裙之制者,神庙亦间尚之,曰‘衬褶袍’,想即古人下裳之义也。”从定陵出土贴里的复制件来看,衣褶形如马牙,大褶上不作细褶,应即《酌中志》中的“顺褶”。

道袍,又称褶子、海青等,是明代中后期男子最常见的便服款式之一,也可作为衬袍使用。《酌中志》记载:“道袍,如外廷道袍之制,惟加子领耳。”定陵出土有8件明神宗的道袍。道袍通常的形制为直领、大襟、右衽,小襟用系带一对、大襟用系带两对作为固定,大袖,收口,衣身左右开裾,前襟(大、小襟)两侧各接出一幅内摆,打褶后缝于后襟里侧。内摆的作用主要是遮蔽开裾的部位,使得穿在里面的衣、裤不会在行动时露出来,保持了着装的端整、严肃。


查看更多
5 明朝皇帝的服饰有什么讲究?终于知道明朝皇帝为什么这样穿了
明朝
明朝服饰
明朝皇帝服饰

明朝服饰是丰富多样化的,是争奇斗艳、流光溢彩的,明朝服饰在中国古代传统服饰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明朝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追求个性解放,追求民主意识,敢于反抗的思想觉醒,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艺术文化潮流趋向。

明朝皇帝的穿搭有什么讲究?

现在有关明代古装剧最大的缺陷就是皇帝头戴金光闪闪的善翼冠。实际上明代皇帝的常用冠帽还是以乌纱善翼冠为主。

明太祖朱元璋,头戴乌纱善翼冠,身穿龙袍,双眼炯炯有神,颇有帝王之威严。

明成祖朱棣,成祖皮肤黝黑,胡须较长,穿着和其父朱元璋为同一款式。值得注意的是,成祖的指甲并不长,可见朱棣绝非皇宫内养尊处优之辈。

明仁宗朱高炽,命运多舛的皇帝,穿着和太祖成祖一致。

明宣宗朱瞻基,既是明君,又是艺术家,穿着与前代明朝皇帝一致。

明宪宗朱见深。在英宗和宪宗时期,明朝皇帝的龙袍发生变化,开始出现多种图案,颜色也更为丰富。

明武宗朱厚照,皇帝中的异类,喜好玩乐,却并非无能之辈,他的龙袍相对于宪宗和英宗以及其父孝宗,还是比较朴素的,但他肯定不光有这一件龙袍。

嘉靖皇帝之父,兴献王朱祐杬。这位被追封的皇帝的龙袍色彩丰富,龙袍图案极其生动。

嘉靖皇帝朱厚熜。龙袍风格基本和其父一样。

明穆宗朱载垕,明朝中后期的一位皇帝。从他开始,明朝皇帝的善翼冠上开始出现二龙戏珠的装饰。

万历皇帝朱翊钧,红色龙袍在明朝皇帝的画像中颇为少见。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一月的倒霉皇帝。

中晚明的龙袍风格相对于早期明代龙袍和宋代皇帝的常服来说,色彩更为丰富。和皇帝龙袍一样,宋明的瓷器风格也不同,宋代的瓷器较为朴素,而明代的瓷器尤其是隆庆万历时期的瓷器,则色彩鲜艳。可见宋明两代审美的不同。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