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推荐这篇关于“静夜思课件”的精品文章值得一读。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严格按照教案进行授课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请您详细阅读该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生字“头”,认识新偏旁“攵”。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星星字卡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会背古诗吗?指三四名背。
二、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咱班小朋友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小诗人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2、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今天咱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1)齐读课题。
(2)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重点认读生字“夜”,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组词:安静夜晚思念
(3)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三、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要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
1、自己读诗,随文识字。
当你在读诗遇到困难,如有的字不会读,怎么办?(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这就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准确认识这些生字宝宝。
2、带拼音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
(1)小老师领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生字宝宝们跑出课文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谁做小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它们叫什么?
(2)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3)同桌互相检查。
3、生字组词,帮助记忆
(1)你们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这样大家才会记得更牢啊!
(2)游戏巩固:开火车读词语
4、去掉拼音及词认读生字。
(1)生字宝宝离开了它的拼音朋友和词语伙伴,你还认识它吗?齐读
(2)游戏巩固:做“摘星星”的游戏。
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许多星星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后面藏着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这颗星星就送给谁。”
5、识记字形。
(1)交流方法
这么多的生字中,你记得最牢的字是哪个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大家吧!(...
查看更多真心推荐这篇关于“一年级静夜思教案”的精品文章值得一读。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老师在上课时应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为了方便下次阅读请将本文加入书签!
1、看背景图,对照古诗,说一说图上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的诗意,生发言,师小结,随文巩固识字“举”
3、看着这明亮的月光,住在别人家乡的李白爷爷想到了什么呢?你猜一猜,议一议。
4、结合最后一句诗,引导学生体会李白爷爷的思乡之情,想象他的心情。
5、指导朗读,师:看着如霜的月光,身在外地的李白爷爷多么想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啊!指导学生读慢些,齐读。
6、演一演,李白可是诗仙呀,谁愿意当回仙人,来演一演他,读读这首诗,读出他对家乡的思念。一生读,
(设计意图;在“说、议、想、读、演”中不露痕迹地指导学生感悟诗情画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7、指导背诵,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①师:古诗是我们中国最灿烂的文化,孩子们,你一定要认真学古诗,多背背古诗。
②看看谁记性最好,一学就可以背出来,试着去背背吧!
③展示,树立榜样,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语言,古诗是祖国文化的瑰宝,不去积累,则是一件憾事,从小应引导学生养成背诵积累的习惯)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谜语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3、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学习1个新偏旁“攵”。
(2)会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3)能通过对生字词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可包含扩词,说话)
(4)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熟读诗句。理解诗句。
(5)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12个生字),让学习好的先示范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2、我会记字形。
3、我会写(展示课后生字)。
4、我会给喜欢的字找朋友。
5、我认识了1个新朋友:1个新偏旁“攵”。
6、我会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7、我会说(看课后那幅图,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
(小组内互相交流、帮、质疑问难;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要求: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二)学文悟情展示(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我会读古诗、背古诗(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我知道诗句中“明月”这个词写出“夜”。
3、我知道诗句中“思故乡”这个词写出“思”。
4、我会用动作表示“举头”和“低头”的意思。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
查看更多《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作品,表达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一首名篇。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静夜思古诗及翻译 ,欢迎借鉴!
《静夜思》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翻译
明亮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家乡。
《静夜思》注释
静夜思:静静夜里,产生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静夜思》赏析
这首诗写是在寂静月夜思念家乡感受。
诗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错觉。一个独处他乡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疑”字,生动地表达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月光皎洁,又表达季节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孤寂凄凉之情。
诗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前句“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低头思故乡”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想象:那家乡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内容实在太丰富。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辞藻;它只是用叙述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感觉吧:白天倒还罢,到夜深人静时候,思乡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在诗中出现。这诗“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透过窗户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冷森森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心情中,真好象是...
查看更多教师的职责之一是编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当然这些教案和课件的内容必须非常完善。编写教案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那么怎样才能算是成功地编写一份教案和课件呢?在下文中,好工具范文网编辑整理了关于“静夜思一年级教案”的内容,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六、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诗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文解释: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诗文赏析:
《静夜思》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
查看更多静夜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 ”。
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给同学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朗读古诗和认字。
三、教学难点:背诵古诗。
四、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头饰、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大家也感受一下美妙的夜空。
(1)小组交流。
(2)推选代表或自荐上台说一说。
(3)出示课文插图“我会说”。(播放插图中小女孩观察天空时的录音:在一个晴朗的夜空,我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观察那晴朗的夜空。我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中,有许多星星一闪一山亮晶晶的,还看见弯弯的月亮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跳出来。真美!)
2、引入新课:静夜思(板书)
(二)、初读古诗
1、看课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评议。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
2、认读生字。
(1)出示an、ang ,指学生认读,注意后鼻韵母的读音。
(2)认读生字。(自读,小组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准)
(3)游戏“运西瓜”。(把西瓜图贴在黑板上,它们的背面都有一个生字)
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
(四)、精读古诗
1、自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1)指名学生朗读,评议。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
(2)配乐朗读。
(3)师生共同朗读。
教师引读每句的前两个字,学生补充,齐背诵。
过渡: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写的,现在谁想办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诗?也可以做动作。
指名学生上台背诵,其他学生评议。
全班齐背。(配乐)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里的字。
(1)观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这两个字的宽度。
(2)指学生说一说再书空。
(3)学生书写后展示、评议。
2、学生观察“头、来”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范写,注意最后两笔,写时要注意。
(2)书空、书写、展示、学生评议。
(六)、扩展活动
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诗。
(七)、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两个。
—( )( ) —( )( )
3、写出诗句,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1)( ),疑是地上霜。
疑:①好象( ) ②不信( )
(2)举头望明月,( )。
举: ①向上抬( ) ②全( )
七、作业布置:背诵古诗。
八、板书设计:静夜思
九、课后反思:
一、介绍作者
1、教师出示中秋赏月图
问:图中表示的是什么时候?...
查看更多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可以说是中文古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之一,不仅中国人耳熟能详,并且连学习中文的外国人也会背上两句。下面就是好工具小编精心整理的《静夜思》的原文及翻译,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
静夜思古诗原文
静夜思
李白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1.疑:好像。
2.举头:抬头。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古诗拓展
一、将进酒
李白 〔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行路难·其一
李白 〔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蜀道难
李白 〔唐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
查看更多历史的真相永远也揭秘不完,而文学作品的误读也会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有时竟然到了难以纠正的地步。正如人们对《三国演义》的热爱,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居然可能盖过历史事实,大部分三国迷只要熟读了小说《三国演义》,便以为非常了解了三国历史,还有谁会去研读《三国志》?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就像一件完美到可以以假乱真的“赝品”,正是由于它太过于完美,人们才会相信它是真的,否则又怎么可能会有“赝品”的存在呢?
事实上,文学作品被误读,不光是这种表面上的现象,还有许多因为古文与现代白化文的差异、古人生活习惯与今人的不同,而不能理解愿意的现象,久而久之,也会产生一些误读。如,对“衣冠禽兽”的误解,让人们忘记了它的过去;对“量小非君子,无毒(度)不丈夫”的错解,已经没有人知道它原来的褒义了。如此之类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北宋著名文人、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一件有趣的事,是说关于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中,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事,于量有人以为是写错了,便去查证。故事大概如下:
读书人刘克博览奇书。杜甫的诗里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句子,当时很多读书人都理解说,在夔州、峡州一带还有叫鬼户的,就是蛮夷之人,他们的头领叫做“鬼主”,但是没有听到过有“乌鬼”的说法。况且鬼户这个说法,是对蛮夷之人的称呼,又怎么可能家家去养呢?这肯定是写错了,或者是后人传抄错误。
刘克于是查考了《夔州图经》,认为峡州一带的人把鸬鹚叫做“乌鬼”。蜀地临水而居的人家,都养鸬鹚,用绳子扎住它的脖子,让它去捕鱼,捉到鱼以后就倒提它把鱼倒出来,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我当年住在蜀中的时候,看到过人家养鸬鹚用来捕鱼,确实如此,不过不知道把它叫做“乌鬼”罢了。而杜甫久居蜀地,自然是知道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是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下,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大家对杜甫的诗不理解,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实属大惊小怪了,或者是少见多怪吧。但是,对于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则是由于古今文化上的差异,我们也是误读千年,即使明白了怎么回事也不会改变,或者说根本就不在乎。因为,不管它是指什么,都不影响我们对这首诗真意的理解,原因在于它太美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关注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常的翻译为:“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从上小学起我们就会背这首《静夜思》,如今即使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也是朗朗上口。而对于其什么意思,课本上的翻译如此,老师告诉我们的也是如此,就是如今网络上的通常翻译也是这样的。但是,问题来了,“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究竟是指什么,你理解对了吗?
在我们稍大一些,或者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古文基础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今人所说的“床”其实在古代叫做“卧榻”,而那时的床其实就是指如今的“马扎”,在唐代叫“...
查看更多与“李白的名诗《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这五种说法你都知道吗”相关的文章
我们知道,古代的文人在表达情感方面多数是很是蕴藉内敛的,因为这和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是有很大关联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对人的种种约束,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是作品中,文人们就会借用许多“物”或“事”来表达想要抒发的情感,而不是像如今的人一样会直截了当的讲明忖量之情、恼恨之情等等。
借物抒情时,有一种“物”往往被昔人所钟情,那就是月亮。这颗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在古时就引起了千头万绪,瞥见了月亮,就想到了家乡,朋侪等人世间最优美的工具,它也是相隔遥远的人之间用来寄情的最好依托。和月有关的古诗词有许多“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离合悲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是我们比力熟悉的诗词。
可是要说到这其中最耳熟能详的诗歌,当属下面这一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此诗堪称每小我私家的人生启蒙诗,大家都知道它出自唐朝大诗人,李白在中国文学界的职位令人仰望,他一生所创作的诗词数不胜数,仔细翻阅《李太白诗集》就能够发现内里和“月”有关的作品不在少数,可见李白对于“月”也是情有独钟。他一生最爱饮酒、作诗,当这两件事联合在一起的时候,最是能够启发灵感,“碰杯邀明月”就是最好的例子。
《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众多的自得作之一,不外令人惊讶的是,有文籍证明李白最初的原作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而是如下: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家乡。
再读一遍,是不是感受不太对劲?如果我们前后仔细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虽然整体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没有改变,可是有个体字改动了,其中第一句的“看”改成了厥后的“明”;第三句的“山”改成了厥后的“明”。但似乎正是由于这两个字多的改动,使整首诗句都灵动起来了。
那么,这种改变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呢?又是谁擅自作了改动?他为什么要改“诗圣”的作品呢?原来,在宋人汇总的《李太白文集》以及其他有关的诗集内里都还保持了诗人的原创内容,这一点可以通过翻阅相关史料查证。可是到了明朝,再看其时编纂的李白作品时,就发现《静夜思》已经被改动过了,由此可如今的这种版本就是从明朝开始的,而且被后世一直延用了下来。
至于明朝人为什么将这首作品举行了修改,据猜证,可能是和其时的时代配景相对应的。第一个原因,“明”是国号,是很是尊贵的词汇,如果能够在影响力很大的古诗词中加上“明”,岂不是为其增添了色泽。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静夜思》修改之后比以前越发的有熏染力了,“看”是一个表现行动的词,和下一句对应起来的话难免有些过于生硬,改成“明”的话越发的柔和;“明月” 比“山月”的规模更广,能够凸显更多的意境。
而详细做出改动的人到底是谁,已经无从考证,不外很有可能是一名受命整理文籍的官方文职人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的文字堪称世界上最奇妙的书写符号,一字的改变,就能影响整个作品的气势派头意境,李白的《静夜思》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初可能也本平淡无奇,但被改动两字后,却能...
查看更多与“《静夜思》被篡改过?看看真实的李白版《静夜思》是怎样的”相关的文章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静夜思》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今天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静夜思》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静夜思》古诗原文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古诗注释
[1]静夜思:题一作《夜思》。宋·郭茂倩编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也可以说,绝句实出于乐府。
[2]明月光:一作“看月光”。
[3]举头句: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此句“明月”一作“山月”。
《静夜思》古诗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静夜思》古诗赏析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
查看更多与“《静夜思》古诗竟是床前明月光?读了这么久竟不记得名字了”相关的文章