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文天祥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7-08
1 文天祥为国效忠后悔了吗?文天祥的故事告诉我们除生命之外人还要有其它的价值
文天祥
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1236出生,1283年被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庐陵人。生活在元朝和宋朝这样一个攻占更替的历史时期中,他是宋理宗宝佑4年(1256)的进士第一名,是状元,他考中状元时按古人算法是刚刚20岁,是个非常年轻的状元郎。

南宋末年由于朝廷偏安江南,设都在临安,国势弱小。1273年蒙古贵族伯颜率20万大军攻下了襄樊,不到两年已逼近了临安近郊,这是一场空前惨烈的战争,南宋马上就面临着国家灭亡的局面。当时的南宋朝廷长期以来被一些投降派大臣所把持,以宰相贾似道为首的,一直以来,主张割地,进贡,称臣,但是蒙古军非常清楚啊,我本来就是要灭了你,没打算跟你议和,所以还是不停地在推进南侵的步伐,1275年伯颜将贾似道的13万大军全部消灭,这样南宋最后的主力军队被灭,再无反抗之力。而这时的宋恭帝只有4岁,由太皇太后谢氏临朝摄政,不得不发出了哀痛诏,号召天下举兵勤王,只能最后寄希望于全国各地官员组织起来的当地的部队来勤王。

元朝的军队已兵临城下,文天祥希望能通过谈判来刺探军情但这无疑是羊入虎口,文天祥被元军大将伯颜扣在军中,然而此时他所为之效忠,为之拼命的南宋朝廷是根本不可能来解救他的。1276年二月初九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当他被押到京口时(今镇江),有一群民间义士把文天祥给抢了回来,所以文天祥逃脱了虎口。被那些义士救出后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公开打出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在各地自己起义来收复失地。

1277年3月文天祥率兵进攻江西收服了几十个州县同时围困赣州,当时湖南湖北都响应文天祥,所以整个江南开始震撼,开始风起云涌,这就使蒙元的统治者非常地惊慌,发现文天祥的号召力太大了,所以调来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精兵5万专门追击文天祥,文天祥整个部下只不过五千人,这一仗一打当然是大败,手下将领很多都牺牲了,文天祥的妻子和儿女也都被俘,这时他手下有位姓赵的部下假扮成文天祥,换上了文天祥的衣服吸引了元军,文天祥才得以有机会脱身,后来这位姓赵的将军也被杀了。但文天祥并没灰心丧气,经过那么多挫折反而坚定了他抗击元军的信心。在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到今天的广东潮阳,在蒙元军队的追击下他越来越靠南了,而在这一年12月20号兵败五坡岭,文天祥也觉得自己这次难以突围,所以就服下了随身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准备自杀,但这个冰片吃下去后并没有死,反而使他昏迷了,文天祥是在昏迷当中被俘的,从此往后文天祥再也没有能率兵在战场上和蒙元的军队进行厮杀。

文天祥被捕后元朝皇帝忽必烈并不愿意杀死文天祥,希望文天祥能够归顺元朝。元朝的一个大官阿合马来劝降文天祥,文天祥稍微和阿合马打个招呼就坐下了,根本不把阿合马放在眼里,阿合马要文天祥下跪,而文天祥的回答是,我是南边宋朝的宰相,你是北边元朝的宰相,我们两是一样的,凭什么我要跪你。阿合马他是胜利者,就看着文天祥说,你怎么会来到这里的,你怎么会...

查看更多
2 文天祥的故事: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文天祥
文天祥的故事

康熙被誉为“千古一帝”,心智之坚定自不用说,可他竟每每因一首诗而落泪。

他就是南宋末期著名的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而这首让康熙皇帝都垂泪的诗歌,叫作《正气歌》。

《正气歌》是文天祥用来给自己打气、明志的一首诗。那时,他因拒不归顺元朝,已经被关押在北京两年了,每天都要面对潮气、土气、日气、火气、霉气、臭气、秽气,这七气的侵袭。

《宋史》中记载,文天祥“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美而长目,顾盼烨然”,如今这“青年才俊”却成了蓬头垢面、勉强活着的阶下囚,换了别人,恐怕早就崩溃或是归降了。可文天祥没有。

究其原因,就像他在《正气歌》中所说的一样:“彼气有七,吾气有一。”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一位举世闻名的饱学之士,他一生只读书不出仕,给孩子们树立了淡泊名利的榜样。文母曾德慈,也是出身于耕读传家的名门,她深明大义,爱子教子,却不宠子。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做人立身要正的理念很早就扎根在文天祥的心里。

许多人在社会大染缸里拼杀过后,也许早就忘了儿时的志向,如果没有人帮助和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形成错误的三观。好在文天祥在成长的关键阶段,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在20岁时,进入著名的白鹭书院学习,师从欧阳守道。欧阳守道学识渊博,为人刚正。《宋元学案》称他为朱熹的再传门人,文天祥也敬他为“一世宗师”。欧阳守道死后,文天祥在祭文中写道:“先生治学,求为有益于世用,而不为高谈虚语。”这也是文天祥做事的准则。而“及其为人也,发于诚心,摧山岳,泪金石,虽谤兴毁来,而不悔其所为”,又被文天祥当成了做人的标准。

于是,当元朝大军已经攻打到了长江上游时,文天祥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他变卖家产,拉起了一支万人抵抗队伍,以实际行动响应朝廷的勤王诏令。

在国家危亡之际,文天祥给敌我双方都上了一课,告诉所有人何为忠义无双。唯有如此,才能践行自己的信念。

虽然文天祥等一批有识之士持续抗元,但南宋气数已尽。元朝大将张弘范久闻文天祥的才名和忠勇,更被他的气度折服。文天祥被俘虏后,张弘范不仅对文天祥礼遇有加,还恳请他写信劝降厓山守军,希望少动刀兵。文天祥却对张弘范说:“我失去了保卫父母的能力,怎么可能再去劝别人叛离父母?”就这样,文天祥写下了《过零丁洋》,勉励厓山守军死战到底。此时的元朝正是用人之际,为了说服文天祥效力于元朝,张弘范派人把他送到了北京。自此,文天祥开始了长达三年被监禁、劝降的牢狱生涯。

在这三年里,忽必烈多次威逼和利诱文天祥,想尽一切办法要把这个人杰纳为己用,知道他不怕死,就拿他的家人来做文章。可这没有磨灭文天祥的正气,他含泪回信:“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信的最后,唯有“泪下哽咽”一句。

眼看文天祥软硬不吃,忽必烈亲自去招降,得到的回答还是:唯求一死耳。

这样的文天祥,无论是才华还是人品,都彻底得到了对手的尊重。最终,忽必烈在放与不放中纠结许久,还是下了处死文天祥的命令。

行刑前,文...

查看更多
3 元军兵临城下威胁宋朝统治,看看文天祥奋起抗元的故事
宋朝
文天祥
文天祥抗元
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宋理宗时期,奸相贾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团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并南方、统一全国的步伐。

宋理宗死后,他的儿子赵禥(qí)即位,就是宋度宗。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贯似道手中。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死了,四岁的赵显(xiǎn)登基,成为宋恭帝。

第二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大军威逼临安,形势危急,朝廷急忙下诏,要各地派兵勤王。可是各地几乎没有人响应,只有文天祥立即召募了义军一万余人。

文天祥,号文山,少有大志,博览群书,二十岁中进士,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主考官王应麟称赞他“忠肝如铁石。”开庆年间,蒙古军队侵宋,文天祥屡次上书,主张抗敌,斥责权贵们惑主误国,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岁正当盛年时就正式退休。当时有朋友劝他:“你这一万多乌合之众,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文天祥激昂慷慨地回答说:“我岂能不知!但我这样做了,天下义士忠臣就会闻风而起,奋勇保卫国家。”但文天祥带兵到临安后,因投降派的刁难,终于未能上前线抗敌,却被朝廷派到蒙古兵营,去与伯颜谈判投降之事。

当时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谢太后作主。谢太后见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内又无抵挡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颜军营求和投降。伯颜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与宋室丞相等级的人谈判。右丞相陈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梦炎则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张世杰见朝廷轻率投降,气得从海上出走,另寻机会组织反攻复国。谢太后无可奈何,便升了文天祥的官,派他前往。

文天祥临危受命,来到元军大营中。一见伯颜,双方就唇枪舌剑交锋地论起来。文天祥义正辞严地说:“你们蒙古若想消灭我宋朝,未必有什么好结果,因为我们南方的广大军民一定要同你们抗争到底。”

伯颜威胁说:“你文天祥若不老老实实投降,只怕今日饶不得你。”

文天祥毫不退缩地回答:“我文天祥忠心为国,哪怕刀山火海!”伯颜非常恼怒,就将文天祥囚禁起来。

不久,谢太后和赵显终于投降,他们绕过文天祥,另派贾庆余为右丞相去元营求降。文天祥仰天长叹,把贾庆余痛斥一顿,但南宋向元朝投降称臣已成事实。

但是伯颜并没有善待谢太后和赵显,反而将他们当俘虏押往元大都,并将文天祥也一同押去。途经镇江时,文天祥趁元兵不防备,同他的随从杜浒等十二人连夜逃脱。他们先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后过扬州,本想联络各地宋兵,抗元复国。但因为当地宋将轻信元朝的挑拨,怀疑他是元兵的奸细,都不肯接待他,他才不得不继续往南奔走。最后到温州时,文天祥听说张世杰在福州拥立了新皇帝端宗赵昰(shì),就又赶到福州。后来他作为朝廷的大臣,积极招募人马,组织抗元,连续转战于江西、福建各地,多次打败元军,先后收复了不少县城。

端宗死后,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又拥立了赵昺(bǐng),继续在南海一带抗敌。公元1278年十二月,元军元帅张弘范大举攻打潮州,文天祥被迫率兵转移五坡岭。军中正在吃饭时,元兵突然来到。宋兵作顽强...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