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蒙恬的儿子

发布时间:2020-07-08
1 抗击匈奴的名将蒙恬的儿子到底存在吗?历史上原来关于他的记载很少
蒙恬
蒙恬的儿子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是秦朝时期的大将军,最后被赵高陷害,二世将之处死。曹操感叹蒙恬一族对秦王室的忠心,感叹蒙恬的命运。历史上关于蒙恬的记载最多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蒙恬列传》,“蒙”是以蒙山为氏。蒙恬的祖先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战国时期,蒙恬的祖父蒙骜离开齐国来秦国投靠秦昭王,然后就领军攻打韩、赵,后来甚至累官至“上卿”。蒙恬的父亲蒙武也是一名武将,曾经担任过秦国的内史,还和秦国的老将军王翦联手灭掉了楚国。蒙恬从小就在这种将门世家中熏陶,深谙兵法,善于上战场打仗。秦始皇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威震匈奴大军,使得匈奴人闻蒙恬的名字而丧胆。

在秦朝,秦始皇嬴政最信任的便是蒙氏兄弟,当时蒙恬带领着秦国数万精英将士,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蒙恬之弟蒙毅则是朝中内臣,近侍始皇左右。秦始皇尤其宠信蒙毅,甚至特许蒙毅和他同乘一辆马车出行,这种殊荣就连丞相李斯和秦始皇宠信的赵高都没有资格享受,可见蒙家深受皇恩恩宠。

可是蒙毅曾经得罪了赵高,赵高这人自私自利,心眼儿小,一直记得曾经蒙毅差点就杀了自己。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一次,赵高犯了秦律,按照律法应该处死赵高。当时执法人员就是蒙毅。蒙毅这人是老实孩子,不敢法外开恩,于是就直接判了赵高死刑。秦始皇知道赵高犯了罪之后,他没有放任赵高不管,而是选择了放过赵高,不但免除了赵高的死罪,还让赵高官复原职。当初,秦始皇就是因为赏识赵高的才能才将赵高放在自己身边,甚至让赵高教导自己疼爱的幼子。

秦始皇沙丘病逝,赵高就开始掀风作浪了,他先是劝服胡亥继承皇位,接着威胁丞相李斯伪造假诏赐死扶苏和蒙恬。二世胡亥继位以后,赵高首先要消灭的就是秦朝中的蒙氏家族。蒙氏一族向来深受始皇宠信,曾经赵高就是因为他们,多次受到打压。除此以外,赵高需要在朝中树立威信,所以蒙氏兄弟氏必除不可。赵高在二世耳边胡诌蒙毅曾经在始皇面前说过胡亥的坏话,让秦始皇对胡亥有了芥蒂之心。胡亥就以此为由,判了蒙毅死罪。随后胡亥马上就派人到关押蒙恬的地方处死蒙恬。蒙恬当初本来是应该和扶苏一起死的,但是多年的政治熏陶,他不相信秦始皇会处死他,所以他没有按照诏书所说而自杀,而是要求觐见皇帝。

秦二世胡亥刚开始对蒙氏兄弟是没有杀心的,但是,二世向来对赵高言听计从,他最后还是对蒙氏兄弟下手了。

蒙恬死后,他的将士们将这位将军的尸体埋在现在的陕西省绥德县,他们给蒙恬建了一个墓,将将军蒙恬生前所改造的毛笔随着蒙恬一起埋在墓中。数千万将士用战袍兜土成墓,状似山丘。

蒙恬死了,后人们关心的是蒙恬是否有留下什么后代呢?蒙恬有多少后代呢?蒙恬的妻子是谁?

历史上对于蒙恬的家庭的记载很少,但是根据蒙恬造笔的传说来看,蒙恬的妻子是一位叫做卜香莲的女子。相传当时蒙恬按照秦始皇的命令外出寻找宝物,他见百姓日子过得苦,就把自己找到的钱财都给了百姓,但是怎么向始皇帝交差呢?于是他就找到一个寺庙暂居,突然发现一位女子在河边洗衣...

查看更多
2 关于蒙恬的身后事为何无人关注?蒙恬的儿子及后代都去哪了
蒙恬
蒙恬的儿子

蒙恬,是唐太宗李世民都觉得死得最冤枉的古代名将。一直以来,我们都太过于关注蒙恬的生前之事,却很少关注他的身后之事。蒙恬是自杀了,那他的族人呢?蒙氏上上下下的子孙呢?难道都被赵高迫害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赵高、胡亥、李斯密谋发动“沙丘之谋”,秦国的国运就此改变。不久,在蒙恬处担任监军的公子扶苏接到了秦始皇的遗诏,历数扶苏和蒙恬罪状,诏令其立即自尽。

收到这份诏书,蒙恬的第一反应是劝公子扶苏身系国家之重,应先把事情弄清楚,再做打算。但在使者的催促下,扶苏还是自尽了。

此时,蒙恬手下的30万秦军将士义愤填膺,一班武将跪在将军帐下,请求蒙恬带兵回朝,诛杀奸佞,挽秦之危卵,扶国之重器。而蒙恬厉声斥责诸将曰:“我等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修直道,筑长城,沥血伐击匈奴,维护天下一统,早置个人荣辱生死于外。今若举兵,匈奴闻讯又将南下抢掠,使我生灵涂炭。大秦天命至此,我等救秦亦是袍泽相残,无功于世,断然不可”。三军将士感其贤达明良,当时帐下哭泣一片。

诸将离散后,蒙家军亲卫将蒙宣问:“大哥蒙冤,阉人赵高定会斩草除根。大秦气数将尽,我蒙氏子孙该何去何从?”蒙恬快步进前,兄弟相拥而言到:“弟莫悲伤,速率三千蒙家子弟兵去往安定郡,带领族人转至深山,诫之子孙,当以耕读为本,百代不入朝。”

随后,蒙恬被赵高使者带走,囚禁在阳周,听候发落。

本来秦二世胡亥听说扶苏已死,便想就此作罢,放了蒙恬,结果这时蒙毅刚好替始皇祈祷山川回来,赵高于是向胡亥进谗,趁机除去蒙氏一族,免除后患。于是蒙毅、蒙恬均被赐死。

蒙恬自杀后,蒙氏子孙遵循祖训,迁居安定,以耕读为本份,不仕于朝。故自秦以后,公门宦海,朝中官史,接踵摩肩,但几乎没有一个蒙氏后人。

蒙宣及三千蒙家子弟兵迁往安定后,卸甲归田,四散迁播,或投奔南下伐越而去的青壮,大多沿长城及秦直道一线,避于深山。其中一部分随蒙宣相携徙于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深山一带,称其地为“蒙宣之乡”。蒙宣之乡,地处河西走廊的北尽头,拒箫关、石门关之中,此处山峦叠嶂,退可防匈奴沿河西走廊南下,进又可依箫关、石门关出击。可见蒙家子弟兵虽在逃难,仍然驻守险关,不忘守疆卫土。

然其族近代以来,屡遭劫难,比较惨烈得是1862-1873年同治回乱时候,蒙集土堡被回族反民攻陷,杀逾百人,土堡残垣至今犹如残缺的书卷,记录着那一场惨事。

民国20年,蒙家后湾土堡又被甘肃张家川土匪攻陷,烧伤掌柜,掠走家族金银及字画古董累积8匹马驮之多。

直至1983年蒙宣公社改名为苏堡乡,2012年又更改为震湖乡。

两千余年来,在这一片干旱少雨、地质灾害频发的苦寒之地,蒙氏后人艰难栖息,筑土堡、立蒙集,或耕种或行医为生。族人至今遗传着大脚大手、敦实身材、大嗓门等特征,以忠厚仁义、扶助乡里享誉乡邻。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