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
先帝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患,巩固疆土,将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藩王势力日积月累,成为朱允炆登基后的巨大阻碍,其中燕王朱棣的力量一直是朱允炆的心头之患。
建文帝朱允炆毫不手软地向他的叔叔们举起了屠刀,几位势力较小的藩王先后被削,被贬庶人。与此同时,朱允炆和亲信大臣密谋逮捕燕王朱棣。采取逮捕行动的张信是朱棣的旧部,将消息偷传与朱棣。
朱棣得知,装疯以自保,并训练死士,积聚力量,准备反攻。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打着“诛齐黄,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攻占金陵,而朱允炆也在皇宫大火中不知所踪。朱棣即位,江山易主。
建文帝书生气十足,毫无治国经验,并不具备一国之君的才能。相反,朱棣有勇有谋,与明太祖朱元璋颇像。《奉天靖难记》中记载,太祖谓“异日安国家,必燕王也”,朱元璋一直对朱棣寄予厚望。朱棣在看到侄子朱允炆登基后,心有不甘,一直隐忍,在封地培植自己的力量,等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总而言之,朱棣造反,就是为了自己登上皇位。
朱元璋与朱棣是父子关系。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并不是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而是起兵推翻了他的侄子朱允炆的帝位而得。
他们这对父子的关系十分微妙。在《奉天靖难记》中记载到“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心异之,独钟爱焉”,并谓“一日安国家,必燕王也”。朱元璋在位时,特别欣赏四儿子朱棣。朱元璋其他的几个儿子流氓气重,在封国内成天饮酒作乐,沉迷女色。唯独朱棣勤政务实,深得民心。朱元璋认为朱棣是继承皇位的好人选。朱元璋看朱棣,就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有着非同寻常的气魄、胆识与性格。不得不说,朱棣具备了成为一国之君的禀赋。分封时,他将分量最重的燕地予以朱棣;娶亲时,他赐开国第一功臣徐达长女给朱棣。朱元璋对朱棣尽显器重。但是,事实却出乎人的意料,朱元璋却让他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帝位。
朱允炆“性至孝”,孝顺聪明,从小受到儒家教育,书生气十足。朱棣则是有勇有谋,好战。孰优孰劣,谁更适合继承皇位,也难下定论。
但是,鸟飞留影,水过留痕。后人认为,朱元璋并非器重朱棣,而是朱棣下令让明初官修史书,将他的皇位合理化。在《明太祖钦录》中收录了这样一句话“说与晋王知道,教陈用、张杰、庄德预先选下好人好吗,堤备临阵时,领着在燕王右里行”。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企图心重的朱棣是有所提防的,更是担心朱棣会对皇太孙朱允炆的继位形成巨大威胁。
但是,重重迷雾的背后,朱棣与朱元璋的关系究竟如何,我们也不能妄下断言。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朱元璋与朱棣父子俩的亲情关系永远无法改变。他们都为明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靖难之役的意思是:“清君侧,靖...
查看更多与“一起详细了解朱棣怎么夺得皇位的,他篡位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相关的文章
明朝前期,自朱元璋建国后,国家繁荣昌盛,一片祥和。朱元璋本是农民出身,凭借着一身勇猛果敢的本领,一路杀敌无数,建立了大明王朝。对于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他用心经营,但是,这大好的江山也需要有后人来继承。
于是他有了26个儿子,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他的这26个儿子里也是良莠不齐,真正能担当大任的还没有。而且,朱元璋想实行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于是他选择了他与马皇后的儿子朱标立为太子。
你有听过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吗?
但是最终登上皇位的并不是太子朱标,而是皇孙朱允炆。因为立太子的事情导致后面四年内战,最终被叔叔篡了位。
其实朱标能力不错,悟性也很高,是一个好的接班人,而且朱元璋还专门请了名师指导他学习。但是,朱标的身体却是不行,总是疾病缠身。最后,在朱标的长子朱允炆14岁的时候,终于身体被累垮,病死在床榻上。朱标的去世,让所有的皇子都野心勃勃,想要成为第二个太子。
其实,朱元璋的儿子里有一位燕王朱棣,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属于上乘,不过可惜的是,他并不是马皇后所生。所以朱元璋一直就没有考虑他,直到朱标的去世,让朱元璋对立太子的事又开始头疼。他思来想去最后把皇孙朱允炆立为了太子,此决定一出,皇子们都大失所望。本来觉得大哥去世了,终于可以轮到自己了,结果被自己的侄子抢走了,皇子们都心有不服,但是也不敢当面反对。
特别是朱棣,他认为自己用功做事,能力超群,在道义上他理应能当上太子。其实,这个时候,朱棣内心已经有了想篡位的苗头。但是朱元璋还在位,他也没有太大的能力夺得皇位。于是他默默的开始给自己的侄子暗中使绊,在暗地里处处刁难朱允炆。
结果就是朱元璋一去世,朱允炆刚登基后,朱棣就开始展露自己的野心,开启了长达四年的内战,最终朱棣篡位成功,朱允炆被逼逃跑,下落不明。那么,朱棣经历四年内战,朱棣起兵时,他已被解除兵权,他能调动的军队至多不过数千人。反观朱允炆这边,动辄调兵数十万,以举国之人力财力与一隅相争,道义上也占上风,但是为何最终朱棣能够篡位成功呢?
从自身方面讲,朱允炆善良孝顺,宅心仁厚,看似是一个贤君,但是毕竟年轻气盛,执政经验不足,心浮气躁,缺少一些霸气。反观燕王朱棣,心狠手辣,根基深厚。掌握的燕辽地区,素有大志。他战功赫赫,为人骁勇善战,无论脾气秉性还是作战风格都与朱元璋相类似,才能或许更胜一筹。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用人方面,朱棣身边有个厉害的军师姚广孝,这个人对于朱棣来说非常的重要。他不断的提醒朱棣,让朱棣的目标明确化,而且将朱棣从一次次想要放弃中挽救回来,帮朱棣出谋划策,收买人心。如果没有姚广孝,估计朱棣是会放弃的。
再看看,朱允炆这边,重用不懂军事的李景隆,要知道,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儿子,从小就娇生惯养,纨绔子弟,根本不会打仗,百万军队都被他瞎指挥掉了。再加上,能够打仗的精英都被朱元璋给猜忌杀害了,剩下的都是这些不懂军事的人,所以再好的资源也打不过朱棣。
其实,这样看来,朱棣不仅是凭借...
查看更多与“你有听过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吗?他能篡位成功也有运气好的成分在里面”相关的文章
朱元璋做过乞丐,当过和尚,最终登上九五至尊,成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可以说是尝尽了人间的甘甜苦辣。他本来也是一个普通的起义军,却在战斗中不断取胜,最终脱颖而出。这是历史所选出的英雄。
然而,当上皇帝的朱元璋,似乎忘记了那些曾经与他一起共患难的兄弟。无数有着赫赫战功的将领,都被他肆意屠杀了。因此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不太好。当时的朱元璋,想要传为给儿子朱标,朱标的确也是个可以成为君主的人,他文武双全,治国有方。然而天妒英才,朱标早早的就去世了。于是朱元璋就把皇位候选人,定准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你知道朱棣是怎么夺得皇位的吗?
朱元璋的这个决定,引起了朱元璋另一个儿子朱棣的不满。为什么宁可要传为给孙子,都不传位给另一个儿子,这便是朱棣的想法。朱允炆即位以后,朱棣便开始谋划着如何夺取皇位。在他心中,那皇位本就应该是属于他的。
当时的朱棣,被封为燕王。所谓王,就是诸侯国,有自己的领土和军队。军队是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根本保证,凭借着军队,燕王朱棣就有了夺取王位的资本。朱棣毕竟是朱允炆的叔父,不知道要比朱允炆老谋深算多少倍,这种权力斗争中,年少无知朱允炆如何能对抗老谋深算的朱棣呢?
但是在这场斗争之中,双方的之间却有胜有负。不仅如此,朱允炆还曾经多次把朱棣逼入绝境。但毕竟朱棣是他的叔父,朱允炆念及血浓于水的亲情,没有对朱棣痛下杀手。可是在夺权斗争中,哪有亲情可言,哪有仁慈可言?历朝历代的权力斗争中,新皇的登基都是踩着别人的尸体上去的,唐太宗李世民有玄武门之变,赵光义有烛影斧声的变故。
妇人之仁的朱允炆,也因此招致了祸患。没有对朱棣痛下杀手,最终导致了朱棣杀入京城,把朱允炆赶下皇位,成功谋权篡位,成为了新皇帝。
难道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没有看出朱棣的狼子野心吗?朱元璋做事情那么精明,自然会有所察觉。那么觉察朱棣可能会发生变故,他没有给朱允炆留下些什么来抵御想要谋反的朱棣吗?
事实是有的。朱元璋曾给朱允炆留下了一支军队,这便是有三十万人的沐家军。这是朱元璋最忠心的一支部队。这支大军有三十万,却没能前来勤王。主要是由于沐家军在为大明朝驻守边疆,边界处有很多敌人对大明土地虎视眈眈,因此没能把这支部队调回来。
查看更多与“你知道朱棣是怎么夺得皇位的吗?朱棣的野心导致了他篡位夺权”相关的文章
虽然朱棣是篡夺了他侄子的皇位,但是不得不说他确实是一位好皇帝。当他把江山从朱允炆手中拿来之后,他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建文帝时期老臣的强烈反抗,还有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
朱棣登基为帝后不承认朱允炆在位的建文时期,而是继续继承父亲的洪武年号,完成父亲的未完心愿。
女真族各部的首领也都归附,连元朝时期的一些旧臣也都人京进贡马匹。对此朱棣下令,在开原设立了马市,在海西和建州两部进行交易,同时还允许女真族部落在指定的地点进行贸易交易。对于前来参加马市贸易的女真族首领,朱棣还命令当时的官员赏赐猪羊酒席以示鼓励。
所以在整个永乐朝,女真族都按时给明朝进贡奉职唯谨,明朝每次调遣他们都会全力的配合,各族人民之间关系融治、来往和睦。朱棣和他的父亲朱元璋一样在辽阳建立了辽东都指挥使司之后,又下令设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在当地先后设置了370卫及20所,让当地部族酋长任职卫所官员,同时可以代代相传。
建州卫指挥阿哈出还因为军功卓越被朱棣赐名为李思诚,他的亲人也都个个做了官。虽说朱棣对明朝周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要说起真正一展朱棣宏伟大略的还要属他五次远征漠北的战绩。公元1370年元顺帝逃到漠北之后在应昌(蒙古)死去,几代后蒙古贵族渐渐地分裂成鞑靼、瓦刺和兀良哈三个部落。
在这当中鞑是最有势力的一个,三部之间也经常相互厮杀,有的时候还会侵扰明朝的立境。朱棣依然采用父亲朱元璋“威德兼施”的对蒙政策,一方面和他们尽可能修好关系,封各蒙古部落的酋长为王。并且赏赐给他们无数的金银布匹和粮食等物品:另一方面则是事实积极的防御策略。
从嘉峪关起沿着长城进到辽东到鸭绿江的一线,相继建设了九个边防重镇,也就是所谓的九边。这九个军事要塞都有精兵把守,以此来抵御蒙古的干扰。公元1409年4月朱棣命令都督指挥金塔卜歹、给事中郭骥带着很多绢币前往蒙古各个部落进行招抚工作。
这其中瓦剌归降,朱棣将马哈木、太平等人封为王,鞑靼可汗本雅失里,不但不接受招抚,还将使臣郭骥杀死。并且带兵攻打明朝的边境,听到消息之后朱棣即刻命淇国公邱福为征虏大将军,带领着精兵十万挥师北上。征讨鞑靼,在出发之前,朱棣叮嘱邱福不可错失良机,也不要轻易进犯,更不要坐以待毙。
第一次进攻失败,可以再寻找机会,但是邱福却让人大失所望,因为过于轻敌在胪胸河(今蒙古共和国境内的克鲁伦河)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消息传到京师朱槺万分恼怒,不但剥夺了邱福的封爵,还让皇太子监国,继续选练兵马,到了第二年春天亲自带兵出征。
公元1410年春天,朱棣带兵北征,他命令户部尚书夏元吉在北京留守,负责接运军饷。自己带领武将文官亲率50万大军挥师北上。五月,人马行到胪朐河的时候,本雅失里不敢出面迎战,而是向北逃到斡难河。朱棣继续挥师追杀,两军在斡难河畔交战。朱棣带领将士冲锋掩杀,将敌方打败了。
朱棣首征告捷之后于公元1414年、1422年、1423年,先后四次亲征漠北,朱...
查看更多与“朱棣从侄子手里篡位,但他不失为一位仁厚的好皇帝”相关的文章
熟读明朝历史的朋友,对于朱棣这个人都非常的熟悉,他原来是一个王爷,可以说也是当年朱元璋最器重的儿子之一,他想着,发展了自己的儿子做藩王,就可以保全皇家的利益。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器重的儿子却背叛了他的遗嘱。直接篡夺了建文帝的皇位,虽然说当时的皇帝逃跑了,可是他的儿子朱棣是怎样对待的呢?
大家想象一下,人家藩王的势力多么的庞大,自己手里边都有军权,而且在各自的地区自立门户。并且人家在地方上也长时间扎根,可以说是非常的有威望,然而作为建文帝来讲,他只是一个刚刚登基的小皇帝而已。从实力上来讲,他并没有太强大的后盾,可是就在一些大臣的建议之下,就对这些藩王采取了手段。
然而当年的时候,除了燕王以外的那些藩王,还算比较好控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可是对于当年势力最大的一个范围,他必须要小心翼翼的对付,可是在那种情况下,也就给了燕王一个借口,借机向建文帝采取了反扑。而且这场仗打得非常的顺利,毕竟作为朱棣来讲,他常年活动于战场之上,领兵经验非常的丰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打到了京城,当时的建文帝,看情势不妙,就在皇宫里面放了一把大火就逃跑了。
可是在这个时候,他的老婆和孩子都留在宫中,当时的皇后非常的忠贞,选择在大火里面自焚。可是当年他的儿子却年纪非常的小,最终被朱棣的大军擒获了。在那种情况下,作为朱棣他的选择还是比较明智的,他并没有把这个孩子给杀掉,而是把他幽禁在宫中,不让他学习任何的东西。他毕竟是当年建文帝的孩子,如果是朝中的一些旧势力,在以后的过程中再发生一场政变的话,对于朱棣的势力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他就这个问题和当时的大臣坐在一起商量了很久,最终才决定把他关在宫殿里边,终身不让他出门,一直关押到了60多岁。大家想象一下当时这个人,对于这个世间的万物,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在一个院子里边常年生活,基本上也就成为了一个废人,从这一点来讲,朱棣的政治手段还是非常高明的。
小编认为朱棣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无非是为了维护他的手中的权力。而且通过这件事情,表明他这个人心思特别的沉稳,做什么事情非常的稳健,并没有冒失的把这个人杀掉,毕竟当年他是造反得到了天下。再说当时,大明王朝对他的反对意见是非常大的。如果在那个时候他要杀掉了建文帝的孩子,那是一个很不明智的选择。从这点来讲,他是一个政治老手,比当年的建文帝高明许多,大家假设一下当年的建文帝,如果能够在自己的势力强大以后,再进行宣传政策,会不会更好一点?肯定不会出现诸王叛乱的这种情况。如果要是等他继位10年以后才颁布这项政策,估计那个时候燕王朱棣已经老了,就是想叛乱,心力也不足了。
查看更多与“朱棣篡夺了建文帝的皇位之后,怎么处置建文帝的儿子们?”相关的文章
永乐大钟是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的,朱棣为何要铸造这样一口大钟,这还要从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说起。建文帝朱允文即位之后,采取“削藩”的办法,收回各藩王的权力,以此加强中央王朝的政权。早有夺位野心的朱棣便乘机起事,于建文二年(1339年)夏天正式起兵对抗朝廷,开始反叛,最后攻入南京,逼得建文帝投火自焚,也有人说是出家为僧,或远渡西洋,史称“靖难之变”。朱棣夺得政权,登基后的朱棣迁都北京,改年号为永乐。
朱棣笃信佛教,认为自己是武力夺权称帝,又杀了这么多人,怕遭来世报应,总想得以解脱。
由于佛法认为铸造佛钟能消灭灾难,于是,朱棣便在“惟功大者钟大”的指导思想下,决定铸造一口满饰经咒的特大佛钟,既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又表达了“歌功颂德,志面定鼎”的意思。这样,一口全国最重、铸有经咒铭文最多、质量最好的特大佛钟便问世了。
永乐大钟音响能传90里永乐大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它是采用地坑造型、表面陶范的泥型法铸造的。铸造时,几十座熔炉同时开炉,熔化的铜汁沿着泥做的槽道注入陶范,一次成形,工艺高超。大钟重46.5吨,通高6.75米,最大外径3.3米。
永乐大钟铸成后,先是挂在汉经厂,后搬入万寿寺。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风水先生说,北京西北方向的觉生寺是风水宝地和吉祥之处,奏请皇上将永乐大钟迁入觉生寺。觉生寺随后也因有了永乐大钟便改名为大钟寺了。大钟自1751年被置放妥当后,一直没再搬动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发生了一件奇事,大钟横梁支撑处原来留有一寸左右的缝隙,大地震时,大钟曾有大幅度摆动,摆动时,突然“啪”地一声响,缝隙竟然合口,大钟却安然无恙。
永乐大钟钟声悠扬悦耳,经专家测试,其声音振动频率与音乐上的标准频率相同或相似,轻击时,圆润深沉;重击时,浑厚洪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优雅。其振动频率最低为双赫,最高在860赫以上,声音最远可传90里,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令人称奇叫绝。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给人带来美好祝愿的新年钟声,就是永乐大钟的钟声。这口大钟已敲击了500多年,至今仍完好无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与“朱棣篡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铸造一口佛钟,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相关的文章
明成祖朱棣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有很好的才能,然而后世对于朱棣的评价却不是很高,主要原因就在于朱棣太过暴虐,对反对自己的人处罚都非常严苛,他草菅人命的作风也一直被后人诟病!
朱棣早年受封燕王,曾多次带兵北上作战,这不仅历练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让他在军中有很好的口碑和很高的威信,更为他此后能够击败建文帝攒下了本钱!建文帝登基后,推行削藩政策,极大地损害了各路藩王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抵制,为他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建文帝似乎对自己的叔叔朱棣非常忌惮,不仅要剥夺朱棣的军队,还派人把他监视起来。朱棣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就起兵反抗建文帝。结果,年轻气盛的建文帝虽然占据着优势,却根本玩不过老练的朱棣,丢了皇位不说,最终是死是活也成了一个迷。
古代皇帝坐拥后宫,有着数量众多的美貌嫔妃,建文帝自然也不例外。按照惯例,篡位者对待上一位皇帝的嫔妃往往都是全部“笑纳”,再不济也是挑选其中一些姿色姣好的充入后宫,但是朱棣的处置宫中嫔妃的方式却非常独特,很多人都难以理解!
作为一个篡位者,击败对手后的要么就是着急忙慌地称帝,要么就是要抓紧清除上一任帝王的死党,但是朱棣却先跟宫里的嫔妃过不去。他带兵攻进皇宫之后,并没有发现建文帝的踪影,于是立即命令士兵进行“清宫”,屠杀后宫中的嫔妃。为什么朱棣要先跟这些弱女子过不去呢?
朱棣对自己的身份心知肚明,他并不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即使是他成功了,却依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篡位者。他的行为已经遭到很多人的非议,如果再霸占建文帝的嫔妃,就乱了辈分,有悖人伦,引来更多的不满和闲话。虽然武力可以堵住别人的嘴,但是武力也只能把事情越搞越大,得不偿失。
既然这些嫔妃不能留下,那为何不放了她们呢?当然不能放!刚入宫时,建文帝不知所踪,留下了隐患,已经让朱棣非常苦恼!而这些嫔妃中很有可能某些人就怀有“龙种”,不管建文帝是死是活,这些“龙种”的存在对他这个篡位者来说都是威胁。因为他们任何一个都比朱棣要正统,如果嫔妃趁着战乱带到民间,将来很有可能带来很大的麻烦。
要知道,朱棣不仅嗜杀成性,而且还是一个疑心非常重的人,所以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即使是嫔妃们怀有龙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他也要痛下杀手,不留一点隐患!所以,朱棣先杀宫中的嫔妃,有悖人伦是次要,主要原因是要消灭“龙种”,掐断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么细微、多疑又残酷的想法,很多人都想不到。
在朱棣处决宫内嫔妃不久,视侍卫们从一座宫殿的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的尸首,本来面目已经全部被毁,但是几个太监宫女却指认是建文帝和太子等人。不知道是不是朱棣自编自导的一出戏,建文帝已死成了既定的事实,他本人自然而然没有了障碍,顺利称帝。
为了让自己篡夺回来的皇位更加名正言顺,朱棣可谓是处心积虑,他将建文帝统治期间全部改为洪武纪元,等于是从他父亲朱元璋那里继承的皇位,完全否认了建文帝的地位。但否认不等于不存在,建文帝的真实下落...
查看更多与“朱棣篡位成功后,为什么跟宫里的妃嫔过不去?”相关的文章
朱棣是明朝有名的皇帝,朱棣篡位的过程你了解多少?他篡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大家都知道,靖难之役中,朱棣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造反成功,为什么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藩王就可以打败天下正统的皇帝。
第一个原因就是,朱棣很不要脸。身为燕王的他造反的理由是清君侧。清君侧是什么意思呢?清君侧的意思就是除掉皇帝身边的奸臣。因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了分封的制度,而现在皇帝的身边的大臣们却要建议皇帝削藩,朱棣说他们是在胡说八道,违反了祖宗的制度。所以朱棣造反的理由是非常正当的。所以明朝朝廷并没有宣布朱棣是造反,而且心慈手软的皇帝一直嘱咐将军们不要伤害自己的他。
第二个原因就是朱棣是最年长的王爷。为什么朝廷要削藩,其他的藩王不造反呢?因为建文帝的矛头指向了燕王。而为什么建文帝如此针对燕王呢?因为在朱元璋册封藩王的时候。当时有很多实力强大的藩王在边疆,手中的权力非常大。后来,那些实力强大的藩王都老死了,只剩下了一个朱棣。所以建文帝不针对他针对谁呢?所以燕王朱棣才会如此急迫的起兵造反。
第三个原因就是朱棣的手下非常忠诚。由于燕王朱棣镇守边疆,天天跟蒙古人打仗,时间一长,他手下们都很服他。而且由于天天跟蒙古人打架,他的军队都是那种历经沙场的精兵,作战能力非常强。
第四个原因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朱棣制定的战略非常好。他知道如果真打起来,自己是跟朝廷耗不起的。所以他的计划就是,尽量避免攻占城池,在他的进攻路线中,大家可以发现,他都是在绕路,绕来绕去把朝廷的军队绕蒙了。后来他直接包围了南京城,皇帝和大臣们纷纷惊慌失措,变成了待宰的羔羊。
第五个原因就是其它的藩王们也都保持中立。他们没有真正帮助朝廷,也没有帮助造反的朱棣。但是在他们心里,当然是盼望朝廷被打败,这样他们的王位就可以保住了。毕竟朝廷如果打赢了战争,不要说削藩了,直接把他们弄死都有可能。比如说宁王,虽然表面上是被燕王胁迫,其实内心还是愿意帮助朱棣的。而且朱棣非常能说,他向宁王许诺了大好前途,说什么造反成功之后,他们俩一起统治江山。说的很像真事,当然,在他篡位登基之后,并没有实现他的诺言。
第六个原因就是朱棣很得民心。老奸巨猾的朱迪在打仗之前,先去跪拜了他的父皇的陵墓,所以天下的百姓们都觉得这个人一定很孝顺。是一个靠谱的人,在他登基之后,大家一定有好日子过。再有就是,朱棣还赢得了官员们的心。反正都是皇室内部打仗,身为当官的跟谁不一样呢?何况朱棣还许给他们了大好前程,不跟随他那不是傻子吗?朱迪就这样打败了皇帝,登上了皇位。
朱棣在位做了哪些贡献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
查看更多与“朱棣何以篡位成功?离不开这六个原因”相关的文章
1402年六月,朱棣率军攻破应天府(今南京),建文帝在战乱中生死未卜。自此,为时三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全面胜出告终。同年,朱棣在应天宣布登基称帝,史称永乐皇帝。
由于朱棣的皇位是通过造反篡夺得来的,因此在他余生中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自己帝位的合法性。在此后二十多年时间中,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洗白运动就不断在大明帝国内部展开。
朱棣当年起兵造反时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靖国难”,所以在他称帝后立即就处死了许多忠于建文帝的“奸臣”,并恢复了许多被建文帝废弃的祖制。
在朱棣执政期间,他和他的心腹们开始大肆修改历史文献,以确保他帝位的合法性。作为记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平事迹的《明太祖实录》成书于1401年。朱棣夺位后不久(1402年十月)就下令对此书进行重新修订,后来又因为1402年的这个版本修改太过仓促,有许多前后矛盾的地方,因此又在1411年再度修订,并于1418年完成最终版本。
在经过反复加工的《明太祖实录》中,朱棣将自己说成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爱子,是一位合法的皇位继承人。这些被扭曲的历史包括:朱棣是马皇后(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明朝第一位皇后)所生;洪武皇帝原本打算册封燕王为太子;洪武皇帝在弥留之际曾想将皇位传给燕王等等。然而根据后世考证,朱棣不仅不是马皇后所生,而且也算不上是朱元璋的爱子。事实上,朱元璋真正的爱子就是太子朱标,即建文帝的生父。可惜朱标英年早逝,这才为后来的皇位之争埋下了伏笔。
除了《明太祖实录》外,朱棣在1403年还下令编著了两部支持自己即位合法性的著作:《奉天靖难记》和《天潢玉牒》。
在《奉天靖难记》中,永乐朝的史学家们极尽诋毁建文帝,指责他是一个堕落卑鄙的帝王,其中最主要的罪名有:他起用“奸臣”残害同胞骨肉;他废除洪武皇帝的法律和制度大逆不道。可事实上,这些被朱棣批判的“奸臣”却都成了中国历史上流芳百世的人物,而被建文帝下令废除的部分洪武朝法律和制度都是一些不合时宜的弊政。
《奉天靖难记》中还谎称朱棣是马皇后所生,因此他作为当时仍健在的最年长嫡子应该被立为太子,之所以后来朱元璋会选择了建文帝是由于朝廷中那些士大夫干预的结果。书中还说朱棣之所以起兵不是为了夺取皇位,而是在履行《皇明祖训》(朱元璋主持编撰,内容是对子孙的各种训诫)中的训示而已。
在《明太祖实录》和《奉天靖难记》都一再指出朱棣是马皇后所生,这一点对朱棣合法继承皇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古代,正室所生的嫡子和侧室所生庶子地位存在天壤之别。于是在《天潢玉牒》的朱家皇室谱系中就出现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说马皇后生了两个儿子:朱棣和朱橚(朱棣的亲弟弟,这个是真的弟弟)。
按照这个版本的说法,建文帝的父亲、前太子朱标反倒是成了庶出,朱棣作为嫡子继承皇位自然合理合法。可是朱元璋当年把朱标立为太子是铁一般的事实,不立嫡子而立庶子显然说不过去,所以这个版本的谎言连朱棣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因此在《天潢...
查看更多与“朱棣篡位后,使用这种手段给自己洗白”相关的文章
明成祖朱棣雄才伟略,知人善任,宽严并济,在他统治期间,创造了一个“永乐盛世”,他是一代明君。可他这一生,还是做了一件极度残忍的事情。
在古代封建王朝,皇帝一声令下,自己的命就保不住了,或许还连带家人亲戚,也就是灭九族这一说。九族,已是亲戚中的极限,但在明成祖这里,除了亲戚九族,还有第十族——门生。而这位受罚者就是建文帝的忠臣方孝孺,也是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之人。
朱棣的皇位是从他侄子建文帝手中夺来的,曾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朱棣登上皇位后,在大臣中进行大清洗,一些对建文帝忠心耿耿的老臣们受到了迫害。方孝孺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受害最惨的一个。他不甘屈于朱棣,写下“燕王篡位”四个大字,不受灭九族的威胁,甚至回敬朱棣:“就是株连十族又能拿我怎么样?”朱棣勃然大怒,将其十族尽诛。
这么一位开创诛十族的皇帝,雷厉风行,可是他却一直不敢公开承认他的生母。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数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明史·成祖本纪》云:“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这本史书中所记载的也是一般学所者认为的,朱棣是由高皇后马氏所生,朱棣自己也称由马氏所生。
但是,经过一些历史考证,结果是明成祖朱棣的生母并不是马皇后,而是一位神奇的女子——碽妃。据一些考证结果来看,这位碽妃是一名蒙古族的女性,大方美丽,被朱元璋看中,生了两个孩子,有一个就是朱棣。传说这位碽妃结局很悲惨,在生下孩子后,便被赐自尽,神秘地消失了。
另外,根据明汪宗元撰写的《南京太常寺志》,里面写到过:“朱棣的母亲是碽妃,在南京太常寺中孝陵神位的摆布为左一位李淑妃;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朱棣”。这些说法各有各的根据,真真假假,虚实难辨。
但知道的是,朱棣出生在元末乱世,正逢战乱。当时朱元璋还并未建朝,常年出征指挥打仗。朱棣出生后,朱元璋还没看一眼,军情告急,又离开了。直到7年之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才给他的7个儿子分别取名。出生已经说不清了,但朱棣所建立的永乐盛世是值得被肯定的。
查看更多与“明成祖朱棣篡位后诛别人祖先,一直不敢公开承认生母”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