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2月1日,驻守热兰遮堡的荷兰人,被郑成功围城9个月后投降。
不论从火力优势或其他观点来判断,荷兰成功的几率其实相当高,为什么荷兰人没有与郑成功决一死战呢?这得从经济上来分析。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voc进入亚洲的主要目的,是看上日本的白银与中国的丝绸。但要拿什么东西去换日本的白银,再拿白银去换中国的丝绸,卖回给日本赚一笔呢?台湾正好提供两种日本需要的东西:鹿皮和糖。有这么好的贸易机会,为什么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日本岛不自己做生意,反而要让荷兰人来做呢?主要原因是17世纪上半叶的中日都在锁国状态,明朝政府对海岸线外领土兴趣不大,台湾就成为中日走私者的贸易点。荷兰人来台之后建立热兰遮堡,1633年建立和福建的贸易关系,拉起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日本岛的三角贸易网。
台湾的地理位置,对荷兰人是个良好的战略点:一可当做储存货物的仓库;二可当做船队的补给与休息站;三是北上日本、西向福建、南向吕宋、往马六甲海峡,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地理中心;四还可用鹿皮、糖换到日本的银子。这是荷兰在远东的贸易布局。voc在生意最旺的1641年—1654年间,平均有26艘船在远东海域内东买西卖,单是台湾与日本间的航线,每年有9艘专用船南来北往。在这鼎盛的10年间,对日贸易的利润平均有100%。从台湾运糖卖给日本的利润约25%,卖给波斯的利润约96%。
为什么1654年之后,voc在远东的贸易就走下坡呢?关键在中国的生丝市场,被孟加拉国用低价抢走了。1641年—1654年间,voc卖到日本的商品总价值约有1280万荷兰盾,其中700万盾(约54%)是生丝和丝绸。但到了17世纪50年代中期,孟加拉国的生丝价格,从1651年每磅5.89佛洛林,暴跌到1659年的每磅2.68佛洛林。相对地,中国生丝的价格,从每磅2.38佛洛林涨到4.97佛洛林,市场优势完全颠倒过来。在这种情况下,1650年—1659年间在中国海域航行的荷兰船,从顶峰时期的26艘减为20艘。
更糟的是,远东航线的利润竟然减到30%左右。对voc来说,如果利润低于60%,就不值得出海做这笔生意。接下来就是可以预见的恶性循环:把远东航线的船再减为13艘,到了17世纪60年代末期,只剩4艘。
voc的董事和巴达维亚的总督很快就有共识:不再派船到中国海。那么如何取得中国的货物呢?替代性的方案很简单:让中国商船进入巴达维亚,荷兰人不必派船出海,就能得到所需的各种货物,可以省去船只、水手的沉重成本。17世纪90年代,荷兰完全放弃远东,退守印度尼西亚群岛。这个广大的海域从此拱手让给乘虚而入的英国人,做起鸦片和茶叶的生意。
郑成功确实打败过安平古堡(即热兰遮堡)的荷兰人,这一点不必争论。问题是荷兰人为什么不调集炮舰回击呢?
因为以经商赚钱为主旨的voc从商业的观点评估,这个岛已不值得投入炮舰,不值得在台湾大打一场了。换句话说,荷兰人本来就想走了,正好碰上...
查看更多与“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为什么荷兰人轻易放过郑成功?”相关的文章
郑成功于1624年8月26日出生,原名郑森,号大木,父亲郑芝龙为明福建总兵,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的母亲田川氏(日本人)是在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生下了他。他不平凡的身世,也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的隆武帝赐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南明的永历帝又封他为延平王。
1659年9月,郑成功率十余万大军进攻南京失败后返回厦门,鉴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和客观形势的变化,决计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开辟稳固安全的抗清基地。
郑成功率军25000人,战船400余艘,于3月23日出军。而荷兰人只有一千多人,明军在数量上拥有压倒性优势,荷兰人似乎只能坐以待毙。
但结局是历时九个月,郑成功惨胜荷兰,收复被荷兰侵占了38年的台湾。
本该轻而易举获胜的明军,为什么最终只是“惨胜”?我们从军事角度分析之后,反而惊奇郑成功居然能获得胜利。
首先,从双方的航海技术说起。
早在17世纪,荷兰人的帆船凝集了欧洲近代早期军事革命的精华,不但在与英国的竞争中胜出(特塞尔海战中战胜英法联合舰队),还取代了昔日的殖民霸主西班牙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荷兰人的三角帆船依靠复杂的帆索体系,能够逆风行驶,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度使郑成功濒临精神崩溃。
而中国自16世纪闭关自守,航海以及军事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荷兰。
郑成功率领的船只主要为沙船(南京船)、鸟船、水居船(双蓬居)、赶缯船、八桨船、小哨、快哨、乌艚船(即乌船)、小乌龙船等。
主力战船大青头(船体多饰以青色)长约10丈,宽2丈1尺,高l丈5尺,吃水8尺,载重三四千担,总共只配备2门大炮,前1后1(《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1962年福建版)。
这一方面就已经差距悬殊。军事谋略上,郑成功发明了一种先进的战舰队形,与当时英、法、荷海军正在试行的“钻石”队形相似。
他把战船分为5个部分,指挥船位于中间,以便指挥。也就是说,这个方面郑成功和荷兰差距不大。
那么,军舰火炮方面就不用多说了。热兰遮里荷兰人的大炮火力猛,射程远,精度高。棱堡和炮位相互配合,实现了交叉火力的全方位覆盖。
而郑成功当时的大炮数量少,射程不足,郑成功军队主要使用的还是弓箭、长刀等冷兵器。这样一来,郑成功没有丝毫胜算。但意外的是荷兰驻地总督偏偏选择了自杀性的决策。
郑成功打赢了,但在荷兰的炮火之下几乎全军覆没,可谓是惨胜。
回想当年,因为航海技术落后,荷兰远渡重洋,台湾成了荷兰重要的殖民地;357年前,郑成功的船队配备明显比不上荷兰军舰,郑成功却只能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占据先机才勉强以十倍人数得了个惨胜的结局。这充分体现了斯大林的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查看更多与“依靠天时地利人和,郑成功收复台湾只是险些获胜罢了”相关的文章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这一点毋庸置疑。纵观历史,在明朝时期,在17世纪初,荷兰成为西方的海上马车夫,占据着海上霸主的权利,而侵略也是随之而来,当时的台湾也不能幸免。1604年,荷兰开始发动对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的攻击,最终在明朝当局的军事抗议下,荷兰军队撤离出台湾区域,而到了1622年,荷兰依旧对于台湾和澎湖列岛不死心,想要长期占领台湾和澎湖列岛,于是再次发动了侵略台湾的战争。
1924年,荷兰占领台湾,从此便开始了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的统治。而当时荷兰作为全球最大的殖民国家,对于当地台湾人民的统治是十分恶劣的,利用当地的高山族的长老推进思想和种族的奴化统治,而将台湾地区的土地都占为己有,而当时的人民都是以土地为生计,荷兰殖民者利用这点,于是将侵占而来的土地高价进行租赁,从中获取大量的收益。这和之后英国圈地运动有过之不及。
在荷兰人统治台湾的三十八年里,大大小小的起义不计其数,而均以失败告终,其中最为壮大的一次起义是由郭怀一主导的起义,当时起义的多为身在台湾的汉人,人数达到四五千人,但是当时的他们也没有像样的武器,更多的是农耕经济下的镰刀、锄头之类的工具,而当时的荷兰统治者已经有洋枪火炮,这样的军事较量不免显得以卵击石,而当时他们的内部也被人举报,所以这样的起义注定是失败,郭怀一和参与者都被杀害。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当地民族反抗侵略者的决心。
1961年,郑成功带领着军队在台湾登陆,开始了对荷兰侵略者的民族反击,而当时的战争因为准备比较充分,也得到了台湾民众的支持,于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击战在九个月的艰苦战斗下最终在1962年初将荷兰人驱赶出台湾。至此,荷兰统治台湾38年的时光永久地结束。郑成功也成为了台湾人民的民族英雄。之后的台湾便开始了郑氏集团的时代,郑成功一改之前荷兰统治者的风气,大力发展生产,鼓励当地民众开垦种植,当地的经济也是持续上涨。
郑成功收复台湾一是民族情怀,另外收复台湾也是作为自身反清复明的理想之地。台湾被郑成功收复的消息很好传到了当时的康熙皇帝耳朵里,群臣议论纷纷,此时讨论的并不是郑成功作为一个民族英雄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收回了国家的领土。而讨论的是如何将郑成功抓拿归案,如何从其手中收回台湾。当时的辅政大臣鳌拜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平贼五策”,其中包括了将东南沿海一带的商贸往来船只扣下,不允许和台湾地区商贸往来;将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斩首;挖掘郑家祖坟等举措,意在劝降郑成功。而当时的康熙帝也是听从了鳌拜的建议,而下令执行下去。
当时一个个噩耗传到郑成功耳朵里,加上当时自己的儿子郑经又和自己的乳母进行私通,这让当时的郑成功深感焦虑,身心疲惫,最终于1622年6月急病而死,死前倍感无颜面见祖宗,抓脸而死。年仅39岁。
让人惋惜的同时倍感凄凉,这位曾经的英雄,一辈子在反清复明的民族大义面前,所向披靡。从荷兰人手里刚收回台湾,因为反清复...
查看更多与“郑成功收复台湾却被康熙皇帝针对,最后含恨而终”相关的文章
公元1661年正月,收缩在厦门岛上一隅之地、正为全军前途犯愁的郑成功,忽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兵收复被荷兰人侵占了37年的台湾,收复这个他父亲的发家之地。四月,四百多艘郑军舰船到达鹿耳门海面,樯橹如林,风帆蔽日。
五月一日,一场被后世中国史学家们渲染成史诗般胜利的海战在鹿耳门海域上演了。按照荷兰人的记载,此役郑军出动了足足六十艘大型战船,而荷兰方面,则只有可怜巴巴的两条武装商船勉强和一条纯粹打酱油的轻型福禄特帆船。这四条船中最大的一条,也就是被后世经常夸张成大型荷兰战舰的“赫克托”号,实际上只是一条有36门炮的三桅武装商船而已。海战一开始,“赫克托”号就勇猛地冲向六十条郑军战舰,连连击沉了郑军战舰。郑军数量占绝对优势,却毫无办法。就在此时,一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赫克托”号突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随后沉没。在后世的中国史书中,常常把“赫克托”号的沉没说成是郑军的战果,然而真相是,“赫克托”号是因水手开炮中火花不慎落到了火药舱里,引发了大爆炸。
幸运女神第一次眷顾了国姓爷,一个意外的事件,导致了战场形势的逆转,虽然郑军最后实际上一条荷兰船也没打沉,但毕竟控制住了制海权。
海战如此尴尬,陆上的战斗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北线尾之战,郑军以大约四千的绝对优势兵力消灭了一百多荷兰人,却在进攻热兰遮城堡时受到了棱堡工事的毁灭性打击。荷兰人甚至杀出城堡反攻郑军,缴获和破坏了郑军数十门火炮。不得已,郑成功只得改进攻为围困。然而准备不足的郑军却很快陷入缺粮的境地,郑成功只得分散兵力,去四处征集粮食。结果因为搜刮太狠,又激起了台湾原住民的反抗。与此同时,台湾酷热的天气又让郑军患病者日益增多。形势的日益恶化,让郑成功心烦意乱,本以治军严酷著称的他,此时更加严苛,士兵略有违纪就被斩首。结果,不断有士兵开始向荷兰人投诚,军心开始动摇。八月份,更可怕的消息来临了,来自巴达维亚的荷兰援军即将到来。此时郑成功的军队都已分散到各地屯田征粮,作为大本营的赤坎城中只有三百郑军守卫着主帅。如果荷兰人此时发起进攻,郑成功将难免战死或者被俘。进退失据、骑虎难下的国姓爷日夜惶恐不安,甚至深感受了鼓动自己攻台的何斌的欺骗,这位曾为郑成功献上台湾地图和攻台计划的头号功臣,从此被郑成功软禁起来,失去了自由。
然而,此时幸运女神第二次眷顾了国姓爷——巴达维亚来的援兵突然遇上了巨大的风浪,无法进入鹿耳门航道,只得驶往澎湖避风。等到他们九月份再次来到鹿耳门的时候,郑成功已经将他的军队集中了起来,在兵力上重新占据了绝对优势。经过一场激战,郑军依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再次控制了局面,荷兰人只能退缩回热兰遮城堡继续困守。他们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福建的清军身上,希望通过联合清军对郑军进行夹攻。如果这一条战略能被实现的话,郑成功将腹背受敌,前途极其危险。
然而,幸运女神第三次眷顾了国姓爷——前往福建联系清军的荷兰舰队司令卡乌,早已失去了胜利的信...
查看更多与“郑成功收复台湾只是巧合?全靠命运之神的眷顾”相关的文章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郑成功是一位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一、混血身世,家世显赫
郑成功有父郑芝龙,是凭借海商发家,并且养有战力极强的私兵。郑芝龙一生传奇,他早年出身海商,凭借着自己的好头脑、好身手,发迹于日本。并在日本娶妻生下郑成功。
当时的环境复杂,各方势力云集,国内明王朝势力将颓,满清打入关内,荷兰等国发展殖民地入侵沿海,而且日本也正处于战国末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江户时代初期,政局极不稳定。
这些看似严峻的条件,往往越容易造就英雄。郑芝龙精通3种不同国家地区的语言,并且喜爱武艺,虽然郑芝龙是海盗出身,但有这样的堪比高材生的父亲家教怎么会次?郑成功经历过明清战事,目睹过荷兰对台湾地区的剥削,所以从小就志向远大,中过“秀才”,练过拳脚,可谓是“文武双全”。有这样的天赋和家庭基础,真是想在乱世不成名都难啊!
二、 留条后路还是野心勃勃
郑芝龙先是降明后又降清,郑成功看到父亲如此反复,不惜和其断绝关系,遂率领旧部继续支持南明抵抗清军,因为不降,其父母一家惨遭满清杀害。考虑到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对自己造成的压力,最终郑成功不得不退找一个后路,所以他将目光瞄准了台湾。
当时台湾正值荷兰殖民统治时期,民生哀怨,所以郑成功恰好借机一举拿下台湾。不得不说的是,荷兰不愧是海上的霸主,依靠先进的火器,顽强抵抗,郑成功确实付出极大的代价才将其赶出台湾。在此期间,郑成功几次派人南下寻找南明皇帝,但皆是无功而返,但当他即将平定台湾,南明皇帝却被满清政府杀于缅甸。占据台湾的郑成功开始经营台湾,虽然没有多久就忧劳而亡,但从他和他的子孙对台湾的统治经营来看,似乎称帝是迟早的事。
这不禁引人遐想:为何郑成功不直接归于明皇帝的统治,而是选择自己单干?为何对南方这么熟悉的郑成功会迎不来旧主,而满清却派人很轻易致其于死地?这些很是让人捉摸不透,反正可以确定的是郑成功誓死抵抗清军。
郑成功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他没有选择称帝,很让人佩服,他称得上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民族英雄,但他更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能分析局势,占据台湾肯定是另有所图,但所图是大是小却不好分说,种种迹象倒是更像一代枭雄。
查看更多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真相,看看郑成功的家世条件就知道了”相关的文章
郑成功率领其部收服台湾后,打算经营台湾作为反攻明朝的基地。郑成功在台湾岛鼓励屯垦、发展农业、收服民心,可惜天妒英才,年仅39岁便去世了,其子孙统治台湾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对开发台湾地区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郑经在位时期为1662年至1681年,近二十年间,郑经集团继续推行开垦,另外积极剿灭海盗、拓展商业。清朝在大陆施行海禁政策,不允许海峡两岸进行商贸来往。但台湾地区依旧与大陆保持着走私贸易。此外,台湾也从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进口日本的银、铜等金属与盔甲,以武装军队。郑经还允许日本商人居于鸡笼(今基隆)。
167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台湾签订通商条约,向台湾军队贩卖西洋枪炮,聘请英国炮手出任台湾炮兵教练。郑经还发动了讨清战争,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
郑克监国时期较为短暂。1680年郑克就开始帮助郑经处理政务,郑经对他颇为放心,只是偶然阅览奏章。部分史籍称刚毅勇断,有乃祖风,深得民心,在执法上一秉至公,即便是宗室犯错也依法办理。今天台南市延平郡王祠有“夫死妇亦死,君亡明乃亡”之联,说的就是郑克夫妻。可惜当时的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严重,郑克死于政治斗争。自此郑氏台湾国势开始衰退。
1681年6月,郑克塽在斗争中获得宝座,但此时台湾已连续三年发生水旱灾害,粮食歉收,米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此前连年反清战争徒劳无功,反而使得台湾府库空虚。为筹集粮饷,扩充军队,郑氏集团加强了对台湾各族人民的压榨和勒索,岛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针对郑氏政权的斗争此起彼伏。连年征战使得基层士兵产生厌战情绪,由于财政困难对军队的待遇也并不理想,不断有台湾官兵驾船投奔清政府。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朝开始准备攻取台湾,次年双方爆发澎湖海战,清将施琅大败郑军。郑氏政权激烈争论后选择向清朝投降,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三十施琅登陆台湾受降。
随后郑克塽全家被送往京师,隶属汉军正红旗,受封为海澄公。台湾平定之后,清廷议政王等会议决议:将明郑后裔,安插直隶、河南、山东等省。清廷不许郑克塽回福建居住,将他与家人软禁在北京朝阳门外当年软禁其曾祖父郑芝龙的一条胡同里。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秋,年仅37岁的郑克塽卒于北京,爵位无袭。郑克塽死后,其母黄氏向清廷要求发还郑家产业,但不了了之。
查看更多与“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其子孙对台湾实行了哪些有力政策?”相关的文章
大多数人只知道郑成功是一个民族英雄,并不知道这位民族英雄最终为何而死。郑成功的死因让人觉得十分惋惜,他不是在战乱之中死的而是被他的亲生儿子活活气死的。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还在日本做生意的时候,认识了他的母亲,郑芝龙对田川松一见钟情,于是两个人就在日本办了婚礼,而且还生了一个儿子就是郑成功。对于郑芝龙来说,田川松不过是他的一个小妾,他在中国还有好几位姨太太,所以郑芝龙对郑成功并不怎么关心,郑成功一直和母亲生活在日本。
郑成功跟随父亲生活,是在郑芝龙开始从事政治投靠了明朝之后。郑芝龙把郑成功和他母亲一并接了回来,郑芝龙还给郑成功请了老师来教导他学业。之后,大明王朝覆灭了,郑芝龙就拥护唐王登上了皇位,不但自己在唐王手下做事,还把自己的儿子也就是郑成功推荐给了唐王。唐王十分信任郑芝龙,把军权都交给他管理,从而对郑成功也十分厚待。
郑成功是一个始终如一的人,他得到唐王的信任,发誓要为唐王效忠。可是郑芝龙却不是这样,而是将自己的儿子带到明朝时,自己却偷偷地投靠了清朝。郑芝龙本来想做一个中立的人,哪边都讨好,以为这样就可以平安了。郑芝龙没想到的是,清军不仅把自己杀死了,还派兵去杀郑芝龙老家的人。郑芝龙的老家此时只有田川松一个人,最后她被逼无奈自杀了。
郑成功一边为母亲去世感到悲伤,一边又对清军恨之入骨。他给他母亲做的纯金雕像也落入了清军之手,清军把雕像融化了之后做成了金锭。郑成功因为跟清军兵力差的太多,被清军逼迫的没有办法,只好靠自己已有的兵力攻打台湾,最终把荷兰人赶出了台湾,从此以后,郑成功就驻扎在了台湾。
按说郑成功此时应该是大事已成,本该养精蓄锐发展势力的,可是没过多久郑成功就去世了,郑成功去世竟是因为他的儿子。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在收复台湾之时已经娶妻,而且还纳了好几房妾室。本来有几房姨太太也没什么关系,可是他竟然和他弟弟的乳母生出了私情,本来这件事没有人知道,可是他弟弟的乳母竟然有了身孕,郑经非但没有悔过,反而明目张胆的把他弟弟的乳母收为了妾室。这件事情很快就被郑经的岳父知道了,后来郑经的岳父告诉了郑成功这件事。郑成功十分生气,郑成功是一个很讲究伦理的人,就想命人杀了自己的儿子。不过郑经并没有在台湾,而是在厦门,而且手底下都是郑经自己培养的人,郑成功就算是郑经的父亲也没有办法让他们去刺杀郑经。
郑成功听闻此消息就生了一场大病,竟然一下子起不来床。生病期间,郑成功还命人跑到厦门刺杀郑经,结果刚下命令没几天,郑成功就去世了,死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
与“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何突然离世?郑成功的死因令人唏嘘”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